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胜靠德
大 胜 靠 德

攸县教育局    李国平

 

攸县近几年的高考取得了胜利。但高考的胜利只是小胜,我们要在这个小胜的基础夺取大胜。靠什么?靠德。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什么是德?老百姓说:德是德性,就是为人的品性。专家们说:德是伦理道德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说:德是精神风貌,是行为习惯、是班风、是学风……,“德乃智之帅”。

一、整合教育目标,在过程中落实德育地位

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又有不同的阶段目标。在阶段目标中,又有学期目标、课程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每次活动的教育目标等。处于相同阶段的不同学校又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小目标要为大目标服务,大目标的任务又分解在小目标中得以实现。要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我们就必须整合教育目标,在各个目标整合的过程中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

(一)怎样整合教育目标

1、升学目标与素质目标相合

有人说:“现在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但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仍然是以升学率为指挥棒,让我们无所适从。”这话有他的片面性,抓素质教育与抓升学率其实并不矛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升学率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选拔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的比率,它实际上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果好坏的一个方面的检测。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从逻辑上讲是一对包容关系,不是对立关系,更不是对抗关系。升学率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不能为升学让路,为了少数人的升学而放弃大多数的利益,是教育的不道德行为;只有空洞的素质教育,而没有与学校实情相适应的升学率,素质教育就是假的、老百姓是不答应。

其实,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新名词。自有教育存在之日起,教育的目的就是:就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国家、民族的层面来说是济世;从民众个体的层面来看是智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提高人的个体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那么为什么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特别强调抓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教育的走向已经偏位,偏向教育的功利,追求教育的既得利益,有时甚至忘却了教育的本真。

二是因为教育被无情的窄化,基础教育被窄化为基础知识的教育,有时甚至错误地将知识等同于智慧。

三是因为教育过程被粗暴地简化,简化到只有解释和识记而丢掉了体验和感悟。

四是因为教育评价被机械地量化,量化到除了分数还是分数。

五是教材被错误地神化,神化到“以本为本”。

六是学生被无情地物化,忘记了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七是教师被无奈地奴化,奴化成考试的奴隶,缺乏创新意识。

八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了劳役,失去了教与学的乐趣,课业负担过重。

而根本原因就是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考试竟成了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从以上面的失误中去思考、去反省、去改进。

升学率不高的学校或者说升学率与学校的实情不相适应的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找原因,而不应该在“歪门邪道”打主意,应该将升学目标整合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中,将升学率压力变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原河北衡水中学的李金池校长说:一个学校如果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抓好了素质教育,其高考质量必定会高。

问题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错误地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它不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分析性概念。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说,素质教育不只是音、体、美。也不只是搞活动,更不是不要教育质量,不要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它意味着:素质教育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个从“魂”到体,从“一”到“多”,从“一般”到“特殊化”,从抽象到具体、生动,从规定到创造的艰难的转化过程。我们必须抛弃素质教育有单一的操作模式,或固定的操作程序,或者企图通过对操作模式的规定来推进素质教育的企求人(叶澜语)。

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没有定式也没有定法,不受区域条件的限制。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行为都可以分析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思而后行,随行辨思,以思促行,思行互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2、德育目标与智育目标相依

有老师认为考试时只考文化科目,德育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喊抓德育是假的,要求我们抓智育才是真的。其实,德育、智育、体育有不同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是相互依恋的,不是相互分离的。就智育目标与德育目标来说,如果德育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得一塌糊涂,要想智育目标完成很好是不可能的。从来就没有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差,而教学质量高就是例证。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目标更多地是在智育,体育中呈现,德育不仅仅是德育课或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与老课程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教育目标的三维整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周国平有一句名言:“有本事的教师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知识,而重点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真正在本事的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显现出他育人的魅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目的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是什么?而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只有成了主体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一切停留在情感体验之外的知识,对主体来说只是死知识,假知识。”

“教”的过程是“化”,所以古人有“教化”一说。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情感体验的过程既是一个智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德育的过程,体育的过程和美术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知识以及知识伴侣——精神和价值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后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他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才能彻底地改观课堂上这种低效学习状况,从而享受学习的愉悦。

