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怡——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刚才主持人对我做了很多的介绍,其实那都是一些空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想介绍的是,最主要的一点。我是出生在1945年,抗战胜利的那一年,自那以后,在新中国读完了大学。我原来的专业叫化配电专业,就是现在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校是当年的华中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67年毕业的时候,自己报名到最远的一个志愿,青海省,当了13年的控电工。控电工可能大家不熟悉,就是控制高压线。13年之后,重新又回到学校去读研究生,在现在的中南大学。后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后来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到学校当了10年的教务处长,又当了6年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所长。从1995年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开始了我的第二专业的学习。现在我已经正式的从学校退休了。以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读一些我当年没有机会读没有背好的书,同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和我们在座的很多年轻的朋友做一些交流,特别是人类所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化经典。我们当年参加文化素质教育的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愿,提高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更多阅读文化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与大师同行,与经典同在。今天我很高兴的来到了东北林业大学。一进校门,看到了你们的校训:学参天地,德合自然。感到非常的亲切。也因为林业大学,大家都是从事着一种绿色的产业,会使我们人类的家园永远保持长青。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同学真正体会你们的校训,做到与天地相参,道法自然。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素养的中国的大学生。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我想庄子的名字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少人认真的读过庄子的书。我曾经在中国的很多高校,甚至是一些专门以中文为职业为专业的同学问过他们,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庄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属于一个特殊的地位,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非常的喜欢他,但是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去读他的书呢?第一方面当然是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学习路途上所存在的一个缺陷。今天的讲座我想讲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有一个简短的序,然后是介绍庄子这个人,《庄子》这本书以及他的影响,最重要的我选择了一个视角,从庄子的寓言然后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哲学的最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是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所以把它推荐给大家。他认为中国哲学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多方面,但是他最有价值的是哲学。而中国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呢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哲学有很多的概念,中国的哲学他所探讨的问题就是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应该让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境界”的含义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经过他的哲学反思的超越所达到的一种存在状态。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说人生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叫自然境界,人总有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也就是一个生物的一种,这种状态称做自然状态。第二种境界叫做功利境界,人长大之后,很快就认识到追求功利,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第三个境界,是道德境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人认为人不能仅仅为了自己而活,还要为了其他的人,为了更多的人,翻来覆去,这就上升到了一个道德底线。而后,还有更少数的一些人,他们的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的境界。“境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本书里面,他说词,它的境界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养境界和自成高阁和有一句的观点是非常负责的,得不到大家的共识,而且他有一种形象的比喻说,古今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的,昨夜西风高独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翻译过来,那大家听的冬天西风一刮,所有的树叶都飘落下来,这时候,你要选择一个很高的地方,才能够看清楚,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然后你要选择一条最适合于你也最有价值的一条道路,接下来就需要你下一番苦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了这番苦工之后,我们就在不经意之间,会让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是非常形象,很有争议的一段话,那么当时这个人,他的这个人生境界,处于什么样子呢?有人介绍庄子这个人的时候说,首先引得一位不明学者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要知道中国的文化可以有多种介绍的方法,一个方法针对的文化分为七个阶段,一个是先秦的子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博学,宋明的礼学,秦朝的时学,和民国的新学,第二个分类方法,把它分为,儒,道,士,或者,经,史,子,集。在这样一个状况当中,先秦子学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我把他称之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因库。