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病健身?非也非也!
慢病健身的虚假短文
早在2022年2月2日,有人便将《慢病健身》这篇短文搬运到知乎上。
知乎上搬运的短文
这是目前在网上能够检索到的、该短文的最早传播时间。而这篇短文的产生制作时间,或许就在2022年。
文章中,主要提到了以下两条关键信息:阳明教授和他提出的“慢病健身”的观点
阳明教授身上具有的“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保健科退休博士生导师”这一头衔,使接下来的内容,变得可信起来。
但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检索发现,并不存在“保健科”这一科室。无论是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阳明”共同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还是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上查询“中山医院博导信息”,结果均是:查无此人。
试想一下,一位在知名医院教学科研40年的人,会在互联网上一点信息都没有吗?我想不会。答案应该是:这是一个编造出来的人
那么,其之后所说的所有言论的真实性,都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接着,让我们仔细回顾文章中的观点及论据。
对于慢病健身这一观点,文章中列出了以下两点论据
1. 凡是从来不生病的健康的人,一生病就是大病、重病,治疗相当困难,难得治愈。凡是有慢病缠身的人,生存能力反而很强,大多数都活8、 90岁甚至超过100岁。
2. 有的甚至40年前就是这种病成为我的病例,现在还是这种病仍为我的病例,而且活得好好的。为什么?答:“慢病健身。”他因长期看病吃药反而形成了人为的抗体。这就是华佗“世无无病之人”的医学真理。
对于第一个论据,我想,它的整体逻辑是混乱的。难道,只有健康的人,才会生大病、重病吗?只是说,所有的大病、重病,治疗起来都是困难的。
并且,世界卫生组织(WHO)给慢性病下的定义便是:3个月以上到终生不愈乃至死亡一直持续的疾病。在这一条件下,患慢性疾病与年龄的长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第一个论据不能支撑“慢病健身”的观点。而对于第二个论据,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他因长期吃药反而形成了人为的抗体”,这似乎,才是40年活得好好的关键。
先不说,吃药、吃什么药会产生抗体,以及抗体是否会让人活得更久的问题。我们先说该文章中自相矛盾的问题——
前文中提及“长期吃药形成了抗体”,后文却说“千万别相信那些唯利是图的医生和医院某些人的屁话,那是吓人的,是攻心战术让你花钱的”。用一个在医院看病吃药并活得还不错的例子,进一步论证得到了不要相信医生医院的结论,真可谓是可笑至极!
就此,文章中的两条关键信息,已被核查确认为虚假
至于文章涉及的,“体检指标只能作参考”这一观点,可以说是部分认同。体检所获的数据信息,是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做出预警提示的。
文中提及的“如果你所有的体检报告指标都跟20、30岁的年青人一样正常,那才真的是不正常 ,因为它不符合自然规律”,则在偷换概念。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或许会比年轻人差,但指标的不正常,并不是老年人的必备条件。
慢性病对老年人的危害
实际上,这篇短文的产生与传播,都是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它为一些老年人“该吃吃,该喝喝,该耍耍,该乐乐”的想法,提供了支撑。同时,也契合了部分老年人不愿看病、害怕治疗的心理。文章结尾便说道:“这篇复旦大学阳明教授的文章,才是我们有慢性病的老家伙的最好的定心丸。”
定心定心,为何要定心?终究是因为有所恐慌、有所畏惧。
这让我们不禁发问,慢性病,对于老人的危害,有多大?
关于老年人患慢性病的信息,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编著的《2013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1.8%。老年人前五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五种疾病的患病人次占总患病人次的 69.7%。
推进一步,关于慢性病导致死亡的信息,就2020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 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 80.7%。
总体来看,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较大。并且,虽然此处并没有查询到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率,但我们通过上述两条信息的估测,大致可以知道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率并不低
而我们将目光转到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前两位:高血压和糖尿病身上,就会发现,风险依旧高度存在
早在2006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便提及“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不采取控制举措,糖尿病将给中国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也是报告中的提醒。
关注身心健康,重视预防
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曾指出,“世卫组织做过统计报告,60%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充足,戒烟限酒心理减压。这里的心理减压,是指多增加面对面的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生命给交余生
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 或因免疫系统“迟暮”
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权威专家给出指导建议
老年人要与慢性病为伴,不要与慢性病为敌
“慢性病健身”靠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