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10位被杀诗人有谁?

文/东方湟(首发于百家号《读诗词歌赋》)

纵观唐朝诗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流传至今、众所周知的大诗人不少,有诗名无才名亦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们能查到的唐朝诗人大约就有2500多位。

人生自古谁无死?说到唐朝有名的诗人中,各种各样的离奇的死法都有。

就如李白,有的说是“醉死”的,也有说是“溺死”的;

又如杜甫,有的说是“溺死”的,有的说是“投水自杀”的,还有更奇葩说法是“吃的撑死”的;

再如孟浩然身患毒疮,因与王昌龄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更有王勃不明不白“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难活的卢照邻“病痛折磨,自沉颍水而死”

司空图“唐亡,饱经丧乱,绝食而亡”……

当然,还有一些诗人是因才被杀的,或被冤死的。

那么,唐朝“被杀”的诗人都有谁?今编辑根据资料综合整理出唐朝10位甚有才名而被杀的诗人,其中男诗人7名,女诗人3名,谁是最该杀的?谁最不该杀?

10位被杀诗人,编辑按其被杀时间的顺序依次为刘希夷、乔知之、陈子昂、上官婉儿、宋之问、王昌龄、李冶、武元衡、鱼玄机、薛能。


文学家、诗人刘希夷:因诗被舅舅宋之问“以土囊压杀”

刘希夷大约生于651年,据《唐才子传》记载,其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其诗、词皆擅,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词多依古调,词情哀怨;饮酒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

25岁时刘希夷登进士榜,其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可见是一个集才华与貌美为一体的文学家、诗人。

其诗《代悲白头翁》是历来传颂的名篇,备受世人推崇,君不见《红楼梦》中《好了歌》解注词及《葬花词》中的用词与意境,就是模仿了此诗。尤其是诗中之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也正是因为此诗此句,刘希夷引来杀身之祸。

据说,刘希夷写好此诗之后,就去读给其舅舅宋之问听。宋之问何许人也?是唐朝史上被认为是“最无耻的诗人”,纵观其一生,趋附武后媚臣张易之兄弟,以告密有功被擢升,后事太平公主,复附安乐公主,又为太平公主告发被贬,最终被唐玄宗赐死。

君不见《灵隐寺》绘胜景名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就有骆宾王续诗的佳话,对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可谓甚是苦爱,就恳求刘希夷把诗给自己,刘希夷是“许而竟不与”,这下惹恼了宋之问,觉得刘希夷是“诳己”,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刘希夷于别舍。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历来说法不一,但历史上好多著作记载是如此,宋以后乃至现当代一些文学史、辞典及名家著作都采用此说。

但不管怎样,一代才子就这样被杀,但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为世人所赞誉,今编辑就将其《代悲白头翁》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其构思精妙,用语新奇,格调清丽婉转,情调最是浓郁,曲尽其妙处,艺术性较高,具有开拓全新的意境,全诗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大量的使用重叠语句,尤其是一唱三叹,使诗读来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不愧为历来传世的名篇。


诗人乔知之:因写诗讽魏王武承嗣被栽害坐罪处死

乔知之是唐高祖李渊外孙,早年隐居,以文词知名,年近半百,武后当政时参军讨伐,颇有平边壮志,后迁左司郎中。

因有侍婢美而善歌舞,却为武则天侄子淫昏权臣武承嗣所夺,乔知之为此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婢,婢得诗感愤自杀,由此惹怒了武承嗣,指使酷吏,栽赃陷害,以坐罪处死。

乔知之所著《乔知之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今编辑将其引来杀身之祸的《绿珠篇》奉上,以飨读者。

《绿珠篇》

【唐】乔知之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

说到这《绿珠篇》,还有一则为世人所乐道的轶事典故,话说这乔知之,家中养着一个美艳多才的少女碧玉,好多猎艳权贵求而不得,淫昏权臣武承嗣听说“乔家艳婢,美慧无双”,就托人提亲,乔知之舍不得,就诳称碧玉病了,等好了再置办嫁妆,择日送入王府,郎有情婢有意,碧玉竟然以身相许,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夜风流似神仙,乔知之更是舍不得了。

