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西郊的“皂河”真名叫“漕河”
西安西郊的“皂河”真名叫“漕河”
文/伍永尚
西安西郊有一条南起秦岭少陵塬脚下樊川的水寨村、向北流入渭河、长达33公里的皂河,史书却没有对他的生成的详细记载。他的长度不亚于沣河,但“长安八水”却没有它。汉代以后地图承认他的存在,但叫法却不一,有的注名“漕河”、“泬河”,“潏河”,有的写作“坈河”、“飞渠”,明代后还称作“通济渠”,清代以后叫“皂河”。比方说《水经注》:“飞渠引水入城,东为仓池。”史书都云汉宫内十一池,水来自“昆明池”,可是该池最早也是在汉兴七十七年后才开凿的,与它配套的还有一条三百里的关中大运河漕渠。
我们就从这里说起。古代,各地给朝廷缴纳的赋税盐粮,通过陆路运输,费时费力,而且极不安全。途中遇到土匪打劫、日晒雨淋、散落丢失后,到达目的地后所剩无几。于是就修建人工河,从水路运输,加快速度,保障安全,这种河流叫“漕渠”,功能就叫“漕运”。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当时大司农的郑当时对武帝说:“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傍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遭,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皇上立即采纳,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矣。”这就是《汉书·武帝纪》记录的“穿漕渠通渭”工程。由于这条河专门用于运粮,在它存在一千多年期间,以及干涸后的千年里,漕渠两岸的长安人一直称它叫“运粮河”。
汉都长安城的兴建,是在公元前206年,由箫何主持设计、建设、施工的,其工程之巨大可以想象,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以及选材运输等过程,史料文献很少有具体的记载,只有工匠中有大量的劳役、囚犯等文字。以时间推算,汉都开建到汉惠帝元年,即公元前194年建成,耗时时八年。城建好后没有城墙,南面以龙首山(龙首原),北边以渭河为天然屏障。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修城墙,“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三十日罢。”停工两年后,即公元前190年再次召集十五万人修一个月完工,城墙合
拢后,周长六十三里(汉制),折合25700米,即25.7公里,相当于现在西安市城墙的两倍。
汉长安城建在秦朝的“上林苑”内,上林苑从渭河直到南山,长约33公里。
秦代以前,靠近长安城的南部秦岭北麓,除了浐河、灞河两条经过城东,城西还有四条河:一条是潏河,从小峪生成、由樊川流出从申店向西到户县秦渡镇流入沣河;一条是滈河,从石砭峪流出、从香积寺附近流入潏河;一条是沣河,这是从高冠峪、沣峪、太平峪流出的几条小河汇集成的一条大河,向北流入渭河,《诗经·文王有声》:“沣河东注,维禹之功。”这个工程是大禹所为;再一条是潦(涝)河,是从潦峪生成,经户县西郊的风景区“渼陂湖”(读音“米批湖”)向北流入渭河。加上城北的泾河、渭河,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水”。《汉书·司马相如传》里说的:“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其中并没有“皂河”。
这条“皂河”是从今长安区申店乡樊川木塔寺附近的潏河分流而下,子午镇附近有个曹村,没有一户姓曹的,其实原本是“漕村”,本是漕河之首。水流到汉长安城西南角,由于阻挡了东西通道,便在这地方的河面并排建了三座桥。按古代礼仪,中间为皇帝快车“驰道”搭建的主桥;其它人员来往靠右,所以在主桥南北两侧建造两座规模较小的桥,由于这三座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三桥”。皂河从这里向北1.5公里后,从主河道分出一条水渠向东流入汉城;继续向北1.5公里,又分出一条水渠向西流入汉建章宫,并充实太液池。再向北流3公里后,就是汉长安都城最繁华的商贸中心西市的出口“雍门”,此河又承载通向渭河的水路运输。汉长安城在没有修城墙前,皂河的河道就自然是汉城的防城河,同时也是汉长安城的排洪渠。如此精湛的设计,肯定属人工规划修建。查阅《秦·内史》图,上林苑里没有这条天然“皂河”。汉武帝时代所建“漕渠”在汉城建成77年后,那么《史记·萧相国世家》里“关中事户口计转漕给军”的“转漕”又指的那个“漕”?
