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做家务,我从来不给TA钱

(本文首发公众号:亲宝宝)


先来讲一个古老的笑话:


一群孩子天天去一个老头窗户外玩耍吵闹,老头实在受不了了,就每天给他们一人五毛钱,请他们第二天务必再来玩耍。


就这样一个礼拜以后,老头停止了给钱。这群孩子全都生气了,说既然没钱,他们也就不再来玩了。

 

没有孩子的人听这个笑话,会觉得这个老头很聪明;有了孩子之后再听,不禁细思极恐:


这就是通过不恰当的奖励,把孩子进行一项活动的初心,从为了简单的快乐转变成为了外部物质,从而彻底摧毁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更应该引起家长警惕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正在使用类似的办法对待孩子,一点点侵蚀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冉莹颖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家的物质奖励制度。

 

冉莹颖希望孩子知道挣钱多么不容易,于是告诉轩轩和皓皓,要自己挣得零花钱,再用零花钱给自己买玩具和零食。


她还制定了整套工资制度,并画在黑板上,比如整理房间可以得到18块,扫地可以得到10块等。


 

而同时,为了让孩子了解助人为乐的概念,她又规定,如果孩子自发地帮助家人做事,那就不会有工资。

 

这个模糊又奇怪的工资制度,反应了部分中国家长,一味用物质去激励孩子的正面行为,又希望能教会孩子一些优良品德的矛盾和焦虑。

 

那么孩子在这套激励机制下,有参与到家务中来么?答案是并没有。而且,由于没有”好好打工”,轩轩和皓皓没有存到足够的钱买玩具,两个人都在超市玩具架前耍赖大哭。

 

而此时,冉莹颖还在和孩子做计算题,告诉孩子玩具多少钱,他们挣了多少钱,还差多少钱... …



一切似乎只和钱有关,却忘记了教导孩子什么是在公众场合应该有的行为,和家长有了意见分歧时又该如何好好商量。

 

我很想问问冉莹颖,如果等她老了病倒在床上,孩子也要发了工资才肯来照顾她的时候,她是否会后悔多年前自己的这套奖励制度?

 

本想把奖励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却让所有的良好行为都成了一种交易。


它不仅破坏了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还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作用——所有的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不过是一种交易而已。

 

给孩子物质奖励,正在被滥用。

 

“只要你明天按时上幼儿园,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园玩。”

“你乖乖吃完这碗饭,爸爸奖励你一块钱。”

“你现在去睡觉,就给你买你想要的那件玩具。”

“你帮妈妈把你的被子叠好,妈妈多给你十元零花钱。”

……

 

这样的奖励,并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身的能力,以及社会运作的方式。

 

按时到幼儿园的,在课堂上保持安静,是为了遵守幼儿园的规则,从而长大后也会学会遵守社会规则;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多多喝水,是为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为了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在我们的奖励体系中,这些价值全部被忽视了,自然孩子也无法从我们的要求和行为中,习得更多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理解。


 

 

我的朋友薇薇,最近也因为“奖励”这件事情,遇上了麻烦。

 

从她女儿开始上小学起,薇薇为了鼓励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就开始踏上了物质奖励的道路:

 

首先,她购买了“好习惯养成表格”,在上面填写了若干她认为必须养成的习惯,然后规定了如果孩子能做到,就奖励一个星星,积累满若干星星,就可以换取不同的奖励。

 

比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进行阅读,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等积累满10个星星,可以换取看一集动画片的机会;积累满20颗星星,可以购买一件芭比玩偶的替换衣服等。


为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用星星可以换取什么玩具,薇薇都是仔细征求过女儿的意见的。

 

不得不说薇薇的计划,比起很多家长采用的体罚、叫骂的方式来说,已经是煞费苦心了。奖励制度似乎也是行之有效,她女儿在小学一年的时候,各项学习习惯都很好,期末考试成绩也很优秀。在一众“咆哮妈妈”的对比下,薇薇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没想到在升上二年级时,问题出现了,孩子开始和薇薇讨价还价。


之前设定的奖励已经不管用了,女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玩具,甚至要求期末考试双百分的话,就必须带自己出国旅游。

 

薇薇夫妻由于工作原因,比较难申请出国旅游的签证。她把理由解释给女儿听,结果女儿大闹了一场。最严重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一些题目竟然是故意答错,为的就是“报复”妈妈。


 

这样看来,物质奖励完全不能用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当你想要引导孩子开始做某件事时,物质奖励能很好地促使孩子入门。当孩子完成了这项任务,获得了成就感,这时才真正产生内驱力。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经济学家格森说:“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就像薇薇的女儿那样,只对孩子使用物质奖励,孩子的胃口可能会越来越大,也许有一天,当孩子提出父母无法满足的要求时,情况将会失控。

 

 

更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

 

是逐步用鼓励替代奖励。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做好鼓励的第一步,就是看见孩子的优点,无论大小。

 

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曾在家给自己的孩子弄了一个“鼓励簿”,里面专门记录孩子做到的好事,比如小时候的“收好玩具”、“学会自己刷牙”,到再大一点的“每天坚持练钢琴”、“学会了切土豆”等。

 

每次她的孩子看见自己做的一件小事,不但会被妈妈注意到,还能郑重其事地被记录下来,内心都感觉非常自豪。这也不断激励着她去做得更多更好,最终成为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第二步,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的感觉。

 

我初看美剧《摩登家庭》的时候,会很不适应,因为剧中的父母,总是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比如剧中的妈妈会和帮忙打扫的孩子说,“你把房间收拾的很干净,这让我舒服多了!”

 

作为一个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除了高兴的表扬和生气的批评,我从未在孩子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其他情绪。但是换个角度想,批评和表扬暗示的都是高高在上的评价,而和孩子平和地交流情绪与感受,却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而孩子只有在不被评价、平等对待的时候,才会愿意承担起自己真正的责任。

 

最后一步,要记得感谢孩子。

 

有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就不需要跟他说谢谢。但是整天忙碌于一日三餐的妈妈,是不是也期望自己将菜端上桌的时候,能得到家人的一句“谢谢”?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无论孩子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还是主动帮忙、乐于礼让的时候,一声“谢谢”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让孩子能够感受自我的价值,尊重自我的感受。

 

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物质奖励能带来一时的满足,却不能持久。只有正确使用鼓励,才能有助于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和长久的动力。




作者:火星主妇。育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公众号火星主妇(ID: huoxingzhufu)有经验分享,也有吐槽和鸡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用钱奖励我”,你的回答很重要
物质奖励再有效,也不可常用,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才是关键
她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她告诫家长:不要进入这种怪圈!
孩子总是“讲条件”?或和“奖励不当”有关,别养出斤斤计较娃
要树立孩子的财富观
孩子的任务不只有学习,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十年后差距立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