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 | “龙抬头”3种精神,《易经》3种启示


1

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敬龙祈雨,以求老天保佑丰收。


龙是鳞虫,百虫之长。和其他蛰虫一样,龙在秋分这一天潜入水渊,开始休息,二月二这一天龙在深渊之中开始抬头,活动身体,准备登天。


龙抬头这天,一般在惊蛰时节,此时各种各样的蛰虫都从地底爬出来,享受太阳的温暖。


《易经》里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像龙这样的生物,在严酷的寒冷之下,也懂得先委屈自己一下,为了今后的发展默默蛰伏,积蓄力量。


《周易》里说:潜龙在渊,指得就是此时的状态。


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潜龙在渊,就没有飞龙在天。


竹子在地下蛰伏四年,仅仅长3cm,但是第五年之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


前面的四年时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是时运不济,不妨耐心扎根。


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龙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是行云布雨的生物,而雨水是农耕的主要元素。


同时龙也指阳气,龙抬头就是阳气攀升,冬尽春来。这时候,也是各地春耕的开始。所以龙头节也叫“春耕节”。


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一方面龙抬头震慑百虫,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另一方面,龙王行云布雨,保证民间风调雨顺。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意思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人们也在土地的滋养中懂得宽厚与感恩。他们博大、务实、宽容,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


3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冬日严寒,人们藏在屋里,不轻易出来活动,以防风寒。


农历二月的时候,天气已入仲春,草木萌动,大地复苏,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节,趁着大好春光,到郊外走一走,活动下筋骨,陶冶下性情。


同时田地里的野菜也冒出来了,人们去挖野菜吃,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清热败火。


二月二,龙抬头。


借着龙上天的日子,人们吃龙须面、吃龙眼、吃龙蛋、吃龙爪,把日常生活中的小吃都当成龙的一部分,以此让自己也沾点龙气,一年好运。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人们正月里没剃的头发,趁着龙抬头的日子剃掉,让自己精神焕发。


春天也容易困乏,剃掉头发,也让人头脑清楚。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因为百虫都属于龙的部下,所以借着“龙抬头”的日子来驱虫。


《易经》里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春来草自青,秋来叶纷落,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遵循自然,应时而作,和天地万物同声共息,才是真正的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 “龙抬头”,3种精神,《易经》3种启示
二月二 龙抬头
“龙抬头”的三种精神,人生的三个启示
二月二传说
全国各地的二月二龙头节,都有哪些传统民俗?最具特色又在哪儿
二月二龙抬头谚语的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