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咬文嚼字:上厕所和下厨房考证
汉字词义的演变同人们的认知实践、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都有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是复杂的、抽象的、难以表形的,所以古人便通过隐喻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健全概念。隐喻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从而建立不同的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例如“上”本义是“位置在高处”,通过隐喻可以表抽象观念的“高”,进而又可以表示处于最高领导地位的国君等,于是人们对“上”产生了“主观移情”现象。人们对“上”怀有“敬畏”之“情”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上”作为动词时的各种引申用法随之受到了影响,后来,人们就常常在主观上认为重要的地点前用“上”。但是仍有一些反例的存在,这也正反映了语言规律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常说“上北京、下乡、上厕所、下厨房”等,而不是相反?下面我们立足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几个典型的反例解释如下:
1.下江南。最充分的理由应该是,古人对地理方位的精确了解“上北下南”,所以往长江以南,就很自然的说成下江南了,同理还有下西洋。另外,笔者臆断:中国古代四大古都,最南的是南京,也没过长江,大部分在北方。所以在人们心理主观上认为南方应该称臣于北方,从“南蛮”一词和中国古代天子为大,异邦也需下跪称臣的历史事实也能看出人们的主观“移情”的感情色彩,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人们对其用法的使用。
2.下厨房。笔者认为,过去乃至在现在人的眼中,厨房一直是妇女的一技之长,全世界都存在着对女性及其从事的和熟悉的事情“另眼相看”的普遍现象,认为是又脏又累的,侍者应该做的事情。另外,看农村的房屋,一般正房比较高大,厨房比较矮小,位于正房的后面或院中的某个角落。相对于正房来说,也许由正房去厨房是由上而下吧(后个观点笔者不肯定,从网上找到的,希望读者多了解不同的观点,方便学习和取舍之用)。
3.最难解释的就是“上厕所”这个例子了。有关古代的厕所,《释名·释宫室》:“厕或曰溷,言溷浊也。”《说文》:“圂,厕也,从□,象豕在□中会意。”“圂”“厕”互训说明当时的厕所和猪圈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考古文物中获得充分的证明。各地汉代遗址出土的猪圈模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往往与厕所连在一起,与解放前农村中的连厕圈相仿。圈厕结合为积肥提供了方便。在农村,茅厕一般都在距住宅20到100米远的猪圈里,有的还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猪圈和人方便的入口,下层是个大粪池。不晚于汉代,人们确实已经利用圈厕中的粪便了。故,因厕在上层,所以成为上厕所。可见,这一使用的由来和历史事实有关系的特例了。
4.关于“下(上)饭馆、上饭店”等。笔者认为这同样和人们对“饭店”一词的主观感受的迁移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饭馆”在的印象是“小、简陋”;对“饭店”的印象是“大、豪华”,所以没有“下饭店”的说法。但为什么有“上饭馆”的说法呢?这个就和我们上文谈到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喻原因有关了。因为人们在日常交际时总要避免一些令人不快的说法,以达到礼貌、含蓄的目的。因此,我们说褒义词相对于贬义词来说,在人们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根据这一认知原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比“下”有更多的语言出现的环境了。
综上所述,语言(尤其是词汇)的演变和发展,和语言的使用者本身的民俗文化、认知思维方式、社会生活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研究离不开对其使用者的认知思维、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及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考察。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语言系统的自主观念。认知语言学为我们全面认识语言现象、探索语言规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说这是超越知其然,而通向知其所以然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并使语言研究本身带有了浓厚的认知性、民俗性和趣味性。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运情
生活智慧
史海钩沉
健康智慧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上厕所、下厨房?
为什么说上厕所下厨房,而不是下厕所上厨房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而不是下厕所、上厨房?
坐北朝南四间正房,大门、厨房、厕所怎么安排?
长知识 |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