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华:小步快走建设素养本位课程教学新体系
编者按:

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3年11月2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召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专家座谈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将陆续摘编并推出会上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也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共谋深化改革的方向、重点及突破口。


以教育目标观之,“教育强国”的内涵应聚焦在“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壮”“创造力强盛”“责任心强大”三个方面。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便也明晰了起来,即:素养导向,培育未来新人;实践育人,全面走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合作中学;综合育人,在学科与生活的双向融合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整体构建符合数字时代和知识社会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必然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试教育倾向依旧严重,教师课程意识淡薄,缺乏课程创生能力,课程形态和课堂实践与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相距甚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要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首先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让小学毕业生的近视率降到10%以下,初中毕业生的近视率降到20%以下,高中毕业生的近视率降到30%以下,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现象,保住学生生命,进而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壮、人格强健;其次,要彻底改变教学、评价和管理方式,让创造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把创造变成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强盛、人性和个性繁盛;要以培育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教育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道德”,让学生在制度化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发展强大责任心和道德感。

因此,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坚定方向、小步快走;抓住核心要害、循序渐进”的策略。必须坚定“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让教育启蒙和教育民主落实到制度上,特别是落实到外部评价制度上。但因应试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且有深厚文化和社会基础的问题,因此宜采取小步快走的策略逐步改变。我们应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聚焦中国核心问题,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和自下而上的实验研究,对应试教育及相应课堂实践体系釜底抽薪,使之循序渐进发生改变。

建议以实验和试点的方式,大力推进“普职融通”,让高中阶段教育走向综合化。即让职业高中转化为综合高中,大力增加普通高中的“职业因素”,改变层层“掐尖”“割韭菜”的高中招生方式;总结46年以来的“高考”经验教训,让“高考”稳步走向专业化和分权化,归还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步在制度上寻找突破口。

应围绕核心素养理念和目标,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形态、教学形态、学习形态、评价形态和管理方式,在实践上探索突破。

还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建设。构建“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理论”,以理念渗透和特设课程两种方式,将其纳入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以教育民主和知识创造为本体的教育理论新体系,进而与我国悠久的智慧传统有机融合,在理论上实现突破。具体来说:

一要基于设计思维,对“素养本位课程教学新体系”进行系统建模。当前迫切需要理论界、实践界和决策层携手构建“素养课程”“素养课堂”“素养教学”“素养学习”“素养评价”“素养管理”的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理想模型。以概念性理解、新知识和新能力建构课程目标;让教学过程以“探究任务”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探究任务,而不是在课下或回家做“项目作业”;从核心素养引出素养本位学习方式;以“真实表现性任务”为主体构建素养评价;让教师成为课程创生者,在课堂上由系统讲授者转变为“流动的教练”和专家,学生由“静听者”转变为工作者和“对话人”。

二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系统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应强化教研员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角色。教科书不是课程,课程标准也不是课程,“课程”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资源,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特长持续开发的“课程单元”。需要建立一整套与“素养本位课程教学新体系”相适应的教师评价系统,并由此形成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新标准。广大教研员必须率先垂范,实现转型。

三要以“教师核心素养”为理念和目标,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教师需要以课程创生能力、学生研究能力、学科研究能力为主体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教师在职培训需要改变“听报告、记笔记”的传统方式,以与教师课堂实践无缝衔接、问题导向的“工作坊”为基本培训方式,并形成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坊”制度。教师职前教育要走出“技能化”倾向,避免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两张皮”现象,通过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融合的方式,将职前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素养、学生研究能力与学科研究能力化为一体,培养21世纪“专家型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信息化如何避免“重设施、轻应用”:建构育人本位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
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
权威发布 | 刘月霞:中国教研的价值与使命
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
陈如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一二三”
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