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逃离自我救赎的陷进

————摘掉帽子,和我一起飞吧—————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

佛教起源于公元5世纪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

后期圣徒运动开拓了摩门教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宗教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进一步的发展

狭义的社会教育大约产生于16-18世纪

宗教信仰在一些时候先入为主

占据了人们的思想

 我想大家都是掉入了盖茨的书单

2019盖茨年度书单Top1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tain.

——<圣经:诗篇>

起初并没有特意去了解此书的背景,看到很多人推荐就着手去看了。完全是当着小说来看了,读完才知道这正是塔拉韦斯特弗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个摩门教极端主义排斥政府排斥医院的家庭,在这样环境下诞生出来三个离开大山的博士,以及四个留在大山的弱势群体,任谁都无法想象。

Educate,对于英文书名作为英语渣而言只能简单的理解为教育。英文书名简简单单地用了Educate这个词,并没有用Education,也能看出塔拉想要表达的并非简简单单的教育一词,而是侧重教育这一动作,教育带来的成长这一动态词汇。

而中文译名很温柔,了解过后知道出自《圣经:诗篇》,在圣经当中代表“逃离”“找到新的信仰”,这里的你不仅仅是塔拉形容自己,也同样鼓励每一位你,对于塔拉而言需要离开这座家门前的山飞往另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对你而言你需要离开哪一个自我飞往哪一个“国度”。

关于宗教      

有人说这是一本有关摩门教的书籍,摩门教是在后期兴起的几个圣徒运动宗派,基督教异端。塔拉的父亲正是极端的摩门教拥护者,对政府具有强烈的抗拒情怀,不允许任何一个小孩上学,会陷入政府迫害的狂想,同时拒绝相信医学,一心让妻子成为助产师。

其实撇开父亲作为摩门教徒的身份,作为一位丈夫,坚决让妻子成为助产师的行为已经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思想。宗教本身是无害的,但凡任何事情都应当做到“是药七分毒”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任何一种信仰它应该在心中作为一盏明灯,我们是在灯下成长的人而不是那只被困在灯里的虫子。

塔拉父亲的极端信仰,仿佛窝在了明灯里,不仅困住了自己,同时还企图困住家人。反观,当父母选择了一种信仰而孩子们难道不是被选择吗?为什么基督教徒的孩子只能选择基督教,佛教的孩子只能再继续选择佛教,在对世界无知的状态下被选择了自己的信仰,从一开始就已经带有别人的色彩去看待这一信仰,我想这同样不能真正明白宗教圣人的意旨。

关于教育           

塔拉经历了渴望上学又害怕融入不了城市生活与非极端摩门教徒的世界,在步入大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纠结与退步,或许哥哥肖恩的存在也使得塔拉逃离印第安公主的心更加坚定。

塔拉谈到,我觉得接受教育其实只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一个产生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想法的过程。我认为它是一种了不起的机制,可以让人连接彼此,促进平等。

从文中不难看出塔拉正是在父亲这样极端的想法之中,在垃圾场里工作之中,在哥哥泰勒离开家乡求学之中,逐渐从生活中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想法,即便没有接受教育,但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确是需要本身的天赋异禀。

而在后续大学生活中,教育给塔拉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开拓,更是对父亲的一种理解。塔拉着手研究狂躁症,父亲本身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极端的摩门教徒思想对子女们造成的伤害许是不受自我控制。

教育不是狭义上的职业培训,而是广义上的自我创造。我担心,我们对教育的观念已经变得狭隘,过于注重工作技能。我认为教育其实只是一个自我发现、培养自我意识和想法的过程。
但我们越是和同类人扎堆,让学校成为人们同质化的反映,那么我想学校就会变成人群分化的工具。我认为教育是一种连接和平衡资源的伟大机制,当它成为分化的工具时,后果可能会有点可怕。我想至少给孩子们一种可以自主掌控生活的信念,让他们觉得他们学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和决定。

 对于我国而言教育一直是最头疼的问题,现在的教育环境也是我并不喜欢的,很多小学的鼓励机制极为怪异,学习方式也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同时我本人也是没有生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加上本身也不是什么机灵鬼。中式教育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学生时代对自己的喜好专长并不了解,有的专长是被专长了,而原有苗头的喜好或许也会被各类试卷所压倒。



关于家庭         
其实塔拉的母亲抛开丈夫完全是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当时父亲在经济上的能力并没有强于母亲,而因为旧时代的男女问题,造成母亲一味地接受忍耐父亲,对父亲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对,即便孩子们在垃圾场帮忙工作时受到身体上的折磨,也听从父亲不送往医院在家里进行治疗。


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
对我来说,如果我的未来注定没有家人的参与和支持,我宁愿选择先主动离开。我们成长在各自的家庭,被塑造成既定的模样,我们总以为能够摆脱束缚,重新塑造自己。可一旦我们回到旧的环境,又会回到死循环。

这个“一家之主”以爱与信仰的名义捆绑了自己的家人,凭着自己的异端信仰改变了全家的命运。相对地平等、公平不仅仅只是需要存在在社会之中,每一个家庭中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任何一个环境都不能从中跳脱。家庭中确实会有需要存在妥协的时候,但不能缺乏独立自由的人格,一味地妥协只会导致家庭关系的失衡。




我很喜欢来自《圣经》的一句话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信仰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让人们相信存在更好的世界,

不同的世界,相信我们可以过上与以往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体会你从未体会过的爱。

但要舍弃过往,想象未来,则需要信仰和教育相结合。

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遇见未知的人生,期待不一样的改变。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
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
十七岁前未上过学,自学考取杨百翰,
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8年出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玛格丽特读书
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依然选择离开他们” | 这本书,建议你读10遍
走不出原生家庭,这并不是你的错
剑桥女博士的处女作火遍全球,但17岁前,她从未上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