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最有故事的小巷都在这里了!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北宋 柳永 《望海潮》

不知是因为喜欢这首词而喜欢杭州,还是因为喜欢杭州而喜欢这首词。今天历保君要向大家介绍杭州小巷名称与由来。杭州人亲切,带着我们儿时的记忆;外地人惊叹,原来杭州不只有西湖美景。

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就这么自豪!

元宝街

是杭城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一条古石板路,用一百三十多块青石板铺成。元宝街东起金钗袋巷,西至中河南路,中间与牛羊司巷呈十字交叉,街长两百多米。元宝街之名,是因元代省府富藏库在朝天门(鼓楼)外,疑其旧址在此。元宝街1号就是源丰祥茶号旧址,朱红的木门里,是昔日为皇帝晒制御茶的地方。据说南宋的时候,皇宫里用的茶叶都先要在这里进行翻晒制作,然后才能进贡。过了牛羊司巷,再往前就是一律的青石板路了。左侧是藤蔓肆虐的矮墙,右边是高高耸立的风火墙,风火墙中间有一扇不怎么起眼的石库门。从黑色大门进去,便是号称“清末巨商第一宅”的胡雪岩故居。

祠堂巷

在热闹非凡的河坊街上,安静地藏着一条挺不起眼的小巷,不显山不露水,一如杭州小巷的一贯风格。只有在看到42号黑漆大门之上的黑色大理石碑刻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于谦故居。祠堂巷南起河坊街,北越东西向的高银街、高银巷,一直到太平坊巷。原来叫南新街,是南宋后新辟的街巷。因于谦故居后来改称怜忠祠,故有此巷名。1989年整修后的于谦故居,至今仍是粉墙黛瓦,条石台阶,黑漆大门,前后共三进院落,一派明代建筑风格。

孩儿巷

是杭州人最熟悉的小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寓居临安(杭州)砖街巷时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砖街巷,就是现在的孩儿巷。民间传说孩儿巷98号是陆游住过的宅地。这幢古宅始建于南宋,距今约800年,又经元、明、清各代不断修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物”。

十五奎巷

十五奎巷南与城隍楼牌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十五奎巷名有两说:一说巷内徽州会馆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明隆庆年间,总督胡宗宪平倭有功,此寺改为祠祭祀他。巷内原来还有祭祀行刺秦桧的殿前小校施全的施公祠以及玄妙观,现已毁。巷东口之四眼井,为千年古井。

十五奎巷

元宝街

孩儿巷

大塔儿巷

皮市巷附近的大塔儿巷11号,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出生的地方。戴大诗人兴许便是在这条巷子里瞧见的撑着油纸伞,眉头凝着淡淡忧愁的“丁香姑娘”。如今的大塔儿巷只剩下不到20米的长度,旁边的小塔儿巷也好看,斑驳的白墙露出些内里的青砖,青石板的路面已油光锃亮。

小营巷

在解放路浙二医院后门外的小营巷里纪念两位名人,一是曾视察这里的毛主席,一是太平天国的昕王府。当年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得好,连毛主席都要来这里亲自看一看。如今这里成了杭州传统建筑特色街坊。这里曾经是南宋小朝廷的禁军营地,附近的银枪班巷、金枪班巷暴露了小营巷前世的秘密。

蔡官巷 

100多年前被胡适夸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音便出生在蔡官巷的一幢民居内。站在蜿蜒曲折的蔡官巷里,望得见俊秀的吴山。如今,巷子里虽然仅存一处老宅,却不是林徽音的那一处,墙上绘着附近的千年古巷清波街的故事。而清波街与铁冶路交叉口,还竖了一座“闲人”李渔的雕像。

大东门

凤起路与新华路交叉口处的大东门,宋曾在此设后军寨,寨有朝东之大营门,故称。寨南驻楼子营。宣和二年(1120),因讨睦州方腊,威捷第一指挥马军、全捷第二第三指挥部步军驻扎在这一带。故附近巷名旧多以驻军名之。

