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化学平衡攻略之一----化学平衡
思维模式:定性或半定量判断化学反应方向、限度时,一般用到勒夏特列原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总是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决化学平衡的定量计算时,一般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关系。
(1)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符合化学反应方程计量比。
(2)平衡常数K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K=。
应用
①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K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K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可接近完全
②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aA(g)+bB(g)cC(g)+dD(g)在任意状态时,浓度商均为Qc=。
Q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Q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③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题型一  三段式法
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N2O3+O2,②N2O3N2O+O2;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10.7          B.8.5          C.9.6          D.10.2
【答案】B
【解析】题设中有两个反应,可理解为先发生反应①,其中生成的N2O3有一部分再发生分解反应②,且在两个反应中都有O2生成,再由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设反应①中生成N2O3物质的量浓度为x,反应②中生成N2O物质的量浓度为y。则:
依题意O2的平衡浓度为x+y=4.5 mol·L−1
N2O3的平衡浓度为x−y=1.7 mol·L−1
解得x=3.1 mol·L−1 ,y=1.4 mol·L−1
N2O5的平衡浓度为4 mol·L−1−3.1 mol·L−1=0.9 mol·L−1
N2O的平衡浓度为1.4 mol·L−1
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7×4.5)/0.9=8.5
“三段式法”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
(1)步骤
①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②确定各物质的起始、转化、平衡时的量(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③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并做解答。
(2)方法: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
说明:
①反应物:c(平)=c(始)−c(变);
生成物:c(平)=c(始)+c(变)。
②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转化率=
×100%。
练习:
1.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C
【解析】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
=0.001 6 mol·L−1·s−1,A错;由表格数据可知,
2.(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和10 mol H2O(g),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800 ℃时反应达平衡,若K=1。求CO和H2O(g)的转化率。
(2)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PCl3(g)+Cl2(g)。
①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 0.150 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题型二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压强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压缩体积,气体颜色加深,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在加深后的基础上变浅,但一定比原平衡的颜色深,B错误;同理C项,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若体积减小一半,则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压强在原平衡两倍的基础上减小,正确;体积不变,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颜色无变化,D错误。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
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②对于aA(g)bB(g)或aA(g)bB(g)+c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移动的方向、A的转化率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特点
示例
改变
分析
移动方向
移动结果
Δn>0
PCl5(g)PCl3(g)+Cl2(g)
充入PCl5
c(PCl5)增大,v正>v逆,但压强增大不利于PCl5的分解
正反应方向
α(PCl5)减小,φ(PCl5)增大
Δn=0
2HI(g)H2(g)+I2(g)
充入HI
c(HI)增大,v正>v逆,压强增大,对v正、v逆的影响相同
α(HI)、φ(HI)不变
Δn<0
2NO2(g)N2O4(g)
充入NO2
c(NO2)增大,v正>v逆,同时压强增大更有利于NO2的转化
α(NO2)增大,φ(NO2)减小
1.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g)N2O4(g)  ΔH<0。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至V/2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B.容器内NO2分子数减少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压缩容器体积后,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变大,故A正确;平衡正向移动,NO2转化率提高,故B正确;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总质量不变,因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正确;平衡正向移动,N2O4(g)物质的量增大,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N2O4(g)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则减小,故D不正确。
2.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 L,则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答案】C
【解析】由平衡时n(SO3)=1.4 mol可知此时n(SO2)=2.6 mol,n(O2)=1.3 mol。A选项,因是恒温恒压条件,所以反应前后压强不变;B选项,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之和变小的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逐渐变小,小于2 L,所以v(SO3)大于0.35 mol/(L·min);C选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要放热,达到平衡时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n(SO3)<1.4 mol;D选项,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平衡与原来恒温恒压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
题型三  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答案】B
