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禅向邓艾投降时,黄皓说:“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延若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
■绿野萍踪:蜀汉始终是两个集团在相互内讧,相互火并,魏延若在,结局依旧。魏文长不被曲杀,有可能如黄皓所言“时事比不如此”,魏延毕竟是当时骁勇善战的蜀汉第一将。但是,从蜀汉深层次的矛盾和魏延的为人来看,黄皓之言未必有理,蜀汉还有可能亡得更早。
刘备团队自建立之日起,就形成了兄弟抱团的模式,乃至于逐鹿中原时期,这个团队依然是三人包打天下。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试图攻破这个联盟,几经努力,蜀汉逐渐形成了帝权、相权两大体系。而其中,又隐藏了文武、内外等多重矛盾。这些体系与矛盾始终交织存在,应当是蜀汉不能实现克复中原,反倒最先灭亡的内在原因。
魏延之死,正是蜀汉矛盾体系的一大牺牲品。即便他不死,也很难让蜀汉延续得更久。

魏延骁勇善战,诸葛亮深忌之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两段故事,隐伏了作者对诸葛亮削弱帝权,建立相权体系的评价和看法。
曹操兵下江南夺取荆襄,刘备率众逃出新野,途经荆州时,魏延杀出,要打开城门迎接刘备进城。魏延出场时,书中写道:“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魏延有关云长的气质,武艺十分高强。当时,魏延大叫:“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
关云长大战长沙,因黄忠的存在,不能夺取这座刘备必得之城。还是魏延振臂一呼,杀了太守韩玄,把城池献给了关羽,帮助刘备夺取了荆襄重镇,为“隆中对”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个细节以关云长写魏延,也就暗示了此人是十分拥戴刘备的,其忠不言而喻。关云长十分欣赏与自己相似的魏延,拿下长沙后,亲自带着他去见刘备,“亦言其功,玄德敬之。”
但是,一旁的诸葛亮忽然大喝:“韩玄与汝无仇,杀之乃大不义也!人人效此,必怀异心”。吩咐刀斧手,将魏延推出去斩了。
这是什么道理?战场上厮杀各为其主,魏延拥戴刘备,韩玄就是敌人,何况,韩玄借故杀黄忠,魏延也是因为救黄忠而杀了韩玄,怎么扯得上个人私仇呢?

刘备对此十分不解,问诸葛亮:“诛降杀顺,大不义也。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何故杀之?”刘备的话十分在理,两军交战杀降就是不仁不义的行为,魏延是有功无罪之人,为何要杀他呢?
诸葛亮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他却强词夺理:“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三国时期,诸如魏延这样的降将非常之多,就是蜀汉集团也是不断地招降这样的战将,非常迅速地夺占了益州、汉中地盘。假如没有张松献图,以及严颜等将领的投降,诸葛亮能有多大本事占得这块地盘?因此,诸葛孔明杀魏延并非是要取他项上人头,而是震慑其心志,让他规矩点。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呢?究其原因便是作者写的魏延很像关云长,红脸就代表了“忠”,这是元杂剧以来的高度认同的脸谱。魏延之忠与关云长一样“面如重枣”,也当与云长一样只忠于刘备。如此,魏延就只听刘备的,诸葛亮很难指挥关羽、张飞,再加上骁勇善战又忠心不二的魏延,其权威将大打折扣。
《三国志·魏延传》中没有这两段故事,也没有描述魏延的长相,《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这样写,就是在贬损诸葛亮,且为后文伏线,魏延是被诸葛亮曲杀的。
从魏延投奔刘备阵营这一刻起,就面临这随时被杀头的危机,他如何拯救蜀汉于即倒?