经过后来几千年的文化,可以从这个基因库当中生长发育出来,应该处于高度的重视,我在先秦子时当中,我们称之为诸子百家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儒,墨,道,法,明,那位学者讲,诸子百家中有两个词,有点古怪。他当然很喜欢诸子百家,第一个他要躲避的是庄子,他回忆了当年二十岁的时候,家里碰到了一场大灾难,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然后有个同学告诉他,让他去读庄子,他果然就走进了庄子的内心。从此,就喜欢了他,一次有种过分亲近的感觉,而对这样一位贤者,他感到还难于进行冷静公正的评审,所以选择了躲避。第二个是韩非子,他为了躲避,躲避他是因为法家的施展对每一个中国人害处深,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充满了打架,充满了悬殊,争斗。他就到了今天,所以他不愿意轻信他人,实际,这两个人物都有种特殊的形态,都代表了某一种颜色,就像我们现在年轻人很喜欢颜色。如果中国的诸子百家都有一种特殊的颜色,庄子代表一种飘逸的藏蓝色;韩非子代表了一种沉积的金红色;其实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儒家的孔子,代表的是橙黄,棕黄色,就像我们的皮肤和大地;道家的老子代表的是飘渺的灰白色,意思于天地的雪中,老者的须发,还有墨子,代表着一种黑色,一种靓丽的黑色;这是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先民的个性在里面。我们能想到他是谁写的,是余秋雨,在他两三年前出的一本叫《寻觅中华》的这本书里面。虽然现在我们对余秋雨又不同的评价,有很多,或者是书写的很好,可以推荐大家去阅读。
       那么庄子这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史记》来讲,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在他的老庄深谈夜撰里面,比较准确的记载。他讲庄子的名蒙,庄周,蒙是什么地方,到今天已经很难说的很准确,大概安徽的北部,河南的中南部,以及山东的西南部交界的地方,现在三个省都在争他这个人。那么再者,庄子做过什么官,是一个齐园吏。齐园吏估计应该是负责种植齐树,并且齐园吏这个行业的,那么生活的时代与梁惠王,齐宣王,乃至魏慧王,现在是认为他的具体的出生年代是是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活了83岁,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活了73岁。他比孔子是晚了一百二十年,他多活了十几年。他的这个年代呢正好适合孟子相近,孟子比他早出生三年,比他早死掉三年,同样也是活了83岁,但是奇怪的是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的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对方,直到今天还是让人感到迷惑不解。庄子的学问是什么?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窥,学问非常的渊博。但是他还有一个主要的观点,谈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他的主要的观点和老子很像,老子呢是比孔子大约大二十岁,可以说他比老子也就晚了一百四十年。和老子不一样,老子留下的一本书叫《道德经》,五千多字,庄子留下来的书有十余万言,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庄子的书呢没有这么多,大概只有七万多。而且他有一个特点,寓言,霸气,率一言里,不经意说有寓言的这样一种文体,而且他的书目呢与众不同,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弃之。他的文字思路非常的开阔,而且主要是要适合自己的情况讲出自己心底里面的话,所以很多王公大人希望他为他们服务做他们的工具,但是庄子不愿意去做。先秦有一段话,叫做下面的一个故事,说当年楚国的楚威王看见庄子很贤惠很有才干,所以派了使者带了很多的礼品去迎接他,答应让他去当宰相,庄子对这个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你带了这么多礼物当然是很重礼的,让我当宰相呢也是很尊敬的尊重的,包括爵位。但是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你们没看到要祭祀的这些牛么?养食之数岁,衣之以文绣,以入太庙。养了它几年,给它披上非常漂亮的红绣,吃的也非常好,但是最终总有一天要把它送到太庙里去把它宰掉和祭祀。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到了那个时候固然他想做一个孤独的小猪,但是他还办得到么?要看当年给他那么好的待遇,他很得意,可是到了最后的时候他才感到自己的可悲。安小国曾经有一本书的名字叫《一头孤独的小猪》,所以他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子亟去,无污我。我欲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从这里面大意也可以体会到庄子贵在宰相这个位置的百态人生。那么庄子呢因为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所以他有这样的一种气魄。但是庄子这本书,前面已经讲过,庄子当年写下来的时候有十余万言,他是出生在战国初期的人,他的这本书呢出现在战国的中后期,当初应该是有52篇,但是今天看到的只有33篇。这33篇可分为三个大部,第一是内篇有7篇,第一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逍遥游,还有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每一篇的题目都是三个字。外篇有15篇,题目骈姆,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他们的名字都是文章的第一句话中间的最开始的两个字或是三个字。还有杂篇11篇,大众观点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写的,外篇呢不排除有庄子,但是恐怕更多的他的弟子们写的,杂篇呢还有一些可能是弟子的弟子,也许是其他时代的人写的。但是最后的一篇天下篇,有人认为非庄子莫属。
       那么简单介绍一下庄子这本书的价值,我有一个观点,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哲学,你不能不读《庄子》,要研究中国的文学,你也不能不读《庄子》,而且我认为,其实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庄子》,因为如果你不读《庄子》你无法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无法真正了解中国人文精神的魂。为什么要把它比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前面我讲了,可以分成为儒道释三家,同样一棵参天大树,这个大树的树干是儒家,这个大树的树根是道家,庄子就是道家,因为他是中国文化的根。著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呢说过这么一番话,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而别的圣贤我们也明白,但哪像对庄子那样额倾倒醉心发狂,所以庄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当然它可能是更多的是在中国文人的心目当中地位更高。在《庄子》当中我认为有四个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文学的风采,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但是我认为除此之外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的哲学的睿智,美学的情趣,还有洒脱的人生。在文学上,先秦时代是中国散文杰出的时代,一共有四个代表人物,郭沫若当年把这四个人的文章特点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说孟文雄辩,荀文厚重,韩文隽刻,庄文汪洋,庄子的文章汪洋恣意。但是四个人的人生境界是不一样的,我特别强调他们人生境界的不同。