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上)

一,早恋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早恋,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过早的恋爱。早恋一般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

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学生认为“早恋”一词并不科学。因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所以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不应该用“早恋”这样带有主观感情的词汇来描述。

(二)特点

1、朦胧性。青少年对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早恋的青少年愉快和痛苦并存,内心充满矛盾。既想和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师长发现。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表白爱意的矛盾。

3、不稳定性。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所以双方缺乏互信,导致“早恋”充满变化、极不稳定,常常给双方心理造成痛苦。

4、隐蔽性。青少年的早恋在行为方式上,绝大多数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手机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极少数公开关系,出双入对。

二,早恋的原因及类型

(一)原因

1.知识的贫乏。1异性交往知识的贫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是什么……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缺少了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知识和能力。

2)性知识的贫乏。目前学校性教育内容很零散,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纲要》,但没有配发相关教材,不少学校并不知道健康教育课该上哪些内容。由于大部分老师、家长都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性心理疏导,许多青少年便受网上良莠难辨的性信息以及部分成年人“性榜样”的影响,对性行为提前产生了幻想、渴望,甚至付诸行动。

3素质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及心理素质教育成为普遍现象。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大多数学校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老师以及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思想教育跟不上学生成长的要求。

学校及老师对早恋的态度也不一致:有的置若罔闻,导致早恋在学校中蔓延;有的绝对禁止,一旦发现男女学生个别交往,便不分青红皂白定性为早恋,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公开处罚,结果适得其反。

2.不良家庭的影响。(1)结构缺失。主要是单亲、再婚、双亲缺失及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由于结构缺失,孩子长期缺少父爱、母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在心理上产生许多障碍。一旦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窈窕淑女”,或遇到关心自己的异性——哪怕是年龄比自己大很多,也可产生强烈的好感、依附感。这也是师生恋、傍大款等“异代恋”产生的原因之一。

2)氛围不佳。主要是指父母有不端行为或不和睦、过于苛刻或过于溺爱的家庭。父母行为不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庭不和睦,孩子很难享受家庭温暖;家长要求过于苛刻,视男女交往如大敌,处处严加防范,结果反而事与愿违;过于溺爱,孩子永远长不大,在家依附父母,在外依附别人。

3.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取、品德的形成等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成长。

1)低俗文化的影响。青少年辨别能力低,好奇心强,易受消极信息的影响。电影、电视、录像、网络、报刊上有关性爱的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不经意间就可看到,这种不良信息的强烈刺激,促使了他们的性觉醒,强化了他们的好奇心,模仿尝试就有了可能。

2)集体风气的影响。班风、家风、社会风气等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同学互相帮助爱护,积极向上,思想纯正,早恋就没有市场;父母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教育熏陶感染子女,孩子就会正派做人;在社会上,孩子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很可能就学会了“交朋友”、“搞对象”。

(二)类型

1.爱慕型。青少年相互爱慕产生早恋的现象十分常见,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可分如下三类:

(1)爱仪表。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也是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类型。

(2)爱专长。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

(3)爱品性。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比较持久。

2.好奇型。这是因为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青少年性意识的不断发展,会对异性产生身体、生理、心理,以及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进而产生性冲动,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3.模仿型。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

4.从众型。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5.愉悦型。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6.补偿型。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7.逆反型。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8.病理型。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营养过剩;食物中含有性激素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

三,对早恋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一)容许

一些态度较为开明的家长和素质教育界的人士认为,恋爱是青少年的人权和自由,并有许多益处,不能盲目封杀。

1.培养能力,缓解压力。可培养勇气,以及承受挫折、人际交往、独立和审美能力;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拥有情感上的寄托,使精神不感到空虚,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2.提高自律能力。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爱慕者的标准作为自己生活的准绳,使一些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

3.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熟悉与学习恋爱,为将来的恋爱打下基础。较成年人恋爱而言,青春期恋爱显得更纯洁,较少涉及性和利益,因此,青春期恋爱为许多文化产物,如言情小说、动漫与恋爱题材电子游戏等提供了灵感,

4.提升成绩。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愉悦与偏爱,使得成绩上升。

(二)反对

青春期恋爱难以得到中国应试教育界和思想较为传统的家长的认可,理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学习,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这是反对早恋的最重要理由。

2.涣散意志,影响风气。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有的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3.感情冲动,种下苦果。通常,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少男少女堕爱河以后,经常一起外出郊游或进出影视厅,爱的镜头会成为他们关注和模仿的焦点。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倔意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性行为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尤其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4.可能导致犯罪。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自己“吃醋”的行为容易恼羞成怒,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另外,由于父母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可能会诱发偷和抢的念头。这是早恋对社会最严重的危害。

5.耗费精力又极难成功。有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初入情网时往往信誓旦旦,甚至山盟海誓,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由中学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真的成熟起来,并确立了各自的世界观,便有了新的择偶标准。曾经倾心挚爱的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而难以结合。到那时,回顾旧时的一段经历,会觉得似乎是一场游戏。(未完待续)  (此文收录于我的专著《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恋的原因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高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早恋问题(转)
初二学生早恋,这个问题老师应当怎样处理?
青春期解码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早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