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蔬菜水果的传说

 
 
    “天滋瑰宝”:为何全世界的葡萄都源于同一祖先?
   
    葡萄被誉为“天滋瑰宝”又名草龙珠、蒲桃、山葫芦等,它与苹果、柑橘、香蕉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为人们普遍喜爱。葡萄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还具有神奇的药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种植和食用葡萄,但它的传播历史却是个艰辛之旅,历史悠久的葡萄有着什么样的丰富文化呢?
    考古发现,距今六千七百万年到一亿三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地质层中就已经有了葡萄科植物。这说明,早在新生代第三纪乃至更早的年代就已经存在葡萄科植物了。葡萄的起源地是北美、欧洲中南部和亚洲北部。全世界所有葡萄种都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在大陆分离和冰川的影响下,使它们分隔在不同的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葡萄种之间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葡萄种形成了三大种群:欧亚种群、美洲种群和东亚种群。
    据记载,公元前5000至7000年,欧洲开始栽培葡萄;5500年前,人类就已开始大规模地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不久,旅行者、移民及其他交流活动将葡萄这一“天滋瑰宝”带到了全世界。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葡萄种植和葡萄文化也逐渐形成了。
    我国是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对葡萄的栽培也是历史悠久。我国的《诗经》中就已经有关于葡萄的记载,这说明早在殷商时代,我国人民已经知道采集和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并将其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周朝时期,我国开始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园。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引入了中原,从此,葡萄文化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广泛传播。
    关于葡萄,我国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张李村。村东有一个鳏夫李大诚,和他七八岁的儿子李道相依为命。村西有一户寡妇孙巧娘与七八岁大的儿子张路相依为命。以前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经好心人说合,孙巧娘改嫁到李大诚家。李大诚非常忠厚,孙巧娘又十分勤劳贤惠。她将两家的孩子一样看待,不偏不倚,俩孩子也很投缘。一家人非常和睦。有一次,李大诚在外跑生意,快一年了,也没有回来,孙巧娘由于担心忧虑,过度操劳,便病倒了。已经十二岁的俩兄弟很是孝顺,除了念书,就是家里照顾母亲。可孙巧娘病情越来越严重,吃不进东西去。一天晚上,一阵狂风吹开了门,吹灭了灯。后来兄弟俩看到屋子里地上有一张字条。纸条上是一首打油诗:娘疼子,子疼娘,子泪洒落藤根上。待到青藤结出果,母食鲜果定吉祥。兄弟俩突然想起:这藤是不是指那后山的野藤树呢?后山上长满了野藤,就是从没有结过果。当地人将野藤当柴烧。兄弟俩来到了后山,扒开野藤的根部,都没有什么异常。兄弟俩扒累了,坐在旁边喘息,想到爹爹生死未卜,娘卧床不起,便心酸泪下,抓着野藤树大哭起来,眼泪都哭出了血,最后晕死了过去。这时出现了一道亮光将野藤树及兄弟俩照得雪亮,来了两位红、绿仙女。红衣仙女用袖向李道抱的那个野藤一扫,野藤上立刻长出了紫色的、拇指般大的果子;绿衣仙女用袖向张路抱的那根野藤一扫,长出了绿色的果子。两位仙女又向两兄弟吹了一口仙气,就消失了。当李道、张路兄弟俩醒来后,发现野藤上结了许多晶莹剔透的果子。心中大喜,立刻摘了两大捧,给母亲吃。孙巧娘一连吃了十几颗,顿时神清气爽,病全好了。这时,李大诚也回来了,并带回了许多银两,真是双喜临门。后来村里人都知道这果子是李道、张路兄弟俩匍匐在野藤树上痛哭,孝心感动了神仙,才让这千年的野藤树结出好吃的果子。于是就把这果子叫做了匍啕。后来才演变成了今日的“葡萄”。

色香味俱全的香蕉:

    香蕉被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
    香蕉味道香甜,是众所周知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乃至中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那时候,人们能吃到香蕉是令人羡慕的幸福的事情,甚至成了一些人的美好愿望。在1989年的时候,当时一个年轻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一位教师说过这样的话:“你说啥时候咱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真的提高,日子才能好过了呢?要我看,哪天香蕉能使劲吃,想吃一次就能吃个饱,这就是好生活了。”看来,香蕉曾一度被人们当做衡量好日子的标准,可想而知,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香蕉起源于亚洲南部地区,东南亚是其原产地,包括中国的南部,中心大约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诸岛。现在我们还可以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找到香蕉的野生祖先。广东和海南都有野生蕉AB,它与另一种少量分布的野蕉MusabalbisianaColla和云南的小果野蕉M.acuminataColla是有所不同的。按果实和花苞颜色来分这些野生蕉大概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青果红蕾、青果绿蕾、青果黄蕾、红果红蕾、黄红果红蕾。据分析野生蕉与某些栽培种的过氧化物酶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香蕉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在4000多年前的希腊已有文字记载。它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半球南北纬30°的热带地区。其中我国就是香蕉原产国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栽培香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中就有香蕉的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宫时,得到奇花异木,其中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可以得知,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广东便有了香蕉的栽培。宋代人采录撰辑的《南方草本状》中记载了三种芭蕉,可见,当时对香蕉的品种已经有所划分了。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的名果,也是我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其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在香蕉栽培技术和品种培育等方面,对世界香蕉的栽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也称化蕉,就是我国人民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品系,它能抗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香蕉产业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瓜中之王:西瓜为何从东面“海上”传入中国?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人们都认为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似乎成了定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到底西瓜源于哪里?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却不是西瓜的原生地。西瓜源于非洲,属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来经过人工培植,才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西瓜。四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在尼罗河流域种植西瓜,并逐渐北移,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之后南下传入中东、印度等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又记载: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正好和西瓜相符。此外,旧北京曾有这样的说法: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后来访问过一些老农,他们确定晚西瓜有“寒瓜”一称。在1976年的时候,考古人员从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找到了西瓜籽;四年后在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也发现了西瓜籽,此墓墓主死于汉宣帝本始三年,这些都证实了李时珍说法。所以从西域传来的瓜叫西瓜。而五代以前,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瓜,叫寒瓜。那么五代以前的西瓜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据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从雷州半岛启航,沿着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了越南南端的金瓯角,又沿暹罗湾,顺着马来半岛海岸而南下,到达新加坡后,向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这条海道,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已程不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不过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    这说明在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就已经打开了。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很有可能是阿拉伯人在中国和非洲之间海上的交通中转站,因此非洲的西瓜就可以从这里传入中国。我国在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中非文化的交流。