借用我刚才介绍的冯友兰的人生境界,我认为荀子和韩非子是一个功利的境界,孟子是道德境界,而庄子达到了天地境界,最值得我们去体会。中国历代这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无一例外都是特别喜欢庄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对庄子情有独钟,他写了那么多诗,第一篇叫《大唐赋》,最后一篇《临终歌》,都写得他。还有一位著名诗人苏东坡,多才多艺,他对庄子文章的评价“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还说“昔吾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以苏东坡这样的才华对庄子是这样的评价。中国近代的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称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还加了一句“晚周诸子之中,莫能先也。”晚周指的西周,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也就是诸子百家没有任何人能超过庄子。所以他是第一位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读《庄子》,前面我们都喜欢《庄子》,但是我们都没有去读,是有原因的。读《庄子》是不容易的,远远不如我们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读奇妙的言情小说容易,更不用说网络小说,但是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大学生还有社会精英阶层建议读一读,那么怎么读呢?我推荐途径,那就是先可以读一读他的寓言,因为前面讲过寓言是他的主要文体。那么说一下,从世界上来讲,世界上有三个寓言大国,一个是希腊,中国当然有一个,还有一个可能不太熟悉,是印度。中国的寓言主要集中在《庄子》,当然还有《列子》与其他的一些书,到了唐朝还有柳宗元。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可以给我们一种比较直观的感受,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我建议大家先读寓言。然后是内篇,内篇是庄子本人写的,价值比较高,然后你也可以读外篇,要真正把他33篇,7万多字读完很不容易。下面让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时间来了解庄子,特别是了解庄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人生境界到底达到一个什么层次,他所采用的途径就是读他的寓言,《庄子》全书当中一共有寓言242个,全读完时间不够,所以我选了最有特点的三十多个,及时这样也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把这些寓言做了适当的分类,做了一些不同的线路。比如说有一个“观”字,庄子的观点以道观之。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需要站在道的高度来看待我们人间的形形色色,所以要用道观名利,观利益,观生死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如何用道观名利,人生在世莫不例外都是为名为利去劳碌奔波,有这么一个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盛江金山寺,看到这么一个场景,长江里船来来往往,乾隆皇帝问他们在忙什么,金山寺的和尚这么回答,你没看到那山上写着两个字么,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司马迁也讲了“天下之人皆为利来,天下之人皆为利往。”所以我们人生在世都是为名利忙碌,但是庄子是怎么看名利的呢,有一个故事庄子钓于濮水,和《史记》里面记载的相似。也是楚王请人去当宰相,但是庄子不去。这个故事叫《曹商使秦》。宋人有曹商者,宋国有一个人叫曹商,他为宋国当使者,去秦国。去的时候秦王给了他几部车,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秦王也很高兴,给了他几百部车。反于宋,见庄子,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jù),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他说如果让我住在很穷的巷子里,靠自己的草鞋过日子,会过的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我的长处是什么呢?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曹商以此炫耀同时讥讽庄子贫困,庄子就靠编草鞋为生。庄子怎么回答:“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cuó)者得车一乘,他就是说呀!秦始皇经常生病,秦王生病他就要找医生,如果他长了疮,用什么办法把这个疮弄破了,减轻了他的痛苦,秦王就赏了他一部车,又说他得了痔疮,很难受医生怎么办呢,就舔了他的痔疮,让他减轻痛苦,秦王就赏了他五部车。这就是“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今天你得到一百部车,大概是你给他治了痔疮而且不是一次吧!要不然你的车为什么会这么多呢?你走吧!庄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结果弄得曹商肯定是难以忍受不好怏怏的离开了。还有庄子终生有个好朋友,叫惠子,这个是他唯一的,他们两个学派观念是不一样的,惠子是名家的。惠子到了魏国下梁这个地方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她,因为毕竟是好朋友。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了,是来代替你做宰相的,因为庄子比他的才干高,惠子感到很恐慌的,派人在城内搜了三天三夜,那个结果当然是没抓到庄子。庄子主动去见他,就给他讲故事,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chú,凤凰),子知之乎?鹓鶵这个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飞得很远,志向远大,而且在他的飞翔途中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要注意一下,在《庄子》里面我们经常要谈到南和北,他是宋国人刚才讲到长河的北部河南的南部和山东西南部交界的这个地方,应该是北宋的国家。但是在庄子的文章里面经常提到南方,因为他有一个南方的情节,其实他文章的特点也是南方的特点和北方很不一样,和《论语》孔子讲的话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他会经常的提到南方?他就讲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那是他一个自喻,比喻他自己。我们经过考证庄子的祖先是苦农,她们姓庄就是因为楚庄王以后才有庄这个姓,楚庄王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之一,那个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样问鼎中原作为楚霸王,所以在他心中作为南方自然有情节,而且是高洁的象征。但是有一头鹰鸱(chī,鹞鹰)有一天抓到一臭老鼠,看到鹓鶵经过他的头顶抬起头来对着鹓鶵大叫一声,嘿,什么意思?你鹓鶵不要抢我的臭老鼠,今天大概你也是想以为你这个梁国很了不起,嘿我一下不要去抢你的宰相,其实在我的眼中的话,你这个梁国的宰相在我眼里就是那个老鼠腐鼠,惠子一言不支。
