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人至死是少年,文艺生尹明善遁入养老院,理工男左宗申走进新天地

重摩三国,力帆隆鑫宗申,目前唯有行事最低调的宗申仍然屹立不倒。

声名最盛的力帆从2015年陷入危机,历经8年挣扎,终于破产重组。昔日重庆首富尹明善家族撤出力帆管理层,85岁的尹明善高调入住养老院,隐忍蛰伏,等待时机。

作为尹明善早期的创业伙伴、昔日的竞争对手,左宗申在2020年接过重庆首富的交椅,在尹明善并不看好的摩托车领域精耕细作,左右挖潜,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撇开产业发展的表象,从尹明善和左宗申两位企业家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拨云见日地分析力帆宗申两家企业盛衰的深层内因。

54岁文艺生大哥与40岁理工男小弟,石破天惊的合作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日后大名鼎鼎的92派企业家:柳传志、鲁冠球、尹明善,都在这个春天崭露头角。

重庆。在两位夫人的牵线下,54岁的书刊公司老板尹明善,和40岁的摩托车修理店个体户左宗申,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一致看好摩托车产业的前景,他们出资20万元,成立了重庆轰达摩托车配件研究所。

相差14岁的两人,出身经历颇为相似。尹明善1938年出生于涪陵市新妙镇的地主家庭,1950年在土改中失去了父亲和全部家产,小脚母亲带着兄弟两人被赶到北门村荒山顶上的破茅棚居住。左宗申1952年出生于上海的外资银行职员家庭,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外资银行撤离,父母失业,只好带着他返回重庆。

虽然两人幼时都极为贫困,但早期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尹明善早早就表现出非凡的气象,12岁开始经商,17岁考入重庆一中,琴棋书画学业体育,样样都是人尖。高三那年被打为右派,整个青春岁月从20岁到41岁都在坐牢加劳动改造中度过。左宗申初中时父母双亡,与小自己1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即下乡插队5年,1975年回城在瓷器厂当一名窑工。

1979年,命运的齿轮转动,他们两人同时来到了人生的转折点。时年41岁的尹明善凭借劳改时自学的英语,眼花缭乱地变换着身份,陆续担任大厂和设计院翻译、电大老师、出版社副社长、外贸公司总经理。而27岁的左宗申则在妻子袁德秀的支持下,下海经商,卖武侠小说,批发水果,倒过服装。三年时间,2万本金亏得只剩2000元,他灰溜溜地回家,到大舅子袁德山的摩托车修理店打工。

1982年,学到了技术的左宗申自立门户,在巴南区王家坝开了家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名字就叫宗申。凭借着“灵气+钻研”,左宗申的修理部不断壮大,左宗申回忆说:“那时整天花着脸,手从来没洗干净过。”而“只要车子从他身边经过,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立刻能知道这部车的发动机情况如何”。从此,“左师傅”的名声不胫而走。

3年后,雄心勃勃的尹明善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靠《庞中华钢笔字帖》、《中学生一角钱丛书》等一个个天才的创意,大赚特赚。

1992年,两个同时看好摩托车行业前景的中年男人,因双方的妻子是亲戚而走到了一起。一个有钱缺技术,一个有技术缺钱,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双手紧握,两个日后响彻大江南北的摩托车王牌企业由此诞生。

两年合作水油难融,两位王者走上不同道路

耐人寻味的是,两位王者这段为期两年的合作,力帆和尹明善大做宣传,而宗申和左宗申则刻意隐去不提。不难猜测,尹明善主导了这次合作,而左宗申则在此期间颇为憋屈。

这家名为“重庆轰达摩托车配件研究所”的企业,是尹明善担任法定代表人,连名字都是他取的。尹问左,摩托车技术哪家强?左答:日本关东找本田。尹当即拍板,那咱们就叫轰达(HONDA),借船出海,狐假虎威,好过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对摩托车一窍不通的尹明善,对事业有着诗人般的恢弘大气,他大胆地信任了彼时在摩托车修理界已经声名鹊起的“左师傅”,一开始就走上了技术研发的路子,而且一上手就直奔最难的核心部件——发动机。