    “热带果王”榴莲:

    泰国民谚“榴莲出,纱笼脱”
    “榴莲”,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人“流连忘返”。其形如古代的“狼牙棒”,稍有不慎就会被它刺伤。榴莲的原产地是马来西亚,在我国的广东﹑海南地区也有。它是木棉科乔本植物,生长于热带地区。高约25米,枝叶繁茂,树冠看起来像一把撑天蔽阳的巨伞,叶子很长,椭圆形,革质,面光滑,背面有鳞片。榴莲是果中之极品,被誉为“热带果王”。泰国有一句民谚为“榴莲出,纱笼脱”。意思是:当榴莲成熟上市的时候,有些姑娘宁愿脱件裙子(纱笼)去卖掉,也要买榴莲饱吃一顿。可见榴莲有多么大的魅力。
    关于榴莲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一位老国王,他非常爱他的皇后,但是皇后却不爱他,因为他又老又丑。因此国王很难过。有一天,老国王到山上去求一个有魔术的老头子帮忙,老头说:“你去找12桶牛奶和一朵花来,我会让你的皇后爱上你的!”老国王立即跑回去吩咐大臣去采集12桶牛奶。到了晚上,牛奶准备好了,但老国王想:牛奶有了,但是那朵花去哪里找呢?正在这时,一位仙子跟老国王说:“你要找的那朵花,在另外一位仙子的头上,要找的话就跟我来!”老国王跟着仙子来到了森林里,发现那朵花真的在另外一个仙子的头上,国王趁着仙子睡着了,悄悄地摘下了那朵花。
    第三天,老国王兴奋地来到了目的地,老头子对国王说:“不错!”随后,老头子施魔法将12桶牛奶和那朵花及很珍贵的一滴水,放进了蛋里。他将蛋交给了老国王说:“把这个蛋种到你的园子里,到时候你要记得邀请我参加你的聚会啊!”国王连声答应:“好啊。”回到皇宫后,老国王小心翼翼地种下了蛋。到了第二天,老国王一早醒来就发现门前的树结满了带刺的果子。他高兴地摘下一个送给皇后,皇后吃了一口,马上就爱上了他。晚上,老国王邀请大家来品尝,却忘了邀请那位老头子,老头子很生气,就用魔法将那些果子变得臭臭的。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榴莲”。
    它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一群男女漂洋过海下南洋,不幸遇上了风浪,只有一对男女幸存,并漂泊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居民很热情,采来一种果实给他们吃,两人吃后,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再也不愿意回家乡,最后结为了夫妻,在小岛上生儿育女。因此人们给这个水果起名叫“榴莲”,意思是让人“流连忘返”。
    榴莲的名字的来历与郑和有关,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在下西洋时,发现了这一不知名的大型球果,品尝之后味道太美了,叫人流连忘返。于是郑和便为它取名叫“留连”,也就是今天的榴莲。
    榴莲营养丰富,含有许多的微量元素。榴莲中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而榴莲的气味更是独特,人们对它的感受不同,有的人很讨厌它,有的人却认为它香气馥郁。其实它的气味可以开胃,可以促进食欲,果肉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肠蠕动,是果中之极品,不愧为“热带果王”。

果中皇后:人们为何将山竹与榴莲视为“夫妻果”

    在泰国,为什么人们将山竹与榴莲视为是“夫妻果”呢?原因是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解热的作用,它可以克榴莲的燥热。如果因为吃了太多的榴莲而上了火,吃上几个山竹就可以缓解。
    山竹的原生地是泰国,不过它是马来半岛的特产,寿命长达七十年以上。山竹适合种植在四季温度较高的地区,一般要求温度在32℃以上,在土壤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成本也不是很高,即使是在热带地区随意一块土地上,它也能成活。但结果时间较长,一般需种植七八年后才能结果。论品质还要数泰国罗勇府所出产的山竹为最好。我国海南地区也盛产山竹,不过出了海南岛就很少见了,因为山竹果似乎很恋家,离家太远了,呆上几天就会腐烂。山竹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于体弱、营养不良、或病后初愈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调养品。用山竹煲汤,它的效力则会更胜一筹。降火消脂解毒山竹汤,对于营养过剩而燥火重的人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其做法简单易学,配料为山竹一磅去壳、猪月展十两、金银花五钱、甘菊花三钱、金钱草三钱和蜜枣八粒。再将金银花、甘菊花、金钱草放进袋里,猪月展加山竹、蜜枣放在一起并加十二碗水,煲三小时即可。
    山竹可以控制发烧温度和防止各种感染。山竹的果皮也可以吃,它可以抗氧化和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不过不要与西瓜、豆浆、啤酒、白菜、冬瓜等寒凉食物同吃,因为山竹性寒,吃多了对身体会起反作用,如果不甚过量食用,可用红糖煮姜茶来解寒。山竹含糖分较高,所以肥胖者要少吃,而糖尿病者应该忌吃。此外它所含的钾质太高,肾病和心脏病人最好不要吃。早在公元600年,东南亚的典籍就记载了山竹可以内服或外敷。山竹可以退烧。可以缓解流鼻水及喉痛,其果皮煮水可以止泻,捣烂外敷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等等。另外,山竹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也很有帮助。
    选购山竹也有好方法:首先可用手指轻压表壳,如果它的皮很硬,表示此山竹已经太老了,不宜吃,而壳软就表示它还算新鲜。此外,优质的山竹为蒂绿、果软的新鲜果,千万小心不要买上“死竹”,在剥壳时要注意不要让紫色汁液沾到**,因为紫汁微苦,会影响口味。