但武承嗣岂能容他,就派人身边无赖出身的酷吏来探视,乔知之眼看自己得罪不起权臣酷吏,只好将碧玉让其接走,由此还升了官,但奈何他难以忘却与碧玉的春宵美梦,作为文人更是觉得用心爱的人换取前程徒增耻辱与哀伤,更是联想到了晋代的石崇因绿珠而获罪,金谷园中的梁绿珠坠楼殉情,留下一段凄美佳话,而如今自己却忍辱偷生,与其如此苟活人生,还不如为情舍身,再续情缘,就写了此诗,并将诗写在罗帕之上,托人送给碧玉,碧玉一看,明白其意,就投井一死以殉贞情。

没想到,当武承嗣从碧玉衣带间找到这条罗帕彻底怒了,就让酷吏把乔家抄了,族人也纷纷受牵连被下狱,乔知之由此也以坐罪被处斩。真是可悲可泣。


唐代文学家、诗人陈子昂:被武三思指使县令罗织罪名冤杀狱中

作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被誉为“诗骨”的伟大诗人、文学家、“一代文宗”陈子昂又是如何被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冤杀的?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怀才不遇,因才而死呢?但他却有着与众不同人生经历。

陈子昂大概在659年出生在射洪(今属四川)一个富庶地主之家,作为豪家子弟,从小养成了“任侠使气”的性格,可以说是“不学无术”,十七八岁“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弃武从文,慨然立志,发奋读书,他虽然与曾经的“无赖”少年韦应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二人均属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代表。

也许,从骨子里,少年时代的陈子昂追求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情怀,但一次“击剑伤人”让他这个“不学无术、尚不知书”的“浪子”总算悟透了人生的真谛——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出几年陈子昂便把自己磨成了一把才华绝伦之“宝剑”。

679年,20岁左右的陈子昂来到京城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与当年的韦应物同出一辙,都是在当时的最高学府“镀金”。

680年,陈子昂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成想落第,落第之后的陈子昂又回到金华山继续研读,据说,数年之间,经史百家,无一例外,陈子昂无书不读,达到什么程度呢?“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相如是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子云是指西汉英年早逝的'终童'终军,用此二人来形容此时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可见这是对陈子昂的绝对肯定。

自以为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在682年再次入京应试,仍以落第告终,还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落没之辈”,在此期间,就有了“伯玉毁琴”的典故:

据说陈子昂落第之后,街头遇到一个卖胡琴的,“索价百万”,好多豪贵围观,却无人问津。看到此情此景,可想陈子昂岂能不自感伤怀?虽说那胡琴天下“无人问津”,但却能引来众多豪贵之人围观,可如今,身怀绝世之才的自己,别说是无人问津了?哪怕就如这胡琴有人围观也是极好的。财大气粗、落第才子的陈子昂一看此情形,心中突然有了盘算,上前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在唐代,1000个铜钱为一缗(一缗即一贯),一缗也就是一两银子,出“千缗”买一把胡琴,可见陈子昂作为“土豪”的豪气。

当然了,陈子昂花这么多真金白银难道就是为了买一把胡琴?不是的,他是要“豪赌”人生。买了胡琴之后,他对众位豪贵说,明日我在长安宣阳里宴请大家,届时请各位捧场。

第二天,果然来了众多豪贵,众家以为能一睹陈子昂胡琴之绝技,没成想,陈子昂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完就把胡琴摔了个稀碎,然后拿出自己的诗文发给众位豪贵欣赏,此举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在场就有京兆司功的王适,他读了陈子昂的诗句,惊叹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间,陈子昂可谓是名动京城。

684年,不仅有了才气,还有名气的陈子昂终于进士及第,这一时期,正好是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的当政时期,因《谏灵驾入京书》、《神凤颂》、《上大周受命颂表》等作品,武则天欣赏其才华,陈子昂先后做了“官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满腔报效祖国,直言敢谏的陈子昂以为是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时候,屡次上书“谏诤”,竟然挑毛病挑到了武则天的身上,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也敢上书反对;武则天要株连徐敬业、骆宾王等反对的“逆党”,他也敢上书劝谏。为“逆党”谏言,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武则天,就被“下狱”。

686年,陈子昂曾随因诗被武则天侄子武承嗣所杀的唐代悲情诗人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时隔一年,又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大军征讨契丹,武攸宜因轻易出兵致前军陷没,陈子昂谏言武攸宜多次不被采纳,反被武攸宜从幕府参谋贬为军曹,也就是此时,接连受挫,满腔报国之心化为泡影,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写下了千古绝唱的《登幽州台歌》。

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遇人不淑,陈子昂就这样得罪了“武氏”,而且还是一个又一个的“武氏”

