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殊官运亨通“秘诀”之浅谈

晏殊官运亨通“秘诀”之浅谈  

           


晏殊官运亨通“秘诀”之浅谈    

 

     幽谷星尘欢迎朋友常来做客捧场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自幼聪明,《宋史》记载“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后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在文坛上的成就远超政治,他是作为“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载入史册的,“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尤擅作词,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并被戏称为中国唯一的“词人宰相”。晏殊小令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温润秀洁,清新含蓄,多表现诗酒生活的悠闲情致,以及在这种生活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代表作是《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他的《蝶恋花》同样享誉词坛: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一境界也。”
    对晏殊的文学成就,已有太多的文人墨客赏析点评,笔者作为一个“半桶水”的“伪”文人,实在不敢班门弄斧,再去评说一番。今天,想仅就他官运亨通的“秘诀”做点粗浅探讨。
    从晏殊一生的人生轨迹看,他确实仕途顺利、官运亨通,少有坎坷磨难,即使一时不利,不仅很快就化危为安,还步步高升,势不可挡。他十四岁被举荐与千余名进士同场参加廷试,以优异成绩获得皇帝喜爱,被派秘书省做闲职。十五岁就担任了太常寺奉礼郎,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东封泰山后,又晋升晏殊为光禄寺丞,为集贤校理。1014年,晏殊丧父。按规矩他要辞官归乡守丧三年。回乡没有多久,真宗就将晏殊召回,升为太常礼院同判。晏殊丧母后请求真宗让自己守足三年孝,真宗也没同意,将他升为太常寺丞、左正言、直史馆学士、升王府记室参军。没过多久,又升为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知制诰、集贤院通判。数年,再升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1022年,宋真宗去世,宋仁宗即位,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升迁晏殊为左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给事中。不久,晏殊主修《真宗实录》,进为礼部侍郎、枢密副使,三十出头就成了三品以上大员。  后因上书反对张耆任枢密使,逆了刘太后的意志,被寻了个岔子发落出京“知宣州”,又知“应天府”。刘太后气头过后,又将晏殊召入京城,先后任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又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礼部尚书。   刘太后去世,在朝局变更中,晏殊又一次被外放为“知亳州”。但由于他的名望,不久又起复为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
三司使。庆历中,又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最后终于成为北宋王朝执政首相。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其外部环境(外因)与内部基础(内因)构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有事物发展都无法逃脱这条规律的作用。
    晏殊成功的外因,是遇到了能够赏识他的名臣明君。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5),北宋名相张知白巡视江南,有人向他称赞晏殊,张知白立即召来面试,果然名不虚传,欢喜之下,将晏殊带到了宋都开封,推荐给了皇帝。后来,皇帝宋真宗在一系列的考试中,发现他德才兼备,喜爱有加,宠爱不已,便委以重任,使之得到众多顺利提拔晋升的机会。
    晏殊成功的内因,主要是:
    其一,智力超群,为人诚实。他七岁就能作文,名闻江南。在幼年成名之后,晏殊仍然不懈求学。十四岁时,参加宋真宗赵恒主持的考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等到复试时,晏殊发觉试题是自己温习过的,就要求另出试题。赵恒很吃惊,再出题,晏殊仍得高分。赵恒大喜,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此后皇帝暗中派直史馆官员陈彭年对晏殊多加关注,观察他平日的交游情况,看他都交些怎样的朋友。结果是晏殊虽然身处灯红酒绿的京城,却仍然象在家乡一样好学严谨,从未有冶游放荡之事,是个老实可靠之人,由此也可见他在廷试时主动承认曾做过考题绝非蓄意表现。真宗非常满意,第二年便正式授予官职给晏殊,破格提升为东宫官,说:“近来群臣游玩饮宴,只有你闭门读书,如此自重严谨,正合适做太子的老师。”晏殊连忙谢恩,认真地说:“陛下,其实我也很喜欢游玩饮宴,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赵恒大笑不已,从此对他格外信任,开始了晏殊的升迁之路。
    其二,国事为重,勤恳敬业。1014年之后,晏殊先后丧父丧母,也曾希望按照习俗辞官归乡守丧三年,却因为皇帝赵恒以国事繁多为由,提前召回,他毫无怨言,全力投入工作。这个时期,宋真宗对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晏殊非常重视,达到了“事无巨细,皆咨访之”的程度。晏殊也没有愧对这位如此赏识自己的皇帝,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做为公务员的义务,不但从不恃宠而骄,而且凡事还思虑细密,屡出佳绩,一再受到好评。
    其三,淡漠名利,踏实兴学。他因上书反对张耆任枢密使,被刘太后发落出京“知宣州”,又知“应天府”。晏殊并不因挫折就失志,在地方上仍然做出了许多成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学”。自五代战乱以来,天下学校废毁于乱。在应天府为官的晏殊大力兴学,并请范仲淹授课。《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晏殊所兴的官学成就卓然,达到了四方学者齐集、名士高官多出于此的程度。在他的倡导下,育才成风、用才公平。他得知刘恕才学出众,就率领自己的部属一齐去听刘恕讲《春秋》,毫不在乎自己年长官高。这种礼贤下士、酷爱学习的风范,为他进一步奠定了官场基础。
    其四,为官公正,处世勤俭。晏殊身为仁宗朝的宰相,喜欢奖掖人才,唯贤是举,并举贤不避亲,不怕新人是否会威胁和取代自己的官职官帽。后来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等,都出自其门下(其中名士富弼、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正是晏殊培养发掘使用的这些人材,使北宋达到了鼎盛之巅。在他做宰相并兼枢密使时,皇帝还任命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提出辞去自己的兼职,皇帝却不同意,认为晏殊绝不会因私废公。这就足以证明晏殊的名誉之盛。
    其五,才学精深,一专多能。晏殊在文学上的造诣达到相当的高度,他在北
宋文坛上有极高的地位,史书称其“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文字温婉柔和,风流蕴籍,却又不失清健风骨,一如他坦荡的仕途和胸怀。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传唱千余年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明证。其实,他对军事也颇有研究,据记载,西夏寇边之时,晏殊要求罢免太监监军、皇帝遥控军队的陋习,将指挥的权力完全下放给阵前的将领。还“募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所有的这些主张,都得到了实施。
    由于晏殊的成就和为人,他极受世人推崇敬重。范仲淹后来成为北宋名相,并且建立了千秋功业,却仍然终身对晏殊敬以师礼,在他的面前坚持自称“门生”。著名文人宋痒、宋祁虽然文名卓著官爵显贵,仍然将晏殊的词句题写在自己的书斋上,而且每写文章都要抄寄晏殊,恳请他予以批改。直到晏殊去世后,年过六旬的太子少师韩维仍然自愿在晏殊之子晏几道面前谦称自己为“门下老吏。”
    综上所述,晏殊的官运亨通,并不仅仅遇见了“伯乐”,也有极其深厚的个人因素所决定。不管我们今天是从政还是经商,是务工还是金领,都可以在他丰富的经历、精彩的阅历中找到成功的“秘诀”,都能够在他仕途指所以顺利、官运直所以亨通中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至理名言,也是晏殊给我们的“忠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浣溪沙 诗意 赏析 朗读
北宋第一神童晏殊(6)
晏殊:盛世宰辅五十年,北宋词坛独一家,他是大宋盛世的代言人
宋史笔谈147:寇准的一句酒后真言,带来宋真宗晚年的政坛剧变
晏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只有值得珍惜的当下
晏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