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定为:做出和本田一样好的摩托车发动机。

左宗申和几位徒弟日以继夜地在40平米的农舍里鼓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样品买了不少,拆装无数多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滋滋的火花声就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左宗申。短短半年多,20万就花了个精光。

这不稀奇,在那个万元户称王的年代,一台本田发动机就卖2万多,搞研发的烧钱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互联网企业。

两位王者只好将家底掏空,左宗申又找老婆娘家借了些钱,凑了30万,一把梭哈进去。至于这30万能花多久,能不能研(mo)发(fang)出合格的产品,谁心里也没个底。

陷入困境的轰达,遇到了和联想初创时一样的问题。柳传志和倪光南那场著名的“技工贸”之争,同样发生在重庆,尹明善和左宗申在轰达的生死关头,也有着同样的两难选择。

好在他们两位都是务实而且有远见的领袖,只有“剩”下来才能胜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重庆有两家军转民的摩托车巨头,嘉陵和建设。依靠着这两家巨头,整个重庆市如雨后春笋般长出了几百家小修配厂,家家都供不应求,南岸区五中的校办三轮车厂是其中一个。

尹明善了解到这家工厂的生产瓶颈是建设厂发动机供货太少,再跑去建设厂的修理部一看,全部零件买下来只要1500元,而发动机整机却卖6000多元。于是他安排人分批买回零件,在自己的研究所组装成发动机,以1998元的价格卖给五中三轮车厂。厂长喜不自胜地表示,有多少买多少。

在如法炮制了几百台之后,建设厂发现了猫腻并停止供货。可是轰达研究所却已经学会了自己模仿生产,一年卖出8万台,净赚了1500多万。

这个创业故事,力帆和宗申都有讲,可见确有其事。但力帆版的故事中,主角是尹明善;宗申版的故事中,主角是左宗申。从分手后两人的行事特点来分析,点子多半是尹明善出的,装配发动机这活,则多半是左宗申干的。

树大招风,本田的维权压力日甚一日。在摩托车行业掘到了第一桶金的两位王者,至此分道扬镳,走上了非常不同的道路。

低价杀四方的力帆,埋头钻研技术的宗申

与技术带头人左宗申分家后,尹明善的发动机组装和研发人才并没有断档。他将企业改名为“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是牌子大叫集团,二是舍不得丢掉轰达,三是品类为实业。

很明显,尹明善的目光已经越过了摩托车,看得更远。有深厚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他,国民平均收入400美元和1200美元,是刻在他头脑中的两条水位线。摩托车是他的权宜之计,是跳往汽车的垫脚石,利用摩托车产业在中国的窗口期,快速积累资金,进入汽车赛道,才是他绘下的战略蓝图。

而左宗申的公司,则取名“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力帆公司的三个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学习本田宗一郎,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企业,表达对质量负责到底的决心;二是行业仅限于摩托车;三是着重于科技开发。

他越来越像他的偶像本田宗一郎,从衣帽到表情,从工作到生活。

他们经营企业的风格大相径庭。

首先,尹明善屡次使用价格屠刀,快速占领市场。

本田发动机2万多,建设嘉陵6000多,力帆的发动机只卖1998元,算下来一台只赚200元。宗申的发动机因为研发成本投入较高,又更重视质量,如果卖1998元那是卖一台亏一台,所以完全跟不起,在市场拓展上很是吃亏。

1995年,力帆和宗申同时进入摩托车整车生产。力帆再次祭出价格杀器,整车只卖1998元,卖一台亏一台,但销售非常火爆,最后再靠规模效应反过来摊薄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盈利。

尹明善这个高明得堪比四渡赤水的阳谋,就是算准了同行们跟不起。果然,左宗申还是跟不起,不得不四处呼吁,不要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对行业没有好处。

其次,尹明善注重品牌效应,大手笔投入广告和社会活动。

1994年起,力帆和尹明善获奖无数,他连年被评为优秀企业家、再就业明星、光彩奖章、杰出鼓励奖;每年都大手笔捐助,上了中国慈善榜;又巨资收购足球队、体育场,成立力帆足球俱乐部……2002年,尹明善当选重庆总商会会长。2003年,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力帆摩托车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代言人都是重金聘请的国际知名英雄、球星。

