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日三餐或是一个错觉,古人讲究将第三顿饭留给敌人

一日三餐或是一个错觉,古人讲究将第三顿饭留给敌人

一日三餐或是一个错觉,古人讲究将第三顿饭留给敌人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里,饮食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

孔子讲:“食色,性也”,佛家要求“过午不食”,形容一个人勤奋敬业,则说他“并日而食”。但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人的习惯里,“一日三餐”几乎是一种人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例如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两顿不吃腿打晃,三顿不吃挂墙上”,就是对“三餐”制认可的有力证据。

但从更长远的历史渊源来看,“一日三餐”这个深入人心的概念很有可能只是一个错觉,因为早期的饮食习惯并不是三餐制。

在一些人工制造的计时设备如日晷、刻漏、钟表等尚未发明之前,人类计算时间依然依赖对日月星辰的观测,所以远古时期人类很多生活习惯、活动轨迹的记载,都遗留着“仰观天文”的痕迹。

吃饭的时间确定也是如此。当每天的太阳运行到东南角的时候,古人就将这个时辰称之为隅中,处于这个位置的太阳又叫做朝阳。古人就会在朝阳处于隅中的时候,吃每天的第一顿饭,所以这顿饭又名“朝食”,或者“饔”。吃第一顿饭的这个时段,也因为吃饭而又名“食时”。

按照古时的叫法,古人每天的第二顿饭叫做“餔食”,又名“飨”。在《说文》里,对“餔”的解释是“申时食也”,申时就是今天计时习惯里的下午十五点至十七点。从此也就可以印证出古人吃第二顿饭的时间是在下午,距离天黑还有四五个小时时间。

同时,“餔”还有一层引申义,表示是一般地吃,而非讲究地吃。战国时期的宋玉在他的《神女赋》里曾经写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这里的“晡”和“餔”是通假字,说明古人吃完第二顿饭之后,就已经进入了睡眠的预备期。

类似每天只吃两顿饭的文字记载,最晚出现在宋朝之前。也就说明,在宋代之前一日两餐才是日常生活的正规规矩。而今天的人们早已习惯的早餐七点、午餐十二点、晚餐十八点,甚至晚餐之后还有加餐、宵夜的传统,是宋朝建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一日两餐逐步变为一日三餐,也从侧面证明了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能力的稳步提高。在社会整体物资供应不足的时候,任何理由都无法绕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

当前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三餐制的演化、定型,最早是在素以“鱼米之乡”而著称的明代江南一些较为富庶的地区。在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富裕家庭已经形成了以早、中、晚三餐为基本,又有上午、下午两次点心“垫补”的生活习惯。

另外一个来自文学作品的证据就是,《红楼梦》第五十回就反映出,在贾府里,午饭已经从非正式的随便吃点点心,变成了必须规规矩矩、像模像样上菜、就餐的正式用餐习惯。

从两餐变为三餐的历史进程是相当漫长的,至少应该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这中间最大的阻力就来源于生产力低下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对于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的封建贵族和地主豪强而言,每天最愁的并不是有无吃的、吃多少,而是在诸多的食物里选择什么而吃;而对于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之下的穷苦人家而言,有的吃,能活命就已经是万幸了,劳作繁重的时候吃多一点,农闲时间就少吃或者不吃,糠菜也能充作半年粮,在吃的问题上根本没有纠结和讲究的余地。

在清、明两朝之后,三餐制已经被全社会所接受。但中间有一个细微的变化就是,在奉行两餐制的时期,早饭也就是“朝食”是相当重要而且正规的正餐。但在三餐制定型之后,人们逐渐对举足轻重的早餐反而轻视了,经常用很简单、快捷的方式应付。

晚饭也就是“餔食”,本来是睡觉之前吃,相对就简单一些,但之后的人们反而非常注重晚餐,无论是饮食标准、烹饪花样等方面都走的高规格路线。热恋的男女共进晚餐是一种浪漫,邀请重要朋友或者客人一起吃晚餐,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手段和社交礼仪,更隐藏着对被邀请者的重视、尊敬。

近些年,随着生活物资的丰裕,人们奉行至少一百多年,且早已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制度似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很多人因为用餐频率高、食物丰富、营养过剩,而出现了“三高”等“富贵病”。所以,社会上又流传出了“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三餐口号。

从厉行节约和养生保健的角度看,两餐制也好,三餐制也罢,每个人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需求而自主选择。在对待每一餐的态度上,则要优先考虑身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需要,做到能量充足、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特别是《黄帝内经》里那段“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的养生格言,对于今天的人们科学调整自己的餐饮乃至生活习惯,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在俄罗斯民间,就有这样一个谚语:“自己吃早餐,与朋友一起享用午餐,把晚餐留给敌人”。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深刻的哲理,这是谚语主要的语言特色。“自己吃早餐”,说明要像尊重自己一样重视早餐,不能敷衍了事或者不吃了之;“与朋友一起享用午餐”,最好的东西留给朋友,则说明午餐要尽可能菜肴丰富、营养全面、分量充足;“把晚餐留给敌人”则说明分量过多、营养过于充裕的晚餐对健康是不利的,过度晚餐显然是养生保健的大敌,隐喻对于晚餐要简单化、少量化。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一个真正意义上懂得吃、善于吃的人,不仅仅有效延伸生命的长度,也很有可能拓展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宽度,让人生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餐饮制改为一日两餐,有利于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吗?
舌尖上的一小步,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揭秘一日三餐制的由来
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一日三餐到底怎么吃更健康?
“过午不食”行不通!营养专家告诉您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
一日三餐(5)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健康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