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春日报》报头由他们题写……
userphoto

2024.03.01 黑龙江

关注

《长春日报》报头由他们题写……


1945年11月15日

中共长春市委机关报《长春新报》

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喜悦中诞生

随后立即投身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

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

让更多的人听到了党的声音

了解党、支持党、拥护党

最终伴随党和人民一起

迎来了长春的和平解放

1945 年 11月 15 日,《长春日报》前身《长春新报》创刊,这是当天的创刊号。

1954年4月1日《长春新报》

更名为《长春日报》

这份与城市同名的党报

在记录长春不同历史时期沧桑巨变的同时

自身也走过了73载的风雨历程

翻阅不同时期的《长春日报》

9幅先后使用过的报头

就像一个个闪光的路标

标示出这份报纸从创立到发展

从艰苦斗争到屡创佳绩的奋斗征程

时间坐标:

1945年11月15日~1946年5月23日

报头题写者:曹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侵略者占领长达14年的长春重新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然而,国民党却抢先占领长春,并与日伪残余势力相勾结,利用报刊攻击和诬蔑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这种形势下,要想揭露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办一张为党和人民发声的报纸势在必行。

1945 年 11月15日,《长春日报》前身《长春新报》创刊时使用由曹瑛题写的报头。

10月下旬,曹瑛(曾用名石磊)从延安来到长春,担任长春特别市市委书记后,立即着手创办报纸。经过半个多月紧张而艰辛的筹备,《长春新报》于11月15日创刊,社址在今天西安大路上的一座小楼内。这座带有尖顶的二层小楼既是《长春新报》的诞生地,也是这份报纸发展至今由2万余期报纸铺就的光辉历程的起点。市委书记曹瑛兼任《长春新报》社长,并亲自题写报头,章欣潮担任总编辑。《长春新报》在创刊号上明确提出办报宗旨是“以维护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为出发点,以人民的呼声为呼声”,同时把为和平、民主、团结而斗争作为办报方针。报纸创刊之初为八开两版,从第五期开始改为四开四版,每隔两天出版一期,每期发行四五千份。

在长春解放过程中,斗争形势不断变幻,《长春新报》也随着党组织几经辗转。从创刊之日起,到1946年5月23日随中共长春市委撤出长春而停刊,这份报纸在创刊仅半年的时间内,即经历了三次停刊、两次复刊,共出版45期。

这一时期,由市委书记兼社长曹瑛题写的报头,见证了“长报人”在极其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下展开的忘我工作,也见证了他们与国民党反动统治所进行的不懈抗争。当时,报社采编人员不足十人,他们既当编辑、记者,又当校对员和发行员。唯一的电讯工具是一台破旧的收音机,有专人日夜守候,负责收听并记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由于《长春新报》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他们派特务在报社周围监视,用砖头砸碎报社的窗户玻璃,有时还在夜间往报社打黑枪。“长报人”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以笔为戈,继续斗争,呼吁国民党尽快结束独裁统治,建设和平、民主的新长春。报社的出版工作也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刁难,凡是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报道,都要全文删掉或者删去关键语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采编人员便用“开天窗”、把铅字铲掉半边等方式,表示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抗议。

时间坐标:

1948年10月23日~1954年8月31日

报头题写者:曹瑛 朱光 王政

1948 年 10 月 23 日复刊时,仍采用曹瑛题写的报头,只是改为横排。

1948年夏天,东北战局日趋明朗,人民军队把长春包围得水泄不通。此时,上级要求曹瑛开始筹建中共长春市委,东北局宣传部也着手开展《长春新报》的复刊工作。

10月17日,国民党驻守长春的六十军率先起义,撤出防区。18日晚,也就是长春解放前夜,《长春新报》总编辑章欣潮和从牡丹江日报社、吉林日报社抽调来的十几名采编人员随人民军队进入长春市区。19日长春解放后,报社人员接收了位于今天人民大街上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社址,立即投入复刊的紧张筹备中。

