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增为:真正的一体化是基于知识的学习重构


     近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支持,国家哲学社科思政专项《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组、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协办,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创新大思政实践应用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全国100余所大中小学、教育机构的近2000位领导和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和机制建设研究。来自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8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参与了报道,创先泰克教育云、翼鸥ClassIn直播平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中心教育面对面快手平台、世纪明德云学堂等平台进行在线直播,直播访问量10万 。我们将陆续推送论坛领导嘉宾演讲内容,分享专家学者精彩观点,以飨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

第二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高峰论坛

主题演讲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专家指导组副组长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周增为


感谢王锋院长的盛情邀请,给我一次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学习的机会。我们在王院长的平台上,很多次共同研讨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不断受到启发和思考,学到很多,也逐步对一体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在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也借今天的论坛请教各位专家和同行。

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目前比较多的呈现方式是用同一主题在不同年段进行教学,这是比较显性且比较有效的一体化教学实践,这种形式能够直观地反应不同年段教学的不同侧重。

比如,我们曾经对劳动主题开展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不同年段的学生在对劳动的感性认识上有明显的层级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因经验不同,他们获得的对他人劳动理解的差异也有所不同。

共同性是在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价值等方面,学生们有比较一致性的认识。但这种认识随着年段不同,理解的深度也有所不同。越低年级的孩子,越聚焦在劳动的具象认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关注劳动的功效性。这种功效从个人层次开始,逐步到家庭层次和社会层次。

初中生会开始考虑,为什么今天学生的学习和劳动之间形成价值对冲,他们甚至会讨论,这种对冲到底是人们对劳动的价值不明确,还是对学习的本质和认识发生了偏差。而高中生会从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的角度看劳动,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是对劳动价值观有更深度的理解和思考。从劳动如何作用于人类存在方式到推动人类价值,逐步形成独立的判断,以及对劳动价值概念的进一步建构,并且把这种思考视为一种自己应对未来的责任。

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非常有效,带给我们至少两个视角的研究方向。    

第一,不同教学设计,是否在不同年段有明确的分界交叉?是知识还是经验,亦或是能力?

第二,一体化是否就是不同年段教学出现知识的非重复性和行为的非反复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很显然是明确的,就是不同年段的教学设计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一定是交叉的。以劳动教育为例,所有学生都知道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没有劳动,人类无法生存。但为什么这些共识在某些点上会发生分歧?这是需要讨论的,也是需要证实的。因为不同的劳动观,正在某些关键的时刻,影响着成长中的学生发展。这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作为思政课,需要建构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情感与价值的一体。

第二个关于重复性和反复性的问题,应该是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很多老师认为,一体化是应该按照知识的由少到多,由浅到难的顺序进行,但实际教学很难按照这样的序列实施。事实上知识教学本身就是按照这样的序列进行传播的,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认知的反复、知识的交叉,也会遇到学习的重复,这并不是违反一体化的设计规律,也不是我们没有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实施。我们需要去思考,认知是否与知识累计存在着某种逻辑对应的关系?是否知识越递增,认知越完善,心理就越成熟?显而易见,这并不成立。

例如,在法治教育中,并非法律知识越多,对法治的理解就越深刻,在行为上也就越遵纪守法。反之,也不是说遵纪守法的人都是法律专业出身。我们还会发现,在法治教育中,就行为的遵守,往往年龄越小越容易遵守,不能说小学生法律知识和能力一定比成人多。这些都是我们一体化教学要重要研究的问题。

从教学角度分析,不同年段的表现水平,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多寡,能记住许多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目标,而是要看知识的结构性理解和应用。这是当前一体化设计比较弱化的地方。不同年纪的学生归根到底不是学习知识本身的内容,而是学习如何形成知识的联系和有效地应用,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年段低的学生有符合他们学习特征的结构,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包括他们的行为表现,这都是与这种认知结构相符合的。而年段高的学生,则通过他们相对丰富的经验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建立一定程度上的广泛联系,学习的结构变得复杂一些。

一体化是结构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一体化的评价不能只看书面知识的掌握,而是要看这些书面知识有没有形成解释现象的依据,帮助学习者获得不同年段结构性的表现,这是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再以法治教学为例,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懂得要遵守规则;逐步到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法规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依据,能够做相关的实践应用。再高年级的学生,要从理解法律、法条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价值,逐步领会法治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的知法守法。而更高年龄的学生,能在更复杂的环境下建立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形成一种更高层级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能够兼顾起信念和价值的。

简而言之,真正的一体化是基于知识的学习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而支撑这些的是情感与价值的同步提升和完善。这个过程是教与学的一体,需要师生共同建构。因此,一体化教学本质上是学习的一体、主体间的一体。

以上是很不成熟的一些想法,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正。再次感谢王院长提供的学习机会,谢谢!

/

/

/ 微信号 / dzxj2007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加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和集体备课活动心得体会
体育课将有大变化!王登峰:未来学校体育就干三件事
理论学习丨 从五个方面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如何开好劳动教育这门课
大学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北大教授这样建议
大中小学衔接,讲好思政课的三个关键环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