    维C大王:为什么说柚子与橘子结合生下了橙子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研究表示,如果每天喝3杯橙汁就能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这将会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橙子含有一种特定的化学成分为类黄酮和柠檬素,不但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生成,还能将“坏”的低密度脂蛋白送出体外。被誉为“维C大王”的橙子,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原产于哪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橙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柑橘类果树,它为芸香科柑橘,属于常绿乔木。是柚子与橘子结合生下的杂交品种,分为甜橙和酸橙两个基本种。枝条带刺,叶为长椭圆形,柄长,翼叶发达。开白色的花,为单生、丛生或呈总状花序,具有反卷性。种子是长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具棱纹。橙子又名黄果,原产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南方各省都有,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台湾等省。15世纪初开始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美洲。橙子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和防治便秘的功效。被称为“疗疾佳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β-胡萝卜素、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等物质。饭后食橙子或饮橙汁,可以起到解油腻、消积食、止渴、醒酒的作用。橙子营养丰富而全面,可谓是老幼皆宜。
    橙子中的维生素C和P,对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毛细血管的弹性十分有益,它还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益食橙子。橙子中的纤维素和果胶物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可清肠通便,从而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橙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且胜过陈皮,对治疗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胀痛有很好的疗效。橙子几乎成了维C的代名词。
    它的维生素C含量确实丰富,是其它水果不能比的,维C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能促进脂溶性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橙皮也叫黄果皮,它不仅含果肉中的营养成分,而且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较多,能做健胃剂、芳香剂、调味剂。橙皮中含的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非常有效。
    橙子颜色鲜艳,酸甜可口,外观漂亮,深受人们喜爱,常作为走样访友、探望病人的礼品。其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脐橙、冰糖橙、血橙和美国新奇士橙。
    维生素C对女性十分重要,如果女性摄取维生素C不足就容易患胆囊疾病,橙子对预防胆囊疾病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橙子发出的气味还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不过这仅对女性克服紧张情绪有效,对男性的作用却很小。
    此外,服药期间吃橙子或饮橙汁,还可以增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量,从而增强药效。

    桃子:

    为什么桃花象征爱情,桃木却用来避邪?
    桃在亚洲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古代的传说中,经常把桃形容成一种可以延年益寿的水果,一般神仙都食桃,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界看管桃园,那里的桃子人吃了就可以立刻成仙。而在日本神话中也有“桃太郎”这一生动的角色。并且在中国桃木还有避邪的意义,有很多人常在门外挂着桃木符或桃木做的对联。这一神奇的水果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桃子源于中国,后来逐渐传入了亚洲周边的地区,又从波斯传到了西方,Persica是桃的拉丁名,就是波斯意思。它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香甜多汁,可以生食还可以制成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吃。其果肉分为白色和黄色,亚洲的品种一般多为白色果肉,且多汁而甜;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桃子一般多为黄色果肉且发酸。桃的品种很多,一般都是果皮带毛,不过“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为扁盘状;“巴旦杏”则是一种主要食用核仁的桃,它一般产于中亚和中国的新疆;“碧桃”是用来观赏其花的,它有多种形式的花瓣,在北京的植物园里有几百个品种。我们常吃的桃还有久保桃、水蜜桃、绿化九、十四号、白凤等。
    中国人向来有观赏桃花的传统,并普遍喜欢食用桃子,但很少人知道关于桃子来历的传说,桃子为什么长的像心?而又分为两瓣呢?它为什么有一个硬硬的核,为什么人们要等桃子软红了后才食用?据说三千年前,北方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在山顶居住着一个勇敢、勤劳的青年,他叫洮子,他热心助人,村民们都很喜爱他。在山腰上住着一位姑娘,叫小美,她聪慧美丽、能歌善舞。洮子时常去找小美聊天唱歌。俩人在一起总是欢声笑语,渐渐的俩人就相爱了。可是小美是玉帝的花仙子,不久就会离开他。她深爱着洮子,怕自己会打乱洮子的生活,伤了洮子的心。于是有一天,她冷冰冰地对洮子说:“其实我喜欢坚强的男人,你不够坚强!什么时候你变得坚强了,能压抑住对我的情感时,我才会爱你。”从此,小美就不再见洮子。这话深深印在了洮子的心里,他十分难过:如果爱小美,小美会不喜欢自己。但不爱小美,自己又做不到。他的心有时沸腾有时又冰冷,慢慢地痛苦的挣扎让他的脸失去了血色,心开始变得僵硬。在一次与小美的偶遇中,他告诉小美:“我的心已经变冷,变硬,我爱你有多深,心就变得有多硬!小美你的心是否和我一样因爱而冷?”这时,小美已经克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他们觉得生命已经不再有意义了,于是取出了各自为爱而冰冷的心脏,互相求证,最后相依而死。村民们被他俩的爱情感动,便将他们合葬在一起。当晚雷声大作,下了一整夜的雨,第二天,雨停了,村民发现他俩的墓地上长出了一棵开满了粉红花朵的小树。洮子化作了树干,村民为了纪念他便将这棵树叫做桃树。
    小美化作了桃花,灵魂回到了天庭。但因为她贪恋人间真情,到天庭的时候,花仙的座次已经排好了,后来王母念她真情可贵,就封她为桃花娘娘,管人间的爱情和求嗣。当年夏天,人们发现桃树上结满了鲜果,果实像两颗心紧紧地重叠在一起。于是,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怕桃树伤心,总是等到果子变红变软后才摘食。人们看到桃子的里面仍有一个硬壳护着一颗变硬的心。从此,人们就用桃花向征爱情,用桃木做桃符避邪!

