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提醒:“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健康提醒:“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三伏天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就是“治未病”。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未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冬病夏治就是将冬天易发的这类病在未发之时,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
“冬病夏治”的根据是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为“天人相应”。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用两阳相加之法,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夏天人体的腠理开泻,经络气血流通旺盛,在这个时候用特殊的中药敷贴在一定的穴位上,药物就渗透到经络气血里面,到达病变部位,就能够起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冬病夏治”病种
首先是从清《张氏医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开始,随着中医科研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开展了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又开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寒冷性荨麻疹等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冬病夏治”治疗方法
由开始的穴位贴敷而逐渐发展到外用、内服等多种方法。诸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这些外治法具有简便价廉、安全无毒等优点,故患者乐于接受。内服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疗法除了严格选择适应症、合理使用药物、手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服药物或药膳、食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时间为10天一疗程,一般3个疗程,少数疾病治疗1到3个月左右,其间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关事项;其次,外治法中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疮疖及皮肤过敏等禁忌症,并注意无菌操作等有关行业标准;再次,注意饮食禁忌,及治疗中的护理观察及日常生活护理等。
不适症对策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有的人贴敷后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受冷的刺激,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敷后最好4至6小时内不要洗澡。(刘耀兰)
http://www.gov.cn/fwxx/jk/2010-07/23/content_1662061.htm
“冬病夏治”,伏天正当时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在夏天预防和治疗冬季好发的疾病,即利用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到有效治疗的一种方法。
“冬病夏治”主要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体虚反复易感冒者、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胃痛及冻疮、肺气肿、强制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痛、肩周炎、银屑病、鱼鳞病等等常见病。这些疾病大部分好发于冬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故。中医对冬病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为了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之机,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好发之病得到预防,以杜绝或减少发作。夏季阳气以三伏天为最甚,人体阳气在此时也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此时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进行治疗,能最有效地驱风祛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的目的。“冬病夏治”疗法体现了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穴位学说及"肺合皮毛"等治疗理论。她体现了中医学养生保健的精髓,那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中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今年头伏为7月19日——7月28日,中伏为7月29日——8月7日,末伏为8月8日——8月17日,这些时间也是开展“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机。
http://www.xf.gov.cn/contents/2304/345162.html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有的人虽然体质没有增强,但是换了个城市,或去国外定居,身体的问题却不药而愈了。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那如何在夏日去除积寒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暧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塑料瓶中,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还有那些不出汗或出汗怕风的人,此时可用"玉屏风颗粒"数袋冲成一瓶,放凉.每日当饮料频饮,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又可防风,真是一石三鸟,您不妨一试。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此时,我们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但如果是真正的中暑之症,内外俱热,此药却大不适宜。
http://baike.soso.com/v741463.htm?pid=baike.bo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理由
三伏正当时,做好“冬病夏治”,这些人要用对方法
冬病夏治 为什么要做中药灸?
祛寒事不小,温度定死生
道医养生:所谓“冬病夏治”,三伏天能治什么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