刘备十分重用魏延,诸葛亮却处处施以打压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在“刘备进位汉中王”这则故事开头,写了魏延一件大功:“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魏王曹操退兵至斜谷,欲还许都,又被魏延一箭射中人中,因此收军班师”。
魏延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人中,一人击退了曹魏大军。如此,刘备便自称汉中王,为蜀汉王朝的建立进行了预演。做了汉中王,刘备大封文武,“封关、张、马、黄、赵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各拟功勋定爵。”
刘备以魏延为汉中太守,这是《三国志·魏延传》中明确写到的真事。陈寿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魏延不仅说到了,而且还做到了。
刘备十分欣赏魏延的才干,更坚信其忠心,这才把汉中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乎蜀汉生死存亡的重地交给了魏延。刘备称帝后,“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刘备屡屡加封魏延,是要进一步稳固其帝权势力,这个时期的魏延基本上隶属刘备直接指挥,诸葛亮很难插手。
小说中,强化诸葛亮的智慧,弱化了刘备的勇武和军事才能,正史之中,活捉张任是刘备所为,《资治通鉴》还通过刘禅之口,透露了刘备“手刃”了夏侯渊。虽然各自史料中,夏侯渊究竟是谁斩杀的各持己见,但这一仗是刘备亲自指挥和参与的,却是基本一致的认同。故而,刘备重用魏延,证明刘玄德只认识人过于诸葛孔明,其宽仁的用人智慧,也是诸葛亮难以比拟的。

汉中之地十分重要,刘备又增派诸葛亮驻守此地,与魏延轮流值守。因为,魏延另有重大作战任务。“延西入羌中”,与曹魏大将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战于阳溪,魏延大破之。于是,刘备继续升迁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此时,魏延炙手可热,军中地位直追关羽、张飞等。
但是,刘备死后,魏延的待遇便急转直下。《三国志》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虽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存在重大争议,能否成功也是个未知数。我认为,即便是魏延这条计很难成功,但是,必定会给曹魏方面造成很大的压力,必定得分兵拒之,诸葛亮这边的胜算必定大增。演义小说中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未肯弄险,魏延却认为诸葛亮胆怯。其实,即便是魏延不能成功,也只是以小博大,率领一万人马而增加胜利砝码,又会有多少危险呢?
说白了,还是诸葛亮吸取刘关张时期的教训,岂能让魏延建如此奇功?因此,诸葛亮五丈原病重之时,“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诸葛亮召集秘密会议,竟然把大将魏延拒之门外。这几人秘密商量的结果,却还是要依赖魏延的智勇,让他干最危险的事:断后。
同时,诸葛亮密令:“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仅从《三国志·魏延传》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不仅忌惮而且惧怕,因而处处打压,从而也制造了种种矛盾。
《三国志·杨仪传》中说,诸葛亮深知魏延、杨仪两人有非常大的过节,因而,“(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看来,诸葛亮十分清楚魏延的才干,死后都不放心,利用了杨仪、魏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误杀”。

魏延不死,蜀亡更快
到了三国后期,诸如魏延这样的老将已经越来越少,这些老将骁勇善战,但都有居功自傲的毛病,魏延同样如此。《三国志》中说:“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中所有的文武都回避魏延,自甘其下,这些人中是否包括诸葛亮,陈寿没说。但陈寿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证明诸葛亮对魏延也是“皆避下之”其中一人:“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魏延长相与关云长相仿,智勇也不在云长之下,但是,善养士卒、矜高自傲的个性也与关羽十分接近。因此,当诸葛亮密令实施后,谁都没有站在魏延这边。假如魏延没死,他就是诸葛亮之后把控蜀汉大局之人,可谓加强版的姜维。如此,不仅独断专行,文武百官更加“避下之”,后主刘禅将继续在权臣的压力下难以在帝位上安坐。
姜维掌权时期,刘禅也没有闲着,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皇后,又追谥关羽、张飞等旧将,意在以蜀汉强大的基因震慑诸如姜维这样的新生代。曹魏世族夏侯家的夏侯霸反叛,投奔蜀汉,刘禅亲自出迎,拿着他的手,十分奖慰,《资治通鉴》中说:“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行间也,非我先人手刃”。
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夏侯氏之孙也”。魏略中说:“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张飞之妻乃夏侯霸伯伯夏侯惇之女,那么,刘禅的儿子就是夏侯霸的外甥了。刘后主此招,就是要强化自己的实力,弹压姜维的权势。
随后,姜维被派往沓中屯田,小说中说是“避祸”,实际上是刘禅对姜维兵权的削弱。正是因为这样的帝权与军权的深层次矛盾,导致钟会、邓艾趁虚而入,蜀汉亡于一旦。假如魏延不死,同样不能避免这样的矛盾,也难以拯救这样的危局。
蜀汉与曹魏孙吴一样,到了中后期都出现了各种权势派系和矛盾,蜀汉由于长期征战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加之各派之间的相互打压,乃至于人才凋敝,后继乏人。假如魏延躲过一劫,回到蜀中,那么,必定要清算杨仪。而支持杨仪者,必定又要与魏延作对,如此,蜀汉内乱就大有必然之势了。