698年,陈子昂因父亲老迈而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居丧期间,陈子昂也难逃劫难,曾得罪的“武氏”权臣武三思还是不放过他,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给他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也就是在这期间,还留下了世人熟知的“狱中卜命”的轶事典故,陈子昂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一代文宗”就这样冤死狱中。

虽说“一代文宗”就这样被冤死,但他的诗文却流传后世,陈子昂留下的诗现有127首,文有110篇,因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被后世誉为“诗骨”。

作为唐代一个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更是被世人尊为“一代文宗”的陈子昂在诗歌、散文方面倡导革新理论,他不仅开了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还对唐诗产生发展的历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今编辑就选陈子昂这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以飨读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细细品味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你是否也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怀才不遇、绝望苦闷的悲愤之情?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一起被杀

上官婉儿生于664年,14岁起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又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尤其是在主持风雅期间,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又与武三思私通,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对其不满,后李重俊矫诏杀了武三思等人,又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躲过一劫,但她对唐中宗和韦皇后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重俊因此落了个兵败后被杀的下场。

当太平公主权利日盛的时候,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唐中宗驾崩后,韦皇后专权,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以诏书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但李隆基还是将其斩于旗下,唐朝一代才女,诗人上官婉儿就落得了个如此下场。

上官婉儿一生可谓是褒贬不一,是非功过在此不作品评,但她作为唐代诗人,其事迹历来为世人所乐道。

今编辑就选一首上官婉儿的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二十五

【唐】上官婉儿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余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读了唐朝一代传奇才女的诗作,你有何感想?


律体的开创者、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宋之问: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被赐死于徙所

宋之问作为唐朝著名诗人,是律体的开创者。他不仅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

但正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诗人,缘何却在唐朝史上的口碑极差,前面作者就对其作了简单的介绍,在这里不做赘述。

但他一生留下的那些乱口碑“因诗杀亲”、“卖友求荣”、“逢迎谄媚”、“牙齿有疾”让世人对他嗤之以鼻。

最终因他曾依附二张及武三思的谄媚行径最终被唐玄宗赐死。

宋之问一生创作的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原集已佚,有辑本《宋之问集》二卷,传世经典作品也不少,今编辑选其一首诗,以飨读者。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这首诗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备受世人推崇,当然,宋之问还有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优秀作品。


“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因嫉妒其才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作为唐朝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更是以一首《出塞》被明人李攀龙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纵观王昌龄一生,经历了“先隐后仕”的人生轨迹,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前半生爱折腾,后半生被折腾,结果还死于一场说不清的谋杀。

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二十三岁的时候,他竟然去嵩山学了道。之后几年他一边学道一边游玩,曾经赴河陇,出玉门,并在此期间留名边塞,写出了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折腾了些许年,喜欢隐居的王昌龄竟然不知怎么就想明白了,三十岁的王昌龄竟然去参加了科举,进士及第。

为官十余载,王昌龄也结交了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等著名的诗人,各大诗人还为王昌龄写了诗,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都有谁为他写下了诗篇?

41岁的时候,王昌龄因事获罪,谪赴岭南。第二年,遇赦北还。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王昌龄一直北上,59岁这一年,王昌龄没有逃脱命运的厄运,他却被当地刺史闾丘晓杀害,至于被杀害的缘由,却是因为妒才。被杀的缘由有《留别司马太守》《留别武陵袁丞》等诗为证。

一个伟大的诗人就这样被终结了生命,但终结不了他的才华留世,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是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下来。

今编辑就选其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出塞二首》其一以飨读者: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编辑在此就不为大家解读了,因为世人对其太熟悉不过了。


唐朝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女中诗豪”,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李冶: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作为唐朝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李冶,童年即显诗才,十一岁就被父母送到了玉真观出家,成了女道士的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更是坦然男女社交,作为古代女子,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李冶与陆羽、释皎然、刘长卿、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文人雅士交往甚密,甚至是情投意合,尤其是被刘长卿誉为“女中诗豪”。

年近半百的时候,因才华受到唐德宗的青睐,应召入宫,就此成了她生命的转折点。

据学者考证,可能是朱泚称帝期间,也欣赏李冶的诗才,因而让她写诗歌颂新朝,她就写了。可想而知,当年朱泚想杀唐德宗没杀成,等唐德宗平乱之后,召李冶入宫,岂能不追究她曾上诗叛将朱泚呢?就下令将李冶乱棒扑杀了。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首李冶的六言绝句,可谓是对人生充满了感悟,据说是李冶在当道士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僧人,便作了此诗。


