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们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生活交往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部分学生从幼儿园至今除在校时间以外,其余时间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上学、放学都由父母接送,缺少正常人际交往,长期以往形成了任性、孤僻、不合群、自私、焦虑、抗挫折能力差等不良现象。
孩子需要家长、老师的理解、宽慰、帮助、激励,而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节衣缩食,早出晚归,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但效果不明显,收获很小,很多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一些家长认为生、养、教都是自发的、本能的。
(二)课间活动
作为课题组的老师,曾经和学生一起做过有关课间活动的统计表:
《我们的校园》
跳绳
〇〇〇〇〇〇
画画
〇〇
踢球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武术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游戏
〇〇
丢沙包
丢手绢
〇〇〇〇
从这次统计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术和踢球两项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我们的学生们真是玩的太剧烈,太疯狂,连丢沙包,丢手绢做游戏这样的稍稍平和的游戏都没兴趣了,学生们一下课就一个的的跑呀,追呀,打呀,闹呀,可说是生龙活虎。
(三)学习表现、
再调查一下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有下列表现: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写字经常多一划,丢一划,部首张冠李戴。
3.写作业时间拖得太久,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一节课写一行字甚至几个字的笑话。
4.经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结果。
5.不爱阅读或阅读能力差。
6.好动,但缺乏运动技巧。
人的学习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有的7岁一年级孩子可以做二、三年级的功课,有些7岁的孩子却只会做幼儿园中班的课业,当我们要求他们做一年级的课业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不专心,多动,拖拉,实质上,这是由于他们觉得一年级功课太难,学不会造成的。
好动、多话、打架,依赖、厌学,不专心,没兴趣,没信心,学习态度不佳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成为心理学上研究的心理问题了。我们将种种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上疲劳,学习困难,厌学学业不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不良人格以及问题行为,如偏激、狭隘、妒忌、自卑,好斗等等
2006年临沂大学教育心理学院一教授对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6.4%,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为4.2%。这一数字比中学的4.2%,2.5%要高得多。
这此心理障碍的产生一方面有其先天个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是日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家庭教育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家庭教育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于保护。父母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已经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是过于放纵。现在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孩子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养成一种法制观念,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家长自己不管,亲戚朋友又有有谁会替他们管,这种环境下的孩子能不放肆吗?
(三)是过于冷酷。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这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可能有热爱学习的态度,不可能有善于动脑、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校工作中,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的排队,导致学生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学习较好的学生们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中,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讽刺挖苦,不管不问导致的自我消沉,自甘堕落让我们忧心。
这种复杂的家校环境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不良人格与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课题实验目标
如何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怀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结合我们近几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我们成立了《关于学生心理与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06年9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验.
此项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形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创造性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通俗一点,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乐意学习,主动学习;应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该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有着相称的年龄特征;形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众所周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沟通家校,创设良好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基础,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以采用不同的标准为方法分层要求学生,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手段,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精神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期待为之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达到下列目标:
1、 精力集中。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老师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
2、独立完成。教师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由孩子浅入深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态度认真。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
4、质疑思考。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势力善于增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5、乐于学习。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探求知识。
6、周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7、与人交往。学生之间能友好相处、友好学习,学会与人接触与沟通,没有孤独感。
8、个性健全。能够做到诚实不说谎,富有同情心,自尊自信、主动进取,敢于负责,控制自己。
三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学生在能力,性格,脾气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是我们学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要具体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渗透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另外,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表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二)启发性原则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和促进成长的关系.教育者要杜绝居高临下式的说教 .劝导.指示,更不要命令和训斥学生,要以和蔼的口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沟通,通过启发和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最后顺利解决问题.