3、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相容

有个别班主任认为:“我班就是否因为有某某同学经常捣乱致使全班学风不正,如果把他送回去,我想我班肯定会好起来。”难题某某不是班上的一个鲜活的个体,难道我们就不能让每个个体的目标与班级的整体目标相容?对于一个班来,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细胞,追求班级整体目标的高质量完成,并不是否认学生个体目标的差异存在。洋思中学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什么是好?好就是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指在教师得当的指导下没有不进步的学生。在《新课程怎么教》一书中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得当的方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两全”,其中“一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需要我们真正的、彻底的“以人为本”,关心差生,关爱差生,扶助差生,给予差生更多的呵护,帮助他们完成个体学习目标,让他处理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教育方针的面向全体学生,是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关注,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爱心,而不是说要求教师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一样。学生存在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学生都会变化是无法阻挡的自然的历史的必然,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这种变化的应然成为进步的实然、提高的实然。即使在短期的任教过程中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只要学生他能感觉到你为师的真情、你为师的呵护和为师的责任,这样我们做老师的就尽心了。

(二)为何落实德育为首

1、德是人之本,工作之本,学校之本。

我们平常说:某某家庭有德性,做事顺,子孙贤。这并不是说某家庭落难就是德性不好,而是强调做事顺,子孙贤的条件是要有好的德性。同样一个学校是优秀学校的条件,不仅有优良的教学设施,而且更重要的是优秀德育风尚。教师有优秀的“师德”——为人师表,学生有优秀的“学德”——修身、齐家、爱国、平天下,管理有优秀的“管德”——为人民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大校长杨叔子说:“人性重于灵性、情感重于智力、做人先于做事”,他又说:“只有人性、没有灵性,近于野蛮,只有灵性,没有人性,就等于危险”。而“人性”、“情感”、“做人”都是德育的范畴。因此,大胜靠德,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正确。所以,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杨家福院士说:“一个优秀的学校,要有大德、大师、大楼。”

2、德是智之基,是智之力,是智之场。

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看,要抓好智育必须先抓好德育。从现实的高考来看。第一,要想高考取胜,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刚毅的意志,顽强品质,优良的习惯等等,这一些不抓好德育行吗?第二,一个学生由考不上大学到考上大学关键点不是智育,而是德育。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德育的途径达到智力水平提升的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指标差,(就全县的在校学生来说,智高指标差的学生很小很小)而是他认可了差,习惯了差,安逸于差。第三,对一个学校来说,高升率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靠什么来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靠德。

从学习过程的形式来说,德育能激发情感。李镇西博士在教育实践中特别强调:“教育要有激情、教育学生要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在他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说:“学生在校学习,如果没有情感的体验,其结果等于零。”

因此,我们的学校经常说:“坚持德育为首。”这不是一句话空洞的口号,而是学校搞好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教学,不但其中缺一不可,而且位置也不能倒置。传道在先,授业在次,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解惑。所谓传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德育,就是教育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如果传道的任务没有做好,授业做下去也很危险。

二、正视当今现实,在实践中锤炼德育智慧

当今教育有三种声音,专家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语)。学生说:我不爱读书——读书很苦,我不想读书——读书无味,我不敢读书——读书失败。我恨书,我想把所有的书籍、课本撕碎,再撕碎(学生日记语)。老师说:现在的书难教啊,难到学生不卖帐,家长不领情,社会不满意,领导总批评(教师座谈时记录)。怎么办?怎么办?

专家说的是一种导向,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具有理论高度,学生说的是一种实情,也是当今教育缺失,符合实际现状。老师说的老师的困惑和迷茫,作为教师,我们用职业的使命感去架设理论高度和实际现状的通道。在教育智慧中彰显教书育人的职业魅力。

(一)唤醒自信,激发兴趣

德育能唤醒自信。自信是人格的核心,唤醒学生的自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一个学生只要有了自信,就一定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不断更新自我的幸福、学习的幸福。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英雄主义的本质,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是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

北京某大学王教授在回忆她学初中时,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初中二年级时,她的语文、英语成绩相当好,数学却相当差,一上数学就怕。有一次期中考试,她从她表姐那里得知,数学考试试题与相邻中学的相同,当晚她就把他们已考完的这套数学题和答案全部背下来,第二天数学考试得了97分,试卷一发下来,全班哗然,有的说她肯定搞了舞弊,有的说她肯定事先知道了题目她自己趴在课桌上不敢说一句话。这时,数学老师进来了,听到同学们的议论,老师马上肯定了她的成绩是真实的,他说,她近来找到了学好数学的方法,所以进步很快。并说:“她的语文全班第一,英语全班第一,难道数学就不能全班第一吗?”同学们心悦诚服地点头,她却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以后她更加努力学习,渐渐地克服了“跛脚”现象,几年后考取了北京大学,然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了博士课程,现在回国效力。她说她永远记得那次考试,她永远还记得她当年的数学老师,是他唤醒了她学数学的自信,激起了她学习的兴趣,使她快速成长。

