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5,这么震撼的大片,还能活多久

最近,鱼叔看到一则新闻,吓了一跳:

去年一年,有超过15亿个废弃口罩流入了海洋

不少人可能对此没有概念。

鱼叔给你个数据:

15亿个口罩,相当于5千多万吨塑料垃圾

这将会造成两种危害。

一种是直接性的。

被动物误食,堵塞食道,或缠绕住动物四肢,导致其受伤、死亡。

去年9月,巴西一处海滩上就发现了一具企鹅尸体,它的胃里有一只废弃的N95口罩,死因则是消化系统被堵塞。

另一种是间接性的影响,其潜在危害更严重,更广泛。

由于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材料是熔喷布,是一种极细的聚丙烯纤维。

不仅在环境中分解周期非常长,而且会比塑料袋、外卖盒等释放出更多的微塑料。

微塑料肉眼难以辨清,相当于「海洋中的PM2.5」,将在300~400年里长期存在,随鱼类摄食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类体内。

两年前,在一头死亡鲸鱼里发现大量塑料

显然,由于新冠疫情而产生的大量废弃口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海洋污染物。

必须尽快得到重视,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我们常说,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不仅如此,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能够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美好的瞬间和神奇的奥秘,激发着人类探索未知的热情。

今天,鱼叔就向大家推荐一部高分纪录片。

在B站上热度极高,达到了1000多万播放量。

在豆瓣上,也飙到了9.5的超高分。

看完它,你一定会对海洋这个蓝色世界更加热爱。

《追踪海洋巨兽》

Chasing Ocean Giants

即便到了今天,许多海洋生物还是会让人啧啧称奇。

比如,一头头巨大的抹香鲸笔直地悬立,在海中小憩。

它们为何采用这样古怪的睡姿?

或者,数百条蝠鲼盘旋而成一阵「龙卷风」,在海中觅食。

它们为何形成如此奇特的进食方式?

为了揭开这些壮观场面背后的奥秘,本片导演帕特里克决定亲自寻找答案。

他曾是一位华尔街律师,因为无法抑制对海洋世界的痴迷,不惜辞去了高薪工作,成为一名自由的深海探险家和纪录片导演。

因为常年跟「海洋巨兽」相伴,又被人称为「鲸语者」。

在这部《追踪海洋巨兽》中,他将带领我们超近距离地观察巨兽的行踪与习性。

有多近?

近到怼着抹香鲸的大脸,一顿狂拍。

近到深入蝠鲼群的中心,与之同游。

近到踏进鲨鱼群的栖息地,屏息窥视。

鱼叔敢说,这绝对比砸上十几亿拍出来的特效大片,还要刺激,还要震撼!

先让我们来看看座头鲸

相比其他鲸类,座头鲸身长较短,但一般也有13~15米长,特征是有一对超长的胸鳍。

它最具特色的,当属跃出水面的优雅身姿。

重达十几吨的座头鲸,会突然从水下飞出来,纵身一跃,再翻身拍向海面,溅起巨大的浪花

场面壮观极了。

不过,对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跃水一次都要消耗极大的能量,而有时它们还会频繁跃出。

为什么它们要这么做?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解释,但科学家的推论是,座头鲸是通过撞击水面产生声音以向同伴传递信息。

可能是为了相互交流,也可能是以此展示自己的力量。

座头鲸还有一样令人无比着迷的,就是它那复杂而美妙的叫声。

几千年前,在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就有记载,称这叫声为「海妖之歌」,神秘又魅惑。

尤其到了夜间,声音会明显提高每一次「吟唱」都会持续很久很久。

而且传播范围很广,在海中可以达到32千米远

至于为什么到了夜间就会提高音量,目前也没有答案。

为了寻找真相,帕特里克决定冒一次险——

在晚上下海寻找座头鲸。

与鲸同游,即使是在白天,也要小心翼翼避开。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那巨大的鳍拍到。

更别说晚上潜水跟踪了。

而且夜晚视线不足。

为了避免对海底生物产生影响,只能打开近红外光拍摄,但这种光肉眼又看不到。

抹黑找到座头鲸,几乎比登天还难。

大部分时候,帕特里克能在水中清晰地感受到座头鲸传来的声音,但愣是看不到它们在哪儿。

只闻其声,不见其鲸。

就在节目组快要丧气离开时,奇迹发生了。

一只像「白色幽灵」一般的座头鲸缓地从身边游过。

吟唱着,惬意又悠然。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在晚上拍摄到水下唱歌的座头鲸。

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画面和声音数据,或许能为科学家找到解答的钥匙。

当然,它也可能带来更多的谜团。

海洋巨兽让我们感到惊艳的,不只是它们的身形与习性。

还有超乎想象的智商,比如虎鲸

它们高度社会化,掌握着令人惊叹的捕猎技巧,还拥有非常复杂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被许多科学家们认为,是仅次于人类智慧的生物