    营养丰富的火龙果:“圣果”得名的N种由来

    在美洲玛雅人、印加人的金字塔附近和亚洲的越南人寺庙旁都种有火龙果。在祭祀及重大宗教活动时,寺里人会将它供奉在祭坛上,视为圣果。而且古代印加人把火龙果与刻有中国龙的图腾放在一起祭祀,这种图腾和火龙果在印加语中都是龙的意思。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美洲的。直至现在还有一些土著墨西哥男子喜欢称自己为中国男孩。无论在美洲还是亚洲,火龙果与宗教文化以及中华龙文化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那么,它到底源于哪里呢?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青龙果,还有仙蜜果、玉龙果等一些商品名。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原产地是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拉马、厄瓜多尔、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在荷兰人与法国人殖民时期,由法国人、荷兰人将其带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
    不过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火龙果的称谓有所不同,相同的是都带有一个龙字,如红龙果、青龙果、火龙果等。为什么都有龙字呢?翻开这些国家的历史,原来他们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如农历春节、饮食文化等方面,在越南很多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用汉语写对联的习俗。
    目前火龙果的主销市场在美国和日本,它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果品和具有一定疗效的营养食品。火龙果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和花青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其中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它有解重金属中毒的功效。由于工业废水、废弃物处理回收未获重视,以致各种水资源受到了重金属严重污染,重金属无处不在,除了直接饮用水中毒外,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也会中毒。当白蛋白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就会自动与其结合,并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火龙果,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此外,白蛋白还有保护胃壁的作用。火龙果花、果、茎中的白蛋白都十分优良,稳定性佳,白蛋白的聚合也构成了仙人掌黏液的主要成分。
    火龙果里含有比较特殊的成分“花青素”。在葡萄皮、红甜菜等蔬果中都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不过只有火龙果中的花青素含量是最高的。它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神奇作用,并且能提高对脑细胞变性的预防,有效抑制痴呆症的发生。同时,火龙果还含有维生素C,可美白皮肤。它还具有减肥、降血糖和润肠的作用。其中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火龙果不仅是水果,它还具有花卉和蔬菜的优点,它花、果、茎都可以食用,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良的绿色保健食品。

    孟津梨又叫“洛阳金桔”:

    洛阳官员给皇帝的贡品
    晋朝潘岳有诗:“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其中的芳梨,指的就是如今的孟津梨。这种梨妙在皮青肉细,滋味甘美,咬一小口便香醇沁脾,唇齿留芳,故称为芳梨。为什么如今又叫孟津梨?它有什么历史和故事呢?
    孟津梨原产地为洛阳,是当地的名产,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时曾为贡梨。它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被美誉为“洛阳金桔”。早在清代时,孟津梨就分出了7个品种,分别是: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现今已增至30多个品种。孟津梨主产区是孟津县会盟镇和周边地区。这里的生长条件得天独厚,地处黄河冲积滩区,土深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梨树生长。据《齐民要述》记载:“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味甚甘,海内唯有一树。”过去孟津的梨树面积多达3000多亩,后来由于黄河南浸,川区开始种稻子,原梨树面积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该县将恢复和发展孟津梨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重要林果产业,开发出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1995年与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在会盟镇成立了中日友好梨树示范园。目前,梨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余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远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孟津梨品种很多,据调查大概有22个之多。天生伏梨是孟津梨的当家品种,就是传说中的贡梨。它的样子并不强,果点小,重200克左右,最大可达300克。味道鲜美,汁多,味甘甜,石细胞少,质地细脆,落地即酥。所以又被称为“雪花脆”或“落花酥”。它的长相不很周正,但果肉细腻,入嘴即化,汁多,咬一口直往外流水儿,汁滴到地上,还能凝结成晶莹的糖粒儿。如此美味,让人吃到了核还舍不得丢掉。
    那芳梨为何后来被叫做孟津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芳梨原来只种在皇帝的芳林园中,只有皇上和他的亲眷们才能享用。但由于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宫苑遭焚,芳梨树屡次遭劫,便渐渐绝种了。
    孟津有个果农孟老汉,他酷爱芳梨树,是种梨的行家。有一天,他路过芳林园,突然在废墟中发现三棵寸把高的梨树苗,他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移回家中,细心培植。几年的工夫,便由三棵幼苗发展成了50余株梨树的果园。由于终日劳累,老汉患了重病,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辛勤一生,总算有了一点家产。现在我快不行了,把财产分成三份交给你们。分别是500两银子,50石粮食,50棵梨树。这三样,你们三人各挑一样吧。”老大抢先开口:“爹,500两银子我要吧!”老二也急忙接腔说:“爹,我就要那50石粮食吧!”
    老三最老实,要了那50棵梨树!三个儿子就这样分了家。老大老二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十分得意。天天啃老本,什么活也不干。老三夫妻则每天在梨园辛勤劳作。俗话说:“创业犹如针挑土,败业好似浪淘沙。”两三年过去了,孟老大银子花光了,房子也卖了,只好住进了破庙里。孟老二夫妇拉起了打狗棍要饭吃。而老三和媳妇力没白出,卖掉梨换回了银子和粮食,一家人吃用不尽。后来又将梨园逐步扩大,形成了千余棵树的梨林,收成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老三心肠好,把哥嫂接回家来,劝他们参加劳动。老三说:“梨树是摇钱树,咱们要永远种好它。”从此,芳梨就在孟津扎下了根。人们把它叫做孟津梨。

    延年益寿之谜:人参果为何被称为“抗癌之王”

