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为何称赞此人是“完人”?

陈廷敬刚调任大清帝国组织部长(吏部尚书),官场上的糖衣炮弹猛烈地向他射来。

有个分管民政的副省长,手提巨额现金,潜伏在陈家附近的佛寺里好几天。等到一天天黑,远远瞅见陈廷敬的身影,像苏炳添一样冲过去,跪在陈的面前,说不收他做门生,他就不起来。

要是一般的领导,看人家这么诚意十足,肯定说起来起来。陈廷敬不吃这一套,你喜欢跪着就跪着吧。

陈廷敬没搭理他。结果那人还边跪着边哀求,陈廷敬被惹怒了,发飙把人骂了一顿。

几天后,想走后门那人,连副省长的位子都被拿掉了。陈廷敬对官场腐败的零容忍早就出了名,为什么还有人勇于撞枪口?活该!

陈廷敬(1638—1712),做过礼、工、户、吏四部部长,两次当过大清纪委一把手,对官场弊病洞若观火。终其一生,在帝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建树颇多,在多个关键岗位上频频调动,堪称“救火队长”。康熙给予他高度评价,称其“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他的经历是大清帝国同龄人的样本,也是不可复制的个人道路。

陈廷敬

1

顺治十五年(1658),陈廷敬考中进士,随后被选为庶吉士,成为大清帝国的一名储备干部。那年他才20岁。

康熙继位后,陈廷敬的仕途履历几乎与康熙朝相始终。他担任过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这些职务的共同点是能给皇帝上课,俗称“帝师”。

这段时间,陈廷敬以他的历史和理学功底,为年轻的康熙灌输治国理念,深得小皇帝的信任,差点就同穿一条裤子。

大半生驰骋官场,陈廷敬与康熙的君臣关系分外融洽,从未发生矛盾,与这段时间两人奠定的师生关系密切相关。

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设立南书房。

康熙登极后,原来的内三院逐渐成为辅政大臣们结党营私、侵犯皇权的工具。在翦除鳌拜的势力之后,康熙决定废除内三院,重建内阁和翰林院,新设南书房,相当于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从表面看,入直南书房的翰林们是为康熙讲经读史、编纂书籍、唱和诗词,实际上还承担着协助皇帝决策、参与机要以及起草上谕的任务。慢慢地,南书房发展成为康熙的机密决策机构。

南书房设立次年,40岁的陈廷敬入直,标志着他已经成了清廷核心领导班子成员。

康熙四十一年(1702),陈廷敬再度奉命管理南书房事务,实际上充当了这个改革领导小组的常务副组长。他与康熙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2

陈廷敬可不仅会给皇帝讲几堂课那么简单。他本质上是一个实干家。

传统中国,士大夫看不起理财。很多时候,帝国的财政状况一团糟。陈廷敬较早对经济发生兴趣,并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搞经济,很有一套。

康熙十八年(1679),平定“三藩”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清政府转入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新时期。但其时,一拨奸商大鳄做空帝国经济,导致铸造钱币的铜矿严重短缺。如何解决帝国铜用不足的问题,甚至成为当年殿试的考题。

帝国面临一场蛰伏已久的金融危机。

陈廷敬作为“救火队长”,临危受命,负责管理京省钱法。

经过调查,他很快发现问题的症结:市场上一两银子可买七斤铜,投机者用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枚铜钱,再将这一千枚铜钱融化后,可以得到八斤十二两铜,从而获取一斤十二两铜的利润。

尽管政府严禁销毁钱币,但禁不住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他当机立断向康熙建议,非常时期,不能像顺治朝一样要求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该改重为轻,这样私铸无利可图,毁钱铸铜的现象自然不禁自绝。

与此同时,他建议减少铜税,鼓励民间采铜,从而增加铜源,稳定铜钱价值。

四两拨千斤,陈廷敬轻而易举稳住了帝国金融秩序。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二十三年(1684)全国只有9个大型矿厂,二十四年(1685)增至29个,五十一年(1712)达到66个,20多年间增长了6倍多。

打完这一仗,他已誉满京师。

3

经济逐渐恢复,社会渐趋稳定,而大清帝国面临新的考验:腐败。

腐败的一个直接表现,是贪风日炽。康熙曾西巡太原、洪洞,对当地的塌方式腐败深表震惊。他明察暗访,认为各省官员中,能称得上廉吏的少之又少。

除了经济腐败盛行,政治腐败同样触目惊心。朋党揽权极为突出,帝国内外诸臣结党营私,满人中有明珠之党、索额图之党,汉人中有徐乾学之党。朋党之间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互相攻汗,扰乱朝政。明珠当权时,公开卖官,价高者得。

反腐,关系帝国的长治久安。平定“三藩”后,谁来掌管大清纪委(都察院)也是当时朝中热议的话题。

在这重要关头,陈廷敬两度出任纪委一把手(左都御史),两度出任组织部长(吏部尚书),以反腐为业。历史和他本人相互选择。

反腐本质上是向根深蒂固的糟粕文化、长久形成的沉疴秩序、逐渐恶化的政治生态开战。难度与压力可想而知。

打铁还需自身硬。陈廷敬虽身居高位,但始终过着紧衣缩食、简朴单调的生活,并以此为乐,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贵为文官之首、帝王之师,他想外出郊游都得找同僚借马车。晚年退休回乡,行囊中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在主管铸钱机关宝泉局期间,手下官员有两次给他留了样钱。因为这两枚钱的存在,他一整月睡不好觉,随即喊来宝泉局官吏,将两枚钱交还。

