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斤狗”,客家地区老掉牙的故事,你听过吗?

“三斤狗”,这在我们客家地区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客家人一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是换了外乡人,估摸还得懵几圈……三斤狗?我还六斤猫呢!

哈哈,所以今天就和大家重温一下关于三斤狗的故事吧!

关于“三斤狗”有这么两句客家俗语:“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公”;“有钱三伯公,么钱三斤狗”。意思其实差不多,说的都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真人真事。还这个故事被创作进很多山歌影视作品当中,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嘉应州(今梅县)松口小黄沙村有个人叫李三雄,身材瘦小,母亲生下他只有三斤九两重。因此,这“三斤九”便成了他的花名(绰号),因为客家话“九”和“狗”发音很相似,一来二去也被叫成了“三斤狗”。

而他因为家境潦倒,也不敢与人计较,只好逆来顺受,年长月久,“三斤狗”这个绰号就人尽皆知,原名李三雄反而被人遗忘了。

三斤狗做泥水匠,到了30多岁才娶了个“二婚亲”,生了个独子,名叫阿发。三斤狗对儿子说:“阿发,在家只有一同饿死的下场,不如出门去闯一闯,上村水客义叔刚回来,你就跟他过番(即随水客到南洋马来亚大吡做锡矿工人)去吧!”

儿子很精灵,也有志气,临别时流着泪说:“阿爸莫愁,涯过番后一定要赚大钱,若无光景不回家乡。”三斤狗虽然担心儿子的未来命运,但也满怀希望,说:“阿发,你放心去吧,一定要同阿爸阿妈争气……”

孩子过番后,五年毫无音信,三斤狗也不觉五十多岁了,依然艰难度日,因为三斤狗穷得叮当响,邻居如有鸡鸭走失,衣服吹走,薯芋被偷,总是诬赖三斤狗。

有一天,三斤狗没米下锅,想起阿梗伯姆是村里的大户,便去向他借米。可是尽管三斤狗在阿梗伯姆面前讲尽好话,却一粒米也没借到。

三斤狗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坐在椅子上长吁短叹,不一会阿梗伯姆带着族中的兄弟叔侄到来,厉声喝问:“三斤狗,你竟敢偷我的金钗!”三斤狗先是一怔,接着便说:“谁偷了你的金钗!”阿梗伯姆不由分说,便下搜查”。

族中兄弟将三斤狗的房屋彻头彻尾地搜查遍了,也没有发现金钗,可是,阿梗伯姆仍不死心,一口咬定金钗给三斤狗偷走了。三斤狗百辩难脱,气愤地说:“到社官坛去起誓!”又说:“如果我偷了阿梗伯姆的金钗,行到半路都会跌一跤。”于是。阿梗伯姆和族人随同三斤狗到社官坛去发誓。

三斤狗受了冤屈,心中愤愤不平,气得连走路也发抖。当他跨过一条水圳道时,一不留神跌落圳道里去了。于是,大家哗然,都说社官真灵。从此,三斤狗便戴上一顶“贼”帽子。



还有一年的年三十日,全村上下锣鼓声声,爆竹连连,可是,“三斤狗”连一个钱买猪肉都没有,心急如焚,愧无三牲拜祭祖宗,无奈何硬着头皮向卖猪肉的阿二赊了一斤猪肉,原块放在锅里煮。

谁想到这时来了个债主,一登门就开口讨债:“三斤狗,年三十日了,今年的久债该还清了!”三斤狗哀声说:“张老板,年三十日了,我家还没有米落锅,哪有钱来还债呀!”

正当这时,一阵风吹来了肉香味,张债主走近灶锅,揭开锅盖一看,便大笑说:“三斤狗,你没有钱还债,却有钱买肉!”三斤狗急忙辩解说:“那是赊来祭祖的。”“你要祭祖,我也要祭祖!这块肉当作抵债吧!”张债主说着就把肉抓在手里,向门外走去,正要出门时,听到三斤狗叹道:“人家有肉过年,我家无肉汤过年。”“

那个刻薄的张债主,听了三斤狗的话,回转身来,抓一把炉灰撒在汤里,神气地说:“这汤也要抵债!”三斤狗只好吞声饮泣,和老婆早早上床睡觉。但是,又饥又寒又气,怎能睡得香。

半夜时分,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把三斤狗惊醒了,只听见有人低声叫道:“阿爸,我回来了。”三斤狗听见是儿子的声音,不由心头欢喜,但一下子又想到“无钱百子千孙也闲情”。便又冷冷地说:“你既回来,有无赚到钱呀,么钱就等赚到钱才转来。”儿说:“阿爸,你快开门呀,你一开门保准开心!”三斤狗赶紧起身点亮烛火,开门一看:阿发手提大包小包,后面站着四个挑夫,地上放着四担“番货”,满面笑容。

大年初一,天刚亮,祖公厅里便忙碌起来,敲锣打鼓舞狮子,贴上春联放鞭炮,家家户户把准备好的猪头、全鸡、鲜鱼三牲及糕饼糖果茶酒,摆上供桌,三斤九父子来不及备办祭礼,便用大盘小盘装满花边祭拜祖先,花边压得桌子都摇晃,他说桌子不平,忙拿了几个花边去垫桌脚。

这一着惊动了全村男女老少,都纷纷拥进祖公厅看热闹,大家一见三斤狗按多(客家话“这么多”的意思)花边,便都改了口,声声“恭喜三伯公”,左一句三伯公右一句三伯公,三斤狗一概不应,大笑说:“昨夜三斤狗,今朝三伯公,三斤变三百,大得闲快哟。”

此时,有人建议说:“今日年初一,请三伯公讲几句好话好不好?”大家皆鼓掌,三伯公心里想:“以前穷,就喊我三斤狗,今日有钱了,就这么奉承,我也奚落你们一番,看你们怎样?”

于是干咳一声说:“既然大家按看得起涯,涯就讲几句吉利话吧!依我看,今年闰四月,大吉利事,我想全姓人口按多,难免会有饿死的、病死的,我看头要紧的是,老人杠(即抬棺大木杠)要先买便两条,大铜锣要买便一副来。”大家听到这不吉利的话语,竟毫无反感,异口同声说:“三伯公讲个着(说的对),三伯公讲个着。”

以后,大家为了巴结三伯公,东家请,西家请,三伯亦不辞,有请必到,每当饮至醉饱时,便大笑说:“多谢我儿子,多谢我儿子。”人家皆不知其语含讽刺,被渠占去了便宜。

清朝本地诗人张芝田有《竹枝词》咏此事:困极谁怜范叔贫,鄙夷尽唤狗三斤。明朝改口称三伯,为子金多羡煞人。

这在我们客家地区真是老掉牙的故事了,但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值得大家永远铭记: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照,不能狗眼看人低。因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穷苦人家也有发财的时候,所以在别人时运不济的时候不能看低人家,而理应想办法照顾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俗语、歇后语、农谚集萃
上亱三斤狗下亱三伯公
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公
客家山歌剧<三斤狗一夜变三伯公> 全集
客家山歌剧《三斤狗变三伯公》穷人一夜变富翁
文学看台312 | 童晓燕:清明芒果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