唐朝第一美男子、状元诗人武元衡:被李师道遣刺客暗杀

武元衡作为唐朝状元诗人,还是唐朝第一美男子,因诗赋文佳,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唐德宗很欣赏他的才华,再加上他工作出色,曾一年内连升三级,他为官清廉正直,主张强势对抗藩镇,曾两度拜相,世人称之为“铁血宰相”。

武元衡精于写诗,是中唐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人宰相,他与白居易既是诗友又是情敌,两人都与女诗人薛涛有暧昧,君不见武元衡曾赋《赠道者》之诗赞美薛涛,表达他对薛涛姿色颇为倾倒的神往,薛涛也曾写有《送友人》,更是煽情,薛涛也曾做过武元衡的贴身秘书,二人的缠绵暧昧令许多爱慕薛涛的才子甚是嫉妒。

事实上,作为“铁血宰相”的武元衡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美男子名诗人,其一生写了很多诗,著有《武元衡集》等作品,其诗以藻丽绮丽、琢名精妙而著称,素有“瑰奇美丽为主”之称。

可惜,生于乱世,作为“铁血宰相”的武元衡是地方藩镇军阀的眼中钉,元和十年,二度拜相的他被地方割据军阀李师道遣刺客暗杀。死后被追赠司徒,谥号忠愍。

今编辑选其写给薛涛的《赠道者》之诗,以飨读者。

《赠道者》

【唐】武元衡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诗人把薛涛比喻为高雅素洁、纯洁无瑕的白梅,对她的姿色的倾倒之情,更是体现在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楚楚动人又含情脉脉。

诗人又把薛涛比喻为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的白莲,风姿神韵,婀娜娇美,自然妙不可言。


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

鱼玄机作为晚唐著名女诗人,其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才华一绝,其一生充满悲情色彩,初嫁李亿被弃,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其情感纠葛也历来为世人所乐道。

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其生平不见正史,即使是野志对其记载的资料均甚少,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故研究她的人只能多研究她的诗。

鱼玄机传世经典之句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可谓是千古绝唱。

鱼玄机缘何被处死?据皇甫枚在《三水小牍》的记述:鱼玄机因怀疑其婢女绿翘与其素来亲昵的客人有染,便拷打追问,但绿翘至死不承认,讨来一杯水,以水代酒,浇地立誓,指责鱼玄机以追求长生之道之名,却不忘宽衣解带之欢,无端猜忌,自己污秽不堪,还污蔑自己的清白,就是死也不放过鱼玄机,不会纵容她的淫佚,骂完气绝身亡。

鱼玄机就把绿翘埋到了道观后院的紫藤花下,后尸体被发现,有人告了官,原本按唐律,擅杀婢女,罪不至死,大不了判个流放一年。但判此案的是执法严苛的京兆尹温璋,一向以严厉、残酷出名,他早耳闻鱼玄机作风不佳,再加上鱼玄机出身卑微,因此被判了个死刑。

一代才女就这样落得个打死婢女被处死的下场。

《赠邻女 /寄李亿员外》

【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十七八岁经温庭筠介绍便嫁给李亿为妾,开始甚是被宠爱,后因李妻谗言,而受冷落,以致后来去了道观当了道士,此诗应是在道观时所作,表达了对李亿绝望后又表示其心迹。


晚唐著名诗人薛能:为贼兵所杀

薛能作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癖于作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并《繁城集》一卷传世,唐代诗僧无可称赞其为“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

薛能在会昌六年进士及第,其一生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等地刺史,曾任工部尚书,还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后被藩镇将领、许州大将周岌所逐,乱兵追杀之,并屠杀了全家。

《清河泛舟》

【唐】薛能

都人层立似山丘,坐啸将军拥棹游。

绕郭烟波浮泗水,一船丝竹载凉州。

城中睹望皆丹雘,旗里惊飞尽白鸥。

儒将不须夸郄縠,未闻诗句解风流。

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薛能在节度徐州期间所写,作为一个儒将,你能从其诗中读出什么意味来?不妨慢慢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唐朝的诗人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各自会是什么样的角色?
唐代四大女诗人,你可能一个都不认识
唐朝三大女诗人,两位不得善终,其中一位由皇帝下令乱棒打死
唐朝不仅盛产男诗人,女诗人也是不少哦,你都知道哪些唐朝的女诗人?(红色收藏家姜小平的回答,2赞)
唐代四大女诗人的浪漫悲喜人生
唐代四大女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