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品与能力 方法与知识

人品与能力 方法与知识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曾国藩用人的四项基本原则:

   有本事没脾气的圣人——放心使用;

   有本事有脾气的能人——监控使用;

   没本事没脾气的庸人——培养使用;

   没本事有脾气的坏人——坚决不用。

   事实上,在任何组织里,总会至少同时存在下面五种人:

   能力好,人品好,称之为极品;

   能力一般,人品好,称之为良品;

    能力好,人品一般,称之为次品;

   能力差,人品差,称之为废品;

   能力极强,人品极差,称之为毒品。
   由此可知,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如果品质不好且能力差一点,还不至于有大的危害。反而是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那他所造成的危害就会非常大,有时候甚至会达到致命的程度——断送一个单位、一家公司。

   典型案例: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763年,被称为英国银行界的泰斗,享有“女王的银行”的美誉。1995年2月27日,国际金融界传出一条举世震惊的消息:有着232年的灿烂历史、4万名员工,在全球几乎所有的地区都有分支机构,曾一度排名世界第六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消息一经传开,全球无不感到惊愕,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悲剧?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年仅28岁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偷天换日的手法,进行不当交易,赌输了日经指数期货,却利用多个户头掩盖其损失。巴林银行最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皇家银行收购,现改名为霸菱银行。
   无论组织的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雇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这些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一旦用人不当,人才也会成为企业最大的负债。人才的品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人品攸关企业的永续竞争力。
   因此,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无不将人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摩托罗拉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如果一个应聘者的品行不符合摩托罗拉的要求,就算他的专业背景再好,摩托罗拉也不会录用。
   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曾说:“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
   很多著名企业在用人上都秉持这样的原则:

   有德有才,破格使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监控使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组织和企业最看中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可以培养,品德却是无法培养的。一个在业务上、技术上是人才而品德上有问题的人,企业和组织是不会接纳的。因此,很多企业和组织在招聘和提拔员工时首先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都会从品德与能力这两方面来衡量自己的员工。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能力建设比较重视,尤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总是认为:能力第一,我有本事我怕谁?在他们看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能力是基础,是本钱,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但对品德就不那么重视了,认为品德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品德和能力相比,品德是能力的灵魂和向导,能力是人才飞翔的翅膀。一个人若失去了灵魂,能力就会变成黑夜中的魔鬼,让人恐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无论何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为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可贵。
   对组织来说,你的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从普通变为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但你的品德却不可能花费漫长的时间来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工作中,领导可以迁就你能力的不足,但绝不会容忍你品德的缺陷。因此,作为员工,如果你有超强的能力,千万别忽视自己的品德修养,要知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你没有优良的品德,是无法获得大成功的。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品德,而且要认识到,品德比能力更重要。作为员工,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品德,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企业和组织最受欢迎的人。
   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准则。
让好人品成为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让好人品成为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方向与前途。
  提高、锤炼员工的人品素养已成为当前各类单位、组织的重要使命
  人品,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现代社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才能卓越且人品过硬的人却是鲜见,每个组织都在真正急需并努力寻找这样的人。
  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十二种品
第一是忠诚——忠心者不遭解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天天琢磨为公司赚钱
与老板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不卷入与老板对抗的势力
忠心耿耿地维护公司的利益
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第二是敬业——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
模糊“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
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完成工作再休息
敬业精神,还展现于细节中
第三是自觉——不要事事等人交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主动做一些“分外”事
先做后说,给老板惊喜
学会毛遂自荐
高标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
第四是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一诺千金
绝对没有借口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第五是效率——算算你的使用成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量化你的每日工作
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
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第六是结果——咬定功劳,不看苦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办法总比问题多
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工作
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第七是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
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内部可以有争议,对外要一致
第八是合作——团队提前,自我退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
入团队
服从总体安排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不当团队的“短板”
多为别人考虑
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第九是进取——永远跟上企业的步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不生气,要争气
不要一年经验用于十年重复
挤时间充电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挑战自我,提前化解潜在危机
第十是低调——才高不必自
慢点儿邀功请赏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不摆架子耍资格
给人一分尊敬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
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第十一是节约——别把老板的钱不当
报销账目,金钱上要诚信
不耍小聪明
不浪费每一张纸
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
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
记住:省下的都是利润
第十二是感恩——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
老板给了你饭碗
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同事给予你配合
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
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的确,知识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否认的价值,但
人的真正力量并不只来自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智慧,并在智慧的作用下开发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历史的机会,也铺设了平台。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性,是课程实施中必须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一位朋友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他被朋友们称为“难不倒”。
   他住在一套比较老旧的房子里,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厨房下水管老是被堵塞,每次疏通都花费了很大力气,但过不了几天又被堵住了。
   他要动动脑子了。他像研究精密仪器一样认真观察起这个洗碗池来,结果发现堵塞下水管的罪魁祸首就是洗碗、洗菜的残渣碎片。找到了病灶,他就找来一个废弃的塑料菜篮,裁剪成适当大小,放在洗碗池出水管的下方,截住洗碗洗菜的残渣碎片,从此,下水管再也没有被堵塞过。
   这就是方法,也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看似简单动作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思维方式:找到病灶,然后对症下药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譬如改装下水管、改造洗碗池,等等,但他用最省力也最省钱的方案解决了难题,这就是能力在发挥作用。