(三)巩固性原则
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必须不断巩固教育成果,避免出现反复.那种期望只通过几次心理健康讲座或与受教育者的几次晤谈,就能解决其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沉着冷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急不躁,不断巩固教育成果,促进学生彻底纠正心理偏差,根除心理障碍,自学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四、课题实验具体做法
(一)改变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设良好人际交往的心理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成功,便是人际沟通的成功。”医学研究表明:所有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原因之一都是不善于与别人沟通。自我封闭致使人的不良心理倾向恶性发展,成为难以治愈的心理痼疾。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人为心理问题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 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
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学生和老师感情好何,直接影响孩子是否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育。刚入学的时候 ,我班有个小女孩,家长每天送的时候都非常生气――孩子接着母亲的衣服就在是不想进教室。我就找机会表扬了这个学生,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对他微微一笑,就这简单的一摸、一笑,孩子就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喜欢上学了。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让每个学生与我交流,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有一个8岁的小学生经常把30岁的我叫“爷爷”,在这种亲热近下,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进步很快。
近年来,许多成功学家在研究人生的成功之道时都有相同的发现:一个人一天中约有60%-80%的时间花在与亲人、朋友、领导、下属、同事或顾客间“说、听、读、写”的沟通活动上。美国卡耐基大学在研究一万个成功者的案例时发现,一个人的“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则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人际沟通效率。
为此,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倾听。他人讲话时,聆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表现。此外,客观地替对方着想,倾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的。一旦你体会到他人如何去看待事实,如何看待自己,你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使你和对方的谈话更为有效。近年来,沟通方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听”是一项最值得重视的沟通技巧。
二、善于表达。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其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说话。对每个人来说,说话水平的好差,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情,有人磨破嘴皮,却白费口舌;有的人寥寥数语,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所以说,口才是衡量一个人实际沟通能力的尺度。
三、兴趣广泛。平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在与人说话时言之有物,左右逢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新闻时事,名人轶事等等,都要略知一二。俗话说,物以类聚。只要与别人在思想、人品、兴趣以及爱好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就不会无话可谈,沟通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四、与人为善。保持诚恳、坦诚的态度,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式。沟通必须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万万不可盛气凌人。与人为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的环境和良好的沟通氛围,以便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使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对方所接受。
只要平时注意实践和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就能体会到与人成功相处和交往的乐趣,从而觉得与人沟通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二)开展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进行多种心理训练.
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提高学习乐趣,培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简单的讲故事比赛,就可以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与别人交流的习惯,这样的活动胜于教师的口头说教不知多少遍。
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自己主观上认准了的事,难度再大,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根据这种心理,我就为了发挥学生自己的教育作用,而让他们的位置有所改变,即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从而依照正确的思想,自己从主观上改造自己,心悦诚服地约束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
在我实验班级叫,我追求的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力争学生人人自觉参与,各司其责,自己管理自己,以便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工作和活动的才能。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始终树立民主意识,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起好调控、引导、服务的作用,决不包办代替。如:在班级实施的个人量化管理模式中,每天设立两个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在两操、卫生、个人仪表、课堂及课间纪律、出勤、早读等几方面全面检查,并于当日下午放学前公布个人一天的表现情况,主持人-----班长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和改善管理;然后班长将统计表收齐后,再交到周统计员手中,第二天一早,统计员再将统计好的表交到绘制笑脸的同学手中进行笑脸评价。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可从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参与集体的管理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也推动了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然而,一段时间,学生对由班长担任每日的班级工作汇报主持人有了看法,虽然没有明的要我改变模式,但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有一些学生也想成为汇报工作的主持人,想在这方面一展个人的风采,抓住这个苗头,我立刻有了新的举措,让那些学生到班长处报名,然后按照顺序一人一天试着主持,效果很不错。
另外,根据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展示你的风采》,《金点子创造》,《争做规范小标兵》,《手拉手互助》等自主教育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科技活动;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等。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放大镜,找优点”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一个闪光卡,先自己的找,后小组评,最后老师参加,为每一位同学找出10条优点,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兴奋有激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三)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不同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所长,外向内向,好动好静,都没什么不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需要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
比如,我所在的二年级二班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表现的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气等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德育论文荟萃
立足三个基本点,有效管理班集体
班级民主化之八:浓厚的学风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学生怎么啦?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学生缺乏上进心:怎么看,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