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神话衍变简史叙之上古神话

作者:沽酒居士
西元2019-11-12;东元4716
中国神话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古神话、佛道神话、民间神话。
上古神话持续时间:(先秦——唐朝);
佛道神话持续时间:(东汉——至今);
民间神话持续时间:(唐宋——至今)。

诗云:
紫府金符降玉台,滋生有序自长才。
仙神人鬼从今分,不使朝朝堕草莱。

又诗云:
独坐青苔上,眼盲心不盲。
天之何所极?地之何所穷?
日之何所出?月之何所归?
我之何所适?君之何所往?
残躯祀与帝,知世间珍奇。
左眼入咸池,羲和方沐浴。
右眼坠虞渊,群月拥常羲。
猿人获我头,飞土逐肉去。
飞船印我足,银河未来旅。
雪山僵我手,释迦涅槃意。
海沟纳我心,万里不见鱼。
肾脏溶汉水,离骚长太息。
双腿过麦加,胫骨成圣地。
帝降罪我诏,焚我此残躯。
冥想已成势,八荒纵四极。
古往并六合,冥想永无息。

一、上古神话。
多出自先秦典籍及汉晋志怪小说,以《山海经》、《楚辞》中的《天问》、《九歌》;《列子》、《淮南子》为代表,如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大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羲和沐日等出自《山海经》,鲲与鹏出自《列子-汤问》,及后在《庄子—逍遥游》继续了这个说法,诞生了鲲鹏的形象。愚公移山也出自《列子-汤问》。除神话故事外,《列子》中还有其他相当著名的寓言故事,如《孔子与两小儿辩日》、《蕉鹿梦》、《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
这种半人半兽类型的神,可以称为古神族,其中包括大神伏羲、女娲等等。

1、伏羲氏
他是中国传说中的大神,一般当历史人物看待,《周易》、《左传》皆有记载,不过称为太昊,春秋战国起尊为天皇、青帝,汉朝时太昊和伏羲合为一人。他有作八卦、造琴瑟、甚至创世“一画开天”或造人的传说。
伏羲创世的神话最早出自楚帛书里,这是中国最早的稍微系统的创世神话。楚帛书甲篇释文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柟,老四叫墨干。

2、女娲氏
女娲记载最早是《山海经》和《楚辞-天问》。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女娲补天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女娲造人的说法略迟,出自东汉泰山太守应劭的《风俗演义》。
考证女娲的来源,应是5500——5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时期,华胥氏传伏羲氏,伏羲氏传女娲氏,女娲氏之后开始父系氏族社会。

3、盘古
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稍迟,最早出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 。
考盘古的原型,应是“盘瓠”,而“盘瓠”,是《后汉书·南蛮传》、晋干宝 《搜神记》里记载的帝喾高辛氏一只五采神狗。

4、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是至迟西周年前就有的《诗经》里人们信奉的最高神,一步步从自然性质的“苍天”衍化成半自然半神格性的“皇天”。再衍化出来俗称”“天公”和神格化的“昊天上帝”,最终在宋朝衍化出道教的众神仙之领袖“玉皇大帝”。
       苍有两个颜色的意思,一个是蓝色,苍蓝;一个是灰色,苍凉。后来东汉张角三兄弟以此来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再后来发展出来纯善性质的“青天”!
      《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这里面,‘苍天’是自然天,‘皇天’是半自然半神性的天,‘昊天’是纯神性的天。
      《诗经·小雅》:“明明上天,照临下地”、“皇哉上帝,临下有赫”;
      《诗经·大雅》:“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昊天之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5、天帝帝俊
天帝帝俊出自《山海经》。
他有三个妻子,太阳女神羲和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月亮女神常羲生十二个月亮:《大荒东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第三个妻子娥皇则生了三身国的祖先:《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一般认为,帝俊在先秦典籍里只有《山海经》里有,其原型是五帝里的帝喾,也有认为原本就有,《山海经》中没有提及开天辟地或者创世的说法,只有实力相当强的一位古神烛龙:其“身长千里”人面蛇身,且为红色。
袁珂老先生认为上古神话里的创世神是烛龙。但按照帝俊妻子分别生太阳、月亮的属性来看,帝俊才是上古神话里最通用的创世神。
楚地神话则认为望舒是月神,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其中望舒是月神,飞廉是风神。

