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篇》学习心得之二

(摄影取景:宁静的夏天)

“诊要”的思维方式

涂登辉

《素问·诊要经终论》主要讲了三个要点:第一是四时气候及不同时期的针刺治疗法则,第二是针刺必避五脏,第三是十二经脉终结气绝时表现出来的症状。

黄帝和岐伯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诊要何如?”

所阐述的是一年四季,天、地、人三气的运转规律,同样是遵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则。在此之中,我们为人,除了考虑天气地气的运转轨道,人气的运转定位是判断疾病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人体阳气所盛部位。

例如正月、二月人气在肝,肝为厥阴,为罢极之本,是否极泰来的一个极点。主生发,所以此时人气在肝。此时肝气渐渐恢复,然木气克土,所以这个时间点对于脾胃的维护应该慎重,而从另外一种角度考虑,春天阳气始发,此时的阳气才走到肝脏,而脾胃依旧是属于偏寒时候,所以此时忌生凉食物,不能因为天气偶尔变暖就吃生冷食物,毕竟人气未到脾胃,所用的能量还是人体本身储存的能量。

同理后面其他脏器也是相同,随着天地气机生长收藏而转变。那为何九月十月人气是在心的呢?

这里曹老师就讲了,从八卦上也可以解释,心为离卦,阳中有阴,气机为降,而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坎卦,阴中有阳,一阳生,有升,这样就能水火相济。人气在心时,胸阳不足的人,在背部至阳穴会有压痛点,艾灸这个点可以补充心阳达到去病的效果,这个里面有一点值得说出来的是,这个灸是补充人气,人体的阳气,而此时的天气是西方肃杀之气,天气、人气中间有一个时间差,概念不能混淆,不能是秋天主肺气,艾灸至阳会增加心火克金,其实不然,因为人在自然活动,靠的都是从自然界汲取的能量为己用,如何强大人体的阳气抵御外界的六淫邪气才是生存之法。当然此中说的都是天气和人气,其中同样是要考虑到所处的地域所产生的地气,也就是我们病例上写的常住地址目的。三者结合判断疾病的方向会更加准确。

前面大的判断方向确定之后,岐伯就开始讲解了春夏秋冬不同时节的刺法,在此我非常赞同曹老师所说观点,这个针刺是以平人为标准,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如此,当然到了实际临床,我们考虑的问题不能是平人,更多要考虑此时病患的身体处于一个什么“季节”状态,他身体内部的人气强弱与此时的季节相关以及他疾病产生的“本“是什么。例如一个人的疾病在肝,但是此时的天气是秋,我们怎么操作呢?是否可以先以春刺的方法处理内部疾病,然后再通过手法将人气提至皮肤符合此时大环境,或者是通过不同腧穴配合来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呢?当然这是个人理论观念,还待临床印证。而书上说的春刺夏分等等指的是平人状态,医务者判断不正确所引起的后果,自然是让我们知其所以然的去了解错误在何处,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技术。

其二,说到刺必避五脏这是任何一个初学针刺医者心中应该有的一根弦,一根红线,这同样是给学医者划的红色区域,但是否是完全不能触碰,这是要看医者的技术是否到了“胸有沟壑,深浅有度”的境界,例如中药里的十八反、十九畏,例如曹老师对大黄的应用,都是心如明镜,临证似有神助一般。这几天看到的一个视频,讲述的是医者给病患开胸,用手直接对心脏进行复苏操作,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到了一定境界,万物皆可用,作为医者可以有红线,但是却不能被红线禁锢思维。

第三说的是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其实比较好理解,从经络的正常表现就可以反向推断出气绝时出现的状况,例如“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说的就是少阳脉绝的症状,人体有少阳胆经和少阳三焦,三焦主全盛津液输布,这里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条文,但是少阳胆的就很明显,胆经从耳周而过,且胆主筋节,各个关节的,这与肝肝经所主有不同,胆主阳,肝主阴,所以肝经是绕阴器一周,出现的是卵上缩,而胆经主的是筋,关节处筋是最多的,一般扭伤时我们常取穴就是阳陵泉。“目寰绝系”是同样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眼睛能看见远近物体是晶状体的调节,那么是什么调节晶状体的体态呢?是筋。所以在治疗近视的方法可以考虑目系周围的筋以及后脑部位风池部位的筋,效果不错。“一日半死”只是一个时间标准,若病患有其他问题,那么这个时间就不能单纯说一日半,所以,不能说病患属于少阳经终,而时间对不上就质疑书本不对,这就是自我思维意识高度不够的原因。其后“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肝胆的五色为青色,也就是五脏之色显现了,气绝后气血停止运转,也就色白了,这都是属于正常的少阳经绝的症状。

一直考虑一个问题,为何《黄帝内经》除了讲治疗法则、脉诊,多数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古人对《黄帝内经》的定位,是一本针灸类的书。但是其中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黄帝内经》只是讲针灸,那就走了下乘,所以要改变死胡同思维,创造更好更完善的中医思维。

