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知道没有新消息,为何还是想看手机?

这段时间,你也是闷在家里玩手机吗?玩手机时间长了,好像也刷不出什么新的内容,而且对视力和颈椎都不太好。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使在做其他的事情,也会时不时想要看一下手机。这到底是为什么?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三水

编辑 戚译引

人生一大错觉:有人找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意志控制的缺失以及更多的智能手机不当使用行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影响了听课质量),甚至有的人同时伴随失眠、抑郁及心理压力等症状。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智能手机成瘾的原因。“智能手机成瘾”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相关研究一般将这种行为称为智能手机过度使用(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PSU)。

研究发现,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导致智能手机过度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例如,我们会因为担心错过微信群里的红包或者朋友圈里有趣的消息,而不断查看智能手机上的信息。

错失恐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状态性的个体心理特征,人格特质是错失恐惧的重要预测因素。对印度尼西亚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和宜人性维度能够正向预测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神经质维度负向预测社交媒体错失恐惧。对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则发现,神经质维度与错失恐惧显著负相关,但外向性维度与错失恐惧相关不显著。尽管相关研究结果可能存在文化差异,但是总体而言,表现出好社交、外向、热情等人格特质的个体,其错失恐惧水平通常较高

为什么我们会受到FOMO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会受到错失恐惧的影响?研究者们尝试从三个理论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有效的自我调节依赖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包括自主(automy)需要、胜任(competence)需要和关系(relatedness)需要。当自身的基本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出现自我调节受阻,即错失恐惧。简言之,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个体对错失恐惧的敏感性提高。

归属需求理论(need-to-belong theory)认为,错失恐惧是由个体不确定的归属感所驱动的,它会导致个体持续性地处于焦虑状态,个体需要与自己的社交圈保持联系,例如,使用智能手机观看其他人在社交网络上的消息、以及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和自己的生活状态。

自我构念理论(self-construal theory)认为,不同的自我构念类型会影响个体的错失恐惧水平,依互型自我构念个体的错失恐惧水平更高。自我构念被用来描述个体如何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交往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依互自我构念的个体认为,自我受他人的影响,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个体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范畴后,个体就更想了解他人的信息、并更愿意与他人保持联系,因此,个体的错失恐惧水平也就更高。

人生另一错觉:有人等我

另外,除了FOMO之外,远程压力(telepressure)也是引发智能手机过度使用的因素之一。远程压力是指个体认为他人具有接受即时反馈信息的期望,因此,个体会经常关注智能手机上的信息并及时回复。这种行为使个体认为自己满足了社会期望,并且在短期内能够减轻个体感受到的压力。例如,人们在收到邮件或者微信后会马上回复,并且在点击“发送”按钮后感到浑身轻松。

既然错失恐惧和远程压力与智能手机过度使用密切相关,但是事实上,害怕错过本身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例如,害怕错过回家的列车让我们提前完成工作、早早买好车票,更好地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适度的害怕错过可以帮助我们抓住生活中的美好,而远程压力有时也会刺激我们变得更加高效,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如果你还是总想看手机的话,不妨每天设定几个特定的时间段集中处理手机中的信息。这能够让你更集中、更高效、同时心情也更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

参考资料:

1. Lai, C. , Altavilla, D. , Ronconi, A. , & Aceto, P. . (2016).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the right middle temporal gyrus during inclusion social cu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1, 516-521.

2. Appel, M. , Krisch, N. , Stein, J. P. , & Weber, S. . (2019). Smartphone zombies! pedestrians’ distracted walking as a function of their fear of missing ou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 Rogers, A. P. , & Barber, L. K. . (2019). Addressing fomo and telepressur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could a technology intervention help with social media use and sleep disrup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3, 192-199.

4. Dogan, V. . (2019). Why do people experience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expos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fomo through self-construal.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5. Milyavskaya, M. , Saffran, M. , Hope, N. , & Koestner, R. . (2018). Fear of missing out: prevalence, 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of experiencing fomo. Motivation and Emotion.

6. Jon D. Elhai, Haibo Yang, Jianwen Fang, Xuejun Bai, & Brian J.Hall.(2020).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re related to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severity in Chinese young adults: Fear of missing out as a mediator. Addictive Behaviors.

7. Huan-You Chaia, Geng-Feng Niub, Shuai-Lei Lianc, Xiao-Wei Chuc, Sanyuya Liua, & Xiao-Jun Sun. (2019). Why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fails to promote well-being? The roles of social Toverload and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8. Erika Pivettaa, Lydia Harkinb, Joel Billieuxc, Eiman Kanjob, & Daria J. Kussb.(2019).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An empirically validated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 Nicholas Fitza, Kostadin Kushlevb, Ranjan Jagannathana, Terrel Lewisa, Devang Paliwala, Dan Arielya,Kostadin Kushlevb,Ranjan Jagannathana,Terrel Lewisa, Devang Paliwala,& Dan Ariely.(2019). Batching smartphone notifications can improve well-be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 Chang Liu1, & Jianling Ma.(2018). Social support through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and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Current Psychology.

11. 王蕙, 魏青. (2011). 对独立/依瓦自我构念与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研究的思考.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31(6), 570-574.

12. 柴唤友,牛更枫,褚晓伟,魏祺,宋玉红,孙晓军.(2018).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心理科学进展, 26(03), 527-537.

13. 申曦.(2016). 动机与智能手机过度使用:状态焦虑、孤独感的调节作用.西南大学.

▽ 精彩回顾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刷手机的一天过去,我可能又错过了一个亿 | 错失恐惧
S-Tech:敲黑板学新词——「FoMO」的病你有没有?
有 8 个长得很像的词,你的社交网络病是不是被说中了?
今日歪解:smartphone
FOMO
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