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俗的起源与形成(二)

礼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原始宗教崇拜在起作用,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统治者对礼仪的强化和古代思想家对礼节的倡导,则成了礼俗形成最重要的推动力。


《礼记·礼运》篇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礼得之于天,效法于地,配合鬼神,贯彻到丧葬、祭祀、射箭、驾御、加冠、结婚、朝会、交聘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只有遵循礼,才能治人,才能治理好天下国家。荀子则更明确地说:“人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礼既然对国家的治乱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统治者当然会尽力确立礼制,完善礼仪,使之成为维护等级秩序的得力工具。


由于统治者对礼制高度重视,又有专职官员管理礼仪,因而周代的礼仪已颇为系统、完备,按《礼记》所说仅大礼即达300种,而小礼竟多至3000种。这众多的礼节虽然十分繁缛,但大体分为五类,即《周礼》所说的吉、凶、军、宾、嘉“五礼”。


“五礼”,主要是周代制定的礼仪制度的大致情况,以后各代对具体的礼仪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均有所损益修订。但仅从周礼即可看出,早在先秦时期礼仪制度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统治者要确立与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封建家族要维护自己的血亲关系,还是达官贵人、布衣白丁、贩夫走卒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语应对,均有一整套礼仪规则可以遵循。只要人们都按照这套礼制各就其位,各安本分,那么贵贱、长幼、贫富即可区分,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即可确立,社会也便不会出现动乱不安的局面。因此,希望社会安定的儒生也都大力倡导礼治,推行礼仪。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认为不学礼的人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由于孔子十分看重礼,所以在教授学生时把礼当作一门特设的课程,列入“六艺”之中,并居于首位。


此外,我国古代有大量论述礼仪的典籍可以供人们学习、运用。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部礼书《周礼》、《仪礼》、《礼记》,成书于战国和西汉时期,详细记载了秦汉以前的礼仪。这三部书相继被封建皇帝定为经典后,历代学者均研习不辍,并撰写了许多注解疏证一类的著作。加之历代朝臣、文士另修的礼书,以及史书中的礼仪典志,礼仪文献真可谓汗牛充栋。


总之,由于统治者对礼制的强化,文人学士对礼仪的倡导,学校中对礼学的教育,社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礼仪,使礼仪渐渐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家处世行事的规范而代代相传,于是礼仪便成了风俗习惯。这种种礼俗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无形的道义力量,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起着不成文法律的作用。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探讨古代礼俗时,应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礼俗的起源与形成(一)》


整理/邬震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观察丨“礼”的起源和变迁
鲁国君主列表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记》与现代精神文明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论语:十世可知也(2-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