       尧让天下于许由,这是《逍遥游》里面的句子,早我们就知道尧舜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顺王他把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是他感到还有人比他更能干,其中有个人叫许由,许由是一个隐士,也是他的老师,所以有一天他想把天下主动让给许由。而且说了这么段非常诚恳的话,他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他说你看太阳和月亮都升起来了,我还点个火把,不灭掉,这点光和日月相比岂不太可怜了吗?及时雨不下来我还要靠人工去浇灌,看你这个效果和及时雨相比不是太可怜了么?他说:“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他说先生如果你来占着这个地方天下都可以治理好,而我呢还站在尸体下,占着位置,内心感到内疚,请您允许把天下送给你。非常诚恳,但是许由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你把天下已经治理的很好了,现在让我去代替你,那我去代替你是为了什么呀?为了个名吗?名的事情是你做的,不是我做的,我拒绝得到虚名。名者,实之宾(从属物)也。名是什么?名是个实的宾,最实质的是宾,最根本的是个实,有了实才应该有,实是第一位的,名只是一个附属品,那么吾将为宾乎?我愿意去夺这种虚的东西吗?又做了个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个鸟在树林里面,有那么多的树,有那么多的树对他来讲,一根树就够了,偃鼠要饮水,河里那么多的水对他来说喝饱就够了,所以他说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你回去吧,天下对我讲没有什么用。所以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孔子对待名的态度。
       钱钟书我们都知道,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实之名,就像不义之财,会招来恶根。”人好像都想追求名利大军,越堆积好像身价越高,其实不是,而为不实之名就好像不义之财一样招来之后一定没有好报。由此我就想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呢?结果我根据庄子这个话把它表达为一个分数,分子是实,分母是名,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做了多少实际的事情最根本的他是一个分子。而“名”是一个宾语,是一个附属,如果一个人只有那么一点点“实”而得到太多的“名”的话,他的价值是很低很低的。可是我们从古到今,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沽名钓誉,盗名欺世。而且到了今天,这个趋势还愈演愈烈。许由这个人他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个隐士,不接受尧让给他的天下,虽然这次他没有接受尧,可是尧不死心。可是后来尧又让他出来当“九州长”,许由又拒绝了,而且觉得尧总用这样的话来讨好他,自己耳朵都脏了,于是就到河里去洗澡。后来水流到了下游,正好碰到另外一个隐士巢父在领着一头小牛喝水,发现水脏了,领着下牛到上游去找水喝,结果发现是许由洗耳朵把水弄脏了。巢父问他为什么在这里洗耳,把下游的水都弄脏了。许由把事情经过告诉他以后,本来以为巢父会夸奖他,很清高,很了不起,夸他。可是没想到巢父对他说如果你真正的淡薄名利作真正的隐士就应该到深山老林里,没有道路别人也找不到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隐士。而现在你的心里还是希望别人来请你然后你再拒绝,你是沽名钓誉,装装样子而已,在中国历史上的隐士都是高人。还有类似的故事叫“舜以天下让善卷”。当年尧舜禹都是禅让天下,舜让天下时让给了一个叫善卷的人“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关于这一点庄子在《让王》中也有阐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zhǎ)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这与道家的观点是相符的,儒家的思想是入世,而道家的思想是出世。有人说这种思想很消极,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超越了当时的传统思想,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二个方面我们来看一下庄子怎样一道的高度来观察人间的是是非非。人生在世,名利的追逐消减了我们很多的经历,还有大量的是非扰乱我们的心境。人生总是在是非中度过,但是庄子的想法与众不同,他在《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泥鳅就这样了,一年都是这样。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猴子一天到晚这样,会掉下来么。泥三者孰知正处?泥鳅,人和猴子这三样的观点是一样的么。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jíjú)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这四种生物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再比如说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这是不同的观点。毛嫱丽姬,人间的美女,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他说是非真的就那么清楚么?‘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我们每天不会去感觉到自己的腰,因为我们鞋子合适,如果我们换了新鞋,就能明显感到脚的存在。“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内心就不会想到是和非,内心就会感到很舒服。有时候你就问,我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当你想到幸福不幸福你肯定不幸福,我们再推广一点,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其实要讲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和谐。
       第三方面用道的观点看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愚钝,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混沌说”。他说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有一天,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到了浑沌这个地方, 倏与忽好好的招待了他们.然后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那么我们怎么来报答它呢。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人都有七窍,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吃,可以呼吸。那么如果一个窍都没有,他一定很难受。那我们做个好事吧,报答它,给他一个窍。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我认为是《庄子》寓言中意味最为深重的。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总结一点我们看倏与忽可以主观上认为他做好事,结果做了坏事。就像我们人,我们总认为自己身为万物的灵长,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心意去改造大自然,可是到了后来大自然被我们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造成今天一个人和环境的尖锐对比。像哈尔滨,以前哪有夏天出现过四十度的高温,这都是人造成的。我们再来看看什么叫美什么叫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那有寓言美恶二妾,恶就是丑。阳子到凤国去,住到一个旅馆里,那旅馆的主人有两个妾,一个很漂亮一个很丑。阳子没有想到这个长得丑的人主人认为非常漂亮,以她为贵,而长得很漂亮的人,这个主人反而看不起她。所以阳子感到很奇怪,问他。你想这个旅馆的主人说什么,他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美丽的是他自己认为美,我并不觉得她有什么美的地方,丑的自己以为很丑,但我不觉得她丑。