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材施教从家做起【家庭教育科学方法集锦】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教会孩子乐观处事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墟一片,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这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他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意志坚强的乐观者面对诸多问题,总是抱着仍有可为的态度,遭遇变故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亦哭,你对它笑它亦笑,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乐观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使有些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父母首先必须有乐观的思维方式。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如果这会儿下雨了,就要引导孩子说:“下雨了。”而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孩子听,情况就大不一样!“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不要把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应让孩子体会到孩子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可以改变的,并知道从何处着手改变。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之上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应以欣赏鼓励为主,并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和亮点。
为人处世方面,教育孩子掌握以下九个方法,也许可以让孩子比现在乐观一些:
1.多赞赏别人;
2.不要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3.你能够控制自己对事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4.自我引导;
5.按照乐观的方式行事;
6.活在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7.做事前多做思想准备;
8.重新定义失败。失败或许给你带来阵痛,但更能让你学到东西;
9.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的东西别费心思。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问题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树立做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简单方便,容易操作,适合于每一位孩子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中,高分数、好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才是孩子未来的保障。父母的目光不能只盯在暂时的成绩上,孩子要进行的是一场人生的、持久的接力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只有解决了教育的关键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积蓄竞争力,打好持久战!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在孩子的成长中,高分数、好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才是孩子未来的保障。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这8个关键问题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往往会在紧要关口成为孩子前进和幸福的羁绊。现在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第—大关键问题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问题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问题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问题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问题 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问题 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问题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问题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如何避免与孩子无话可说的尴尬
不少家长都感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跟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以前无话不谈,现在说不了几句就无话可说了。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在家庭中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作为父母几乎很难与他们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出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可如果这种局面任由发展家长跟孩子的隔阂将会越来越深,情感只会越来越淡漠。时间一长,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走上邪路。
曾听一位母亲哭诉,自己丈夫不在身边,随着女儿长大,遇到一些事情妈妈总想跟女儿聊聊,可女儿总是表现得莫名其妙,而且质问妈妈跟她无关的事情干嘛要跟她聊。妈妈伤心至极,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女儿这么大了却一点不知道体谅、安慰妈妈。简直是个冷血动物!
这对母女的状况就是长期缺乏良好沟通造成的。孩子内心其实是渴望跟家长交流的,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可家长却很少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平时家长都忙,一旦自己有时间就要趁机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正襟危坐跟孩子谈谈,或者谈论那些不知问过多少次的问题。这样的交流,孩子是不想要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远跟家长交流,即使家长偶尔想跟孩子说句真心话,孩子也不买账了。
两代人生活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关注的东西自然也不同,但这都不可以成为亲子间无话可说的借口。跟孩子谈心交流,家长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氛围。
1、尝试使用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沟通是指通过正确的方式交流,最终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所以作为家长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询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反问句和陈述句,同时要尽可能地听孩子说。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2、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家长不要居高临下做学生的精神导师,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急于为孩子分忧解难,而要敞开心扉真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就不会再拒绝交流。家长要主动去了解孩子所关注的文娱活动、热门话题,而不是把考试成绩当成与孩子交流的唯一话题,这样亲子间才可能有话可谈,有事可商。
3、营造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沟通的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亲子沟通其实是一个彼此协商、让步的过程,在沟通中,家长要换位思考的意识,多想想“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多从孩子的角度着想,这样孩子也会学着换位思考,沟通肯定会更融洽,无话可说的尴尬将有效避免。