笔者认为,历史上鲜有记载的工程,应当设法证实它的存在。
如前所说,汉长安城的规模相当于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两倍,砖木结构的宫殿楼阁,汉城的砖、瓦主要来自城东十三里的“窑厂”(今姚家堡正北到阎家寺一代),从地貌看,这里岸五六米。从五龙滩(南滩)到郑家寺全长约五里宽约一里的黄土,全部变成砖瓦和水道构件,据说这才是一处,可见用料之大。以此推测,所需要木料、石材更多,基本上都来自距离此地近33公里的终南山。如果用牛马车运输,装载有限,往返一次需要两天。还要修路筑桥,所耗人力物力是个天文和数字。聪明的萧何,就在少陵塬下潏河开口,利用地势落差开凿一条人工漕河直通渭河,既解决水路运输,又解决都城的吃水灌溉。漕河修好后,除了用船舶、筏子运输外,把从秦岭原始森林里砍伐的大量原木,从上游滚入水中,漂流到汉城的西门捞上岸。大型石材从的搬运放在冬季,利用冰封的河面推拽滑动,运到城里。都市建成后,又把京城人流、物流通过它漕运入渭河,然后“东综沧海,西纲流沙”,形成方便快捷的东来西去的水路运输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货物叫“东西”的缘由,因为长安都城南北交通因秦岭险要而受阻,只有“东西”畅通无阻。
77年后,汉武帝也靠这条漕河引水凿建昆明池,再通过昆明渠流入长安城东的300里关中大运河——漕渠。
到了隋、唐,又充分发挥这条河的运输功能,建造大兴城,扩建长安城。据《辞海》介绍,隋、唐时,为了加大漕河的水流量“遏潏河西流汇交水,又遏交水西流汇沣水,后世遂统指,自皇子陂至秦渡镇入沣一段,为潏河的下游。”说明潏河的下游在秦渡镇,而不在汉城,把“皂河”称之为“潏河”是没有根据的。
萧何掘“漕河”为何选择“潏河”,因为它距离汉城最近,大体是南北直线,地势平坦,稍有落差,今测量:潏河出口的申店海拔500米,到汉城遗址附近为海拔376米,施工方便,除了凿掘以外,使用过程中利用水流自动冲刷加深加宽。此外“八水长安”的泾、渭在北,海拔366米,水无法南上。东面浐、灞,长乐坡之南的河床不到380米,从那引水经过海拔409米的龙首原,川道宽,无法提高水位。经过龙首原工程量和难度太大。浐灞交合流经汉城正东时,河床降到368米,又低于汉城376米,无法运行。从汉武帝修关中大运河漕渠看,水从汉城由西向东经过南滩湿地(374米),穿过槽沟(378米),进入灞河,从这里“绝灞”东流到华阴并入渭河,一路下坡。
把“漕河”错叫“皂河”,原因是在“漕”字的读法上,时间是在乾隆年间。
先说“漕”字的读音。《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漕,在到切,读音曹,去声。”《说文》:“水转毂也。一曰人之所乗及船也。”根据“切反”的原则,“在到切”就是z+ āo(皂)。也就是说,“漕”和“曹”,除了读“槽”,还有一个音读“皂”。
例如西安东郊新筑镇的东北方向,汉武帝时代的漕渠故道上有个村,名叫漕渠村,明清时称作“皂渠社”,后来叫“皂沟乡”,《咸宁县志》记载,汉漕渠“今渠道全湮,维‘皂渠’犹以名社。”随着考古发掘和知识普及,新筑镇附近的“皂渠”改回“漕渠”。尽管这样,当地五六十岁以上的人直到现在仍然将此村叫“皂渠”。而西郊这条“漕河”不仅没有改过来,反而被固定为“皂河”。然而这条河在元代《类编长安志》“水”部,还称其为“漕水”,“漕水,由咸宁县界坈(应为“潏”)河分水约五里向西流。”
“皂河”最早写在文献里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即1736年之后。漕河流到汉长安城遗址雍门附近,向西北拐个弯,当地称之“皂河弯”,外地移民在这里建了两个村,一个叫南皂河,一个叫北皂河。清嘉庆年的《长安县志》就以这两个村的叫法,将漕河以皂河的名字正式记载在《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上:“皂水,即潏水之下流,自咸宁县皇子坡入境,西北流十五里有渠注城池,又三十里绕汉城故址,名皂河弯,折而东北十七里入渭河。”这就是最早最详细的记载,距今仅只有270年。
这里要说明一点,既然“漕”与“曹”是一个音,那么“曹”字也同样有个“造”的读音。《说文》:“曹,狱之‘两曹’也。昨牢切。徐锴曰,‘以言词治狱也。故从曰。’”“昨牢切”也就是z+āo“造”。“两曹”就指“被告”和“原告”,过去就读作“两造”。著名秦腔剧作家、新中国刚成立时西安市文史馆馆长范紫东先生(1878.1.25-1954.3.31)在他编写的著名秦腔剧《三滴血》里,有这样一段戏文:“晋信书:‘啊,都有理也!(唱)两造讲的都有理,本县心中有主意。’……”这里的“造”就是“曹”。其实,“造”在长安也是读“操”和“皂”两个音。如“制造”叫“制操”,“造句”叫“操句”。但是“造孽”、“造怪”(编谎)等用的“造”,则读“皂”。
总之,漕河实际产生于西汉初,两千多年来,在它的东岸,矗立过汉长安城、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直到现代西安等大都市。这条除周、秦以外服务了中国十一朝代的都城,为城市的建设、人民的生活、周边的灌溉、物资的运输、抗旱和排涝等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能忘记。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公路、铁路、汽车、火车、自来水等现代化设施的普及使用,它的功能变小了。几十年来,漕河两岸工业企业发展迅猛,造纸、焦炭、化工、发电等工厂林立,漕河几乎变成一条污水渠。“漕”人工河渠的标志,“皂”是误读和荒谬的衍生,它掩盖了历史记载中的欠缺和漏洞,抹杀了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辛劳和智慧,应该改正过来。在长安,西汉初期从潏河分支向北流的叫“漕河”,汉武帝时期从汉城东向华阴流去的叫“漕渠”。历史就清楚和完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地理:“潏”怎么念?潏河与皂河是一条河吗?西安小三亚在哪
我们正在见证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入长安”的历史
西安再造“八水绕长安”胜景 10年内临湖而居
西安称谓的由来?
★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润西安” 西安还有更多可能
追赶超越在陕西|西汉的千年大计:长安城南郊水系的改造,和昆明池的兴利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