    《西游记》中曾讲,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经万寿山五庄观。不巧观主镇元大仙上天听道去了,不过临行嘱咐童子,大唐高僧路经此地,要取人参果好生款待。五庄观的人参果吃一个就能长生不老。那如今我们吃的人参果和西游记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果是同一物吗?其实并不是。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的安第北麓,近年来才引入我国,属茄科蔬菜、水果兼观赏型草本植物。它的形状多是心脏形和椭圆形,成熟后果皮呈金黄色,有的表面带有紫色条纹,淡雅的清香,清爽多汁,味道独特。其原名是“茄瓜”,现在我国各地通称为“人参果”。开始我国对它的称谓并不是人参果,而是香艳茄、香瓜茄、香艳芒果、金参果、长寿果、紫香茄、甜茄、香瓜梨、香艳梨等。我国刚引进时,各地取名不一致。但从植物分类学来讲,叫茄瓜、香瓜茄或香艳茄是比较确切的。后来,因为它确实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祛病益寿的功效,才改称为人参果的。“人参果”这个吉祥的名字一出,立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人们都想起了《西游记》中所说的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果人参果,于是人们都想买几个尝尝它是什么味儿的,同时也带动了人参果的销售。
    人参果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的特点,并富含维生素C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硒、钙的含量大大地高于其他的果实和蔬菜。人参果有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消炎、补钙、美容等作用;它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可加工成果汁、饮料、口服液、罐头等产品。在中医中讲,它有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的功效。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主要分布在东北及甘肃、陕西、河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用。人参果还有“抗癌之王”的美誉,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铁、钙、锌等元素对激活人体细胞,增强免疫力,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促进各种维生素及营养的吸收、利用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裂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山下的哈密瓜:

    贡奉给康熙帝的贡品
    如果问起哈密瓜是从哪来的?很多人一定会马上说:“是新疆哈密生产的瓜!”其实不然。实际上虽然新疆很多地区都产哈密瓜,但最正宗的哈密瓜是产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而鄯善县的精品哈密瓜又出自辟展镇东湖村,那里的面积只有120亩大。这里才是它的原产地。
    以前哈密瓜是宫中贡品,百姓是很难见到的。它的历史要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了。《汉书?西域传》记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新疆地域中有若干个小国,吐鲁番盆地周围分布有哈密国(今哈密市)、吐蕃国(今吐鲁番市)、鄯善国(今鄯善县)。那时,哈密国最为强大。各小国向其进贡,每年都要换新的花样,不能重复,否则就会被侵略。有一年,鄯善国王正愁着今年无物的时候,有一大臣献上了锦囊妙计:“何不将当地的特产上等的甜瓜送给哈密国王呢?”于是国王按照大臣的意思,将上等的甜瓜作为贡品献给了哈密国王,哈密国王吃后对其赞不绝口,又将该瓜贡奉给了康熙皇帝。康熙品尝后大喜,十分喜欢,问身边内侍此瓜是何名,内侍也不知道,只知这是哈密王的贡品。于是康熙皇帝下旨,为此瓜赐名“哈密瓜”,并延续至今。
    鄯善的哈密瓜品种很多。七月最先上市的叫“金皇后”,其特点是黄皮黄瓤,还有白皮白瓤园形体小的叫“一包蜜”,也叫做“醉八仙”。它们在食用时有如饮糖水、香气扑鼻,吃新鲜的最好,不易久存。八月上市的,叫“红心脆”,青皮红瓤的、酥脆可口;还有淡黄皮粉色瓤的叫“杨布拉克”,也叫“老头乐”,质地松软,含糖高、口感浓、让人回味无穷。九月上市的,有“绿芙蓉”,绿皮绿瓤,又称“冬瓜”;还有“伽师瓜”,是青皮黄瓤的。它们皮厚、籽少、肉肥、个头大、**四溢。这两种瓜适宜搬运,可长期存放。鄯善生产的哈密瓜不仅甜、香、脆,而且还有滋补、止渴、消暑、开胃、健脾的功效。
    鄯善产的哈密瓜为什么会如此地好呢?原来鄯善有着哈密瓜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那里地处戈壁沙漠,气候干燥,日光照射时间长,地处吐鲁番盆地东部,地形低凹,空气对流慢,昼夜温差大,最关键的是哈密瓜从播种到收获都是由无污染的天山雪水灌溉,因此是新疆甜瓜中的极品。

    石榴的由来之谜: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相传石榴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失落在骊山脚下的一块红宝石。安石国的王子打猎路过此地,救了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这只金翅鸟为了答谢王子的救命之恩,便把失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了安石国的御花园里。没过多久园中就长出了一颗花红叶茂的奇树,国王给它赐名为“安石榴”。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石榴真正的原产地应该是伊朗、阿富汗等国。
    公元前115年3月,汉使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时,将安石榴种带回了中原。从此,安石榴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石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得益于这块土地,更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文化分不开。无论是从民间还是文献记载,石榴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外文化结晶的见证。几千年来,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地向东南迁移,石榴也随之逐渐南下,也因此,石榴的各种文化也日渐发展了起来。在南北朝时期,石榴和石榴酒受到了各朝皇帝们的喜爱,出现了很多赞美石榴酒的诗歌。如:“玉案西王桃,蠡杯石榴酒。”“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纹。”到了唐朝,武则天也极力推崇,中国人民对石榴的热爱达到**,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韩愈等大诗人,都曾留下了有关石榴的著名诗歌。
    在民间关于石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临潼的山上住着一对父子。年近30的儿子,一直没娶上媳妇,他对80岁的老父亲非常孝顺。为了维持生活,儿子每天都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在山中看到一只小白鹿,此鹿很奇怪,全身光秃秃的,没有一根毛。他从没见过这样的鹿,就走了过去。不料小白鹿转身就走,他向前走鹿也走,他停下来鹿也停下来。一会儿,小白鹿走到一个山洞前,小白鹿点头示意,走了进去。他看出了小鹿的意思也跟了进去。忽然前面有道金光,他向光走去。不一会儿他便看到前面又有山水,又有树和花卉,金光闪闪,有如仙境一般。一位白发老人走到他身边对他说:“我早就听说你十分孝顺、忠厚老实,你的孝心被人传诵。今天你来了,就别走了,替我管理果树吧。”他听后忙说:“我有老父在家,须我照顾,多谢您的好意。”老人见这位青年心地好,有孝心,就送给了他一棵石榴树。青年捧着石榴树,向老人道谢之后,就回了家。他将这棵石榴树种在院子里,很快就结出了又大又红的石榴。青年把石榴分给乡亲们品尝,还将种子散播到了各家各户。从此之后,石榴就传遍了全临潼。也因此,陕西人对石榴有特殊感情,每逢嫁娶喜事,都会送上以石榴为标志的枕头以表心意。