虎鲸的捕食方式非常具有组织性。

它们先集体行动,相互配合,共同驱赶一大群鲱鱼。

让鱼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接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指派一头虎鲸进入鱼群。

尾巴用力一拍,将二三十条鲱鱼击晕,浮上海面。

这时,另外一头虎鲸就会过来进食。

如此往复,最终个个都能吃饱。

在捕猎时,偶尔还会遇到其他鲸类过来「蹭饭」。

虎鲸也有对策。

它们利用体型上的差距,改将鲱鱼群驱赶到浅滩区。

彻底排除了体型庞大的鲸类,与它们争夺食物。

它们几乎不畏惧任何大型海洋生物。

会组团攻击比自己大得多的弓头鲸;

会利用退潮,游到海滩上抓捕海豹;

就连凶猛的大白鲨也不是它们对手,甚至还有可能成为虎鲸的盘中餐。

对于虎鲸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其他鱼种。

而是人类。

人类渔船的出现,会彻底打乱虎鲸的节奏。

大量的鱼群被渔网捞走,导致虎鲸过去的捕食方式不再适用。

聪明的虎鲸没有让这种缺食的状况持续太久。

它们很快对捕食方式做出了调整。

新策略听起来非常简单——捡漏。

仔细一想,也对。

人类的捕鱼方式其实就是模仿了它们:找鱼、撒网、等待、收网……

如今有了现成的捕鱼网,就不用自己费劲赶鱼了。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随着渔网拉紧,鱼泵开启,巨大的轰鸣声,就像是开饭铃。

虎鲸开始一个接一个浮现水面,集体变身「干饭机器」。

虎鲸从主动捕食变成了伺机进食。

反过来利用人类的捕鱼行为,完成自己的捕猎。

这观察,这智商,真不愧是海洋里最出色的捕食者。

可惜,海洋生物再聪明,也必须面对日益恶劣的海洋环境。

在人类的影响下,大部分海洋生物都处于非常糟糕的生存状态。

即便是智商极高、几乎没有天敌的虎鲸,也难以避免。

虎鲸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搁浅

偶然的搁浅是自然现象,但大量的搁浅,却是源于人类制造的强烈噪音。

几乎所有的鲸鱼都是依靠声呐定位,寻找鱼群,判断方向。

而一艘艘轮船带来的噪音,对于鲸鱼无疑是致命的干扰。


另外,过度捕杀曾经也对鲸鱼造成了极大危害,比如抹香鲸、座头鲸等。

许多鲸类都数量锐减,一度成为濒危物种。

好在,1986年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才让鲸类数量逐渐回升。

目前,我国除了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鲸类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虽然捕杀被明令禁止了,但海洋垃圾依旧会成为杀死鱼类的凶器。

这之中最典型,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塑料

据统计,每年有近一半的海洋生物因吞食塑料死亡。

在纪录片《塑料海洋》中,还提到了另一个骇人听闻的信息:

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被倾泻到海洋中,70%的海洋垃圾会沉入海底。

照现在这个势头,预计到2025年,每年排入海洋的塑料将是现在的10倍。

《塑料海洋》
 
而如今,这个势头只会增速,而没有减慢。

就像鱼叔开头所说,光是一次性口罩,一年都有15亿的量进入大海。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海洋垃圾。

来到海底,简直就像是在「逛超市」。


还记得鱼叔两个月前推荐的一部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吗。

片中提到,疫情封锁期间,全球海运交通在三个月内下降了17%。

没有了游轮行驶,水下世界比以前安静了25倍。

于是,海豚的联络距离增加了3倍。

而鲸类也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大海。

母鲸可以尽情离开幼鲸去远处捕食,不用担心后者遭遇危险。

在没有人类的活动下,他们反而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很多人在谈论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时候,总会发出一个疑问:

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人类与动物、与海洋本就是紧密相连的。

保护自然,保护动物,是为了维持一个生态的平衡,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不过,鱼叔今天不想给出这么理性的回答,因为这实在显得我们过于生硬,冰冷。

但凡是看过大海的壮阔,海洋生物的美丽和神奇,谁都会情不自禁地希望这样的美好延续下去。

怎么还能忍心对其伤害?

其实,我们人类只要稍稍做出一点让步,扼制一下垃圾的排放,就可以让海洋动物过得更好一点。

每个人多一份努力,就会让海洋少一份威胁。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的心脏。

守护海洋,即使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守护海洋,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未来。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座头鲸停止歌唱:噪声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15亿口罩流入海洋,危害正蔓延
座头鲸又来管闲事了?虎鲸抓住猎物想饱餐一顿,半路杀出个座头鲸
她被毁了,你就开心了?
这事能吹一辈子了!美国一男子在水下14米被座头鲸吞下后鲸口逃生
杀手竟是萌系话痨,靠智商建立悠久文明称霸海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