彼时,宗申被力帆打得抬不起头来,销量远不及力帆,但利润却很是可观。左宗申每天都泡在车间里,经常都是大花脸配工作服。他大力推行师徒制,学习本田的工匠精神,憋着一股劲要赶超本田。

第三,尹明善致力于扩大力帆的社会影响力,左宗申时刻跟车友泡在一起。

尹明善以诗人般的气质,成了大型会议、商业论坛的常客,有统计他在1999年到2004年的6年间,就在公开场合发表了200多次公开演讲,所有的讲稿都是他亲自撰写。他常年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出差,宣讲力帆的汽车强国梦。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力帆成了民营汽车企业中第一批拿到准生准的,实现了他借道摩托走向汽车的战略布局。

而左宗申对外关系的注意力,则完全放在用户身上。他本人经常参加宗申摩托车友会,和年轻人一起越野骑行。宗申的高管、技工、销售,也都是车友活动的常客,和各大论坛的大神级ID。左宗申也经常邀请车友到工厂参与研发环节,试驾未获全好评的车型都会打回去重来。

两位王者经营风格迥异,可以说求仁得仁,种瓜得瓜。外界评价,尹明善是真爱汽车,左宗申是真爱摩托车。

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是拥有价值上亿元十几辆豪华跑车的“精彩哥”,而尹明善却坚持使用8万元的力帆620作为自己的座驾。儿子对豪车的热爱,与老爷子对汽车的热爱,是一模一样的。(既然豪车非汽车,那么白马非马是不是很好懂了?)

左宗申对摩托的热爱,又何尝不是如此?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同为家族企业,分权的尹明善vs集权的左宗申

尹明善和左宗申分别有一子一女。不过,左宗申的两个孩子是一个老婆袁德秀生的,女儿左颖比儿子左记名大18岁。而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是前妻生的,比继母陈巧凤只小4岁,比同父异母的妹妹尹索微大16岁。

他们俩对公司股权的分配非常有意思。

先看力帆,在2007年引进AIG等投资人之前,股权分配是:尹明善26.5%,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各24.5%。这个设计非常精巧,尹明善和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股份加起来都是51%,而陈巧凤加上亲生女儿尹索微,也只占49%。

如此精巧的股权设计,不愧是少年时数学天才的尹明善之作,显示了尹明善在家庭成员间高超的平衡技巧。不过,当引入投资人后,AIG占股15%,打破了家庭成员间脆弱的股权平衡关系。如果陈巧凤母女与AIG联手,即可颠覆尹明善的控制人地位。

所以,尹明善不得不在内部权力分配上充分照顾陈巧凤的意见,陈巧凤也因此长期掌控集团财务,在诸多关键岗位安插自己的亲信,后来在业务划分中,优先将持续盈利的摩托车业务收入麾下。力帆内部任人唯亲和山头主义很严重,大大掣肘了精益生产和汽车业务发展。

对此,尹明善只能听之任之。他迂回地借接班人培养计划来维持脆弱的权力平衡,早期是儿子,中期是女儿,接着是副董事长陈卫和总裁尚游,最后是接任总裁的牟刚,临到2020年复出,又推出孙女尹安妮作为接班人。眼花缭乱的接班人计划是假,捉襟见肘勉力维持是真。

宗申的情况则大不一样。在未上市前,宗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左宗申80%,袁德秀10%,袁德秀的哥哥袁德山4%,弟弟袁德荣3%,左宗申的弟弟左宗庆占3%。左宗申在公司内部拥有说一不二的掌控权和话语权。

这个袁德山,就是最初借2万元给左宗申创业的那个大舅哥,左宗申把2万元亏得只剩2000元,深感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于是去袁德山的摩托车修理店学手艺。后来,左宗申和尹明善一起搞发动机研发,20万本金亏得精光,也是袁德山借钱给他继续撑下来。

而弟弟左宗庆,比左宗申小15岁,从小和他相依为命,在集团负责营销和对外关系。2003年,左宗庆深感利益分配对自己不公平,又受不了哥哥独断专行的霸道,愤而离职出走。