所以阳子说一定好好的记住这句话,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人要做好事,但是还不够,还要很快的把你做的好事忘掉,不要老放在心上,觉得自己了不起,老指望别人来夸奖你表扬你。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你在什么地方别人会不爱你呢。但是很多人做好事呢,要么要好报,要么想得到别人的夸奖。庄子认为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关于美和丑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我们后来称之为《东施效颦》。在《庄子》上面就是《丑妇效颦》。西施美女有一天心绞痛,没办法,皱着眉头,很难受的一个动作。可是他的邻居当中有一个很丑的人,看见这个动作感觉很美,所以她向她学习。没想到回到她的家里做到这个动作后,他的邻居有钱的人看到赶紧把门关起来,不出来了。没有钱的人看到她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走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因为东施不是简简单单就仿效出来的。当然觉得这个动作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动作在某些人身上会产生想法的结果。庄子有一篇文章《德充符》非常著名,是道德充实的标志。当中讲了六个奇丑无比的人,丑的简直是让天下人感觉害怕。但是因为他有超人的道德,那么跟她相处之后,一下子被他吸引了,完全忘了外在的丑,正是反过来感到他是正常的人。下一个故事,闉跂支离无脤与瓮盎大瘿,这是两个丑的人,闉跂支离已经很可怕了。卫灵公和他是好朋友,反过来看正常的人,视全人其脰就是肩,脖子很大,说你们正常人为什么脖子这么细啊,多难看,脖子粗点才好看,像他一样。瓮(wèng)盎(àng)大瘿(yǐng)同样是个大脖子,当然是什么东西缺乏所造成的。齐桓公很喜欢同样的感觉,视全人,其脰肩肩。讲完了这六个奇丑无比的人和这种特殊效应之后,庄子总结的五句话。这些话非常的深刻。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一个人道德上有了长处就会让人忘了他的外表。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一个人道德上有了长处,就会让别人忘记她外表的丑。我们年轻的时候找对象,想找漂亮的,这可以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应该摆在第一位。那么还有一句话叫做秀色可餐。一个女的长得漂亮可以当饭吃。走在街上回头率挺高,她自己很得意。可是真正让你把她娶回家的时候,两个人志向不合,可能过不了两天就要吵架,反面相向。所以我说这样的饭可能偶然吃了一次觉得味道不错,但是到了后来就没什么胃口了。秀色不可能简简单单的让你尝,真正的还在于她有多高的道德。那么还有一句话令人更加深刻,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读书的学生都这样,我这门课没搞好,因为我当时很多东西没记住。所以学习好一定是记忆非常好的,限度时间的记忆。当然觉得自己的记忆不好。
       庄子就说了什么叫真正的忘?他说是那些人都忘记了本来不应该忘记的。因为我们忘记了那些不应该忘记的东西,这样的忘才是真正的忘。这个文章它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外表是应该忘掉,可是我们的人呢老是以貌取人,老记得别人的外貌,应该记住一个人的内在心灵美。可是我们的人恰恰是致力于忘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记性不好。我们可以访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子。我们再看看《庄子》是如何用道的观点观察道和记,道和记和这个道和义是中国哲学这个道家哲学它所强调的一个哲学范畴。我们都读过一篇非常著名的寓言《疱丁解牛》,疱丁是一个厨师,能够把解牛的动作做的这么的漂亮,像是跳舞,像是演奏音乐。这个文惠君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可他的回答非常的具有哲学的余味,他说臣子所好之道也,我所追求的是道,道是高于技艺的。他回忆他开始宰牛十九年的三个的经历,刚开始见到的是一个全牛,三年之后呢,看到的就不是全牛了。到了今天,我完全靠我的神预,是靠我的感官的。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就是我现在已经做到了应呼天意,顾其自然,完全了解了牛的结构,所以这个刀在我的手上的话真的是得心应手。工作这些宰牛的人一个月都要换一把刀,好一点的一年也要换把刀,可是他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解了几千头牛,还像新的一样。这是因为在我手中这个刀是完全听我的指挥,我看到牛的结构又是这样的清楚,所以达到一个游刃有余的余地。讲完这段话之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疱丁解牛如养生哉。这个寓言出自于魏篇中的养生组,我们不仅仅疱丁解牛技术的高超,为什么他要将到养生之道因为他感受到人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生命,怎么去养生。为什么他感受到养生之道?养生一定要遵循养生之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技巧,我们可以看到在庄子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故事。点国轮说轮子这个中间安轴,这个孔取大取小,完全靠自己去体会,而不是靠你在那讲一讲该怎么做。所以它来比喻读书怎么样才能真正的读懂,这叫得心应手?要靠我们自己用心的体会,时间关系呢我们就不展开了。还有一个叫佝偻成桥,孔子带他的学生到楚国去,在一个树林当中看到一个驼背的老人在用数条粘蚂蚁,他的动作非常的熟练。拿起一个竹竿,一捡一个一捡一个,好像随便捡似的。这个孔子问他你是不是有道,我当然有道了,因为我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然后就达到了天人和一境界。然后我就非常的专心。哪怕你把天下的东西都给我来换我眼中的条的枝,我都不会要。孔子非常的感慨,对他的弟子说,如果一个人如果做到了用心之不分乃如神,那你还有什么做不好。人都有他相应的才干,都能把事情做好,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有的人人可能他的才干大一点可以在他的人生中很多事情也都能做好。但一个再笨再笨的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心的话他一定能够做好。一生做好一件事,一定能够干好。止境为具,止境这个人呢做的非常的巧,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哲学思想,首先要达到专心,其次他特别能掌握规律,你手中是什么材料,你要把他做什成什么东西,一定要因才施用,他称之为倚千和千。这个道理让我们想一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来到这个世上你最善于,最让你虔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找这个的答案,不要盲目的去攀比,攀比的结果是只会让你的自信心完全被摧毁,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高点的人只有一个,和他相比,所有人都是失败的,但是如果你和自己相比,你能不断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么你就永远是成功的。在于你能不能了解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人生在世一个直观的感觉,看到一个东西,看到一个人。首先就本能的判断一下有用没用,其实这是人生一个很大的弊端,我们人都知道,有用的物品对我们有用。很多东西在你看来是无用的,其实是有很大的多余的,我们今天来听我的讲座,对你将来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也没有什么加分给你。得不到学分。但是你通过阅读这个东西,可以给你人生很多启迪。你在人生中看到了很多事情,懂得了很多道理,这个是无用之用。