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功成名就后建义庄, 免费为族人提供了800多年的衣食住行

范仲淹的命比较苦,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随后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改名叫朱说,范仲淹的运气同时也很好,朱家人对待他们母子二人并没有特殊对待,也没有被歧视或者虐待,他的继父朱文翰对待范仲淹视如己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范仲淹长大,他的母亲才把他的身世告诉了他。

范仲淹后面的经历比较顺利,离开朱家后,外出求学,考取功名,结果高中进士,升官发财了。

有钱了之后范仲淹就把他的老母亲接到家中奉养,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而且在范仲淹的母亲又是改嫁的情况下,范仲淹对待自己的母亲能够做到通情达理,爱护尊重,生养死葬,可以说是十分孝顺了,要是以我们今天的思维来思考,富贵之后赡养母亲这一件事,或许很多人都觉着这只是作者小题大做而已,其实不是这样,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有一个叫程颐的教育家说过一句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名言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有所耳闻吧。

而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点在后来越来越流行,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希曾的进士,他的再嫁母亲去世后,他请求辞官回家守丧三年,最后只获得了一年的批准,理由是:王希曾的母亲既然已经失节,就不应该守丧三年,一年就足够了。

其实即便放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都比不上范仲淹,很多人就算没有取得功名都对自己的父母呼来换去的,把父母对待自己一切的好当做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之心。

其实范仲淹不仅对老母亲好,对待族人也很好。范仲淹在晚年的时候把自己1000多亩的土地拿出来当做家族中的公共财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义庄。每月都会给族人发放口粮,到了冬天还会发放布匹,如果有族人结婚、出嫁、去世都会发放一定数量的钱财。除了吃的穿的用的,义庄还提供义宅供给族人居住,如果家中要是缺钱了,还可以找义庄借贷。

范仲淹进士起家,自然很重视族人的教育,为了鼓励族人多读书,义庄不仅提供考试的路费,还设有义塾,专门让有功名的族人教导本族子弟。

为族人建立义庄的行为被很多后世信仰宗族制度者的人视为楷模。义庄虽然很好,后世也有很多人学范仲淹建立义庄,但是很多后来都失败了,之所以失败,这一切恐怕还得怪罪族人,大家看到了范氏义庄给族人带来的好处之后,应该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义庄是用来养闲人的,衣食住行义庄都会有所提供,把族人都养懒了,不愿劳动,只知道索取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族人大多数不是在思考怎么发展生产,自己动手去创造财富,而是处处想要占义庄的便宜,再加上很多义庄在规章制度上不够完善,有很多漏洞,这两个原因一结合,所以很多义庄就开不下去了,而范氏义庄之所以能够传承800多年,也有它的特殊性,除了规章制度比较严密和切合实际,更重要的一点是历代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义庄的规章制度和资产加以补充修订。

范氏义庄创建之初有1000多亩土地,后来虽然时有损益,之后都得到了补充,到了清宣统年间已经增加至5300亩。

以范氏义庄为基础,可以看出,义庄要想长久,除了规章制度必须要完善外还需要后继有人,适应潮流,及时的对义庄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对义庄损失的资产进行补充。针对范氏义庄出现族人爱占义庄便宜的问题,可以由免费发放改为有条件发放,从而鼓励族人劳动,鼓励族人发展生产,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在范氏义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大力度鼓励族人多读书,学习知识,比如族人不分年龄均可以进入义塾学习技能知识,进入义塾之后就以发放钱粮作为奖励,如果族人进入义塾之后懒惰不愿学习就削减奖励作为惩罚,相反,成绩优异者就加大奖励力度,用实际行动阐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义庄所拥有的资产上,要是义庄一无所有,那就是纸上谈兵,不仅没有丝毫效果,还会带来很多闲言碎语,影响义庄声誉。

对此,你怎么看呢?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始终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苏州的府学、书院与社学
范仲淹家规
范仲淹和长山
范仲淹与虞城范氏家族 商丘本地新闻
范仲淹的后人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