大井巷

宋时为吴山坊,坊内有大井,称吴山井巷,俗称大井巷。相传此井为五代吴越时德昭国师所凿,周四丈,其水甘冽泓莹洁,异于众泉。南宋绍兴年间,太尉董德元捐钱购石板盖上,中凿五眼。宋淳?七年(1247),临安大旱,城井皆涸,独此井日下万绠,不盈不减,都人神之。安抚赵与 在井旁立祠保护。明洪武初,参政徐本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背面记述此井在南宋淳?年间大旱利民之事,今碑已废。(钱14)大井巷内围绕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年代最早的是:明代万历元年(1573)在井旁开设了一家朱养心药室,汲取井水炼制专治疮毒的膏药。据《乾隆府志》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幼年入山采得方书,专治外科。迁来大井巷开药室,手到病除,远近驰名。旧时杭城多火灾,惟朱养心从不受害,传说曾有乞丐(道士)遍体生疮,哀求诊救,经主人款留调治百日而愈;乞丐临别时在堂上画了一条喷水的乌龙,掷笔而去。

三元坊巷 

三元坊巷对方便弄,宋为修义坊。俗称凌椒姜巷,为屠 所聚,亦呼肉市巷。据《说杭州》记载,明淳安人商略尝住此巷,他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连中三元”,后官至兵部侍郎、春坊大学士,地方官员遂在巷口建青石碑坊,记得“三元坊“三字,遂改巷名为三元坊巷。

下袁井巷

在巡抚署北,即抚宁巷北侧。明《万历志》称这里为袁酒巷,因有南宋时当过京兆尹的袁彦纯曾在这里卖过酒,故有此名,后讹称袁井巷。

万寿亭街

体育场路南有万寿亭街,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诏蠲本年田赋,赐80岁以上老人粟帛,70岁以上者免本身徭役;增各府州县童生进额,万民高呼,建亭本以祝圣寿无疆,街以亭名。

小庙巷

东起窑瓶巷,西出新华路。旧有真武院,创自南宋,祀真武神。明毁,崇祯六年(1633)重建,规制未复,湫隘不称,里人呼之小庙。小庙巷西出乃新华路之北段,此地旧为升平街,即宋之琼花街,为春秋庆忌宅也。《梦梁录》:琼花园,在褚家塘东。《七修类稿》:琼花,惟扬州有之,类聚八仙。(南宋)宦者陈源取孙枝接于八仙根上,至今流传,杭褚家塘琼花园是也。褚家塘有土地祠,见古碑,知祠名通圣者。通圣(庙)祠祀褚载。通圣庙址在小庙巷北之小井弄(已湮),即现杭州丝绸工业之公司驻地。

上仓桥

宋名安和桥,元代名圣安寺桥,明以圣安寺为仓,改名胜安,清称部院仓桥。元元贞二年(1296),西僧错监藏奉基层奉旨建圣安寺于桥东。至正二年(1342)毁于火,后改为军器库。明改军器库为贮粮用的预备仓,俗呼老人仓,又因系圣安寺基改建,亦称圣安仓。

马子弄

东出建国南路,上板儿巷西,断河头东,《梦梁录》巷十三:“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马子弄实为马子铺集市。民国时期,断河头为粪船麋集之地,当时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粪行),垄断粪汁,断河头亦有一家。

王马巷

东起海狮沟,西至新华路。宋名枢密巷,《咸淳临安志》,枢密院亲兵营凡四,一在褚家塘。巷以枢密得名。明改称王马巷,《成化杭州府志》称,凝真庵为里人马教授舍宅。今巷正对凝真庵,扬清祠即奉王公骑之处,故以王马名巷,巷有白衣寺,旧有好木庵,亦称西江禅院,因好木禅尝隐于此,故名。