惠子经常的和庄子进行辩论,因为庄子经常讲这些有哲理的话,所以慧子就说你讲的这个话没有用,庄子说知无用而言可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没用,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有用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把我们假想一下来做一个实验,而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犹有尽也。天地这么广大,对我们人来讲最有用的是什么,最直观的是什么,是我们脚下的大地。脚下的大地这么大呢,也只有这么有限的一点点能够踩上,容在我的脚这一小块地方,而其他的都不能起什么作用了,都可以认为是无用的。但是如果假想一下做一个实验,撤足而垫之住黄泉呢,谈不上有用的,沿着我们的脚挖下去,一直挖到黄泉,这时候我们还觉得这块土地是无用的么?感觉它就怎么样呢,因为它随时就会坍塌,所以,惠子也承认这么一点点土是无用的,但是庄子得到的结论,是有用的。庄子都说别人是,然则无用之用者亦必宜,无用之用这个道理就很清楚,整个东西都是用你看不到的形式来让我们得到滋养,让我们成长。我们不要用一种太急功近利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学习,看待我们周围的人,老想觉得这个人将来对我有什么用,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关键在于真正的主导东西,那么吸取智慧。因为太长,我们把它跳过去,那么十句话我们以前讲的十几句,它是其中的一个来源,很长,我想把它跳过去。还有我们看看,有一个关系叫做天人合一,人和大自然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西方呢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主客二分,主是主,客是客,那么分的清楚,所以呢,他们对外界是非常的重视,科学的发展是他的长处。但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像人生啊,少了很多像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宇宙价值的理解。庄子有一个著名的名言,叫《庄周梦蝶》说,这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至于谁是,自知周也。有一天晚上,庄周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这个飞得非常的得意,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变的,后来自己醒了,发现,哦,就是庄子。然后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命题,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太荒谬了,可是,这个庄子着个两千多年前的这一问,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它的意义恐怕远远超过了去年所提出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就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些创新型人才?可庄子问的是,这人和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他的回答是什么,注意他的回答是什么,有一段话是周与蝴蝶必有共鸣,周和蝴蝶当然肯定不一样的,这段话我看了是衍文,是后来的人把它插进去的。真正回答的答案庄子说是此之为物化,物化的含义和我们今天讲的物化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每一个物都在变,而且,相互之间也在变。所以按照这样的一个道理在这里推下去,人,当然可以变成蝴蝶,是这一个可能,当然是一种广义的,哲学性的。多样我们一定要看那一变,可以不要把物我绝对化,把物,看作是单纯为人服务,这个人,也要依赖于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我们人生研究的问题当中,最大问题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生与死。人之常情是欢生厌恶死。庄子是怎么看待生和死,同样有很多的预言,第一个预言叫做《秦伊吊丧》,是老子的好朋友,老子死掉以后叫秦伊去吊丧,他的吊丧方法和别人不一样,三嚎而出,刚嚎了三声就出来了。老子的弟子很奇怪,说,夫子之友也,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么?他说,是呀,弟子们就问了,吊唁若此可乎?你这样吊丧行吗?而他说,行啊,怎么不行啊?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看到很多人的表象,包括你们这些问题,我觉得你们真的是不了解你们老师的思想。世间无以为其人也,现在看来你们还没有达到你们老师的水准。因为我刚才看到很多人吊丧,老的人哭好像哭他的儿子,年轻人哭,好像哭他的父母,但其中肯定有有些人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这样的一种表现呢,就是一种外在的表象,是你违背了真心,违背了你自己内心的真心实意的。这实际上相当于给你人为的帮了一个刑拘,把你束缚起来,真正你们老师认为人生是怎么回事呢?当才来吊丧的,恰恰是根据时机到了来吊丧,他走了,也是根据时机才走的。那么我们人真正的要很透彻的来了解人生的死和生,就应该安适而处慎,这样你可以过来哀乐不入。这个就等于解除了你身上的这种套绳,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你就觉得没有必要的,不应该违背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而去在乎外在的那个痛苦。真正的要理解人的生命的这样的一个自然地过,我们可能要问了,你的朋友死了,你可以想的很开,如果是你的亲人,特别是你特别亲的人死了之后,你还会这样想吗?
       另外一个故事,叫做骨盆而歌,他的妻子死了,任何一个人,只要是夫妻,关系很正常,那么一定会感觉很悲痛。我跟你讲,惠子去吊丧,却看到庄子在哪里随便的坐着,敲着盆子唱着歌。当然惠子到很奇怪,就问他了,你看你妻子和你过了一辈子,生了儿子,老了,死了,你不哭都已经足够了,你还这里鼓盆唱歌?太过分了。庄子说,不是的,这个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没有感慨呢?但是后来我仔细的想了一想,我想了一下,一个人其实开始是没有生命的,不仅仅没有生命也没有这个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也没有气息。不过经过了许多变化以后,才慢慢有了气有了形有了生,到了今天又死掉了。这个过程,却跟我们寓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一样的道理,想通了这一点,现在我的妻子死了,现在安静的躺在天地这个大房间里面,我还在这儿嚎啕大哭的话,只能谓之不懂得生命的道理,所以我就不哭了,所以呢我因此就鼓盆唱歌了。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人有生必然有死,试问每个人都想活着,长生不老,那地球的人越来越多放不下了。所以人活得差不多了,自觉一点,离开这个世界,把这个位子让给后人,不要这个千方百计的活着,活到最后只能让人更加讨厌,还被人骂老不死,有什么意思呢。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讲人怎么看待人的,有句著名的话,假死真死身边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人在不同的时候死的话留给后人的印象很不一样。有一些当官的人,现在,假设是贪官,将来他的一生落下的肯定是一个骂名。可是当年他们为人们做了一些好事,要不然也不会到这个位子。假如这个时候突然死了,那么留下的印象肯定就不一样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还有人讲,说庄子你的妻子死了你很想得开,可是一旦死亡降临在你头上,你还能想得开吗?这里仍然有一个寓言,叫庄子将死。庄子要死了,他的弟子们当然很舍不得,为了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商议准备开一个隆重的追悼会,说拿很多东西去陪葬。庄子当然不同意了,对他们的弟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我以天地日月万物都可以作为我的陪送,我的陪葬东西还不够吗?你还要加什么东西?还有什么东西比日月星辰天地更有价值呢?他已经用天地日月星辰万物作为价值了。他的弟子当然不回答了,找了另外一个理由,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我怕乌鸦老鹰吃了你。不开追悼会不埋在地下,乌鸦老鹰会把你吃掉。庄子就说了你不把我埋在地下,在地上的时候我固然会被乌鸦老鹰吃掉,但是你把我埋在地下就没有别的动物吃我吗?在地下这些蝼蛄蚂蚁这些小动物照样会吃我呀。你们为什么只让蝼蛄蚂蚁这样的小动物吃我,而不让乌鸦和老鹰吃我呢?未免太偏心了。看庄子是彻底的一以贯之。
