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敬畏的名义, 还传统节日仪式感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上坟时嘻嘻哈哈,扫墓时低头玩手机”,记者发现,随着城乡及人口结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包括清明节在内诸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正在逐渐消失。


专家表示,仪式感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和骄傲。


我们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重视这些传统节日之仪式感,用心去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2018年4月5日

农历二月二十

清明


“上坟扫墓?才不!”


宋代高翥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生动描写了古人清明扫墓的情景。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日子。


扫墓祭祖不仅表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追悼之情,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宗族内的血缘关系。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大潮的冲击,清明节隐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正面临逐渐淡化和消失的趋势。


按旧俗,人们要携带供品、香烛、纸钱等到墓地,摆上供品,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再焚香烧纸,行礼祭拜。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清明节的仪式感就体现在这里。“这是对祖先的感念和敬畏。”


在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看来,这种仪式感很重要,不可或缺。


“献花敬酒、清扫墓碑、诵读祭文、静思追念,庄重的祭祀仪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还有着丰富的内涵,那就是行孝品德的体现以及对祖先和去世亲人的感怀和感恩。”



相比过去,现在人们过清明节,仪式感要差很多。供品、祭祀内容都大大“缩水”。


由于缺乏敬畏之心,很多人只把这些仪式看作一个普普通通的礼仪、过场,或者是家人团聚的一个机会而已。“清明节不就是扫个墓吗?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在国企工作的孙小姐早早就订好了今年清明节的自驾游计划,在她看来,清明节就是假日。“上坟扫墓那是爸爸妈妈的事。”


和孙小姐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仪程既不关心也不在意,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搞封建迷信。”由国庆说。

 

有仪式感,才有厚重感


仪式感消失的不单单是清明节,其他传统节日也都面临这个问题。


七夕节,人们不再拜月乞巧;中秋节,人们不再望月怀古,月饼成了被各种嫌弃恶搞、可有可无的点心;除夕夜,人们不再亲自动手做年夜饭,在饭店“搓一顿”,连碗都省得洗了。


“如果听之任之,不注重仪式感,我们的节日记忆就会减弱,逐渐丧失对于传统佳节的兴趣,直至遗忘自己的传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可悲的。”由国庆忧心忡忡地说。



古人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创造了很多传统节日,这并不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除记录时节功能外,很多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说,古人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其内涵与种种仪式中。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来象征人间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游春,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仪式感是什么?它是元宵观灯的彻夜狂欢,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


由国庆表示,对于传统节日来说,仪式感很重要,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


有了仪式感,才会有厚重感和隆重感,才能体现人文气息、历史魂魄和民族精神。

 


面对传统,多些“敬畏之心”


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是索然无味的,是黯淡无光的。


清明到来,专家们表示,不妨就以清明的名义,呼唤传统节日仪式感回归。在重温传统节日的礼仪程序中,传承历史,感受传统,涤荡心灵。


唤回社会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需要我们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冯骥才说,有些传统节日习俗已经快消失了,如果我们感觉陌生,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


重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和情感。“温习和体验传统习俗的过程,其实也是参与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



王来华表示,要回归的是清明节文化中感念祖先、倡导社会秩序和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和团结向前的文化内容,对于封建迷信和不科学的内容要拒绝,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内容要摒弃;


其次,通过开展“家庭追思会”“生态环保葬”等活动,宣传正确对待死亡和人生等观念;还要鼓励家庭团结和睦、利己和利他共生,为家庭和国家都要做出奉献的精神。


在媒体宣传和活动组织等具体事务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经常和有针对性地传承和贯穿这些内容,形成一种带有现代文明色彩的新的仪式感。


重温节日文化仪式感必须从娃娃抓起,只有“小手拉大手”才能传承发扬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由国庆建议,有关部门在校园开展一些传统节日全流程仪程的再现,让孩子们广泛参与,让这种仪式感入脑入心。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有体验,有记忆,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怀才能进驻他们的心灵,传统文化也才能复苏和充实在他们的心里。”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近清明,老人说:“扫墓3人不去,后辈有财路”,这3人都是谁?
祭祖的文化心理
让孩子心中消失的“冬至节”复活
刘洪顺:我们的感恩节——清明
过什么西方的万圣节,中国的“万圣节”就在今天~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你知道原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