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曼施坦因指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对苏军的打击有多严重?

曾与同事闲聊说,对苏德战争不是很熟悉的人会喜欢朱可夫、曼施坦因,而对苏德战争很熟悉的人会喜欢罗科索夫斯基、莫德尔。许多曼施坦因的“粉丝”对曼施坦因在苏德战争中的“巅峰之作”克里木战役、哈尔科夫反击战大为推崇,特别是1943年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刚刚面临着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战略性失败,曼施坦因击溃了苏联追兵,稳定了南方战线,受到曼施坦因“粉丝”的热捧。甚至有曼施坦因的“粉丝”认为,没有哈尔科夫反击战,则苏德战争可能在1943年结束。其实哈尔科夫反击战只是一次得不偿失的击溃战,曼施坦因的个人有幸,造成纳粹帝国的不幸。

1、哈尔科夫反击战是顺风仗

我一直推崇莫德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临危受命挽救危局,而曼施坦因只能在德军优势的情况下组织“顺风仗”。一些曼施坦因的“粉丝”提出哈尔科夫反击战也是“逆风仗”,其实并非如此。切不可被曼施坦因“回忆录”诱惑,真的以为曼施坦因用70万残兵击败8倍的苏军,就象一些历史爱好者被曹魏史官忽悠以为曹操“兵不满万,伤者二三”竟然能击败袁绍10万大军。

1942年11月苏联红军合围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国保卢斯第6集团军,发起围歼战的同时向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发起牵制性进攻。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在冬季和初春的泥泞道路上推进了大约700公里。沿途的道路和桥梁破坏殆尽,使得后勤供应基地以及机场远远没有跟上战斗部队的进攻速度。到了1943年2月初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时,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从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到哈尔科夫反击战爆发,期间仅仅间隔两周,苏军后勤补给与战役准备显然不足,哈尔科夫反击战其实是一次趁苏军不备的“奇袭战”,何来的“逆风”?“防守反击”也说明防守方有反击能力。

德国方面,从西欧和东线其他地段调来的部队和装备(其中包括3个党卫队装甲掷弹兵师)加强了南集团军群。根据德军的统计资料,到2月18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一共拥有30个师。东线德军坦克则从在1月8日495辆可以使用,增长到2月28日902辆可以使用,甚至还有919辆坦克正在修理或输送过程中。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吹嘘苏军8倍于自己,当时曼施坦因有70万军队,苏联经历斯大林格勒会战已经疲惫不堪,显然不可能派出560万大军追击。

曼施坦因的70万大军以逸待劳,侧击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的追兵。即使苏军多于德军,但后勤补给困难而且是疲惫之师。曼施坦因又有预备队增援,又有新式武器虎式坦克等,形成局部优势特别是火力优势,并非难事。哈尔科夫反击战只不过是曼施坦因击溃苏联疲惫追兵的顺风仗,将其夸大为“挽救危局,避免德国1943年崩溃”显然不符合事实。要知道库尔斯克会战,德国还有主动进攻之力。

2、哈尔科夫反击战得不偿失

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指挥70万大军击败苏联两个方面军的追兵,苏联红军损失了10万大军就结束了战斗。按照军事惯例损失30%则失去战斗力(苏联军队甚至损失70%都会保持战斗力),苏联损失了10万大军就撤出战斗。如果是“歼灭战”,则说明苏联追兵一线部队不过区区30万;如果苏联追兵数量与曼施坦因军队数量差不多即70万左右,则是一次损失只有区区15%左右的击溃战。如果按照曼施坦因吹嘘的苏联追兵8倍于己,则苏联军队损失不过1.7%,这点微小损失苏联军队就敢撤出战斗,除非斯大林另有安排例如这只是试探性进攻,否则方面军主将瓦杜丁等人就要冒着“临战脱逃”被枪毙的处罚。

哈尔科夫反击战击溃了苏联追兵,看起来是“了不起的胜利”,其实长远来看德国的损失更大。哈尔科夫反击战让斯大林、朱可夫等人认识到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国虽然损失巨大但尚有一战之力,对德国不可轻敌。这也使得库尔斯克会战时,斯大林最终接受朱可夫等人的建议“以守为攻”,利用库尔斯克预设阵地抗击德军进攻。没有哈尔科夫会战的失败,斯大林就不会在库尔斯克采取“保守战略”。曼施坦因也认为库尔斯克会战最好是苏联进攻德国防守反击,可惜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一手造成斯大林等人对德国战斗力的高度重视。

哈尔科夫反击战耗费了大量技术兵器,使得虎式坦克等新式武器暴露给苏联军队。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动用了4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陆军师,即党卫队“希特勒”师、“德军”师、“骷髅”师与“大日耳曼师”摩托化步兵师。在技术兵器方面,党卫队装甲军在战斗结束时,该军可以使的坦克不到总数的40%。要知道苏联开足马力生产海量的坦克与强击火炮,苏联坦克即使是拖拉机手都可以驾驶,而德国的坦克特别是虎式坦克数量有限、坦克手培养困难。曼施坦因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胜利的背后,是3个月后的库尔斯克会战德国由于缺乏虎式坦克与熟练的坦克手,而不得不将进攻发起的时间一拖再拖。

3、哈尔科夫反击战暴露了德军实力

从莫斯科会战到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拼消耗”即使损失比苏联小,只要不是歼灭战而是消耗战甚至是击溃战,都只能是败仗。德国工业生产能力毕竟不如苏联,虽然德国武器质量不错,但在战场上“拼消耗”很容易被苏联海量的坦克、飞机、大炮所淹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军队就是“蒸汽压路机”,何况经过列宁、斯大林“电气化改造”后的苏联军队?

1922年热那亚会议后德国与苏联(苏俄)抱团取暖,德国先进的技术与苏联(苏俄)丰富的资源相结合,再借助英美“剩余资本”的投资,这就有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苏联工业化的蒸蒸日上。要知道苏联工业化“技术决定一切”,早就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靠法国支援的“半工业化国家”。

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击溃了苏联追兵,稳定了第聂伯防线,却浪费了大量技术兵器,并使得虎式坦克暴露给苏联,失去新式武器的突然性。这就造成3个月后的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军队有了应对德国的办法,最终德国失去在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曼施坦因“功勋章”的背后,更多是对德国战略失败的葬送。

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苏联军队需要把德国军队拖入冬天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军队在夏天都可以击败德国军队,这已经表明苏联军队掌握了“全天候作战”主动权。1943年夏天库尔斯克会战,不得不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给苏联军队提前打了“预防针”,客观上帮助苏联取得会战胜利。

对1943年的德国而言,击溃战就算败仗,这种皮洛士式的胜仗,赢不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曼斯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辉煌
库尔斯克会战有多血腥?二战规模最大的对攻战,尸体残骸铺满平野
| 二战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判刑都对不起你
德国党卫军装备T-34坦克之后的苦恼 需要直面敌我双方的优先打击
普京的最新“小目标”与21世纪的库尔斯克会战
苏德战争:德军本乘胜追击,却被希特勒葬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