他还对来取钱的官吏说:“吾誓不受一钱,前后取其二,其何以自明?”意思是,拿了这两枚钱,他就没有底气挑战官场潜规则了。

在官员的举荐方面,他一扫当时花钱走后门的官场积弊。经过考察,他知晓陆陇其、邵嗣尧两名县令清廉、贤明、刚正,便向康熙奏言推举。很快,两人升任御史。

当时,很多官员劝诫陈廷敬,陆、邵这样的人虽然刚正,但在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恐怕今后要连累你自己啊。

陈廷敬的回答,让这帮打着关怀旗号的明哲保身者无地自容。他说,只要二人为官贤明清廉,即使自己受牵连又何妨?

很明显,康熙一直把陈廷敬放在关键岗位上,正是看中他的不党不私,无欲无求。

4

履新之后,陈廷敬一手抓廉政建设,一手抓腐败典型。

他公开发表廉政考察报告:如果某个地区的黎民生活安详和谐、食饱衣足,那么这里一定有清官廉吏;如果一个地区魍魉纵行、民不聊生,那么这里一定有贪官猾吏,需要派出纪检官员重点巡视。

全国官员上下一盘棋,他主张廉政建设应当主抓省部级干部(地方督抚)这一“关键少数”。用他的话说,叫“上官廉,则吏自不敢为贪;上官不廉,则吏虽欲为廉而不可得”。所以,省部级干部必须洁身自好,还要用人得法。一旦用了贪官污吏,提拔保荐的督抚将受到断崖式降级。

会议开了,精神传达了,整个帝国官场都在观望陈廷敬的下一步动作。如果不动真格,不打老虎,大家或许就心知肚明,可以继续嘴上说廉政,身体还是很实诚。

然而,反腐大剧,突然开场。

第一只被陈廷敬扳倒的“老虎”是云南省长(巡抚)王继文。

顺利掌握了王继文的贪污证据后,陈廷敬向康熙上疏,弹劾其趁平定“三藩”之际,“亏损国课几至百万之多”,并且“侵没饷银已九十万余两”,请康熙下令彻查。

陈廷敬弹劾王继文在当时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王继文很快被查实罢官,一时间官场“风纪整肃,大小官吏莫不色动神慑”。

初战告捷,陈廷敬更有信心部署他的反腐大业,为帝国刮骨疗伤。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康熙朝,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和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两人形成了各自的利益网络,相互倾轧,疯狂贪腐。康熙后来问身边的大臣,为什么没有人参劾明珠,得到的答复是:人谁不怕死?

此时,陈廷敬尚未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官位不及二人,一直独善其身,没有加入任何一方。但有证据表明,他可能利用为康熙讲课的机会,间接参与了扳倒正国级干部明珠的行动。

5

这名自奉清廉的反腐名臣,虽未遭遇过暗杀,却也曾遇到过流言诋毁。

康熙二十七年(1688),陈廷敬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机。

此前,他的儿女亲家、湖广巡抚张汧因贪污渎职遭到御史弹劾,经调查属实,依法判处死刑。在审判过程中,张汧检举高士奇、徐乾学、陈廷敬等三名中央高官,说是他们怂恿他从福建民政厅长做到湖北省长的。

突然被儿女亲家咬上一口,尽管康熙并未追究下去,但陈廷敬还是向康熙上疏表明自己“不徇亲党,不阿友朋”的立场,然后说张汧这个亲家蜚语中伤,自己难逃嫌疑,希望康熙批准他回老家照顾年迈的父亲。

康熙最终拿掉陈廷敬的实职,仅保留修书总裁的虚职。徐乾学、高士奇亦同样处理。

这三人都是康熙身边的要人。落职后,三人的表现大相径庭。

高士奇、徐乾学名为在京修书,但仍攥着权势不肯放,并在新一轮的政治斗争中兴风作浪。康熙知道后,极其气愤,将二人逐出北京。

独有陈廷敬勤勉修书,洁身自好,缄口不与它事,谨慎不卷入政治风波,深得康熙认可。

两年后,陈廷敬再次被起用为纪委一把手。此后倍受重用,一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

随后的官场生涯,并未磨平陈廷敬的个性。他仍然坚持,对官场腐败零容忍,并时刻以清白之身向腐败分子宣战。

而他迎难而上的精神,务实强硬的作风,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相国的当代启示
陈廷敬用“连环参”除掉明珠 索额图 凭五字秘诀叱咤风云五十年
“大清相国”陈廷敬的成事之道:需谨记这“五字真言”|大学士|大清相国|康熙|皇上|陈廷敬|高士奇
名相陈廷敬(上)
陈廷敬五十余年的为官经历
清初名相陈廷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