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医院普通白光内镜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技巧详解

2020-02-12来源:人在镜途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解读:

1、幽门螺旋杆菌未感染的正常胃的内镜下表现主要在胃底腺区域(即胃底腺存在的全部胃体和胃窦的近端侧)能观察到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

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胃黏膜,即是无萎缩、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无肠上皮化生等组织学胃炎的状态。在内镜检查见胃体下部ー胃角小弯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存在。其次,整个胃黏膜平滑、有光泽,胃内黏液的稠度非常低,胃体大弯的皱襞细小,呈直线走行。另外,胃内有时附带可见到胃底腺息肉、陈旧性出血斑附着、胃窦与胃体脊状发红。

2、幽门螺旋杆菌正在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即同时可见单核细胞浸润与中性粒细胞浸润,而且可见到慢性导致的固有胃腺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可见胃体-胃底部的点状发红、弥漫性发红,以及伴随的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消失、萎缩(血管透见像、褪色黏膜)、皱襞肿大、蛇行,黏膜肿胀、肠上皮化生、增生性息肉、黄色瘤、鸡皮样(结节性改变)、黏稠的白色浑浊的黏液等表现。

3、幽门螺旋杆菌既往感染(除菌后或高度萎缩导致细菌自然消失)=慢性非活动性胃炎,只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除菌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快速消失,但多残留单核细胞浸润。内镜下可见地图样发红,色调逆转及中间带鲜明化。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改变的发展过程:

未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正常胃。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首先从胃窦部开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向胃体部小弯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向胃体大弯进展,进而炎症波及全胃,同时胃窦及胃体小弯发生萎缩。

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导致萎缩从小弯向大弯扩展

以胃体小弯为中心,萎缩黏膜向周围扩展,同时伴肠上皮化生。而残留的胃底腺的胃体部大弯则有持续活动性炎症,最后萎缩也会波及胃体大弯。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炎症活动性消失,炎症减轻,但萎缩继续存在。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炎症活动性消失,炎症减轻,但萎缩继续存在,肠上皮化生也继续存在。

三、普通白光内镜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技巧详解:

       1、幽门螺旋杆菌未感染的内镜下判定技巧:

        内镜检查见反流性食管炎,胃体下部小弯及胃角存在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胃底腺息肉、陈旧性出血、条形红斑而无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的表现等,基本上可确定是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

返流性食管炎。

胃体下部小弯见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

胃角见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

放大胃镜所见的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

胃底腺息肉

    陈旧性出血

条形红班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内镜下判定技巧:

      内镜检查见弥漫性发红、黏膜水肿、皱襞肿大,蛇行,白色混浊粘液、胃体下部小弯及胃角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  RAC)消失,鸟肌样改变,黄色瘤,增生性息肉,伴有胃黏膜萎缩、肠化等,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

弥漫性发红

黏膜水肿与小区肿胀。

靛胭脂染色见黏膜水肿及小区肿大。

皱襞肿大、蛇形。

白色混浊粘液

胃窦部鸟肌样改变。

靛胭脂染色

黄色瘤

靛胭脂染色

增生性息肉

靛胭脂染色

    胃黏膜萎缩、

肠化 

注意:基层医院内镜检查见弥漫性发红、皱襞肿大,白色混浊粘液3种特征中一种即可初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现感染。 

3、幽门螺旋杆菌既往感染的内镜下判定技巧:

内镜检查见地图样发红,色调逆转及中间带鲜明化,大致可判定既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地图状发红

低倍放大地图状发红

色调逆转

中间带鲜明化

f线与F线之间即中间带


附:相关胃炎的解释

1)、菱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变薄,相应出现胃体小弯的皱襞消失,透见网状、树枝状血管,出现黏膜褪色表现,内镜下可辨认萎缩界线( endoscopicatrophic boarder)

2)、化生性胃炎

是指随着胃黏膜的萎缩性变化进展,出现肠上皮化生的状态。形成这样的环境以后,本身不能增殖,可能无法检测出细菌。胃镜下,在背景菱缩胃黏膜中可见多发白色的平坦、扁平隆起,NBI放大内镜下所见亮蓝冠( light blue crest)成为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有用指标。

3)、皱襞肿大型胃炎

引起胃铍襞肿大的疾病包括胃癌、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及胃底腺上皮细胞增生等非肿瘤性疾病。其中,非肿瘤性皱襞肿大中的多数为感染所致的所谓皱襞肿大型胃炎( enlarged fold gastritis),可见胃体部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增殖亢进或小四上皮增生导致的黏膜肥厚。据报道,皱襞宽度7mm以上与4m以下者相比,胃癌风险增加35.5倍,尤其是胃体部弥漫型胃癌的高危因素。另外,也有报道皱襞肿大型胃炎在除菌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皱襞宽度判断技巧:常规胃镜活检孔道注射生理盐水形成水注是2.8mm)

4)、鸡皮样胃炎

是指胃镜检査时,可见胃黏膜如拔了毛的鸡皮一样,出现密集均一的颗粒状一结节状隆起。该表现多见于幽门胃窦至胃角。组织学检査证实为黏膜内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的颗粒状隆起密集所致。此种改变有可能是青年人胃癌,尤其是未分化型胃癌风险增加的黏膜改变,必须引起重视。

5)、药物性胃炎

与感染无关的胃炎可由药物引起。近年来,代表性的有使用日趋增加的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栓药、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斑状发红、凹陷性糜烂、点状出血、陈旧性出血斑等表现。因胃食管反流等疾病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胃体大弯可见敷石状黏膜,胃底一胃体可见多发白色扁平隆起(春间-川口病)。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胃炎检查
胃病有救了?民间一常见小绿物,幽门螺旋杆菌的天敌!养胃又杀菌
胃炎反复发作, 吃药无效, 偶获“妙方”得解脱
中药能消除神秘的幽门螺旋杆菌吗?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80后, 90后中井喷, 根治办法可要记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