       今天看看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有位子有地位的官员们,依然会借助开追悼会的这种形式吸点财,大讲排场,要很多人送礼,已显得他多么了不起。其实这么做,从另外一个角度暴漏了他人生境界的低下。如果你真正对你的父母好,兄长好,你在他生前孝敬他,他已经死了你做的再有排场他不知道,还是为了你自己,为了活着的人。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庄子把生和死看得很轻,而且他还进一步,人死之后到底是个什么情景呢?恐怕我们活着的人也不一定能看的很清楚。就有这样一个寓言《庄子枕髑髅》,髑髅就是骷髅头,庄子拿着骷髅头当枕头。说有一天庄子到楚国去,看到道路旁边有一个空的骷髅头,这个骷髅头呢形状还很别致,所以他拿马鞭敲了敲,然后问了些问题,“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wèi)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něi)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一连问了五个问题,就是推想,当年你是因为贪生失理才到了今天这个下场吗?那么你是不是又亡国了被人刀斧砍死了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或者你是不是做了不好的事情愧对于自己的父母妻子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或者你当年受冻挨饿到了这个地步?或者说你是正常的活到了你的寿命到了今天?给了各种可能,他讲完之后,骷髅头不能回答呀,庄子意犹未尽,把骷髅头拿回去当枕头睡觉了。到了半夜里,这个骷髅头在他的梦里出现了。然后给庄子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子之谈者似辩士。”看来你能言善辩啊像个辩士。但是“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但是,看你说出的话,都是些活人的累啊,累是你们活着的人的思想,人死了就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问题的。你想听一听人死了之后的快乐吗?庄子说那我当然想了。结果这个骷髅就说,人死了之后啊“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人死了之后上面没有君主,没有国王,在我的下面没有臣子,没有一年四季的各种事情来让我操劳,我很快乐的以天地为春秋,我这样的快乐是你们活着的人过不到的,体会不到的,而且这种快乐尽管是南面为王的人的快乐都不可能超过。讲了这段话,庄子相信不相信呢?庄子当然不相信了,按照常理他也不会相信,然后就说了让我把那个管人生死的官员,把你的形体骨肉肌肤恢复,让你回到家里见你的父母妻子你邻居你的朋友,你愿意么?没想到骷髅头皱着眉头说我怎么能舍弃比王还快乐的快乐再到世俗中呢,这样的故事太奇特了,我们今天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说明了庄子把生与死看的太透彻了,所以庄子才能把他的人生境界上升到一个层次,那么到底上升到什么境界呢,我们对待人生到底该是什么态度,庄子用了四个字善生善死.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相濡以沫大家都知道,描写着就是泉水都干了,鱼只有靠相互吹着湿气吐的泡沫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是非常感人的,但在庄子看来,这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情况鱼应该在大江大海中遨游,即使把对方把自己忘记了那也可以,所以他说不能相忘于江湖。由此人生应该怎么样?他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块就是造物主,天和地给我形体在活着的时候我的身体要劳累,死了让我得到一个长期的休息,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再好不过的安排,所以你应该用这种观点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即四个字“善生善死”活着就好好的活着,死就痛痛快快的死,不要有任何的留恋,没有留恋的前提是在你活着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遗憾,没有任何的愧疚。
       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人没有意思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利用好自己的生命,我听说有个同学因为牙痛也许是我们不能体会到的牙痛自杀了,还有的同学因为失恋,跳楼了,这些同学有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有透彻的了解死,才能更好的生。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善死善终的例子,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他本能离开,但是他没有,他认为各国要进步必须要变法,说国家需要变法,需要流血,而我们没有流血,所以我们不昌盛,所以他请求让我来开始。大家听过他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他和梁启超说的,不管是去是留,我们都是昆仑,肝胆相照。他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在他赴刑场的时候,他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一个33岁的年轻人,有那么好的家庭,父亲是二品官员,但他毅然选择了死亡,虽然生命很短促,但体现了善生善死,我们也许不需要这样的形式,但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在死的时候不要悲悲戚戚,心情舒畅的上路,要愉快的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下一个人。我觉得生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外国的大学有专门的课程讲生死哲学,我们大陆还没有,但有一些书。比如武汉大学的段德志写的《生死哲学》。我觉得学庄子最要学的就是他的生死观,善生善死,把人的生死看成一个自然的过程,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但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何对待死亡,因为如何对待死亡就决定了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只有正确的对待死亡,才能珍惜生命。因为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