    爱情果前身:番茄早前是人们敬而远之的“狼桃”

    番茄源于南美洲秘鲁国家,生长在森林里,是一种野生植物,被人们称为“狼桃”。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会起疙瘩长瘤子。在它成熟的时候鲜红欲滴,红果绿叶,十分诱人。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觉得它与色泽娇艳的蘑菇一样,是有剧毒的,因此人们对它敬而远之,没有人敢吃,只是将它当做一种观赏植物。
    到了十六世纪,有一位名叫俄罗达拉的英国公爵来南美洲旅游时,看到了番茄,非常喜欢,便将它带回了英国,并用它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从此,番茄有了“爱情果”、“情人果”之称。那时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园里,并赠送给心爱人。一代又一代的人延续这种做法,但没有一个人敢去吃它。
    到了十七世纪,出现了第一个吃番茄的人。他是一位法国的画家,由于多次描绘番茄,被它的美丽诱惑着,虽然是“有毒”的浆果,但他终于忍不住了,想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下一个,味道真是不错,甜甜的、酸酸的。不过,他还是认为自己会被毒死,于是躺在床上等着死神的来临。但一天过去了,他仍然好好地躺在床上,他心想,吃了一个像毒蘑一样鲜红的番茄居然没死!他又咂巴咂巴嘴唇,兴奋地把“番茄无毒,还很美味”的消息告诉了所有的朋友。不久,番茄无毒的新闻很快传遍了全世界。
    后来有人对西红柿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素,是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于是便将它从公园里移进了菜园。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的一位厨师用西红柿做出了佳肴,客人对其称赞不已,从此番茄登上了餐桌。那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为上亿人带来了口福,番茄成了人们普遍喜爱的,必不可少的蔬菜。而西红柿传到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1983年,在成都凤凰山的一座汉代古墓中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西红柿的种子,这表明中国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西红柿了。
    如今,番茄既被人们当做一种水果,又当成一种蔬菜,科学家们证明了它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和A以及叶酸、钾这些主要的营养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茄红素,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等功效,不像西瓜、柚、杏只含有很少的茄红素,而且这个被人们称为“爱情果”的番茄,可以让女孩子们更加美丽!也可以让小孩子少生病。
    番茄还具有较强的防癌作用,它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宫癌都能起到好的作用。因为番茄中含有一种抗氧化剂——茄红素,它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并且它还含有多种有益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也增强了番茄的防癌能力。

    土豆的由来:“宝贝”为何被认为与魔鬼有牵连?

    马铃薯源于秘鲁。它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如今在原产地秘鲁正面临着威胁,原因是超产和售价过低。为此,秘鲁举行了“全国马铃薯日”活动,以重振市场信心。
    马铃薯排在小麦、玉米和稻米之后,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第四种农作物。中国马铃薯年产量约6600万吨,居世界各国首位,其次是俄罗斯、波兰和美国。马铃薯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四倍体种是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四倍体栽培种短日照类型最早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传入欧洲的西班牙的,后来经过人工选择,变为长日照类型,之后又传到了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马铃薯传入我国较晚,算起来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最先引进的。主要种在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现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大,居于世界第二位。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的蔬菜,已遍布了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四季都可栽培,产量也不错。在我国它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位于雪峰山盆地洞口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那里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雨多、雾多、气温低是马铃薯的乐土,可生产出优质、无毒的马铃薯。果实特点为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香甜可口。
    在十六世纪时西班牙人将马铃薯带入了欧洲,但欧洲人却不喜欢它,尤其是法国人。因为它生长在地下,不像麦穗伸向天空那样高贵。因此,营养丰富的马铃薯被认为与魔鬼有牵连,是巫草。法国国王想尽了办法来宣传马铃薯的优点:高产、耐旱、抗病虫害、营养丰富、便于储藏,等等,但百姓仍对其敬而远之。
    后来,有个小官向国王献计,在一片空地上种植土豆,在白天要派兵看守,晚上再撤去守兵。百姓们很好奇,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好东西,竟然需要卫兵来看守?于是,便有人在晚上偷土豆种在了自家的地里。偷种的农家越来越多,马铃薯终于在法国推广开了。不过,土豆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穷人的蔬菜。人们都承认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廉价食品,它可以喂饱士兵,还可以在饥荒到来时填饱老百姓的肚子,而那些达官贵人就不屑于吃它了。
    直到近几年,人们才重视起土豆来。1999年9月14日,医疗教学中心体育营养学家帕特里克?萨巴蒂耶博士在巴黎专门为土豆主持了一次关于其特殊营养价值的研讨会。土豆可是蔬菜中的“一宝”。它低热量,每100克中含有的热量不到90千卡,比米饭和面食中的热量都低,它还含有相当于其自身重量2%的蛋白质,主要氨基酸含量与鸡蛋相差不远。并富含镁、钾、铁等矿物质,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维生素含量也很高,除了维生素B1、B3、B6,还有维生素C,可以说是减肥者最理想的食物。