丰乐桥

在回回新桥北面,宋属善履坊东,旧名踏道桥,因桥畔有临安(杭州)名酒肆丰乐楼,为朝士会饮之处,故名丰乐桥。

元宝心

北起四牌楼西端,南塞。长10米,宽2米。地处瑞石山东麓山坳中,以形得名。杭州地名中有以“人名”、“事名”、“物名”等,这里是以“形”名的,因地势高高拱起,如元宝“心”。也是为讨口彩。它的东面连接四牌楼、城隍牌楼,这条路古代是皇帝上山的路,康熙、乾隆几欠上吴山都经由此路,从元宝心连接的登山道有宽阔、整齐的石砌台阶,可见当年皇家气派。元宝心60号有阮公祠,系祀清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

五柳巷

小营巷

天水桥

宋名天水院桥,御街由此折西,桥跨城北小河,桥东为皇城修内司绸兵营。桥西有草料场,桥北为省仓上界及六部架阁库。

井亭桥

系解放路与浣纱路相交地段的区片名,南宋时有甘泉坊。清代时为井亭桥大街。唐代李泌守杭州时开凿六井,李后任宰相,人们称甘泉坊之相国井,井上有亭,井旁之桥称为井亭桥。宁时井亭桥横跨于清湖河(今浣纱路)之上,民国时一度称迎紫桥。

五柳巷

安乐桥西南首的五柳巷,为南宋五柳园遗址。北为道院巷,因巷内原有建于元至正年间的玄真院(道院)而得名。

太平坊巷

高银巷北为太平坊巷,东对金波桥弄,西至后市街。宋时为太平坊。南宋初于此建忠王府,后改为平准行用库(收破烂钱钞),元因之,明初改为倒钞库。英宗正统年间,改建成浙江镇守府署。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浙江巡抚甘仕价将镇守府改建为“吴山书院(虎林书院)”。清雍正八年(1730),又改书院为皇华馆,道光年间(1821-1850)为杭嘉湖道署,光绪二十四年(1898)毁于火。

太庙巷

白马庙巷北为太庙巷,巷中原有宋皇室家庙,1997年旧城改造时曾发现遗址,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其上开辟“太庙遗址公园“。据《西湖游览志》十三卷载,宋时巷内有大宗正司,其南有玉牒所、宗正寺等南宋官署。元时又有榷茶提举司。太庙巷西首有南宋宰相韩?胄的南园(阅古堂)遗址。

比胜庙巷

北出开元路,西连奎垣巷,明代时称瓜荠巷。因巷里生产章木斋之荠瓮得名。清代时更名为比胜庙巷,以巷有比胜庙而得名。庙祀比胜将军,其姓名事迹均无可考,庙何时毁不详。

水陆寺巷

东起东清巷东段,西至新华路南段。,宋名水陆寺巷、三营巷,明称全三营巷,清复称水陆寺巷。《嘉靖仁和志》:“水陆庵,在菜市桥西北,宋建隆二年(961)因茶槽界建寺,赐今额。嘉熙三年(1239),潮水冲圮,迁至今处,因无垢院基为之,重建殿宇。”

水星阁

在体育场路北、中河北路东有水星阁,此地曾名三泼营。据咸淳《临安志》:“广寿慧云禅寺,在艮山门里白洋池,张循王(俊)之孙 舍宅为寺,绍熙元年(1190)赐今额。”寺内有水星阁,以禳杭城火灾。阁呈六角形,凡三层,中供毗庐佛。又有僻火图碑。广寿慧云寺,俗呼张家寺,寺中有园,有留云亭、白莲池诸胜迹,占地约10亩,园中有宋梅数十株成尤奇。

见仁里

与羊血弄相对,西至浣纱路,与人民路相对,北通国货路。据清光绪十八年的《浙江省城图》标称青龙巷,在旗营内。另据《武林坊巷志》载,清镶黄旗协领署设此巷。民国时,杭州市工务局局长萧见仁居此,并以自已的名字作巷名。