其实,杨仪也不是什么好人,杀魏延,把蜀兵安全撤回之后,自认为功劳很大,要做丞相。诸葛亮早就料到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遗言以蒋琬继任。杨仪以为自己做官时间比蒋琬早,功劳更大,便四处发牢骚,大家都担心受到牵连而“莫敢从也”。
当时,后将军费祎也有些怨言,杨仪就对他说,诸葛亮死的时候,我如果带着军队去投奔曹魏,肯定不会如此落魄,真是悔不当初啊。
费祎听了这话,立即报告给了刘禅,杨仪被废为庶人。到了这步田地,杨仪依然不知悔改,仍然出言不逊,竟然上书诽谤朝廷。刘禅便命令捉拿,杨仪恐惧自刎。
从杨仪的结局看,诸葛亮要么不识人,要么是有意利用杨仪、魏延之间的矛盾,削除这两大强人,为姜维扫平障碍。假如当时死的是杨仪,那么,自杀的会不会是魏延呢?假如魏延不会落得杨仪的下场,那么,姜维又将如何呢?
杨仪毕竟是文官,死了就死了,掀不起大浪。魏延却是当时蜀汉第一智勇之将,姜维要么听命,要么与魏延分庭抗礼。如此,鹰视狼顾的司马懿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吗?魏延即便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勇将,但此时已经是新人辈出的时代,以蜀汉之人力财力对抗司马氏掌控的曹魏,魏延一人之力也是难以支撑将倾之大厦。
所以,如果魏延不死,黄皓恐怕更早地陪同刘禅去司马昭那里做客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是顺应了世人对诸葛亮的固有认识,但却在很多细节中以史料为据,客观地评价了这位蜀汉谋臣及权臣。虽然他有先见之明,预先扫除了危及蜀汉的两大强人,为姜维独揽大权,继续以北伐来延续险居一隅的蜀汉。但是,蜀汉隐伏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产生和不断延续恶化,作为执掌蜀汉权柄数十年的诸葛亮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魏延不过是镇守一方、冲锋陷阵的战将,独当一面能力足够,把控全局恐力有不逮,让他来消除各自隐患延续蜀汉,那也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历史笑春风: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不过如果魏延还活着,黄皓有没有机会说这句话可就说不定了。因为那个时候,蜀汉的政局就完全两样了。
魏延是刘备手下大将,也是刘备精心培养的新一代的将领。魏延被刘备提拔为汉中太守的时候,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当时,大家都以为汉中太守这样的重任应该由张飞担任,可是刘备却提拔了魏延。刘备在问魏延守卫汉中的方略时,魏延说了著名的一句话: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里,已经表明了魏延防守汉中的方略。魏延依托汉中北部的山险进行防守,如果曹操亲自率领曹魏主力来,魏延就层层防御,阻击曹操,不让曹操突破。如果曹操派大将率领十万人马前来,魏延就设计全歼他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延对曹魏手下的将领根本看不到眼里。
而诸葛亮执掌蜀汉的政权后,他亲自指挥了对曹魏的北伐。虽然有人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比起政治能力要差,但是,诸葛亮就是不放手。这让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满的魏延十分憋屈。诸葛亮不但不采纳魏延的建议,还很少给他独立作战的机会。魏延只得在诸葛亮的指挥下亦步亦趋,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唯一一次的魏延独立指挥作战中,魏延率军西入羌中,扩充军队,在曹魏纵深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在阳溪一战,大败曹魏名将郭淮,显示了卓越的军事能力。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一直都被诸葛亮压制使用。而且,诸葛亮对魏延的性格十分不满意。魏延恃才傲物,和同事的关系处得很僵。在诸葛亮临死前,他指定蒋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不管是在职位上、资历上、能力上,魏延都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接班人。诸葛亮这样安排,直接就判了魏延死刑。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魏延被诸葛亮的安排的这批人以反叛的罪名给杀了。蒋琬接任了诸葛亮的职位,做到了安全过渡。