【解析】根据等效平衡原理,甲容器与丙容器中的平衡属于等效平衡,平衡时有p甲=p丙,乙容器中的反应与甲容器的相比,若两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相同,则p甲=2p乙,因甲容器中的压强比乙容器中的压强大,故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乙容器中的大,p甲<2p乙,A错。同理分析知B正确。甲、乙两容器中,SO2、O2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故平衡时两容器中c(SO2)与c(O2)之比相同,C错。由等效平衡原理知,Q甲+Q丙=ΔH,Q甲与Q丙不一定相等,D错。
等效平衡与等同平衡的异同
条件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aA(g)+bB(g)cC(g)[Δ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相同→回归定值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n、c均相同→完全相同→等同平衡
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aA(g)+bB(g)cC(g)[Δ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等比例→回归定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恒温恒压: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等比例→回归定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c相同,n同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
H2
CO
H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
【答案】A
【解析】把丙中a mol CO和a mol H2O按化学计量关系转化成CO2和H2,也均为a mol,与甲相同,达到平衡时,n(CO)应相等;把丁中a mol CO和a mol H2O按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CO2和H2,则相当于起始时CO2为2a mol,H2为a mol,与乙相同,达到平衡时n(CO)相等。乙与甲相比相当于在甲平衡后又加入了a molCO2,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n乙(CO)>n甲(CO),故选A。
2.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1时,按1.5 mol A、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3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3时,按1 mol A、1 mol B、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
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为2或3
【答案】D
【解析】恒温恒压时,极值等比时两平衡等效,在A项中:
,在C项中
,A、C错误;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3 mol C作为起始物质,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A和B的物质的量,则相当于起始时有3 mol A和1.5 mol B,与起始充入2 mol A和1 mol B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右移,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增大,B错误;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起始物质,若是x=2,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A和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 A、1 mol B,与原反应等效;但是若x=3时,反应方程式两边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由于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满足2∶1,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也是等效平衡,所以x=2、x=3都可以,D正确。
题型四  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分析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A项,若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不正确。由第一个图可知,A、B的浓度变化相同,故A、B的计量数相同,都为1,由第二个图可知,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降压,4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升温,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C项不正确,D项正确。
化学平衡图象解答原则
(1)解题思路
(2)解题步骤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为例: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p2,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c。
1.已知NO2与N2O4 可相互转化: 2NO2( g)N2O4(g)  △H=−24.2 kJ· mol−1,在恒温下, 将一定量和N2O4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分析不合理的是
A.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 02 mol·L−1·min−1
B.反应进行到10 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68 kJ
C.b、d两点中v(正)与v(逆)均相等
D.25 min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达到平衡后物质的浓度之比,可知初始反应浓度增加的曲线表示NO2变化的曲线,前10 min内,v(NO2) =0.04 mol·L−1·min−1;反应进行到10 min时,生成NO20. 8 mol,吸收热量为9. 68 kJ;a、b、c、d四点中只有b和d 两点处于平衡状态,只有这两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5 min时的变化是增加N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2.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1A、0.05 mol·L-1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t1时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 mol·L-1]。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4)在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v(正)________________v(逆)(填“>”“=”或“<”)。
【答案】(1)0.02
(2)3A(g)2C(g)+B(g)ΔH=+100a kJ·mol-1
(3)ab
(4)=
【解析】(1)t4时,减小压强v(正)、v(逆)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
Δc(A)=0.15 mol·L-1-0.06 mol·L-1=0.09 mol·L-1,
Δc(C)=0.11 mol·L-1-0.05 mol·L-1=0.06 mol·L-1,
即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
故反应方程式为3A(g)2C(g)+B(g)
则B的起始浓度为0.05 mol·L-1-0.03 mol·L-1=0.02 mol·L-1。
(2)因升温,v(正)>v(逆),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A(g)2C(g)+B(g)ΔH=+100a kJ·mol-1。
(3)乙图中t3时刻v(正)、v(逆)以同等倍数增大,故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
(4)在恒温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相同倍数减小,相当于减压,因本反应为等气体体积反应,平衡不移动,v(正)=v(逆)。
下载Word版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23)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总结,收藏专用!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知识组块四 四种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化学热点内容专题训练(十六)-化学平衡(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