牛羊司巷

南宋时有牛羊司在此。牛羊司为管理皇帝用膳和祭祀用牲口的专职机构。巷名启用于南宋,又名武宁巷。牛羊司巷名一直沿用至今。

毛竹弄

东出建国中路(清称小粉墙),宋时其地为东京诸司所在,有丹粉所(掌变烧丹粉以供绘饰)、皮剥所(掌割剥牛马诸畜之死者)、鱼?场。清汪启淑居此,建飞鸿堂,藏书百椟,辑有秦汉以来印谱。

仓弄

宝善桥南有仓弄,在建国北路西侧。宋名仓巷,以广济仓得名,亦名广丰仓街。清厉鹗之子志黼曾居此,欹屋子三楹,地傍东河。有庄船埠,同治前,苏州庄船多停泊于此,建有石凉亭。

凤凰街

南起孩儿巷,北至凤起路。元称贡院街,因贡院在此。明称凤凰街,《武林坊巷志》:“明封昌化伯邵林妻杨氏,梦凤鸟仪庭,而生孝惠皇太后于此里,故称街曰凤凰,以纪嘉祥。

风起桥

铜元路向东穿过西大街(今武林路)为凤起桥。宋时称新庄桥,建有景灵宫,奉宋王朝祖宗衣冠牌位,南宋皇帝四孟(每季的第一个月)均要来祭献。景灵宫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二月,原为刘光世第宅。绍兴二十一年(1151),议广殿宇,韩世忠死,其子又以赐地上献,景灵宫逐渐扩址至钱塘门外昭庆寺之左,兴建亭阁园池。宋亡后,元废宫改为教场,明因之,为浙江都指挥司教场,俗称小教场。清时改新庄桥为教场桥,自民国20年(1931)始称凤起桥。

乌龙巷

盐桥东、皮市巷西的乌龙巷,宋时称蒲桥巷,有蒲桥瓦子,亦名东瓦,亦为南宋杭州娱乐场之一。旧时巷口墙上有“蒲桥遗址”四字。此地属茆山河故道。

斗富一、二、三桥

东出建国南路,跨东河,在宋东御园(富景园)西。斗富一桥,宋称通利桥,旧名平安第一桥,后“斗富”讹为“豆腐”,俗称豆腐一桥。元至正间,王维贤隐居于此,筑有东里草堂。斗富二桥,宋称米市桥,旧名平安第二桥。《梦梁录》卷十六:“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即斯地也。斗富三桥,宋称五柳园桥,有寿慈宫营,俗称老儿营(今老人弄),旧名平安第三桥。

六部桥

因桥西正对南宋中央官署六部所在地而得名。桥东有南宋政府接待北方来使的都亭驿馆故 六部桥又名都亭驿桥。元时改名通惠桥,明称云锦桥,清复称六部桥沿袭至今。

文星巷

东起新华路中段,西至林司后接三角荡。宋名却带岭,清称糖饼园巷、糖饼儿巷、文星巷。巷内原有小石碣,曰却带岭,故名文星巷。

石牌楼

泛指建国中路、建国南路与清泰待交叉处地域,现为区片名。此地旧名崇新巷,清乾隆年间关槐住此。关槐,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传胪,授编修,以少宗伯典试福建,回家省亲时,地方官投其所好,在关家门左边建石坊牌楼。石牌楼遂代崇新巷名。民国23扣(1934),建东街路时拆石牌楼。

石贯子巷

西起岳王路,东达中山中路,南宋称十官宅巷,明、清称上酒库巷。十官宅巷,以宋有宗室之子十人居此而得名。明成化间,建按使署,门外东至睦亲坊,建坊曰“弼教”,西至白龟当局,建坊曰“肃政”。故有弼教坊之名。