(二)肯定兴趣,引导发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麦克劳德,他小时候好奇心特别强,总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他终于在学校里找到了一条狗,于是马上把它杀死,并认真解剖,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狗的内脏。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解剖的那条狗竟然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失去了心爱的狗,十分气愤。但他转念一想,牺牲了一条狗,却满足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值得!因此,校长决定对麦克劳德严厉“惩罚”,要求麦劳德画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校长的惩罚保护和引导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也促进了一个优秀的解剖学家的成长,而这两幅“惩罚”的作品,至今还保留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内。

(三)发现优点,扩展优点

人无完人,学生有缺点是正常的,没有缺点反而不正常。

张铁军是兰州铁路一中屈红霞老师班上的一个“差生”,十分喜爱看武侠小说,甚至在上课时也看,有一次上语文课,被屈老师当场捉住。屈老师把他的书拿来一看是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是一个盗版书。再仔细一看,铁军竟然作了很多改进,屈老师下课后找来正版书一对,铁军修改得完全正确。她想铁军虽然读看武侠小说,可他能这样认真修改盗版的武侠小说,这不正是一个学生难得的优点吗?于是屈老师就抓住这个优点对铁军说,铁军,我从你修改盗版的武侠小说中发现你是一个难得的读书材料,你看你的认真细致劲这真正读书所必须的好品质,如果你把这个劲用在学习上,肯定前途无量,于是就交给铁军三套过去做过的试卷,要他分析、比较,进行归类、找出规律。铁军上语文课看小说,被语文老师当场捉住没有受批评,反而得了表扬,语文老师布置当然认真完成,久而久之铁军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考取军事学院。

有一年市射击队到省里参加比赛,供省队挑选人才。当所有的选手都赛完后,省队教练把所有的靶纸都收集起来,一张张仔细研究。这时他发现一张很有意思的靶纸,这张靶纸上的成绩不好,大多偏离了靶心,但教练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所有的子弹都偏向同一个方向——右上方。这说明选手的技术肯定有问题,但又说明选手的稳定性非常好,而稳定性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十分重要。因此,这位成绩不好的选手被选入省队。后来又进了国家队,并参加1984年奥运会,为中国队实现奥运史上零的突破,他就是许海峰。

如果当时按成绩录,许海峰就进不了省队,也进不了国家队。

(四)宽容失误,呵护灵性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爱,宽容学生的失误就是把学生当作可爱的孩子,而不是机器。

有一次语文考试,试卷上有一道古诗默写题:“_________,春风吹又生”。有个学生在考试时突然思维短路,总是记不起来,于是他就填上“折草不除根”五个字,第二天试卷发下来,语文老师是这样写的,“一看答案就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孩子,如果能多读一些,多记一些名人的著作,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十多年以后这个人真的成了作家。

是啊!我们要宽容学生的失误,特别要呵护那些充满灵性的失误,这也许就是学生心智觉醒的时刻,如果我们能保护他,并使他延续下去,成为真正的起点,我们的教育,我的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五)创设平台,关注个例

希望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人之常情。优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每次考试后都受表扬,而“差生”呢?

张同学很有号召力,班上一旦发生违纪事件,只有他在班上就有他的份,老师们对他十分恼火,王老师接任他的班主任后,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发现他即没有什么特长,学习成绩也差,但他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好表现。正因为没有提供让他表现的机会,所以他就靠捣蛋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王老师想,要转变这个学生,必须从正路上提供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当时正是干旱季节,学校用水十分紧张,一到了学生用水时间秩序十分不好,细心的王老师发现这个情况后,马上建议学校安排张同学负责分水,张同学上岗后特别认真负责,使得两个月的水荒季节,学校用水秩序井然。王老师借机表扬了他,并安排他担任班上的生活委员,渐渐地他的学习认真了,表现也好了。一个原来的捣蛋大王不仅考上了高中,几年后,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六)改变旧习惯,培养好习惯

在德育中培养习惯,什么叫优秀。“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者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优秀的习惯,“差”生所以差,就是“差”在习惯。学有习惯,思有习惯,行有习惯,搪塞找借口是习惯,“扫地也要扫成天下第一”也是习惯,我们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只能不断地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使得好习惯成为我们的行为,好行为成为我们的性格,好性格必定会决定我们的好命运。

