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霸道而显奇效!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8.制污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9.五虎穴

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治全身骨肿。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

手术:针深二分。


二、手掌部


1.重子穴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肩背痛(特效)、肺炎(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2.重仙穴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运用: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3.上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

解剖: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

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三分至五分深。


4.大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陷处。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5.灵骨穴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针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6.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7.下白穴(中白之倒马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8.腕顺一穴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耳鸣特效。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9.腕顺二穴

部位: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处。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亦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一次用一穴为宜。


10.手解穴

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

解剖: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真人扎针(二)
腰 、膝、 肩、 四肢、神精痛
【指驷马穴】
【董氏奇穴】二二部位:上白穴
董氏奇穴(重子穴 大白穴 灵骨穴 制污 中白下白 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腕顺二穴 三叉三穴 木关骨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