古庆春路

原称东青门,又名菜市门,也源出于此。旧时,杭州十大城门有十句民谣,说过庆春门的一句是“庆春门外粪担儿”,描述的是当时农民们清早进城卖菜,卖完之后,挑着粪担,回到城外灌浇菜园的情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时,曾在这里留下了“东南农事已春深,菜垄花开满地金”的赞美诗句。

古三桥址河

位于运司河东侧,为清湖河的一段。北接浣纱河,与来自涌金水门相合,顺今定安路而南,折东沿今惠民路至后市街;再东,以暗渠通小河。宋时河至庆余桥(约在今提督弄西段)止,故名断河头。至清代,因康熙帝南巡来杭,遂开通断河头引水南下,沿今惠民路至后市街,以便出行宫(今浙江省商业总公司所在处)即能登御舟游西湖。

平升街

平升街南出弼教坊,南有福星里,东抵营墙。西对石湖桥。明邵琮素通天文象纬之学,一夕,见五福星照家,因名其地。后琮子经邦、经济同举进士,里人又名其里为双凤坊。

东园巷

在凤起路北、建国北路东,所巷北有东园巷,南宋时巷为东御园??富景园一隅,极一时之盛。清厉鹗曾居此,所著《东城杂记》:“武林城东,曰东园也,宋御园也。至淮张(张士诚)展城后,迤东十里许,民居甚鲜,多为池塘蛙梭,因概以东园名。”东园居民四时种菜,贩卖远至临平、长安。此地空池乔木,弥望菜圃、桑园,亦为文人学士游赏吟咏之处。清随园老人袁枚生此。

瓦子巷

在菜市桥东、庆春路南,今瓦子巷,南宋有菜市瓦子。街北为花灯巷,清诗人陈春晓有《花灯弘管》颂其盛况:“街分南北踏灯行,彻夜笙歌沸旧城。楼阁参差花十里,鱼龙变幻月三更。两行火树?山叠,一曲云?凤管鸣。曾是昔年歌舞地,繁华销歇梦难成。”

甘泽坊

惠民路北,斜对保佑桥弄,有甘泽坊巷。一说宋时为柑子团,甘泽为柑子之讹。据《说杭州》载:宋时,巷内有六井,井水清澈,称甘泽,巷名因此得来。

四宜路

花牌楼巷内,元代有沙子中居此,其二子同登进士第,郡守为建牌坊,曰联桂坊,花牌楼之名源此。四宜亭是登吴山通道之一,石级多而陡,有亭曰“步步高”,在此亭宜,四宜路就此得名。

四牌楼

东接城隍牌楼巷,西至元宝心。长200米,宽4米。旧称四贤祠巷,因巷内旧有“忠节祠”,祀伍员(伍子胥,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岳飞、于谦四位先贤。俗称“十五间楼”,为南宋韩?胄阅古堂遗址。韩?胄(南宋大臣,封平原郡王),南宋庆元年间,他看中这块吴山下的宝地,凿山建园开洞疏泉,建“阅古堂”。将吴建山通下的泉脉名“阅古泉”。邀请当时已79高龄的诗人陆游为之作《阅古泉记》。

白莲花寺

前东起新华路,西至长庆街。旧名褚上巷、白莲花寺,建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吴越钱王弘佐所建,名华藏院。宋治平年间,改名妙慧院。咸淳年间,僧祖显诵经持戒,地产白莲,因赐白莲妙慧寺额。

白马庙巷

在紫阳(瑞石)山麓,南起严官巷,北折东与中山南路相接(邻太庙巷),长256米,宽2。5米。宋称粮料院巷,属寿域坊。南宋时,建白马庙,故名。白马庙祭祀“白马”,当时传说“泥马渡康王”的神话:宋高宗赵构未当皇帝时为康王,被金兵追杀至江边,有白马渡他过江,至此地饮井水化为泥,原来此马乃彼岸庙中泥马(此类神话实质是为封建帝王上台舆论)。现白马庙已不存在,巷名依旧。