有一个学生学习十分用功,但他有个坏习惯就是审题不严谨,经常出错,学习成绩不好。王老师但任他的物理科任教师后,他就马上去问王老师物理题。王老师说:你把题念给我听。他念了一遍,王老师又说:我没有听清楚,你慢慢地再念一遍吧。他慢慢地十分认真地念了一遍题后马上说:王老师我知道了。第二次,他又问王老师,王老师又要他慢慢地念题,念完后他又说:我知道了。这时王老师说:考试时你对不知道的题也这样反复默读几遍不就知道了。这样一来王老师改变了他审题不严谨的坏习惯,养成他严谨审题的好习惯,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三、坚持教书育人,在成长中用神、用脑、用心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是一门艺术。在促进师生的成长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用神、用脑、用心。

所谓用神,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职业精神,职业责任,我们很多中学校长都到洋思,洋思中学的教育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人用尊严捍卫其教育信息,创造了当今的洋思“神话”。我们很多学校在墙壁上也定下了他们的教育信息,例如“一切为了学生”。可我们都在困难面前退缩了,没有用一个教育者的尊严去践行。一个理念说起来,或者说提出来十分容易,可真的使理念融入教师的血脉中,成为教师的习惯就很难很难。怎么办?要用脑。

所谓用脑,就是想办法?办法从那来?只有用心就有办法。

教育前辈陶行知曾对他学校的老师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搞教育的必须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而具体表现就是爱心——教育即爱。我们当老师的谁都不承认自己没有爱心,下面二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出我们的爱心吗?

例一,0567日上午8点钟,我和儿子从建设路乘出租车到县一中参加高考,开车的是一位年青的小伙子,一看我儿子带着去高考准备的东西,他说:“不是某某老师,他今天也要去高考”我问他为什么,他就讲起了他的故事,他说:“他是一个较顽皮的学生,有时喜欢跟同学打架,可励德5.25事件发生以后,他反省了,再也不敢打架了,有一天,吃中饭后他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在操场上打架,他一听,不好,5.25事件发生只过了一周多,他们又打架,被老师发现肯定会被开除,由于他马上跑过去劝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来了,二话不说赵敏(为了叙述方便用的  ),你怎么这样不听教,上周星期四开的会,今天又打架,你肯定是不想读了,赵说,不是我,我是来劝架的,老师说,不是你,那次班上打架少得了你,你快去到政教处里写检讨,赵同学还在辩解,他就坚决不写检讨,当日放学后,其他同学就笑他,你认为你是谁,你是咱们的捣蛋大王,你还想劝阻别人打架,鬼都不相信。你信不信,明天老师准会叫你爸到学校来,由于同学的耻笑,老师的不理解,使他十分气愤,挥意拳头向同学打去。第二天,老师果真通知他爸到学校来,他真的打人了。事后赵同学认为自己在校再也没有希望,在高一年级就失学了。

例二,今年下期,邓老板的儿子,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而打架,被政教处劝开,并进行了教育,政教处相应地扣了邓同学班上3分分子。当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就打电话叫邓老板到学校来,并对他说,你把你儿子领回去吧!他在我班上我班就不得安宁,本期只过了两个月,他就扣了6分,本次期中考试,英语只有43分,地理只有41分,你儿子读书是读不好的。你带他回去吧!邓老板当然不会把儿子带回去,邓老板找到校长,校长批评班主任,你怎么可以随便让家长带学生回去吧?班主任说:我不能叫家长带学生回去,可我可以让自己不担任班主任,像这样打架两次的学生你们都不开除,让我这个班主任怎么当,我不当班主任了,除非他不在我班。最终通过校长的教育,学生还在这个班,班主任也还是班主任,可从中引发了我的反思。

爱学生不能停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学生的行为给我们添麻烦时,当学生的行为影响到我们的虚荣时,当学生累教不改时,你还能爱学生吗?

学生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不是是正常,没有这样那样的不是认而不正常。

爱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尊重学生。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新星十一学校的校长说:“招生时,我们追求优生,但当他一旦注册成了十一学校的学生,我们就把他看成是全市最好的学生。号召所有的任课教师,分析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爱学生的空间是宽容。学生必竟是学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难道有十全十美的学生吗?撰写了《瞬间的永恒》,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纪之眼”的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卡蒂埃·皮勒松,在小学六年级时,有一节数学课他偷看课外书被学监当场抓住,学监说,“上课时不能分心”。可学监又想他还是孩子,接着说:“向老师请假,到我办公室去看吧!这样你既可以安心读书,又尊重了老师。”这件事是皮勒松的回忆录中看到的。学监多宽容,既教育了学生做事要专心,又保护了学生爱看书的阅读兴趣,又教育他尊重他人的劳动,这就是教育。