给孩子快乐的9种秘诀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能应付挑战,家长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控制他们自己的时间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和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专家建议】要做引导者,不做指导者
2、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有价值的成员,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可以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专家指导】家教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
3、体育活动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
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父母必读】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4、笑出声来
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而且你也不失尊严。所以最好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它们是最好的爱的表达。听说过吗?“一个人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
【家教困惑】孩子惹父母生气时怎么办
5、更具体的表扬
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真让妈妈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从小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了挑战之后。
【教子有方】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些
6、艺术的魅力
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这些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感情的释放口,帮助他们表达对自己和世界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专家建议】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7、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总是在家长的不满和批评中,伤了自尊,失去了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专家指导】找机会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8、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当孩子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发现问题;让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
【教子有方】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9、给孩子显示自己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地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正确表扬孩子的五“要”
表扬要具体
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
有一个小男孩儿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
“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吃了药才算能干,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父母在育儿中的一个失误。
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和教师常对孩子许愿:“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得到表扬鼓励而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鼓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表扬要兼看结果和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
这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最恰当最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因材施教从家做起:按性格教育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自古以来都是各师各法,有些更不讲求“章法”,以致最终“束手无策”。撇开“自家那套就是最好”的想法,家长可想过转用一些“理论性”的教子方法——
完美型
行为特征:做事认真、有很多“应该”和“不应该”的标准;抗拒做没有完美结果的事情;注重达到老师的期望;倾向压制负面情绪,如伤心和愤怒。
教子招数:妈妈要先尊重孩子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作多方面和多角度的观察,避免做事欠缺弹性。此外,亦可鼓励他培养个人兴趣和幽默感,并留意他的生活目标,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
助人型
行为特征:强烈关心周遭的人;总是尝试让老师觉得自己是“好帮手”;与人交往,喜欢采取别人喜欢的态度,如主动借出玩具;对老师的评语敏感在意,看到父母对别人好时会妒忌。
教子招数:孩子容易被误会为“多事”,妈妈要理解他只是出于关心,因为他的自信心建立于别人的好评上。注重教导孩子关心别人时也要善待自己,如表达某种程度的愤怒和拒绝。
成就型
行为特征:追求个人表现;为得到赞赏和认同而表现努力;对长辈的指示必定承诺;不用“开心”或“寂寞”等来形容自己;对别人的感情偏向于冷漠对待。
教子招数:妈妈要让孩子学习如何提升社交技巧,例如体谅他人,亦要教导他们察觉自己的情感,不要太计较得失。此外,可培养他享受绘画或音乐等以平衡生活。
自我型
行为特征:不喜欢与朋友做相同的事情;讨厌服从长辈的指示;幻想力强,做事多从“感性”出发;容易因小事兴奋或伤心。
教子招数:要避免过多干涉和保护孩子,也不要压抑他的想像力,可加强培养他的创造力,以及教导他理性地表达情感。
思想型
行为特征: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和群体行动;感情起伏较小,多面无表情;爱观察;喜欢汲取新知识,花较多时间看书和思考。
教子招数:孩子的社交能力较弱,家长要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也要肯定他的看法以提升其自信心。
忠诚型
行为特征:给人过分紧张的感觉;容易退缩和多疑虑;害怕尝试新事物;努力避免被批评或指责;社交上较少突出自己;服从如老师等权威人物。
教子招数:对孩子认真的态度表示欣赏之余,也要教导他凡事放松一点。可安排孩子适当地参与具挑战性的活动,增强自信心。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现在的子女大多是独身子女,家庭教育就更加重要了。但现在的家长好多都没有意识到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曾经问过一些家长:早期教育是什么?家长回答到:“早期教育就是教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简单识字和写字,会背儿歌,为入小学作准备;有的家长提到让幼儿学习尊敬长辈,养成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我们的父母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他们对早期教育的片面理解和盲目,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呢?在这儿,我想结合幼教理论和生活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家庭教育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家长对早期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入学的年龄有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孩子有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读大班或学前班。5岁,6岁应该读小学了。作为家长,首先要改变将早期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不良影响倾向。新学期开始,我们常常会遇到家长缠着老师。“老师,我的孩子都快5 岁了,等他读学前班,中班啥都不学,就是老师带着耍,唱唱歌跳跳舞……”“老师,我的孩子能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了……”面对这些家长我们只有耐心解释,可家长什么也听不进去,最后干脆要挟老师“不让他读大班,我们就到其他幼儿园。”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家长的要求。有时候,我们甚至还会听到有家长这样说道:“你们老师天天怎么什么都没有教,连作业都不布置。”就这样,有的幼儿园不管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每天都教室里写字、做算术题。而且还布置家庭作业。