6、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出自《楚辞-九歌》,为宇宙最高统治者,其下属有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等。
屈原是楚人,东皇太一为楚地信仰最高神,其形象出现较天帝帝俊稍晚,他是秦汉年间信仰的最高神。
而湘君、湘夫人原型为五帝中的帝舜与其妻子娥皇、女英,传说帝舜将帝位传给大禹后,与娥皇、女英游于洞庭湖,落水而死,二妃痛哭不止,染白了竹子,后世遂有了湘妃竹。则湘君原型为帝舜,湘夫人为娥皇、女英。
东皇太一至迟为两汉最高信仰神,汉武帝初得汗血宝马时吟诗云:“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聘容与兮驰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屈原虽在《九歌》里大幅度赞美东皇太一之神,但仍可见此时北方主流信仰的仍是天帝,在其《楚辞-天问》篇里,能见到相当多的和《山海经》里极为类似的内容。
如:“八柱何当,东南何亏?”说的就是《列子-汤问》里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如:“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即是《山海经》里“睁眼为日,闭眼为夜”的烛龙,及太阳女神羲和。
如“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仍是指朝拜天帝。

龙伯国巨人
7、上古仙话
仙话是神话的变革,道家诞生以后的产物,最早的仙话作品是《列子》,如著名的三岛和归墟的传说。三岛(三仙山)在战国时已极为有名:《山海经》中载:“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列子·汤问》载:相传渤海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这里说的就是三仙山的故事。
出自《淮南子》里的“嫦娥奔月”属于仙话,还有寿八百载的“彭祖”以及曾见“沧海化为桑田”的“麻姑”也出自《淮南子》。非常著名的“穆天子传”及其八俊也属于仙话。
三仙山后来发展出了“十洲”。

8、西王母
西王母最早是古神族的兽形神,在道教兴起后一步步衍变善形神,王母娘娘,又称为瑶池金母。考其原型,西王母国,是春秋战国时代
位于今青海地区类似于“苏毗”这样的女性为王的国度。
《山海经·西山经》:“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
战国/汉朝年间的《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郭璞注:
“将,请也。”则西王母能够赐予人年岁,使人长生。
西晋张华《博物志》: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西王母管辖。
十洲三岛:东汉年间,有人托名东方朔,写成《十洲三岛志》,已见较为完备的仙话了。经考证是东汉道士托名东方朔所著的《十洲三岛记》:汉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

9、大羿射日——后羿求不死之药
“大羿射日”属于神话,“后羿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则属于仙话。
羿,本就为善射之人的意思,是五帝之帝尧时人,因为善射,因为成为射师,故又称司羿,《山海经》里记载他曾经射九日,杀封豕长蛇等,《楚辞-天问》里他还曾经和洛神宓妃谈过一场恋爱。
(1)、大羿射日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淮南子·本经训》将大羿射日的故事做了总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屈原《天问》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2)、大羿与后羿逐渐混淆
屈原《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这是说:天帝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此处已可见从屈原开始,将大羿和后羿混淆了。“革夏政”者是后羿,追封豕者是“大羿”,《天问》其后便是“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即: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开心?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此处的羿,乃是东夷族君主后羿,清楚指的是“后羿代夏”的故事。

(3)、河图洛书
而和羿相好的情人,是雒嫔,即洛嫔,洛神宓妃。这里直接言明了“雒嫔(洛妃)”是河伯的妻子。这位河伯,名叫“冯夷”,在《搜神记》记载他因为溺死在黄河里,天帝就命其管理河川。
最早的版本里,河伯冯夷被任命为“黄河水神”河伯开始,就尽职尽责的摸清水情,画出了反映黄河水域变化及地情的图画,这就是“河图”。毕竟天道无常,黄河水在之后还在不断上涨,使河水泛滥;然而作为神灵的河伯,并没有出手直接干预,却把这幅河图献给了治水的大禹。
河伯画好河图,并进行了一次彻底治理,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再未出现黄河水泛滥的情况,他也就慢慢的闲适了下来。一日在黄河中巡查,隐隐中听到了美妙的琴声,于是他就寻找琴声来到了一条叫“洛水”支流中。在洛水中见到了一位漂亮女子,这个就是后来的洛水神宓妃。河伯初见,被深深吸引,洛神做了他的妻子。
而洛神虽是神女,却生性淫荡,大羿逐封豕长蛇的时候,经过洛水,被洛神美貌所迷,成了一夜露水姻缘,河伯正好外出治水,听说此事后,非常恼火,化成白龙与羿搏斗。岂料,被大羿一箭射瞎了眼睛,只得灰溜溜地逃跑了。至此河伯被伤害,脾气变得暴躁,才导致了滚滚黄河水不断给百姓造成灾祸。后来洛神又回到了他身边,也无法阻止河伯发怒,河水仍然不停的泛滥。这时候天帝帝俊决定惩罚河伯,洛神宓妃害怕河伯受到处罚,得知只有交出河伯交出河图,自己交出洛书才能平息水患和天帝帝俊的责罚。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
《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4)、大羿与宓妃相恋
关于洛神宓妃的身份,东汉王逸注曰“神女”,注释简单,并无更多材料。
到了唐代,出现宓妃是伏羲之女的说法。李善注《文选·洛神赋》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宓羲者,伏羲也。
第二个版本说:大羿是人间的英雄,有一日他追逐“封豕、长蛇”时经过洛水,却被一阵美妙的琴声所吸引,发现是一位美貌姿的神女,这神女自称是伏羲之女,名为宓妃,被河伯强行霸占在此,不得自由,大羿非常气愤,决定帮助宓妃,于是当晚成了露水姻缘,第二天河伯回来,非常恼火,化成白龙与羿搏斗。岂料,被大羿一箭射瞎了眼睛,只得灰溜溜地逃跑了。
这个版本里,河伯成了恶人,宓妃成了可怜的弱势神女,大羿则继续保持英雄形象,明显是后世人所加工,但两个版本都说的是大羿和宓妃的爱情故事。

