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翔:情境更应该“还原”而非“创设”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深度推进,“情境教学”逐渐成为了课堂设计中的重要话题。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创设”情境呢?

01

对情境教学的理解

存在偏差

当下一些青年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取得一定成效,对此我持赞同态度。我也注意到有的老师没把握好“度”,有偏离语言文字这个核心的倾向。

昨日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关于《狼》的情境教学设计,感觉似有偏差,就与朋友联系,征得同意后写了这篇小文,就教于各位。

朋友圈中《狼》的教学设计大体如下: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抓重点语句,分析并理解狼的形象,概括文章主旨。(重点)3.整合课内外资源,辩证看狼,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难点)

创设情境:以案说法特别节目—— “狼诉人”案件。两位当事人:两狼之母、屠户;新闻评论人:蒲松龄;主持人:老刘。教学情境:日前,京郊两狼被人所杀,苦主两狼之母诉凶手屠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今日说法》节目请到两位当事人以及著名案评人蒲松龄先生,以案说法。观看《今日说法》片头,引入课题。

学习任务一:我为屠户代言。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从屠户的角度梳理案情。思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提示:采用第一人称角度进行陈述。活动2.为屠户代言,解释为何杀狼。提示:摘录文中描写狼的语句,概括两狼的形象特点。

学习任务二:我为两狼申辩。面对屠户的指责,此时两狼之母有话要说,请同学们观看关于狼的视频,从狼的生活习性出发,写一段为两狼申辩的话。活动1.观看关于狼的视频,了解狼的习性。活动2.如果你是两狼之母,从狼的习性出发,写一段话为两狼申辩。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得体。

学习任务三:我来评价案件。此时两位当事人已经让我们对案情有了基本的认识,蒲松龄先生,您对这个案件有怎样的评价呢?活动1.如果你是蒲松龄,你会如何评价这个案件?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活动2.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本文主旨,学生朗读品味主旨句。

学习任务四:我来辩证看狼。出示相关文本,同学们思考如何看待狼?如何与动物相处?出示“辩证看狼”评价量表(略)。

老刘有话说:观众朋友们,在我们大多数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大多是借用狼这样的动物形象来传达爱憎批判情感,如在蒲松龄的《狼》、纪昀的《狼子野心》中,作者借助狼的形象表现了对当时像狼一样的人的批判;在我们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如在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则可以从狼的身上看到母爱的伟大;当我们走出传统文学作品,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狼时,我们就会发现,狼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狼性精神中的团结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动物,全面客观地了解动物,尊重动物,善待生命。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会。


应该说,上面这个教学设计是精心考虑的,体现了老师认真、敬业和探究的态度,值得肯定。

三个教学目标,前两个很好,能圆满顺利实现就很不错了;第三个目标有些偏离,可以省去,因为学习《狼》不必把“辩证看狼、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硬拉进来,二者不搭界;不要把“单元导语”简单等同于本课教学目标。前两个教学目标应该成为主体,比如这篇课文究竟怎么读,应该好好设计一下——可惜弱化了,被创设的情境挤占了。

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但设计者外加了一个不恰当的框架。这样创设情境容易导致旁逸斜出。

比如“狼诉人”“狼生活习性”“两狼之母”“新闻评论人”和“老刘”等属于节外生枝,干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如果你是两狼之母,从狼的习性出发,写一段话为两狼申辩”更加外溢,甚至有些滑稽。至于主持人老刘的一段话看似高大上,实则脱离文本,以“读者意”替代“作者意”,偏离得更远。

02

教学的情境必须真实

李吉林老师是情境教育大师,她提出读课文要经过“初读—细读—精读”的过程。

她在《情感:情境语文的命脉》一文中写道:“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讲究领悟语言的神韵,这是由汉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决定。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全神贯注地品尝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

这些关键性词句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是感人的,最能让人生情的传神之笔。”遗憾的是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形式上“创设情境”,却忽略课文本身“自带情境”的特点。

情境教学固然可以去创设,但更要注意“场景还原”。

每一个汉字都自带情境,每一个句子、语段都构成特定语境,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原始情境,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去还原这些场景,而不是创设。课标提出“创设真实情境”,就是提倡教师努力去还原文本的原始场景。如果创设的情境不真实,效果就适得其反,甚至弄巧成拙。

辩证思维当然重要,但不必把课文含有的辩证因素孤立地拎出来上成什么“思辨课”。宁鸿彬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狼》教学设计是他这方面的课堂作品,我学习后深受启发。

宁老师说:“在《狼》这个故事中,屠户为一方,狼为一方,这两方谁主动,谁被动?大家再读课文,然后发表意见。”这就引导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学生精读后发表意见,梳理出故事发展脉络,得出具有深度的阅读体会:双方主动与被动是变化的。屠户在妥协的情况下处于被动,在斗争的情况下变成主动。


03

语言文字

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与核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教师都不能动摇。

青年教师的短板往往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功夫浅,容易偏离语言文字而热衷于华丽热闹的形式。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一旦走出这个阶段,就能回归正路。如果老教师能及时提醒和引导,青年教师就会少走弯路;如果青年教师多读一些前辈写的文章,就能拨开迷雾,把握好“度”,健康发展。

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场景还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一旦离开语文教学就会变味。

默读、朗读,细读、精读,都在于培养学生涵泳、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的习惯。尤其是朗读,它的作用在于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将文字内隐的信息外化为声音传递出来,让文字鲜活起来,从而体现文字的魅力。

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种外化的感染力在青少年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便在大学成人阶段也很重要。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满怀深情地回忆他的老师上课的情景:“你是我精神上的乳母。我跟你学英诗,第一次读的是《古舟子咏》,我自己看第一遍时,那位老水手射死海鸟的故事是多么干燥无味而且离奇可笑,可是经过你的指点以后,它的音节和意象是多么美妙,前后穿插安排是多么妥帖!一个艺术家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世界点染成为一个美妙世界,一个有教书艺术的教师才能揭开表面平静的世界,让蕴藏着美妙的世界呈现出来。你对于我曾造成这么一种奇迹。”

如果本文开头所引《狼》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读的作用,课堂效果会更好;如果设计者把握好“度”,就不会出现偏离的问题。据我了解,当下有些所谓的创设情境,搞得花里胡哨、千奇百怪。这可以理解。

对青年教师的探索不能简单地批评,更不要粗暴地泼冷水加以否定。青年教师还缺乏定力,容易追风,加之有些专家一味宣传鼓噪,容易误导青年教师。我希望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不赶时髦,培养定力。我相信青年教师会很快成熟起来。


来源:校长内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守菊:巧用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情感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听王君聊课(21):又一次执教蒲松龄的《狼》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示例之二:思路清晰--【语文潮】-余映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