这就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的家长不应盲目地让孩子过早背上身体和心理包袱,过早的接受力所不及的学习任务,使幼儿学习兴趣减弱,自信心不强,甚至造成幼儿厌学,这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的家长认为 “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理解。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他的学历很高,可他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却不行,走上社会后有时候连很简单工作都不能胜任。又如有的孩子离家出走,小小年纪就犯罪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命运的影响。一位优秀的母亲说过一段话,意思大概是这样:“我不渴求我的孩子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我要求他一定是个对国家有用之人。”人才是“人”和“材”的高度统一,须先成“人”,方能成“才”。如果说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基础,那么我们毫不夸张地说,非智力因素是成“人”的关键。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包含有品德、性格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劳动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即教幼儿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求知,学习劳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一致。
现在常听到父母们讨论自己的孩子:“我那孩子,在幼儿园挺听话,可一回到家,甚至可以说一出学校的大门,就如同变了个人似的,任性无理。”“孩子也是,在学校里什么事都自己做,还帮老师倒垃圾,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所造成的。周围的环境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人也会形成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点方式的不统一,如一位主张严厉,另一位主张严宽结合;一位主张游戏学习,另一位主张强迫学习。还有一种是前后教育的不统一。如我们对孩子要求说:“你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晚上 9 点钟必须上床。”学校老师这样讲了,家长也说要按照这样做。而没过几天,孩子晚上 10 点钟还在看电视,家庭却不闻不问。这样,我们以前对他提出的要求就完全作废。所以,面对教育子女的严肃问题,我们要服从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恪守一致,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协作,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长要让孩子经受挫折教育。
“生命,总是在挫折与磨难中茁壮”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苦难是人生一大财富……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生怕孩子就受苦、受委屈。其实,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坚强的意志力,坦然地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谅和宽容他人的博大胸襟,往往都是在失意的经历中产生的。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而且还应设法创造一些让孩子体验一点,痛苦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爬山,让孩子体验劳累;适当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他才懂得生活中还会有不如意,适当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 其实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作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我们只有让他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才能在苦难中得到磨练。俗话说:“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如果你的孩子多了一次苦,比如摔倒了,生病了,被人打了,玩具丢了,你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他就承受了挫折,就增添了一种良好的品德。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鲁迅先生曾指出:“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由于幼儿好奇,没有是非辨别能力,好的他会学,粗言秽语,暴躁行为都可为幼儿所学。我班有个孩子一遇到了事情就喜欢说脏话,引得班上的孩子也跟着学。经过老师耐心教育,他还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有一天早上,我看见他爸爸送他来上学,老远就听见他爸爸在说话,仔细一听,嘴里说出来的全是脏活。我不禁感叹: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啊!可见,父母的修养对下一代的影响多么重要。试想,你成天打麻将成瘾,却要求孩子勤奋努力;你对人脾气粗暴,老爱训人、打人,却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你虐待老人,却要求孩子孝敬你,这可能吗?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常言说:“子不教,父子过”。可见,为人父母肩负的责任有多大,身处 21 世纪的父母,必须认识时代要求,转变观念,尊重现实,尊重孩子,了解现实,了解孩子,提高自身素质,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1、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在慧通文府组织夏令营中,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经历比名次重要——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个问题是慧通文府的一位老师给予我探讨的期中一个话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3、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4、对话比对抗重要——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5、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我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画画,5岁时画了一只大公鸡,我母亲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还漂亮!”于是,我更爱画了,黑板报从一年级画到高三,到农村插队给农民办报,;二是爱跳舞,五年级那年北京市舞蹈学校来招收小演员就有我一个。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穿着小裤衩、背心,手背后、脚站直后,有个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说“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从此之后,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话,后来就不敢再跳了,再后来干脆不跳了。所以我对父母说,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最伟大的教育原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玛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他值得赞扬的地方。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方法。说句好话轻而易举,只需要几秒钟,但它的功效却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母亲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母亲为了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
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他们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怯懦
在人们的一些思维里都是把女人当作柔弱的代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配得上“坚强”二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遇到困难,能够不惧艰难困苦,一直坚持下去的往往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软弱的女人,她们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男人显的还要坚强的执著。