    紫色的蔬菜:茄子刚被引入时,人们把它当成瓜

    茄子有一个令人心仪的雅号是“昆仑紫瓜”,竟是丧心病狂的隋炀帝所赐,茄子和苹果、葡萄一样,都是从国外来的“舶来之物”,当时是稀有的佳品,深受皇家贵族的青睐,“味美如酥酪,香润似脂膏,食色像玛瑙”,就是对它的称赞。茄子还有落苏、紫菜等别称,据说,它的原产地是印度,最初形如鸡蛋。什么时候,它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呢?
    很多人认为,它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但还不能完全确定。公元533年至544年间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种植茄子的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南北朝以前,茄子就已经引入了我国。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茄子十分金贵,百姓根本吃不到。东晋时代,在石头城(南京)外、长江边上的“茄子浦”,陶侃和温峤的军队会师。“茄子浦”原系水滨,是专门培育茄子的种植园。一直到了唐代,茄子也没有被普遍栽种。生活在唐代的段成式,即《酉阳杂俎》的作者,他年轻时,曾跟随父亲段文昌上任剑南节度使,首次在四川吃到茄子,不知茄子为何物,因而请教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张周封告诉他:“一名落苏。”张周封说茄子又称落苏是从《本草拾遗》中看来的。《本草拾遗》是盛唐开元时所撰,该书“昆仑瓜”条下云:茄子也,一名落苏,一名昆仑瓜。可见,一直到了唐代后期,茄子都没得到普及,不过当时已经有人把它称为“落苏”了。
    刚刚传入时,它叫“伽”,于是就有人认为它是草本植物,因而就改为“茄”。从此,“茄”一字有两种读音。古代时候,伽和茄是互用的,后来统一写作了“茄”子。起初人们把它当成瓜,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里,茄子就是被附在“卷二?种诸色瓜”之后的。茄子还有一个称呼是“紫菜”,这是由于它大多都为紫色的缘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紫色的蔬菜”。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这句谚语,简练形象地表达了茄子的生长属性。还有一句谚语是:“茄子不开虚花,细伢子不讲假话。”可见茄子在深入民间以后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地接近。
    茄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P的含量非常高。每100克中就含有维生素P750毫克。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食物,在夏天食用较好,有助于清热解暑,特别是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更适合多吃。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意思是吃多了会腹泻,一些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一般体质多为虚寒,所以不宜多食。

    北瓜趣谈:送给冥府神君只是个“北瓜”空名儿

    世上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冬瓜),为何没有北瓜?《西游记》中有一段虚构的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一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的亡魂,情愿冒死去地府一趟。刘全头顶南瓜服药自杀,他的幽灵携带着礼品去见冥府神君,阎王爷非常感动,使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于是很多地方说书人为了说得更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了北瓜。他们说: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世上再没了北瓜。说书人却不知道南瓜和北瓜其实是同一类。《西游记》中聪明的唐太宗,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的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当时国家的中心本身偏于北,因此“北”瓜反倒被忽视掉了,这就是少了北瓜的奥妙。南方人离得远些,所以看得更分明,他们曾经把一些瓜称作“北瓜”。那“北瓜”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番瓜即是北瓜的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一直有“北番南蛮”的说法,不过中国人也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冠以“番”号,古时中原大多数地区都把番瓜叫做葫子或葫瓜,但进入兰州市后,人们普遍把它称为番瓜,难道它真的是从外国引进的吗?据考证,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的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番瓜,只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俗称,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华夏地域属于海外,所以称之为“番”瓜。其实北瓜(就是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那北瓜(葫瓜)与南瓜有什么区别呢?南瓜主要是吃壳里面的肉,而北瓜主要为了要外面的硬壳。从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属于葫芦科。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的意思。可以看出,在那时老祖宗就把葫芦与“瓜”分开了,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又可能包容在“壶”中。在南国珠海,现代农科举办的“南瓜节”里,有各种各样的南瓜,当然北瓜也包括在内,它们在亚热带展现出了全部的魅力,可谓是奇形怪状、五彩斑斓。
    有一首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是:“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它的意思是: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看来,不论是南瓜还是北瓜,还是其它种类的瓜,从古到今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里生长的青霉素”:大蒜为何又叫“胡蒜”

    大蒜既是可口的蔬菜,又是美味的调味品,它的原名叫“胡蒜”,被誉为“地里生长的青霉素”。大蒜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内陆的,所以叫“胡蒜”,因它比中原的蒜个头大,所以又称大蒜。
    关于大蒜的由来,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河南登封有一座竹林寺,寺中有个名叫龙啻的小和尚,后来静心修炼而成仙,玉皇大帝命他看管御花园。有一天,龙啻在瑶池看到金花仙姑在采蒜果,他就请求仙姑给他几瓣,想种在御花园里。仙姑不答应,龙啻就趁仙姑不注意偷走了几瓣。他刚走不远,就听到仙姑的哭声。他回头看去,原来是王母来查花,发现蒜果上有缺失,王母非常生气拿起拐杖就痛打仙姑。龙啻看到后,马上回去跪下,说是自己偷的,不关仙姑的事。可王母却认为是他两人私通,气上加气,又打龙啻,混乱之中,蒜果花篮一下子全部落入河南省密县超化寺内。王母一看,蒜果不见了,火冒三丈,将龙啻和金花仙姑贬入凡俗。从此,他俩变成了人间的清泉。后来,蒜果破土而出,人们发现后,就用清泉的水浇灌了它。从此,大蒜就在人间传播开了。所以后来人们也说大蒜最初是种植在河南省密县超化寺内,又叫做超化大蒜。
    大蒜在我国和国外用来治病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古埃及的学者普利尼说大蒜可治61种疾病。古印度人还认为它对人们的嗓子和智力有益。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十分推崇大蒜。大蒜曾被我国神医华佗用来调酒驱虫。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指出,大蒜可以散痛肿匿疮,除风邪,杀毒气;《新修本草》又说,大蒜可下气、消谷、化肉。大蒜也是宋朝著名成药“青蛾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名医李时珍还曾用大蒜敷足心,治愈过衄血症。
    大蒜的功能有抗菌、杀虫、解毒、消炎、健胃等。大蒜对流感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脑炎双球菌、伤寒、副伤寒、痢疾等杆菌,以及霍乱、白喉等致病菌,都有杀灭作用。大蒜还含有能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力的有效成份。大蒜生吃要比熟吃好,因为大蒜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
    大蒜精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可防治血脂过高症。研究表明,每天吃3克大蒜,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会明显降低。英国医生还发现大蒜能溶解体内的淤血,因此可以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等症。
    大蒜对预防某些癌症也有效果。比如它可以抑制胃内产生硝胺的细菌。因此常吃大蒜的人,胃癌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1/3。大蒜中含有的磺胺成分,能够聚集人体器官中的重金属,并将它们带出体外。它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含硒量十分丰富,可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羟基化合物。它还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日本人认为,常吃大蒜可以延年益寿。由此可见,养成爱吃大蒜的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黄瓜的由来:石勒改“胡瓜”为“黄瓜”之谜

