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季洪旭丨协同发展的课程链与培育素养的学习场



2014年高考改革,要形成分类、综合多元的考试录取方式。

2017年,新课标出台之后,对高中学生的选择性增加了空间和时间。

2019年,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格局在新时代的育人方式变革意见当中得到了彰显。到“十四五”规划当中,要鼓励高中多样化发展。

高中生的多样化意味着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多样的。在高中的教育要具有选择教育的生态,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路径。

我认为选择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当然,前提是“五育并举”,让学生有报效祖国,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基。

成为最好的自己,它的前提条件是“志向、兴趣、优势智能”三者要匹配发展。

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优势智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不匹配的时候,这个人鲜有创新的潜质。让莫言成为莫言,让乔布斯成为乔布斯,如果换位,他就不可能成功。

选择有利于责任的担当。当人们没有选择的时候,一度是在被选择和被他人安排的过程中,这个人对自己的发展就不能负责,不能担当,自然就不可能有对他人,对同事,对国家乃至民族发展的担当,所以选择意味着担当。

当然,选择也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这样的主要矛盾改变了以后,就会使得人的美好生活变成当下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好意味着什么?如果职业不美好,他的终身是不美好的。职业是不幸福的,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

选择成为最好的自己,沿着志趣协同方向发展,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说,之所以叫“顺物之性而治物,则无所不用;顺人之性而治人,则人无所不治”。

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选择。构建基于学生协同发展的课程链。

课程和教学。每个校长都是非常关注的。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唯一路径,所以,对学校的课程,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明白,课程和育人理念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智慧选择,卓越发展。卓越发展意味着志趣能协同发展,卓越发展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毅力、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得以卓越。

我们的理念就是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因为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智慧选择的逻辑起点,丰富选择是智慧选择的前提,而满足需求是卓越发展的条件。这就把课程理念和育人目标得到关联。

在这样的基本想法之下,要促进学生志趣、人协同发展,就要构建“因能分层、因志分类、因趣分群”的课程体系。所谓因能分层是满足不同学力的发展要求,因志分类是满足不同志向的发展要求,因趣分群是满足不同兴趣发展要求。每个学生应该是有课程套餐满足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当中增强选择性主要是在课程的选择、学程的选择、层次的选择、模块的选择、组合的选择、时空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为了实现这样的选择,我们的实施形态有这样几个:

1、套餐式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选择。

2、个性化学程,满足学生对内容、进度、时间跨度的选择。

3、模块化实施。满足学生这个模块学习的内容、质量和核心素养要求。与之对应的课程实施形态叫走班制运作,有实体走班和网上走班两种形式。

4、过程评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其学习增值,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5、学分制管理,以保证选择,并且是通过这种学分制评价,保障课程选择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优质发展。

我这里列举一个具体例子。语数外的学程主要是以因能分层的个性化设计,是分层的方式。“ 3”学科是因志分类的个性化学程,“ 3”学科当中分类以后,还要进一步分层。

至于说学校的特色课程,设计因趣分群的跨学科学习学程。比如说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媒体与艺术、生活与技能以及创新与创业等学科群,在第一学程到第八学程的不同阶段提供选择。

为了使兴趣得到充分选择,除了学校特色类课程之外,还在体育、艺术和劳技这几门学科分项选择,进行专项化教学,力求达到“人人有一技,个个有特长”。

这样的课程,纵向要打通,也就是说,基于一个学生的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的微课、专项课和群课课程围绕同一方选择,比如有精英特长类的,有自然科学类的、社会科学类的,要把微课、专项课和群课要纵向打通,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在学校有足够的时空发展其兴趣。

一个人的发展在课程链的形成要横向关联,实现志趣能协同发展;也要纵向打通,形成兴趣发展链,最终实现卓越发展的人。

当志趣能协同发展的课程得以实现了,学生发展方向就对了,卓越发展才得以可能。但是,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又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和路径。

第二,成就选择,构建培育素养的学习场。

我们课堂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从课程来讲,彰显了“势”,从教学来讲彰显了“力”,但是“势与力”必须共同形成一个学生的学习场,才能培育核心素养的人。

一个人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需要资源、工具、支架和情境,共同形成了一个学生的学习场,把已有知识的经验能力个体变成期望的知识经验能力的个体。

我们学校探索一种所谓的“二二三四教学构架”。

两点:准起点来夯实基础,高视点培育能力。尤其是把内容目标和质量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关联起来的高视点。

两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在单元教学中,追求育人方式变革的时候,问题化和结构化显得特别重要。

“三动”即促进学生动嘴表达、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四导”即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导思、导读、导研、导行。

首先来看一看创造“四导”、“三动”的体验学习环境。教师导思、导读、导研、导行,靠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三动”过程中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就觉得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能够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培育价值观念,形成核心素养。

