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有一种痛,叫痛风

痛风及其病因

有一种痛,叫痛风,痛风真的特别痛。那什么是痛风呢?痛风是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炎症疾病。其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80%的尿酸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剩下的20%来源于富含嘌呤或者核酸蛋白的食物

正常情况下,尿酸溶于血液,随着尿液排出。血中的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到关节处,引起炎症反应和剧烈的疼痛。由于尿酸需通过肾脏排出,长期的痛风也将造成肾脏损害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更多地摄入高蛋白、高嘌呤类化合物的食物,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2013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约为16.85%,女性约为7.88%,高尿酸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但不是只要有高尿酸血症就一定会得痛风,临床上只有5%-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从尿酸增高至痛风症状的出现所需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痛风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预防痛风,需要从调整饮食,多饮水和保持健康的体重入手,要避免红肉、海鲜等含有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以及酒精的摄入。但这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还远远不够,控制痛风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物,降尿酸药物和碱化尿液药物。痛风急性发作期,多采用止痛药物控制症状,减轻炎症。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疼痛的特效药,其作用与抑制中性白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有关。秋水仙碱的提取物在欧洲的传统医学中,很早就用作抗痛风的治疗目前在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秋水仙碱仍为一线用药。但其副作用较多,可引起严重腹泻,长期服用秋水仙碱还会产生骨髓抑制和肝脏损害,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目前推荐小剂量用法,每次一片0.5mg,三次每日。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服用,多数患者24至48小时内起效。对于疼痛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痛风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吲哚美辛、美洛昔康等。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环氧合酶途径,使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受到阻碍,从而起到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是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当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常规止痛药,不能完全奏效或者存在使用禁忌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但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血压及血糖升高,消化性溃疡出血,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激素止痛一般不作为首选。通常采取短期用药,最好与秋水仙碱联用。

降尿酸药物:纠正高尿酸血症可预防痛风,目前用于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类。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尿酸是嘌呤及核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的尿酸是由体内合成的嘌呤类及食物中的嘌呤类物质,经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代谢而成,在尿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黄嘌呤氧化酶是一个关键酶。别嘌醇,作为次黄嘌呤的类似物,成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从而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用于痛风的治疗。同时,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在体内的浓度及尿中排泄量相应增加,但因它们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所以不易析出结晶,还有助于结石的重新溶解,促使痛风结节的消散。

非布司他是2009年由美国FDA批准的用于痛风治疗的新药,是一种口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不同于别嘌醇,非布司他是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并且仅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不抑制嘌呤和嘧啶代谢途径中的其他酶。从源头上抑制尿酸的产生,控制血中尿酸水平,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是痛风性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降尿酸作用更强、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较轻。可经肝肾双通道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使用。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等,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以减少关节变形及痛风结节,尤其适用于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但不能用于急性痛风。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最大的潜在风险是在尿中形成尿酸结晶,尿酸在肾小管或输尿管中沉积,可引起肾结石或肾功能衰退。为降低上述危险性,可在用药开始时使用低剂是,随后逐步增加,以维持较高的尿容积。服药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避免尿酸结晶。

2015年12月,阿斯利康公司开发的新型痛风药物雷西那德,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现已发现多种转运蛋白,参与了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盐的转运过程。包括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 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4 OAT4和葡萄糖转运体9 GLUT9等。雷西那德是URAT1和OAT4尿酸肾脏转运蛋自的选择性抑制剂。雷西那德通过抑制URAT1和OAT4进而阻止尿酸的重吸收,达到加速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该药起效迅速,在口服1到4小时内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非布司他联用,可以用于单独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后尿酸未降低的患者。

那如何选择降尿酸药物呢?除了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以及有无尿路结石之外,还要看患者24小时尿尿酸定量。如果患者24小时尿尿酸排泄低于600 mg,则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这时可以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如果患者24小时尿尿酸排泄超过800 mg,则属于尿酸产生过多型,这时需要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止痛药物,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这就是痛风治疗药物三板斧。这三板斧可以迅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痛风尚不能根治,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经过治疗和护理,大多数痛风病人并不会受到永久性损害。相信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不久的将来,痛风将不再是一种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及展望
【综述与讲座】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
痛风!原来是这么回事!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选择
多吃腰子补肾?才不是!不仅补不了肾,还可能让痛风钻了空子!
关于痛风的治疗药物,您选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