像王桂荃(梁启超的二夫人)女士,在梁启超离世之后,带着九个孩子度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岁月,即使在文-革的动乱年代也没有动摇她的坚强信念,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坚强母亲。
·心胸宽阔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展望未来
女人的胸怀历来被文人描写的及其狭窄,甚至还有民间的俗语: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好像世界上只有男人的胸膛是宽阔的大道;而女人的心胸只是山间的羊肠小路。
然而有很多的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敬佩,真是这些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懂得一个母亲的宽阔胸膛会对孩子起多大作用。
郭安娜——(郭沫若的第二位夫人)这个现代人也许并不知道她的名字的女人,在离开郭沫若后,一个人居然抚养着五个未成年的孩子,直到十五年以后见到郭沫若。
·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
人类社会最可怕的就是行为的残酷和精神的冷漠,可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很多人好像无法躲避这两种悲惨的现实。
“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有后天的修养与教育形成,但是它仍然是来源于孩子母亲的善良根基。
比尔盖茨就说过,自己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是“虔诚和善良”,我们在比尔盖茨对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大量捐款上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印记。
·冷静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韧不拔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或者是有形宣传影像中,我们大多是情况下看到的是遇到灾难时候的母亲,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绝望的想到自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在如今人们难以形容的场面上,一个母亲的镇定和冷静足以让人终生不能忘记。
·有修养的母亲会铸就孩子的品质
“修养”这个名词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优秀似乎又能成就他的事业。
那么修养即使在成年之后如何“建设”,其实大多数的修养还是从母亲那里点点滴滴“浇灌”的。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
·文化资深的母亲会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
有文化的母亲绝对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如果是文化资深的母亲似乎就更能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大人手牵手的带领下慢慢学会走路一样。
有文化的母亲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点点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杜绝粗俗;让他们远离简单;让他们知道深刻……
著名作家金庸就曾经说过,他对小说的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索很多受母亲的文化影响。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姑妈,在那个时候就读过高中,并能写一手漂亮的水笔字。
每一个人的母亲都在以他们各自的形象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在这里举出的都是名人的母亲,这不等于我们没有注重平凡的母亲,只是这里所举出的母亲形象大家都知道和熟悉,所以他们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即使是我们自己的母亲,他们身上同样会有这些美好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唯一的区别就是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爱孩子,请收起你一半的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我们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六个甚至更多个大人守着一个至多两个“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其娇惯程度可想而知!生活的优裕使他们养成了任性、霸道、自我、不合群等的不良习惯。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却远非如此,包办替代的比比皆是,以致于大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把穿脏的衣服打包寄回家、小学生家长替做值日生等等不再是奇闻奇事。我们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为自己开脱责任:自己不小心摔倒了是地板的错,被小凳子绊倒了是小凳子的错,喝水烫了是水的错,和小朋友闹别扭是小朋友不乖……却单单忘了是自己不够小心,是自己误会了小朋友的意思,是自己……所有的这些,都已经背离了我们关爱孩子的初衷,让孩子们陷在了一个很自我的小圈子里,让他们没有了责任心,缺乏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与人交往的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家长硬起心肠,收起一半的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认识、摸索。当然,并不是我们的家长什么都不管他了,我们要教给他生活的方法,要授之以渔,把我们的爱放到合适的地方,理智、合理地给予爱。当他们取得些许进步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赞扬肯定,当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适时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把孩子放在和我们相等的高度上进行对等的交流,听取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也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心思。
英明睿智的家长会让孩子碰应该碰的钉子,绕该绕的弯路,让孩子吃点苦,使他明白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我的孩子今年三周岁了,身为幼儿教师的我深切明白培养她良好习惯的重要。从一周岁半我就让她自己吃饭,坐着自己专用的小凳子,自己用小勺吃饭,我和她爸爸从来不会端着碗满院子喂孩子;不认真吃饭不要紧,当她饿了的时候自然会自己要东西吃。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喊妈妈也没用,之所以摔倒了是自己不小心,是自己没看清楚路,怪不得地板也怪不得别人;懂文明有礼貌是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教孩子懂礼貌,遇到长辈要主动说话,叫人,守着孩子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教孩子承担责任,犯了严重的错误必须接受惩罚,不能玩心爱的玩具或者不能看喜欢的动感画片,摔了东西要自己收拾干净,自己不能办到的可以向大人求救,但是必须完成大人交给的另一件事情……时间久了,她自己就会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鼓励她与多人交往,爱护花花草草,爱护小动物;星期天节假日,只要天气暖和,我带她出去玩,到仓圣公园、弥河公园去欣赏那里的花花草草,虽然她不一定会记得清晰,但是总会有模糊的印象留在她的脑海里;到超市欣赏形形色色的水果蔬菜、水产品。在超市里,我的孩子从来不会随便抓东西往嘴里塞,即使是她很想吃的东西;因为妈妈在第一次带她去超市就很认真地告诉她:只有妈妈用钱买下来之后才能吃!
不要怕孩子犯错,而是等待她犯错。因为每一个犯错误的过程都是她的成长,都是她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她犯错之后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教她认识错误。比如我的宝宝对我的水杯超感兴趣,总想自己抱过来看看,即使我把它高高的放起来,即使我告诉她很烫。终于有一天,我把装满开水的杯子放在了她触手可及的桌子上,然后,她兴冲冲的把小手靠了过去,随即,迅速把手离开了我的水杯,咧着小嘴哭了起来。我知道是我的杯子烫了她一下,虽然并不严重,但足够让她记住:水杯不能随便碰。直到她学会用手背来试一下水杯的温度。
爱她,不是包办代替;爱她,不是束缚她的手脚。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走出我们的怀抱,自己去观察、发现、寻找、探索,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爱孩子,收起我们一半的爱吧!