如果魏延活着,最起码的一点来说,蜀汉是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曹魏根本就没有人胆敢讨伐蜀汉。当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都不敢动这个念头。他追击蜀军到了山边就退回去了。这是因为蜀军还有魏延这名将领在。而司马懿得知魏延的死讯后,马上上表要讨伐蜀汉。由于曹睿急着享受,否决了司马懿的意见。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魏延在曹魏君臣心中的分量。可以说,有魏延在,蜀汉稳如泰山。如果曹魏胆敢进攻蜀汉,就如魏延所说,钟会率领十万人马到来,魏延就全部消灭他。更不要说想灭蜀了。


在军事上,魏延能够保证蜀汉的安全。但是,魏延更大的影响是在政局上。这也是诸葛亮最害怕的地方,也是他必须要除掉魏延的原因。这就是,魏延一旦掌管蜀汉的军权,就肯定会将诸葛亮营造的幕府制度推翻。
我们知道,在诸葛亮掌权之后,就建立了幕府制度。刘禅就是政权的名义元首,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诸葛亮的丞相府。就算是诸葛亮出师北伐,在出师之前,还把所有的权力向刘禅申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在诸葛亮死前,也将政权交替继续安排,依然将幕府制度延续下去。他安排下继承人,绝不把权力还给刘禅。


刘禅之所以如此被动,最主要的是没有有实力的人来支持他。而当时,凡是刘备的亲信大部分不是死,就是贬,只剩下魏延一人。魏延对刘备忠心耿耿,必然会要求将权力还给刘禅。同时,被贬斥的李严也会复位,这样,刘备当年安排的政局会恢复,蜀汉的前途还会有希望。但是,这样一来,诸葛亮苦心经营的政局会出现严重的动荡。
不过,以李严和魏延的能力,是应该可以稳定住蜀汉的政局的。如果李严主政,搞好后勤供应。魏延主军,对曹魏进行北伐。那么,对曹魏的军事形势肯定比姜维的时候要好得多。除了司马懿,曹魏军中,没有一个人是魏延的对手。魏延对军队进行改造,那些被诸葛亮压制的军事人才会纷纷脱颖而出,蜀汉绝对不会陷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境地。这样,北伐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战果。



可惜,魏延一死,这一切都没有了希望。当时魏延轻信费祎的花言巧语,将自己准备对军队的改造跟费祎直说了。这中间就包括准备起用的将领。魏延一死,这些将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才是蜀军最大的灾难,从此蜀军只剩下姜维这些无能的将领,蜀汉只有死路一条。
而李严一直在流放地等待重新起用的消息。历史上说,他是在等诸葛亮重新起用他,在得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而失望去世的。这根本就不可能。诸葛亮重新起用过谁?李严实际上是等待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消息。当听说魏延之死,完全失去了希望才死的。当时魏延是定的反叛罪,李严怎么敢和魏延发生联系。



结语:
魏延不死,蜀汉不亡。因为魏延的身上,寄托着刘备和他留下的那些老臣的希望。在魏延的身上,寄托着蜀军重振的希望。在魏延的身上,寄托着刘禅重整朝纲的希望。
但是,随着魏延的死,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虽然在后期,诸葛亮的继承人费祎被刺杀,姜维掌握了军权,继续发动北伐。但是病入膏肓的蜀汉政权,不是一个才能不足的姜维能够扶保得了的。蜀汉无可奈何的衰落下去,最终走向了灭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北伐时提拔一位良将,万万没有想到,15年后横扫魏军10余万
三国史话 第三集
魏延勇猛过人,魏延能打过姜维吗?谁更厉害?
魏延足智多谋,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来取代他
曹魏投降蜀汉的两大名将,一人拯救蜀汉,一人却让蜀汉早亡!
五虎上将死后,蜀汉又出了5位名将,个个都很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