针法浅识

程末平

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上,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观四季之脉,四季气血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毛、冬沉。脉应春夏秋冬,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针灸应人。夏天的气血浮于外宜冬病夏治、三伏贴,针灸宜浅刺至孙络;冬天的气血沉于内宜膏方进补,针灸宜深刺至窍至骨,孔穴之深者曰窍;秋天的气血慢慢往里走,走到骨边,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下去,等到病人的气色神色变为正常,就可以取针;春天的气息往外走,针灸于散俞、穴位。

四时春夏秋冬应肝心肺肾,如圆似环,气血周流其环,脉以相应。肝心春夏气血脉象主升向外;肺肾秋冬气血脉象主降向内。春夏之疾,针灸于肺肾之位,气血不升偏行于反道,气血能不逆乱乎?针刺不及主静,少言寡语;针刺太过主动,妄动多言。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巾著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吾师言:刺胸腹前以布巾紧固胸腹,外紧肌肤胸阔,内固五脏六腑,利于进针,把握深浅,避于胸腹活动大而割裂五脏六腑。

《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己,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若被火着,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里面的火熏之,我们可以理解为火针,从内经法针到伤寒针法,针行于四时春夏秋冬用于五脏六腑,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则愈,反之则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十二经脉终时表现

卢明月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太阳之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其中手太阳脉,起于手小指之端,循臂上肩,入缺盆。其支别者,上颊至目内,与足太阳脉相交接,而后足太阳脉,从目内起始,上额交巅上,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其支别者,下循足,至小趾外侧。所以在太阳之脉终时病人就会两眼上翻,角弓反张,面色发白,绝汗很出,汗出则死。太阳之腑为膀胱和小肠,膀胱有藏津液和气化的功能,小肠有泌别清浊的作用,所以在太阳经脉终时,人身津液失去贮藏和固摄,则会从汗孔倾泻而出,成绝汗,故出则死。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足少阳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别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别者,从耳后,亦入耳中,出走耳前。在少阳之脉终时,病人会出现耳聋,筋骨松懈,两目圆睁,是因失去筋之约束而无法闭合,一日半便会死去,临死时面色由青转白。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交中,下循鼻外,入上齿缝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手阳明大肠经脉,起于手,循臂至肩,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齿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抵足阳明。阳明者属土,为阳气昌盛之意,所以在阳明病终时,表现为热极之像,病人表现为口目牵动不止,易惊,妄言,面色发黄如枳实,上下所经之处盛大而燥,以致肌肉麻木不仁,不知痛痒,死期则至。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足少阴脉,从肾下贯肝膈,入肺中。手少阴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腹。少阴之脉,为人体阴阳的根本,心火居上,肾水在下,借助少阴经脉而上下交通水火既济。所以在少阴经脉终时,心火不得下,而向上燔灼,则面黑,失去肾水濡养则牙龈萎缩且生牙垢。肾水失去心火的温煦,则水液不通,腹部胀闭,大小便不通而死。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足太阴脉,行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手太阴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脾气主升清,散精而输于肺,所以太阴经脉终时,脾升清失调则腹胀满,呼吸困难,嗳气,呕吐,呕甚时则气上逆,逆则面赤。如果不呕吐上逆,就会大小便不通,面色发黑无光泽,皮毛枯樵而死。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足厥阴络,循胫上睾结于茎。其正经入毛中,下过阴器,上抵小腹,挟胃,上循喉咙之后,入颃颡。手厥阴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灵枢经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所以厥阴经脉终时,病人中焦发热而咽喉干,不停地小便,心情烦躁,甚时则舌向上卷,睾丸向上入腹而死。

天人合一

刘梅婷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有四个气候,然而每个气候人们都有相应的养生方法。

春夏顺应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养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

四气调神大论,告诉我们顺其自然遵循上天的安排;顺四时,顺阴阳则生,逆则亡!

内经诊要经终论中告诉我们四气对应五脏的现象,以及在四时中我们的诊法如何。

春,肝气上升为厥阴这是我们该养阳;长夏,脾气上升;秋,为降的功能;冬,为藏的功能。然而这四时的功能会在辩证中起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与人在某个时间段发生的病情息息相关。

同时,在针灸中五脏的位置取决了针灸在人体内长短的部位。四时对针灸的影响,以及如何临床实践。

“肝木春,心火夏,土脾长夏,肾冬水”

 这些种种都表述了,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同事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下方向标,在不同时间段所发生病的“同异”。

我们应该顺阴阳,顺四时,做到“天人合一”!

充足睡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再谭《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玉版论要、诊要经终论)
第二章 本输
从五脏虚实谈程为平教授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体会--《中华医药杂志》--医学期刊频道--首...
针灸美容怎么做?《黄帝内经》告诉你
浅析“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与腰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