会毁掉孩子的家庭教育习惯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体现孩子教养的32个细节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得从细节入手:细节体现教养,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如此,粗生活,细教养,当是为人父母的一条原则。
1 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不做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事。
2 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健康,外出或回到家里要主动打招呼。
3 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不敷衍了事。
4 对任何人都要表示必要的尊敬。
5 用眼睛和他人沟通,与人交流时要用眼睛看着对方的脸,包括说再见和谢谢,不要做出无礼貌的表现。
6 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7 到别人家里做客,要讲礼貌,临走时不能索要物品。
8 对来访者要表示欢迎,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客人走的时候要说再见,并表示:欢迎再来。
9 在家里接电话时,必须做到礼貌得体,要先问好,声音要轻柔。
10 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后,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示不满。
11 按时上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2 遵守课堂纪律,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自觉地管好自己。
13 不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向受表扬的同学表示真诚的祝贺。
14 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15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在你身边的废纸废物,不要追查是准的,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
16 自觉排队,永远不插队。
17 外出活动,进入公共场所时要保持安静。
18 集会期间不要说话,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不和朋友说话打闹。
19 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要帮助他或她捡起来。
20 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
21 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
22 进门时,为别人扶住门,轻轻关门。
23 坐公共汽车时,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
24 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25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要天天刷牙和洗脚。
26 在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不要让嘴巴发出声音,吃饭的时候,只取你应得的那一份,只用筷子挟朝向你的那部分菜,不可随意转动桌子。
27 打喷嚏或咳嗽时把头偏向一侧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
28 静坐或者与别人谈话时,腿不要抖动。
29 把握现在,把握今天,今天能做的事情就放在今天做。
30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挂在脸上。
31 用正面、积极和欣赏的态度生活,努力保持快乐的心情。
32 永远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青春期的孩子给家长的16条建议
第1条:如果你们能放下架子,成为我朋友的话,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
第2条:我恳请你们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和指挥;
第3条: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件事应该怎么做;
第4条: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的思考;
第5条:我会充分尊重你们的意见,但不要强迫我按照你们要求的模式生活;
第6条:包容我的错误吧,让我在穿越错误中获得更大的成长;
第7条:请关注我的尊严和信心,那真的很重要;
第8条:别为我找那么多榜样和英雄,我自己可以确定前进的目标;
第9条:你们就是我的榜样啊,所以你们的表现真的很重要;
第10条:给我一些机会,让我学习怎样关心你们,爱你们;
第11条:不要偷看我的日记或者抽屉好吗,其实里面没有什么让你们紧张的;
第12条:请允许我按自己的想法选择朋友,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13条:你们之间的和谐,对我心情的影响,比你们估计的要严重;
第14条:请给我一些时间发呆,也许我正在思考呢;
第15条:如果我是梅花,千万别让我在夏天开花;
第16条:给我一些机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我需要亲自成长。
美心理专家提父母该知道的12件事
这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莎·史翠斯的研究成果。
1.青少年在晚上比较爱讲话,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时钟比成年人延后。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青少年不觉得你在盯着他们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档和他们谈谈。青少年喜欢在打球、坐在车上(你在开车)、吃东西时,分享他的感觉。
4.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情绪性的字眼,常常他们会说“我很烦”、“我很困扰”等。
5.问特定问题,但以正面的态度。你可以问:“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6.在其他时间回应你的想法,因为青少年需要时间去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
7.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政治。但话题内容应该正面,有助于了解彼此。
8.用言语赞许他们的想法,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如果他需要建议,做好准备,不要只给一个答案。
9.青少年的沟通方法本来就和你不一样。用开放式问句鼓励他们谈他们的世界,如“王小华怎么说”、“你那时候怎么想”。
10.青少年敏感、易感、容易受伤害。耍幽默常遭致反效果,让他们觉得你认为他们的事没什么大不了。你应永记在心里。
11.青少年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你可以问:“做那件事让你觉得怎么样?”或“那件事对你有什么帮助?”
12.接受某些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时间会让一切过去,或改变一切。
做好父母的八个智慧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我们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智慧一 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 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 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智慧四 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 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的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 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靠得住。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 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表现。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长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智慧八 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对于孩子,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12岁儿子捅死的母亲:你有多爱,孩子就有多恨
什么样的家长是我们的好家长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
我们期望孩子拥有怎样的家庭教育?
怎样看待陪伴孩子?
家庭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