    黄瓜原本叫“胡瓜”,后来为什么改名呢?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很多少数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公元3l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在今河北的邢台立都,中原的汉族人民称之为“胡”人。黄瓜,是由西域传入的,那时也被称为“胡瓜”。“胡”字在当时有一种鄙视的意义,所以统治者石勒对此很不满。
    石勒建立政权后,下令把羯族人称为国人,但老百姓却依然称他们为胡人。于是石勒下令,禁说“胡”字,违者问斩不赦。有一次,石勒在举行宴会时,故意指着一盘胡瓜条问一位汉族官员樊坦:“卿知此物何名乎?”樊坦知道这是石勒在试探自己对他是否忠心,于是他不敢说是胡瓜,而是恭恭敬敬地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菜当称‘酸辣蓑衣黄瓜’。”石勒听后哈哈大笑,十分满意。从此,胡瓜的称呼就被黄瓜取代了。
    黄瓜的原产地是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热带雨林带区域。最初野生的黄瓜带黑刺,味苦不能食,后来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驯化,才使苦味变轻,变得能被人食用了。很快,被驯化了的黄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还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引变,形成了很多变种。又经过各地的不断淘汰和改良,现在已发展成了多种栽培品种。
    早在3000多年以前,西亚地区就开始栽培黄瓜,后传到西方,10世纪传入日本。据记载,我国是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张骞从印度带回了黄瓜种子,又经新疆传到了北方地区,后来经过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的黄瓜。它的特点是节间和叶柄长,根细长,再生能力弱,果实长,皮薄,有刺,早熟。黄瓜传入我国还有另外一条路,是由印度从东南亚经水路传到华南,后来形成华南系统的黄瓜。特点是叶片较厚,根系较强,果实粗短,果皮较硬,无刺,晚熟。到了唐朝,我国已出现了温室栽培,这在“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一诗中就能看出。元、明朝以后,《学圃余蔬》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这说明北京农民的温室栽培黄瓜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了。
    18世纪到20世纪初,黄瓜的露地栽培变得比较普遍了,福建、广东,东北的黑龙江等多数省份都有种植,不过用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非常少,只是在京城郊区有用阳畦、小暖窖、温室等形式进行小面积的种植,仅供达官贵人享用。解放后,露地黄瓜的栽培面积大增,就连西藏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都试种成功了。保护地黄瓜的栽培也从城市郊区扩展到了农村。

    “燕美人”玉米:玉米最初竟是皇帝的专利品

    潮汕人把玉米称为“燕美人”。它拥有金灿灿或者是白莹莹的颗粒,像是丽人的金钗、皓齿;那薄如蝉翼的外皮,又恍若随风飘曳的罗裙。而且在玉米刚被引进时,被视为珍品,只有鹅油蒸饼、熏鸭烧鸡一类的美肴才配合它摆在一起。迷人的外观,加上高贵的身价,确实非“美人”莫属。玉米从华北传来,华北古称燕赵,因此,以“燕美人”代称玉米也是约定俗成的。
    玉米原产地在美洲的墨西哥,距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栽培历史。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哥伦布将玉米带回了西班牙,西班牙又把玉米带到了全世界。据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玉米才由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带到中国,所以又称“西番麦”、“西天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指出“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这说明当时种植的人还很少。也正是由于物以稀为贵,最初玉米只是皇帝的专利品,故又有“御麦”之称。后来才在华北一带种植,一直到了清代,才推广到了南方。由于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新的名字,如番麦、玉蜀黍、西天麦,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开始引进来主要是用来做副食品,后来发现它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春玉米成熟早,可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的空白,因此很快就成了山区农民的口粮,并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成为了排在稻、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还有核黄素等营养物质。专家们曾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过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对比,结果表明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到10倍。
    每100克玉米就含有近300毫克的钙,与乳制品的含钙量所差不多。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保持6周后血压就能降低9%。玉米中所含的植物纤维素还能加速致癌物质的排出;其中的维生素E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并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的衰退。黄体素、玉米黄质可防止眼睛老化,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玉米皮和玉米油有益于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能够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可协同作用,从而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壁上。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玉米中还有一种长寿因子叫谷胱甘肽,它与硒一同起作用,可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效。此外,它丰富的钙、磷、镁、铁、硒,和维生素A、B1、B2、B6、E及胡萝卜素等,也可辅助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和糖尿病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果要买母的才好吃,90%的人还不知道!
肿瘤患者的水果“红黑榜”!
各地的JMS都传授一下挑选水果的经验吧 贝太厨房
超实用!原来选水果真的有秘诀
卖了13年的水果贩子教你怎麽挑好水果! | 筛宝网
卖了13年的水果贩子教你怎么挑好水果,太实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