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对待不爱学习的孩子?——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如何对待不爱学习的孩子

           ——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云尚心苑”是武汉科学技术馆开展的线上心理健康科普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训练的形式培养市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市民的心理素质。

“云尚心苑”沙画系列第77期“如何对待不爱学习的孩子?——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小艾尔伯特实验(Little Albert experiment)是1920年由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进行的一项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和刺激泛化的实验。小艾尔伯特是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在实验开始之前,他接受了一系列的反应测试,让他短暂接触以下物品: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结果发现,小艾尔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大约两个月后,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小艾尔伯特坐在在房间中间的床垫上,实验者将白鼠放在艾尔伯特身边,小艾尔伯特愿意接近和触摸白鼠,并未表现出恐惧。在后来的测试中,每当小艾尔伯特触摸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巨大的响声。毫不奇怪,在这种情况下,小艾尔伯特听到巨大的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经过几次这样的过程,将两个刺激(白鼠和响声)配对,当白鼠再次单独出现在面前时,小艾尔伯特对它的出现表现出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他哭着转身背对白鼠,试图离开。显然,小艾尔伯特已经将白鼠(原先的中性刺激,现在的条件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原先对巨响的无条件反射,现在对白鼠的条件反射)。
这个实验导致了如下的一系列后果:
场景一:巨响(非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场景二:白鼠(中性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场景三:白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
实验者进而发现,这种习得的恐惧被小艾尔伯特泛化了。在实验的17天后,当华生将一只(非白色)的兔子带到房间,艾尔伯特也变得不安。当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甚至是戴上有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的华生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都显示出相同的恐惧。
尽管小艾尔伯特实验具有巨大的人伦道德上的争议,但是这个实验对于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实验也常常被许多育儿专家引用:当孩子不好好学习,不爱学习,写作业磨蹭或在学习上犯错误时,父母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孩子由此受到的影响,跟小艾尔伯特是一样的。孩子会把学习与父母的责骂联系在一起,当以后面对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和恐惧,进而厌烦和逃避学习。
小艾尔伯特实验表明,恐惧和焦虑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获得,反过来,积极的情绪同样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在孩子学习犯错时多一些接纳和理解,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多一些支持和鼓励,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孩子取得小小的进步时多一些表扬和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把这些积极的事物和情绪与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好感,进而越来越喜欢学习。


撰稿:培训部  陈丹

编辑:数字科技馆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恐惧是怎么形成的
发展心理学经典实验
用人类做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翻盘”之战
这个行为最伤害你和孩子的关系,你却可能每天做
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实验室吗?
情绪可以由后天的条件反射产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