左宗申只好把在迈阿密大学读书、时年21岁的女儿左颖召回来补缺。同时,将两个舅哥请出了股东名单,集团股权结构变更为:左宗申83%,袁德秀10%,左颖7%。

虽然是心肝宝贝小棉袄,左宗申对女儿可半点没有客气。有空就去突击检查女儿的工作,结果自然都是不满意,他丝毫不留情面地当场训斥。时间久了,女儿受不了他,只做了一年的董事长助理,就逃跑去了美国,在那边闪婚生子,再也不肯回国接班。

2009年,左宗申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移赠送给了左宗庆,取得了弟弟的谅解。左宗庆也回到了宗申集团,这个兄弟分家最后得到相对圆满的解决。

就在这一年,左宗申也好说歹说,把女儿从美国劝回国,担任集团海外事业高级副总裁,将宗申进出口公司交给她全权打理,还投女儿所好,答应支持她开展房地产、宝马4S店、绿色能源等综合业务。

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努力维持家族平衡的尹明善,在85岁高龄,以“不想拖累子女”的借口,住进了养老院,同时只字不提小他29岁的妻子,一家人看起来似乎已不亲密。而独断专行了几十年的左宗申,却还保持着家族和睦,敦伦有序。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风度翩翩的尹明善,身材高瘦,常以西装示人,充满文艺气质;粗犷质朴的理工男左宗申,敦厚壮实,日常喜欢工装,颇具工匠精神。

如此性格迥异的两人,都在同一个领域成就了一方霸业。我细细梳理了两个人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异同,整理成下面这个表格。难免挂一漏万,请懂行和知情的朋友多多补充指正。

他们两位都把自己的性格发展到了极致,达到非常高的人生境界。好生令人佩服,和羡慕。

至于成败得失,我相信,已经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探索人生边界,寻找生命意义,才是他们在每一个当下的坚定目标。

就像维克多·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里度过1000天,他找到了超越生死的生命意义,因此可以安在于苦难,不拒不迎不忮不求,坦然却神奇地一次次躲过死亡选择,探索到自由和人生意义的边界。

尹明善也好,左宗申也好,攀登财富台阶,只是引导他们上路的诱饵。他们循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各自探索着未知的心灵世界,不到绝顶不罢休。

所以,85岁的尹明善在力帆大败局里,依然左支右绌,腾挪跌宕,努力为自己和家族争取一线生机。

即使不得不公开金盆洗手,宣示放弃力帆,却仍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腰背挺直,还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敏感、热情和对机会的无比渴望。

就像他经常拿来自勉的猫的寓言一样:

一只猫走进屋子,一阵风吹来,门自动关上,猫困在屋里。怨天尤人、困兽犹斗都是徒劳,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状态,等待风再度吹开门,一跃而出。

所以,71岁的左宗申还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废除摩托车购置税、开放摩托车限行、将摩托车纳入公务用车采购。

他也像年轻人一样,骑着摩托在大街上和山林间风驰电掣,在摩托车把手上体验对人生的掌控,和迎着自由飞翔的快乐。

他乐此不疲,浑不觉老之将至。

男人至死是少年,在尹明善和左宗申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是大器晚成的英雄,是绝境奋起的励志,更是以身求道的先驱,矢志不移的灯塔。

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却又表现出迥异的特质;他们的个性如此鲜明,却又在追求极致方面如出一辙。

本质上来说,文艺生尹明善,和理工男左宗申,是同一类人。

阴的极致是阳,阳到尽头是阴。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人生短短3万天,若能触摸到宇宙的道、善、性,体验到万物的真、善、美,真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谢谢你看到这里。觉得我的文章引发了你的思考的,就请点个关注,进主页还有2000篇精彩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未嫁,儿子不争气3000万买跑车,亿万富翁的他为儿女焦急
从囚徒到重庆首富,今负债157亿,82岁的他如何翻盘?| 艾问人物
传奇人生!他23岁入狱18年,41岁出狱再创业,72岁成当地首富!
大器晚成仅他一例!54岁创业,73岁上市坐拥百亿身家!中国“摩托大王”豪言虐哭日系车!
重庆首富跌落神坛,给老板们敲响警钟,大企业不要下大赌注|富日记
他曾劳改18年,54岁再创业成重庆首富,今负债200亿儿子狂买豪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