       前年的四川大地震,顷刻之间那么多人的生命都消失了。再看我们周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想起一句话,“随时随地可能死亡”。也许讲的太直白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不妨随时问问自己,如何能做到无愧于自己这一生。要经常问自己,只有真正做到生而无愧,才能够死而无憾。举个具体的例子,易中天作为一位著名学者,一次在中央台做节目时,谈到他读研究生时武汉大学一位老师的故事。易中天这个人没有读过大学,由于年代特殊的原因,没读大学本科而是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到了当老师,然后直接报考研究生。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觉得自己没考过大学,就也想参加高考。但他又觉得自己跟自己的学生一起考试,但是他也有私心,如果自己没考上,但学生考上了,岂不是很没面子。思量再三,他决定直接报考研究生。这样,即使没考上也不会觉得丢面子。考试结果出来后,他成绩很好,考上了武汉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后来,这个老师突然被检查出患了癌症。易中天在校园中碰到他后就想安慰他。结果老师跟他说:“易中天啊,我这一辈子读《庄子》算是白读了。”易中天不理解,就问怎么回事。老师回答说:“我还怕死啊。”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读《庄子》,如果读明白了是不应该怕死的,而自己现在还怕死,说明自己这一辈子算是白读了。所以,只有当死亡真正降临在你头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出现了,才能真正检验自己。我自己也碰到过这种情况。3年多前,我突然小便出血,我妻子是医生,马上让我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是膀胱癌,需要做手术。手术前一晚,自己即兴做了首诗——《一不小心》。“有的人一不小心发了财有的人一不小心出了名我虽然运交华盖,而自己则一不小心得了病”可以说,自己当时非常坦然。但身为医生的妻子却出于职业习惯,感到非常恐慌。当时我们新买了房子正在装修,她知道我得病消息后,甚至把之前我们为新房定做的家具全部退掉,把钱用来治病。我劝妻子别太悲观了,说自己即使只住一天这个房子也不会遗憾,何况不一定能这么早离开,并劝妻子珍惜最后的短暂时间。三年的时间里,医生制定了很多繁琐的治疗方案,我尝试一段时间后都放弃了。因为我对自己的生命力有信心,并且坚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能否体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自己有这样一个看法:读《庄子》,如果还恋恋于悦生恶死,如果还汲汲于功名富贵,如果还耿耿于是非得失,就不能说是真正读了《庄子》。
       《庄子》里除了这些寓言故事外,还有很多成语。例如《逍遥游》里,一开头就有像大鹏展翅、鹏程万里、风声水起、厚积薄发等很多成语。另外提一个寓言故事,《朝三暮四》。现在我们都认为它是说人心智不专一,想东想西。但实际上《庄子》的故事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养猴子的老人狙公,每天给猴子喂小栗子。朝三而暮四,他跟猴子们承诺早上给他们3升,晚上给4升。猴子们听了很生气,表示不高兴。老头看到后就马上改口说,那早上给你们4升,晚上给你们3升。猴子们听完后立马变得很高兴。这个故事我们听完后可能会觉得猴子很愚蠢,人类稍微变个花样,甚至只是换了个说法,本质都没变。他们态度却立马变了。因此,庄子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意思就是说,名、实都没有改变,结果喜和怒都不一样了。这个故事不仅仅是说猴子是个低等的动物,更是让我们反省自己。其实人类何尝不是像猴子一样呢?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万物灵长,很聪明,并且总是喜欢耍些小聪明。其实,我们这些行为恐怕跟猴子也差不了多少。在西方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所以,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地耍小聪明。还有一个寓言我们也比较熟悉,就是我们常说的“每况愈下”,就是指情况一天变差。但《庄子》里其实是“每下愈况”。东郭子问庄子什么是道?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你具体讲讲,庄子说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   越讲越差。东郭子就不乐意了,不问他了,索性什么都不说了。庄子就给他解释说,你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没有捉住本质。给你举一个例子,有人问监市,管市场的那些人,怎么判断牲口的肥和瘦,回答说每下愈况。你摸一个猪胖不胖,不能摸脊背,不能摸腰,那个地方都有肉。你要摸下面,越往下越好,如果脚蹄子都有肉,那么一定很肥。很多事情越往下越具体,你就把我的更好,不要空讲大道理。《庄子》有另外一番道理。还有一个《盗亦有道》。道家老讲道,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子之徒问子,传说盗子是柳下惠的弟弟,哥哥是个大贤人,弟弟是个强盗。下面的徒就问盗亦有道么?回答说,何时没有道呢,但是做强盗的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他说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我们猜测屋里面有什么东西,这叫圣人。入先,勇也;先进去,这叫勇敢。出后,义也;后出去,这叫有义气。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你看,他这个事情跟徒弟讲,叫盗亦有道。不过他确实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有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学习有学习之道,指国有治国之道,养生有养生之道。所以我们要向庖丁学习。不仅仅学会自己的专业,不仅仅学会自己的技能。道让天地相通,道在任何方面都是相通的。所以庄子有个重要的观点,道通为一。懂得了真正的道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匠石运斤,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说楚国有一个人鼻子上有点白灰,他的朋友用大锤将石灰砍掉。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种事情一定要相互配合。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故事《濠梁观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当然这是一个诡辩的,到底是惠子赢了,还是庄子赢了,在逻辑上讲是惠子,但是在人生境界上,庄子要高出一层。如果按着惠子的思路严格的推下去,这个世界是死水一滩,人和人不能了解,人和物不能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但是人就有这样一种智慧,他能够了解比别人,也能够体会天地万物的乐趣。所以这时候就体现了庄子哲学的睿智,美学的情趣和人生的智慧。而惠子只是逻辑学变来变去。两个人的境界可以看得出。
       简单的总结一下,庄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超凡脱俗而又自然本真的人生境界:体物重生,法天贵真;追求高远,超越世俗。梁启超说:“庄子眼光提到极高,心境放到极宽,人世间荣辱得失,无一足以撄其虑。故一面与天地精神往来,一面又不傲倪于万物。庄子之深闳稠适盖在此。”试想,如果没有了庄子,中国文化将是多大的缺憾!我们要珍惜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庄子》与我们相伴,让我们与庄子同行,行走在天人和谐、物我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的大道上!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让我想到了那个男人
《〈庄子〉解读》序:无待的逍遥
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境界
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庄子的哲学是什么内容
泛在书院 | 庄子:人生何处不逍遥
庄子:看人不顺因境界太小,痛苦太多因智慧不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