   类似灵机一动的例子,在这位朋友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案例简直就是奇特的创意。在他看来,知识都是死的,灵活地运用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他藐视权威,重视“灵机一动”,这让他显得处处与众不同。
   用成本最低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能力。从职业角度来看,这就是职业素质
   另外一位朋友中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了,迫于生计,托人进了一家造船厂,拜师学习船体设计。船体是很复杂的曲线多面体,设计需要懂得三维空间,但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不懂得三维空间,因此第一关就卡壳了。
   他也是一个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的人,也相信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不懂没有关系,动动脑子兴许就有办法。他到造船车间去观察,观察得久了,他慢慢发现船体的形状很像萝卜!既然像个萝卜,那就有办法了,他到菜市场买了几个大白萝卜回来,从横向、纵向、平面三个方向把萝卜切开,于是他就看到了船体真实的三维空间!
   他用这个土办法解决了三维空间认识的难题,也许在其他精通数学的人看来,他这个土办法的确很笨,但我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懂得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难题。
   他后来成了造船业的富豪。他能成为富豪,完全就得益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信条,相信这个信条的人,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他觉得自己应当成为一个富豪时,他就会认真琢磨成为富豪的最有效最省力的途径。
   还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个喜欢动脑子的人,我每次想起他都会很感动。
   他每次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都要把他的孩子叫到身边,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症结在哪里,然后他就让孩子看着他怎样去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掉这个难题。每次做完后他都要拍拍孩子的脑袋:“孩子,记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永远比知识重要。”
   孩子遇到什么难题向他求援,他不会轻易提供帮助,而是对孩子说,你是最聪明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努力了半天还是没能解决,很泄气,他就鼓励孩子:任何事情都有办法解决,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继续努力吧。
   在他的鼓励下,孩子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高高兴兴地对孩子说:“你看看,没有问题能难倒你!”
   通过这种方式,他让孩子从小就具备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真没有干不了的事情。
   如果中国的家长能有一半像他这样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习惯遇到问题就动脑子,我坚信中国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老是抱怨老婆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懂得与家人和睦相处。做饭、洗衣服、与人和睦相处,这应当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这些朋友的妻子却不会,这就不是小问题了。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做复杂的事情?
   这些朋友的妻子大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的还是博士、教授,但她们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与人相处,朋友们无可奈何地说:“她们在生活上简直就是白痴!”
你也许会说,我是博士,我有很多很多专业知识,不屑洗衣做饭这样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把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如果真那么简单,厨师就不用考级了。处理看上去很简单的事务,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需要动脑子、动手的良好习惯,否则是无法做好的。
   知识的多少与处理具体事务能力的强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位朋友开了家大公司,由于公司实施了一些不好的管理制度,导致大多数员工不满,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公司面临危机。
   这位朋友从北京请来一位专门做企业管理咨询的博士,他开价10万,要求博士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博士工作很卖力,在公司里泡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完成了新的管理制度的设计框架和细节,装订成一本大书,还做成电子文件演示给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看。
   博士设计的管理制度相当周密,从专业角度讲可以说无懈可击。当这位博士满头大汗地演示和讲解完他设计的管理制度后,公司老总突然问他:“博士,你在公司待了三个月时间,有多少时间与一线员工在一起?”
   博士愣了一下,然后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跟一线员工接触过,也没有必要跟他们接触,我设计的这个制度是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来完成的,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在操作,有问题吗?”
   这个耗费了10万元的“标准”制度被束之高阁,从来也没有被使用过。公司老总对我说:“这个博士连一线员工都没接触过,居然就设计出一套管理制度来,真是匪夷所思,这种制度我敢使用吗?”
   这个公司出现的状况其实就是一线员工的不满造成的,要制订新的管理制度,必须调查一线员工究竟对什么不满,然后根据一线员工的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法。这位博士每天待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运用他的那些来源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精心炮制出了一大堆“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有谁敢用?
这位博士的问题在于,他有很多专业知识,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他是一个富翁,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他却是一个低能儿。
   类似的“白痴”博士在中国绝对不是个别人,在很多大学里,教授都是“文抄公”、搬运知识的苦力,他们的所谓学术研究,就是从书本到书本,哪里会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研究,哪里会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
   教授们如此,教授们“指导”出来的学生,难道不会如此?“白痴”博士、“白痴”硕士就像孵化出来的小鸡一样,打着知识的饱嗝从各个大学里摇摇摆摆地走出来,到各个单位享福去了。
   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人,一定具备两种与众不同的素质:总是有改进现有事物的冲动,总是相信有办法能实现这种改进
   多年以前,我到街上配钥匙,惊奇地发现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手工配钥匙已经被机器取代,功效大大提高,精度也大大提高。我利用师傅配钥匙的机会认真观察配钥匙的机器,发现它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进,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没有人去做,也没有人去想。手工配钥匙很好啊,为啥要改进它呢?
   有人对手工配钥匙感到不满,他认为可以有更快更好的方式配钥匙,节省客户的时间,师傅也能挣更多的钱。他不但不满,还坚信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想啊想啊想,终于就发明了机器配钥匙。
   很多人都知道圆珠笔的故事。据说,日本的圆珠笔芯里装的干油墨,足够书写2万个字。但是,书写的字数多了以后,钢珠与钢圆管之间的空隙会渐渐变大,油墨就会从缝隙中漏出来,常常会玷污衣物,让人十分不愉快。
