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的逍遥之叹

编者的话: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人类永恒的梦想,这个梦想成为贯穿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主题,也正是这一梦想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孟子》的“虽万千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固让人肃然起敬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长期浸淫于儒家伦理道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中的你是否有时也想翻开《庄子》松一口气,在《逍遥游》那一片广阔的天地中将想象放飞,获得片刻的轻松与自由?

鲲鹏逍遥吗

0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文章起笔气势非凡。浩渺无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间,“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怒而飞”,遮天蔽日“徙于南冥”,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作者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展翅翱翔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自由无待的“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引证《齐谐》这部书的记载,一方面继续对大鹏的形象极力渲染,同时又补出其能够高飞的原因:去以六月息者也。补出的这句话很重要,它说明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大风,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条件的,是有所“待”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受到风的制约。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遨游的大鹏其实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斥鴳逍遥吗02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逍遥游》

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但它也深受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斥鴳笑大鹏,意思是说,我这样不是很逍遥吗?为什么还要像大鹏那样“飞九万里而南”?庄子说“此小大之辩也”,大鹏和斥鴳虽然都不是“逍遥游”,但却是大小不同的“游”。不仅“游”之“待”游大小之分,“游”本身也有大小之分。

宋荣子逍遥吗03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庄子·逍遥游》

对这四种人,庄子按照社会地位从低到高,影响范围从小到大来排列,更能表现他们对名利的追求越来越高,世俗的欲望越来越大,这是庄子笔下的众人、凡人。宋荣子讥笑这些人不能摆脱世俗之见。前面写小虫笑大鹏,是小知笑大知,这里写宋荣子笑众人,是大知笑小知。小知笑大知,固然没道理;大知笑小知,就有道理吗?庄子说宋荣子与众人不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整个世界的人都夸赞他,他却不会因此加勉勤奋,整个世界的人都非议指斥他,他不会因此沮丧颓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宋荣子完全摆脱了世俗众人的功名利禄的束缚 ,他能够认定内我和外物的不同分际 ,辨别光荣和耻辱的不同境界 。“虽然,犹有未树”,虽然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为什么说摆脱了世俗功名利禄观念的宋荣子还是有没有树立起来的境界呢?从下文来看,宋荣子虽然对于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没有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但他依然保持着自我和外在之间的张力。所以说,他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未能实现真正的“逍遥游”。

列子逍遥吗04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逍遥游》

列子是庄子所说的神人,但庄子认为他还是没有摆脱自我,未能达到“无己”的境界,他“御风而行”,风对列子,一方面意味着可以“免乎行”,但另以方面,则是“有所待”的对象——“有所待”就还不是充分的自由,外在世界对主体依然构成一份不得不接受的限制。因而列子的逍遥也不是真正的逍遥。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0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一句话是第一层,在众人、宋荣子、列子之后,引出第四种人,这种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顺着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因循阴阳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无穷之大道,“彼且恶乎待哉”,他们还将依待什么呢?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无待”,不再有什么依待和凭借,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第二层用“故曰” 引出对以宋荣子、列子、游无穷者为代表的三种人境界的总结。至人与游无穷者,神人与列子,圣人与宋荣子,一一对应。圣人不求名,神人不求功,但在庄子看来,圣人、神人,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只有至人,不仅无名、无功,而且无己,无牵无挂,无依无傍,一句话就是“无待”,是彻底的自由,只有这种没有了世俗之“我”的人才真正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读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无己”是《逍遥游》的核心词语。什么是“无己”?郭象曰:“无己,故顺物,顺物而至矣。”这就是说,“无己”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即去除“物我对立”,“顺万物之性”,达到与万物相通为一的境界 。

- 版权信息 -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庄子通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逍遥游》解读与探究(上)
《逍遥游》课文解读
解读逍遥游
【创意语文】第63期:试论“鲲鹏之逍遥游”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对《逍遥游》一文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蓝山二中 欧阳思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