仙林桥直街

在中山北路之东,宋属安国坊,因有仙林寺得名。仙林寺建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隆兴元年(1163),孝宗赐额曰“隆兴万善大乘戒坛”,淳?三年(1243),理宗赐额曰“飞天法轮宝藏”。元至正年间,张士诚尝据为军器局。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置僧纲司治,有司即其钟楼为郡城昏昕之节。明正德年间,徙其钟更铸置朝天门(即鼓楼)。民国18年(1929),寺内办起学校,即今下城二小前身。仙林寺西,清代有梅花禅院。

包龙桥巷

西出建国北路,在招宝堂东。宋时高宗幸归德寺,闻潮声而回,遂改寺额曰“潮鸣天地”。寺中竹树清幽,荡水澄澈,颇具山林之胜。寺后的小桥名回龙。包龙桥巷称回龙巷,后建庙,曰回龙庙巷。

皮市巷

以皮肆所聚得名,又名福佑巷。据《西湖游览志》卷十三:“?平巷,今为皮市面上。内有上四眼井、下四眼井、玉阳庵。”宋时为茅山河滨,四眼井为唐邺候李泌所开六井之一。

永康巷

西出建国北路,东折南接羊千弄。相传宋高宗赵构南渡为金兵追急,曾在此牧羊宿夜,后赐名“永康”,因以为名。

西牌楼

西出建国南路,东有旌德观。旌德观宋时建在西湖南山第一桥??映波桥堍,名先贤堂,亦名集贤堂,纪念自先秦至北宋1000余年出生或生活在杭城的名人39位,有高士许由、隐士严光、书法家褚遂良、吴越王钱?、诗人罗隐、潘阆、林逋等,后易额曰旌德观。宋末兵燹后,至元时迁于西牌楼。旋废。明成化十一年(1475)道士许道昌复建观,仍用旧额前殿奉东加靖王温琼(杭城俗呼温元帅),后殿为先贤祠,仍祀许由等。先贤祠右为天女祠,祀汉孝女曹娥等人。

西府局

在旗纛庙西,因织染局(掌供御用袍服的织造)在府西,故名西府局。清末局废,改为民居,而名称沿用至今。

百井坊巷

凤起路北为百井坊巷,百井坊巷宋时属招贤坊,元改兴贤坊。吴越王钱镠在祥符寺北凿井九十九眼,号称百井,巷因此而得名。

百井坊巷

严官巷

竹竿巷

东起永丰巷南端,西至延安。安宋名纯礼坊,也名后洋街、竹竿巷。相传宋时杭城编篱插花之细竹在此集市,故名。

竹椅子巷

宋代时称总宁巷。东里,为南宋东城新门所在处,南宋时新瓦(即四通馆瓦)在此。清代时称竹椅子巷。因其巷形如竹椅而得名。

竹园山

荷花池头巷西侧为竹园山,隐隐隆起,独趋而北,为吴山一脉。南宋安抚赵与■竹山阁于其上。竹园山俗称狗儿山,盖勾山之讹。清雍正进士、通政使陈兆?曾居于此,自号勾山,其屋名“勾山樵舍”。其孙女陈端生是清代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其作品《再生缘》前十七卷就是在此写成的。现院内勾山犹存,小山上那座青砖楼台,已非当年旧物了,今称勾山里。

红门局

为明永乐年间所建织造局,因局大门用红色油漆漆之,故称。其范围甚大,南宋时的台谏宅、太常寺、敕令所等官署旧址都在内。织造局毁于清中叶,后成为民居。

后市街

南宋时为太平坊,称新街巷、新街和后市街。宋时多歌馆及平康诸坊。中段原为南宋理宗潜邸(今省商业总公司所在地),理宗即位后改为龙翔宫。元至元年间改为寿宁寺。元未,张士诚占为军器局。明初复为寺。清康熙年间改作行宫,故有“行宫前”之称。后市街北首为凤凰寺后门。  