10月23日,第三次复刊的《长春新报》带着墨香诞生在初获新生、百废待兴的长春。报纸延续以前的期数,为第46期,对开两版,报头由曹瑛题写,日发行量超过一万份。复刊当天的报纸报道了长春军管会和长春特别市政府成立的消息,刊登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与市民的“约法八章”,起到了恢复秩序、稳定民心的作用。此外,“全力恢复市政建设”的黑体大标题格外醒目。在长春解放后一段时间内,救济灾民、恢复生产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长春新报》密切配合市委中心工作,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和全面报道,号召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各项工作。长春市很快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1949 年 5 月 13 日起使用朱光题写的报头。

1949年5月13日,《长春新报》改用时任市委书记朱光题写的报头。在这一天的报眼位置还刊登着一则启事,宣布从15日起,编辑部改为夜间办公,改变头天晚上发行次日报纸的做法,改为当天早上6时发行当日报纸,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长春解放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新报》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长春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1954 年 4 月 1 日《长春新报》更名为《长春日报》,报头由王政题写。

1954年4月1日起,《长春新报》更名为《长春日报》。新报头由报社编辑王政题写。当年8月,吉林省省会从吉林市迁到长春市,《长春日报》于8月31日出版第2080期后停刊,次日与随同吉林省委机关迁来的《吉林日报》正式合并。

时间坐标:

1956年3月16日~1981年2月4日

报头题写者:沈亚纲 关俊彦 郭沫若 毛泽东 华国锋

 1956 年 3 月 16 日起使用沈亚纲题写的报头。

1956年3月16日,根据形势需要,《长春日报》再次恢复出版,由时任市委第二书记沈亚纲重新题写报头。当天的《复刊词》提到了《长春日报》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即充分关注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的各种创举、先进经验和新人物,把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推向前进。

1957 年 10 月 1 日起使用关俊彦题写的报头。

1957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八周年之际,《长春日报》一版以醒目的标题和插图表示庆祝,同时更换了由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关俊彦题写的报头。

1958 年 4 月 3 日起使用郭沫若题写的报头。

1958年4月3日,《长春日报》开始使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的报头。据曾任本报副总编辑的郭林祥先生回忆,当时广大读者对《长春日报》报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由既有较大影响力又有较高书法水平的人士来题写。当时任总编室主任的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郭沫若写了一封求字信。没过多久,郭沫若的回信就寄到了报社,信中是3份写有“长春日报”的书法作品,笔力爽劲洒脱、形神兼备。报社工作人员怀着喜悦的心情从这12个字中精挑细选,最终制作出《长春日报》的新报头。由郭沫若题写的报头刚一面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1969 年 12 月 1 日起使用毛泽东手迹剪集而成的报头。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期间,新闻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长春日报》也几经停刊、更名。1969年12月1日,《长春日报》复刊,为四开四版,使用毛泽东手迹剪集而成的报头。1971年7月1日起,报头改用大号铅字体。1977年5月19日起,又改用华国锋题写的报头。

1971年7月1日起使用大号铅字体报头。

1977 年 5 月 19 日起使用华国锋题写的报头。

时间坐标:

1981年2月5日至今

报头题写者:郭沫若

1981年2月5日起恢复使用郭沫若题写的报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闻工作从此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长春日报》也摆脱了昔日的干扰和桎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长春日报》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着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报道全市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为长春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981年2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在全国拨乱反正、除旧布新的形势下,《长春日报》又一次更换报头。在当天一版上,套红的报头正是郭沫若先生当年那爽劲洒脱的笔墨,显得格外喜庆和醒目。从这一天的第10358期至今,这幅深受读者喜爱的报头又见证了《长春日报》一万余期的出版历程。

73载、9幅报头、2万余期报纸……这些数字见证了《长春日报》一路走来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如今的《长春日报》已经从最初八开两版的报纸,发展为报、网、端、微齐备,立体多样传播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担负起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使命。


撰文:毕春慧

编辑:林琪

责编:苑丹 于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阳日报》在新市委书记上任后5天3换报头
沽上丛话 | 天津解放的故事(六) 军管会对旧报纸的接管
《烟台日报》曾经用过的报头字
影像记忆·最威武的省界
拍案惊奇:题字风波(作者 徐景洲)
《毛泽东题写报头书法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