   为了解决漏油的问题,很多专家投入了研究,他们认为是制造圆珠笔的材料不够好,或者是油墨有问题,因此拼命想办法试图从材料的专业角度解决这一难题。但各种方法都使用了,甚至动用了当时的尖端科技成果,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日本有一个小企业家,他不懂什么高科技,但他喜欢动脑子。他买来很多支圆珠笔如痴如醉地观察,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既然书写到2万个字才开始漏油,如果少装一些干油墨,让笔芯里的油墨只能书写1万多个字就用完,漏油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他就开始动手试验,把油墨装到只能写1万多个字的高度,就不再灌装油墨。经反复试验,圆珠笔果真不再漏油。于是他申请专利,专门生产一种短支的圆珠笔芯和圆珠笔,投放到市场顿时就受到热烈欢迎,这位喜欢灵机一动的小企业家很快就成了大富豪。
   这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用最原始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解决了一个貌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方法,的确比知识更重要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一家大型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由于流水线设计得不合理,在流水线上包装时总是有一些空包装盒成漏网之鱼,混入成品箱里。老板很恼火,请几个专家来改进流水线,耗费了几百万元才把问题解决了。
   附近的一家小企业也是生产这种产品的,同样遇到了这个难题:空包装混入成品箱里。企业很小,老板没钱请专家改进流水线,就问打工的农民工们“这个问题咋搞”,农民工们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他们让老板花几十元钱买来一个电风扇,对着流水线不停地吹,那些没有装进产品的空盒子经过电风扇的时候,就立即被吹出去了!
   专家用成本高昂的既有知识解决了问题,农民工用低廉的应变能力同样解决了问题,这真是一个伟大的令人惊叹的故事!
   那些动不动就会灵机一动的人,一定是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从小就缺失了这种教育、这种训练的人,是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处理事务的能力的,这样的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拥有什么样的学位,他都是一个低能儿。
一个不会洗衣做饭的人,她一定从小就没有受到独立处理事务能力的训练。洗衣做饭是一个人一生无可回避的日常劳动,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要求去做,而且要做得很好,她就是在接受严格的独立处理事务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会让她终生受益,惠及她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把衣服洗干净,要把饭菜做好,就得动脑筋,就得亲自去做,动脑筋培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亲自做则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怎么会是小事情呢?
   接受这种训练,就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就会逐渐养成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当一次又一次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次又一次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时,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和成就感,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自信!哦,原来我有能力把这种事情做好。自信就是通过这些貌似很小的行动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从小就习惯于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从小就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在未来的路上,还有什么问题能够难住你?
当你跨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听到很多人都在抱怨大学毕业后不好找工作,你就会饶有兴味地去研究,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经过调查研究,你发现并不是没有工作可做,而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市场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我就好好地学习一技之长,这样就很容易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拥有良好行为能力的人,永远都是胜者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现代版鲁滨逊漂流记--《荒岛余生》,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汤姆·汉克斯的脚被锋利的礁石割破了,他需要一双鞋。一个同伴的尸体漂浮到海边,他发现同伴的脚上有一双皮靴,可是脱下来一比,却发现这双皮靴太小,根本穿不进去,看来只有扔掉。
   求生的强烈欲望逼迫汉克斯开动脑筋,他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如果生活在舒适的大都市里,他永远也不会想出这个办法),用锋利的石块把皮靴的前端切掉,露出一个大口子,足够他的脚趾头伸出去,这样,他终于把自己的大脚装进了这双小靴子里。
    人的一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其实就是与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难题作斗争的过程。如果从小就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养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你就永远是胜者,哪怕真的处在绝境里,也能顽强地走出来
   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但有几个父母能想到、做到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独立处事的行为能力的训练呢?
   我曾经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湖南卫视主持的对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访谈。李阳说,他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她的太太带着孩子上街,那时候孩子还很小,在街上走着走着就摔倒了。按照中国父母的做法,就会立马心痛万分地把孩子扶起来,李阳的美国太太却没有这样做,她就站在那里,等着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很委屈,哇啦哇啦又哭又闹,不愿意自己爬起来,但李阳的太太毫不理会,站在一边静静地等着。终于,孩子明白母亲是不会发善心的了,就停止哭闹,自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摇摇摆摆地继续往前走。
   我不知道其他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会是什么感受,而我,当时差点落泪。这个小小的细节,或许会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改变这个孩子此后的行为能力和心态:自己遇到的问题必须自己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遇到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能力,他的人生注定处处成功。
   郑板桥有几句打油诗,我一直牢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能算好汉。”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心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那些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一旦考试起来成绩却可能很一般;有些人很会考试,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方法,也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知识不等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知识不一定是力量,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除了知识以外还需要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法比知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很聪明但品德有问题的员工,要不要?
[转贴] 方法比知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学习)
备战2016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方法
决定你的未来不是你的学历,而是品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