羊千弄

永康巷东南,南宋时为富景园,皇家牧养处,豢养千头,牧羊者居屋子成弄,曰“羊千弄”。

羊坝头巷

原东起中山中路中段与平津桥相对,西至定安路中段与涌金路相对,长396米,宽3米,自扩建西湖大道后,仅剩一角。古时,这里是海滨,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修建防海大塘,称“洋坝”,故而这一地带称“洋坝头”。今改巷名,讹为羊坝头。宋代称这条巷名坝西巷,属市西坊,为繁华街市一段。《咸淳临安志》记载:“市西坊,俗称坝头,又曰三桥街,今为市曹。”  

羊血弄

保康巷北有羊血弄,在青年路东侧,南通开元路,转北至积善坊巷,东通中山中路,原曾与保康巷相通。羊血弄,《乾道临安志》有记载,称“乐众坊?南棚巷“,俗称虎跑泉巷,清称羊血弄,民国时称玄坛里、玄坛弄,也曾并入保康巷,建国后复称羊血弄。

江山弄

西出武林路,清代时名蒋纱弄,又名涨沙弄,民国时改江山弄。《北隅掌弄》载明末有蒋昆玉者,织机为业,能织出轻薄如蝉翼的丝绸,名声鹊起,誉震杭城。织造局称为“皓纱”,老百姓则叫“蝉翼纱”,远销日本、印度。 

安乐桥

横跨东河,南宋为拱形石桥,现已改成钢筋混凝土平桥。据《梦梁录》卷七载:安乐桥,宋名福济桥,又名广泽桥。明清时称安乐桥。据《西湖民间故事》记载,南宋时,王佐断臂劝陆文龙归宋,宋帝封之为安乐王,并在菜市河(今东河)边修建王府。王佐为方便河两岸居民往来,用建王府剩下的材料建造此桥,居民怀恩,取名安乐桥。

兴忠巷

以油局桥为界,分为上、下兴忠巷。下兴忠巷,原有杭州扇子会馆,有扇业祖师殿,供有琢、砂、磨、糊、折等业的先辈艺人462人。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它可说是杭扇历史发展的见证。

贡院

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时举行乡试或会试的场所。南宋时,贡院在贯桥西、新庄桥东。元时设在祥符桥(均在今中山北路以西凤起路段)。明洪武初迁府学西,后再迁登云桥北(今杭州高级中学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科举停办后,浙江巡抚张曾 利用旧贡院改建成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孝子坊

与荷花池相对为孝子坊,别名周孝子弄。相传南宋初,理学家周敦颐之孙,奉周之遗像避金兵之乱,来杭居此,他片刻不离祖像,并在清波门外立周敦颐祠,人称孝子,坊以此得名。

孝女井

庆春路北、延安北路东有孝女井古迹。孝女井即孝娥井,又称银瓶井。据《金陀续编》载:“岳飞有一女孝娥。孝娥自幼聪颖,通书史知大义。父先死于冤狱,他恸哭欲绝。含愤叩阙上书,被逻卒所阻,怨恨之下,抱着父亲生前留给她的银瓶投井。明正德十四年(1519),按察使梁材筑亭覆之,榜曰“孝娥井”,俗称孝女井。后亭废井湮。

严官巷

高士坊巷北是严官巷,据钟毓龙《说杭州》记载,巷内南宋有严姓医士,尝为孝宗治愈痢疾,孝宗赐以金杵臼,并给以官职,巷由此得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的老街小巷──一条小巷一个故事
杭州的巷(1)
我家在南京,住在北门桥、能仁里、三元巷、仙鹤街、瑞金路、棉鞋营、后宰门...
从壹走到拾 捡拾扬州梦
走遍杭州之城南旧事,去南宋的皇城根儿吃碗放了胡椒粉的小馄饨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