爱学生的时间是等待。我们现在老师教学生不是不用心,不是不用情,而是缺乏耐心,缺乏等待学生进步的时间。结果往往使自己一切教育措施都是浪费,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益反而影响自我的专业情趣。下面这个案例,对教育有启示。

兄弟两个都是画家,老兄的画技比老弟高,兄弟二人独立门户招收学生,由于老兄的画技高,招的学生多,老弟的学生小。老兄是个严师,他总认为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自己传授的画技,有错必纠,还不停地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此。就这样,不少学生因起步受阻而惧怕学习,结果离开了老兄。老弟则常常提醒自己,十个手指有长短,只有学生有进步就值赞扬,这样他的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并不断进步。三年后,老兄的学生还在练基本功,并且人数只有老弟的五分之一。而老弟的学生已经进入综合技艺训练。并且,老弟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在我们学校中,有许多教师就象老兄。由于逼得太急,这个老师批评,那个老师教育,学生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对现实目标产生畏难情绪,最后干脆放弃。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同探讨从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同的人进度原本就不一致。如果我们急于事功,那势必要求学生在短时间里改进很多缺点,接受很多知识,这只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导致拨苗助学的后果。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对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分层次教育,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地等待学生的进步,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爱学生的表现是教师有童心。一个教师的童心能够焕发教师的真情,激发教师的斗志,守住教师的善良,陶冶教师的情操,体味教师的幸福;一个教师的童心,能够填平师生之间的代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贯通师生之间的情感通道。正如李镇西博士所说:一个有童心的教师,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有童心的教师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爱学生的关键是信任。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院校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抓动物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他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么做?再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同桌总是比自己考得好?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我为什么总比他落后?”妈妈望着儿子,只说了句:“儿子你很懂事也很聪明”,儿子读书比以前更认真、更刻苦了,期末考试后,他还是没有考赢同桌。回家后,他问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有三六九等,你已经够努力了。可妈妈没有说出口,而是说:“今晚改善伙食,庆祝我儿子的进步”。儿子初中毕业了,上了高中,有天晚上,电视台在直播奥运会的万米决赛,母亲解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现在美国读博士,母亲写了一个书,书名叫《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爱学生的结果是相互依恋。学生在教师爱的滋润下更有爱心,茁壮成长,教师在爱的过程品味职业的幸福。师与生,生与师在爱的“场”中健康成长,青年数学家熊春捷教授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971年我随母亲下放到陕西长安县钟表机床厂,记得在子弟学校第一次上数学课,惠涓老师正讲解一道思考题,我趴在桌上睡着了,还有橡皮把耳朵塞上。惠涓老师拎我起来问:“为什么睡觉?”我无言以答。惠涓老师罚我用几种方法在黑板上做。我就用几种方法做了出来,同学们哄堂大笑,惠涓老师脸红红的。惠涓老师晚上找到我母亲,说她教了20多年,没有教过我这样聪明的学生,将来一定未出息,劝我好好读书。但我只想摆脱家庭桎梏,到遥远的地方,一个人平静的生活。”

1974年,我到长安县后塞沟插队,我找到队长,把别人不愿干的差事揽了过来——放牛,我把牛赶到十几里的颖河滩上,我给他们朗读英语。有一年冬天,我在治理颖河的水利会战中,我又遇到了惠涓老师,她是印尼归侨,英语很好,我们天天用英语交谈,分手时,她送我一套原版《莎士比亚全集》。”

1977年恢复高考,我却没有同学们的那样心思考大学。有一天惠涓老师骑车来了,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参考书。要我参加高考,我就是不去,她那乞求的眼神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1982年,我收到惠涓老师写的歪歪扭扭的一封信,她得胃癌,她希望我能考大学,把握这最后的机会(这年我25岁),读罢信,我哭了,我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去安慰惠涓老师那善良的心。”

“当我带着陕西师大数学系的入学通知书去看惠涓老师时,我惊呆了,她瘦得像个骷髅,双手不停的抖动,连那张小纸片也捏不住。我好后悔,让惠涓老师等了那么多年。”

1986年我赴美国纽约洲立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92年世界数学年会在纽约召开,我作为大陆的唯一代表在会上发言(另一位是陈省身),同年回国在中科院工作。”

“假如惠涓老师健在的话,她的眼睛一定会笑得眯成一条缝。”

从上面的这些故事和案例中,我们能否感受,教育的理想与激情,我们能否感悟,教育的艺术与智慧,我们能担当: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大胜靠德,我们只有依靠我们的师德,只有依靠我们的德育实践,依靠我们的教育智慧,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教育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课、少先队活动情况说明报告
养成教育讲话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霍懋征
校长在班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学校素质教育目标计划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