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损1比10,二战时的芬兰为何把苏联打得那么惨?
二战爆发后,苏联出于国土安全方面考虑,提出与芬兰置换部分领土的要求。芬兰人在民族情感的趋势下,拒绝了苏联的提议。于是,苏联便打算用武力强行夺取。1939年11月30日,苏联出动23个师的军队入侵芬兰,“苏芬战争”(冬季战争)正式爆发。


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而芬兰只是北欧的一个小国。双方的实力并不相同。苏联粉碎芬兰是很自然的。然而,整个世界对战争的进程感到惊讶。芬兰人顽强抵抗了三个半月。尽管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苏联的胜利,但苏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约20万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伤亡统计不准确,所以这个数字只是大约数字),超过50万人受伤。芬兰的伤亡总数不到3万人。因此,一些参加过“苏芬战争”的芬兰老兵总是自豪地说,每一名倒下的芬兰士兵,10名苏联士兵将为此付出代价。然后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芬兰能如此糟糕地打败苏联?


许多人认为苏联外强中干,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芬兰已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苏军的无能。”纳粹德国也有类似判断,因此才在1941年发动了让他们后悔莫及的“苏德战争”。事实上,如果从当时苏联人面对的客观条件分析,就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首先,苏联认为芬兰只是个北欧小国,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一旦苏军发起攻击,芬兰民众就会趁机推翻政府,从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因此,苏联在入侵芬兰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这直接导致了苏军在开局即严重受挫。


第二,芬兰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到处都有自然障碍,重型武器很难在这里发挥作用。虽然它与苏联的边界很宽,但这些地方到处都是森林和湖泊,不适合军队通过。最佳的攻击路线是通过拉多加湖和芬兰湾之间的卡雷利亚地峡进入芬兰腹地,但也有芬兰人修建的曼海姆防线(Mannheim Defense Line)和6个守卫该防线的芬兰常设师。人们可以想象强行突破的困难。

第三,苏联只有一条支线铁路可以到达索芬边境,这大大限制了军队和武器的机动性。相反,芬兰有更好的国内运输系统,可以通过铁路线将后方部队和物资快速运送到前线。因此,双方在物流支持上也存在很大差距。


除了这些不利条件之外,苏联对进攻时间的选择也大大增加了自己一方的难度。当时是在寒冷的冬天,军队在雪地里行进非常缓慢,全副武装的军队在冰雪中行进更加困难。芬兰军队严密守卫着几条可通行的道路,苏联军队拥挤在狭窄的通道中,因此失去了人数优势。芬兰人还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从苏联侧面发动攻击和游击战,这使得苏联不断抱怨。

因此,苏联在“苏芬战争”中遭受重创,不是因为苏联的战斗力不好,而是因为苏联面临的客观条件太差。此外,芬兰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做出了合理的战术安排,这也是他们让入侵者付出沉重代价的最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损1比10,二战时期的芬兰为什么能把苏联打得那么惨?
怎么看待二战中的芬兰
二战时北欧小国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
对比二战中的芬兰与意大利,究竟谁强?
北欧版兄弟连,芬兰的二战史诗《无名战士》 (2017)
同为俄罗斯的欧洲邻国,芬兰为什么没有被苏联吞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