也许有人会说这“三动”仅是表面的,但是我觉得它内涵的实质是使学生能够手脑并用,并且在表达能力的形成中提升其思维的素养。

准起点走向高视点,这就是目标设计。目标设计的时候,如果不瞄准准起点,目标就偏离了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高视点,教学就可能仅满足于知识和能力。

对于问题化和结构化,尤其结构化是问题化设计的基础,但问题又是有结构化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关注起点,尊重差异,重视过程,强调发展的整个学生的学习场,这种学习场是品格、能力、人格增值的学习场。

一节课可以用“二二三四”这种所谓的教学构架,来进行指导老师去按照这样的构架自主设计自己的课程,但是一节课的时间、空间和效果是有限的。

能力、品格、价值观,如果放在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得到更好培育的可能 。

单元主题的确定到进阶活动中必须要结构化的概念层,结构化的问题链和结构化的任务群,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建立从课堂到生活的桥梁,促进学生在进阶式的活动当中深度学习,形成核心素养。

什么叫单元?我认为是以一个学科逻辑、认知规律、相关主题为线索的教学内容组合体系,是一个教学结构单位。单元教学实际是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的,对单元目标、评价、活动、和资源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凸显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首先,要构建相互关联的目标体系,这也是老师们比较困难的。(图 见PPT)比如说牛顿第三定律纵向的代表内容目标,ABCD代表能力目标,横向的就代表物理的一些核心素养,其中的实心圈、双圈和单圈表示高度相关、一般相关以及不相关,这样的表述方式让老师们有意识、无意识的把核心素养融入原有的一些目标。

要设计激发学生动力的情境场。比如说牛顿第三定律,一个大主题是什么?总体来讲是直线加速赛车。大问题是赛车当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4个小问题:如何保持车辆的安全性?如何使赛车获得更大的加速度?赛车选手在家速赛车内有什么感受?赛车一直能加速度吗?每个小问题中又有几个学习活动,这就是结构化的问题链基于真实的情境下去逐步的由表及里,由问题情境到问题探讨,在问题探讨中去建构知识的逻辑体系。

第二,创设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活动场。因为这些知识目标的达成都是要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的,这种活动上位是关联目标,中间是活动,后面还配套一些资源。比如说牛顿第二定律,主要是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活动一:决定赛车加速度的因素,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活动二:设计简易的加速度检测计。这两个活动实施之后,基本上可以表明,学生能够明白加速度和质量、加速度和力关系的关系。

第三,要创造一种资源场。活动离不开资源,尤其是单元学习,这些资源可以引领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引领学生在物理实验当中去建构知识,也引领学生形成兴趣、保持毅力的重要方面。请注意,这些资源是资源体系,它必须是有结构的,有资源名称,有资源介绍。

第四,创造一种评价场,即评价为了学习。在大概念、大单元设计中,把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比如说表现性任务,绘出受力分析,描述力和运动的关系,动手制作加速度检测器这些表现性的评价任务。比如说出力和运动的关系,描述失重形成的原因,以及完成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报告等其它证据。还有通过自我评价与反馈,来认识、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这一系列评价是嵌入教学活动中的,所以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还有评价为了学习、评价即学习的这些基本的认识和观念。

第五,构架核心素养的思维场。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分别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等。

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把对物体运动的研究从一个对象扩展到两个及以上的研究对象。

车辆一直能保持加速度吗?激发学生思考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宏观的、低速的运动问题,高速、微观的运动问题并不适用,就要进入量子力学的范畴,这几个问题关联起来设计,很好地创设了牛顿三定律的“思维场”,整体囊括物理观念、思维、探究、责任和态度的核心素养的要素。

第六,激发学生学习毅力的探究场。

设计一个残疾人适用的轮椅斜面通道,核心的知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也涉及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一些人文因素。具体要学生对人、车的质量作出判断,人的臂力做出判断,斜面的摩擦力进行探索,最终学以致用,对斜面的长度和坡度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毅力。

选择是人生的常态。从满足学生协同发展的课程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场,是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共同话题,也是亟待攻克的重要难题。

我今天仅仅讲了“提供选择”和“成就选择”两个话题,“指导选择”没讲,在25分钟当中没有办法讲好。

选择成就发展是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学校的哲学思考。“选择”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但是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需求,课程一定是开放性,只有开放校园引进资源或者走出去利用资源,课程才可能丰富多元。所以,南师附中把大学的资源引进校内,这就是开放性满足选择性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以上不到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季洪旭系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第二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上海市高中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特色教育杰出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本文是作者2023年3月24日-25日在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指导单位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中学组上做的主旨报告。论坛主题: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 好 文 推 荐 】

#点击图片  阅读热文#

成尚荣:高质量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重要问题

顾明远:校长应有什么品质

姚炜: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国家发展

覆盖全国的校长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生龙: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
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各学科核心素养,你知道多少?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校发展管见(三)
好文荐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7(高清)窦桂梅讲座《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 X课程”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