(5)、夷羿射不中
后羿,是夏朝时期东夷族有穷国君主,“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复国”是夏朝历史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此后羿的后,不是表示他比大羿生的晚,而是夏朝最高君主就叫“后”,史称“夏后氏”,商朝后期才开始称“王”!
羿本就为善射的意思,后羿本名也是羿,有可能托名五帝时期“大羿射日”的传说,如同战国名医扁鹊,本名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百姓渐渐称他为黄帝时的扁鹊。
也有可能两个“羿”毫无关联,只是单独称呼重复了,这个羿,在代夏之前,被称为“夷羿”,因他是东夷族人,如之上的“《天问》”部分。
夷羿之前是夏朝的臣子,为了代夏,他做过周文王、越王勾践那样韬光养晦的事情,他专门表现出自己技术退步的情况,迷惑夏后太康,这个故事叫“羿射不中”。
《太平御览·符子》: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此中的“夏王”,即夏后太康,夷羿迷惑了太康,使其显得虚弱,而后能一举颠覆夏朝的统治,直到少康复国。夷羿代夏之后,为最高统治者“后”,于是称为后羿。

这段历史,是《竹书纪年》里告诉我们的,《史记》等官方典籍缺少“后羿代夏”这个记载。

(6)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有好几个版本,据袁珂老先生研究,古音读羲为娥,嫦娥就是常羲的转音。常羲乃是上古神话里的月亮女神,这是仙话渐渐取代上古神话的代表。
嫦娥服不死药而奔月的故事,最晚在战国晚期的占卜书《归藏》中已经显山露水,《归藏》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此处的“常娥”本指的是月亮女神常羲。
嫦娥变蟾蜍:
到了汉代,常羲和嫦娥渐渐分离开来:《淮南子·览冥训》,是现存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此时的嫦娥是自己偷服不死之药的,后来飞到月亮上变成了蟾蜍。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东汉高诱注:姮娥,羿之妻也。
《灵宪》中说:嫦娥在偷服了后羿的不死药之后,临行前,还特意去找一位叫有黄的算命大师打卦问吉凶,占卜师打了一卦,告诉她说是吉卦,但行无妨,并且还预言到,此去西天迢遥,或许刚上路时会遇到昏天黑地的阴霾天气,不必害怕,而且后代肯定会繁荣昌盛。
后来,奔月之后的嫦娥则变成了癞蛤蟆。
汉代嫦娥奔月故事的结局十分怪异,汉代人相信月亮中有玉兔和蟾蜍,玉兔不知道是何来历,都说嫦娥后来变成了癞蛤蟆。也许是因为嫦娥变成癞蛤蟆的结局太悖逆常理,也太不合乎人情,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到后来,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悲欢离合的哀艳故事了。
嫦娥与月桂:
《淮南子 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淮南子 外八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淮南子 外八篇》: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故宋人有云:“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最早将羿射九日与嫦娥奔月并称的是齐梁时人:
齐梁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
总的来说,先有《山海经》里月亮女神常羲生十二个月亮,大羿射九日的故事,继而有《天问》里夷羿(应指的是大羿)与河伯之妻偷情的故事,最后有后羿之妻嫦娥奔月的故事,但神话传播逐渐融合和消逝,最后人们所熟知的,只有“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了。

10、五方上帝
三皇五帝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五德说法,五方上帝较以上神性较弱:青帝太昊(木德)、炎帝神农(火德)、黄帝轩辕(土德)、白帝少昊(金德)、黑帝颛顼(水德)。汉朝一般祭祀天帝或东皇,配祀五方上帝。《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道教吸收了这个说法,称为太微五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羿射伤河伯迎娶宓妃:先民对“杀君主妻王妃”习俗的神话表述
中国神话传说大全之三皇五帝
朱大可:最美女神宓妃和她的著名粉丝们
射日英雄为什么叫大羿,不叫后羿?
【145期】中秋神话:中华第一adc(射手) 羿之传奇(下)
失传千年的典籍曾与《周易》齐名,记录了嫦娥奔月竟然是吉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