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填诗填词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按律作诗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按律作诗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鹧鸪天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辛弃疾(代人赋)

陌上柔桑初破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

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1)本调五十五字,九句,前后片各三平韵。(2)前片三、四句,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3)例词题曰“代人赋”,不过是虚晃一枪,其实处处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感表。当时作者被朝廷撤了官职,隐居农村。词的前片通过柔桑、幼蚕、黄犊、暮鸦等事物写出农村早春的一派生气,表示自己是乐于过田园生活的。过片三句,实际上还是前片意思的补充,就是说,这春天的气息,还表现在山路边酒家门前的酒旗之上。接下去意思有了转折。莫看城中开着桃李,它们却在愁风愁雨呢,结尾回写一笔,说真正的春天却在那野菜花上,同前片的春意前后呼应。此词结尾两句用的是比兴手法,城中桃李实指南君臣在敌人面前的妥协投降,而溪头荠菜花上的春色则暗示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的身上。言近旨远,平中见奇。从这首小词里,也可看出作者工力之深厚。又此词前片第二句的韵脚“些”属“麻”韵,读作“虾”(xiā)

 

渔家傲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记梦)

(1)本调六十二字,八句,前后片各五韵。流行于北宋。(2)本调由两首七言仄韵的绝句构成。唯前后两片第三句下须添一三字句。(3)例一为此调之代表作。作者是仁宗时期富有理想的政治家,写过著名的散言《岳阳楼记》,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县),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是他在西北军中所作。词的前片写景,后片言情。在一片凄凉景色中寓乡思之情,乡思之情又与征守边关的现实相联系,“燕然未勒”,壮志未酬,故有“归无计”之叹。风格沉郁顿挫,在悲凉气氛中显示出将军和征夫共同守卫边疆的崇高责任感。这首边塞词,无论在风格上和题材上都突破了当时词限于记男女、吟风月的陈规,把乡愁同保卫边疆的重任联系起来,从而开拓了词的领域,使之具有较广阔的社会内容。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比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山猎》要早三十多年,应该说,它对尔后苏轼的豪放派词风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的。对它的历史意义应该有充分的估计。例二为李清照的作品。开头两句想象奇特、场面雄伟。天空中的云海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象要流转,千帆正在飞舞。“仿佛”三句说自己的梦魂飞上了天帝的住所,天帝热情地问我,要去哪里?自从北宋沦亡之后,作者逃难南方,丈夫病死,颠沛流离,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所以后片开头两句紧接前片的问题作了回答,“道路漫长,只可惜日薄西山了,我徒然能写出一些惊人的诗句!”当年屈原怀才不为楚王所用,曾经在《离骚》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共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的回答,化用了这个意思,是含着一把辛酸泪的,同时也显示出词人那种倔强的性格,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九万里”三句就完全表达了她的强烈愿望:要象大鹏鸟似地振翅飞上九万里高空(庄子《逍遥游》里有“鹏之徒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话)。风也莫停,把我的轻舟吹送到神山(相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去。作者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但她的理想已经在地上一再遭挫,难以实现,所以借助梦境,运用《离骚》里那种浪漫主义手法,幻想一个虚无缥涉的神仙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苦闷。学这首词,我们还可以得到一定启发,就是尽管作者一生的遭遇很不幸,她自己也为理想不能实现而抱憾终生,但她毕竟成了有宋一代的杰出词人,驰名中外。这固然由于她的天才和勤奋,同时也同她的远大抱负和顽强毅力分不开的,从这首意境开阔,风格豪放的词里也可得到证明。

 

永遇乐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仄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仄(句)

⊙仄平⊙仄(韵)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豆)

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句)

⊙仄⊙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仄(韵)

⊙平仄(豆)

平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韵)

-李清照

落日镕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撚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话。

璧月初晴,

黛云远澹,

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

湖堤倦暖,

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

华灯明昼,

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

断烟禁夜,

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

临安南渡,

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

风鬟三五,

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

鄜州今夜,

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

残缸无寐,

满村社鼓。

——宋 刘辰翁

1)本调又名《消息》。一百四字,二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2)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例二与此不尽相同)。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后片结句四字,可作上一下三。(3)例一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借元宵(正月十五)佳节的今昔比较来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优秀作品。开头两句,一定落日的光华如熔化的黄金一般地灿烂,一写暮云聚拢来象白璧一般地晶莹。这是用自然景色来渲染节日的气氛,对仗也很工整。下文“人在何处”,气氛陡转,看似突然,实际上,作者正寡居异乡,过着颠沛流离、落落寡欢的生活。这种灾难性的变化,连他自己也难以置信,所以有“人在何处”的感叹。其中正包含着无穷的辛酸呢。“染柳”三句,回头再通过写景抒发感慨。浓浓的烟雾笼罩着柳树,《梅花落》的笛声散发着幽怨,知道这中间有多少春意呢?“元宵”三句,承接上文,再把意思推进一层,遇上佳节,加上那暖和宜人的天气,本应及时行乐,作者却反问一句“次第岂无风雨?”就是说,转眼之间难道没有风雨相催?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亡国破家这个惨痛教训作为先例的。当时的作者已不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的天真少女,也不是“夜来沉醉卸妆迟”(《诉衷情》)的少妇,而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的饱经忧患的人了,所以她总耽心好景不长,风云突变。这种感叹纵然悲观,却能代表南渡爱国士人的共同心理,因而具有典型意义。作者既然兴味索然,所以即使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她赏节,她也婉言谢绝了。后片用回忆对比手法,一写汴京(河南开封,北宋京城)盛时闺门对庆赏元宵佳节的重视。“三五”,即正月十五日夜。二写妇女们头上插戴各种首饰,争着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相约看灯,好不热闹!可是如今呢?自己颜色憔悴,头发蓬松,夜间再也懒得出去了。倒不如独个儿在窗帘底下,听听别人的笑声话语吧!末两句用热闹场面来反衬自甘寂寞的心情,比用冷落场面作正面衬托更为强烈,更能令人同情。南宋末年辛派爱国词人刘辰翁读了这首词深受感动,“为之涕下”,曾依声填了一首和词,可见其感染力之强。从全词风格来看,它把家国之痛与个人遭遇熔为一体,感情真率,寄意深沉,兼有婉约豪放两种长处;再从全词的语言来看,作者用的多是“寻常语”,没有典故,却表现得深入浅出,婉和注流畅,说它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例二为刘辰翁的和词,作者有小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阅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由于作者很讲民族气节,宋亡隐居不仕,面对此情此景,空怀故国之思,内心的哀痛是一言难尽的。词的开头两句写景,发出慨叹,写法仿李易安。接下来用对比手法,写原来的临安是“香尘暗陌,华灯明昼”,可是现在却“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就是说,临安原来是个车马络绎、灯火辉煌的都市,现在却成了人口稀少,实行“宵禁”的恐怖城市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的。后片再从自然风景看,“犹自如故”,但山河易主,人民流离,能赋词反成苦事。自己走投无路(因为不仕元朝),妻离子散,有苦向谁诉?夜深了,辗转难眠,对着残灯,只听得满村响起一片祭社的鼓声。从作者的心情来看,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悲切动人,不愧爱国名篇。但从用典来看,间或有不足之处,如“前度遽如许”,虽说是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绝句》中“前度刘郎今又来”句意,毕竟语意欠明确。把它同李词相比,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悲苦过之”而“辞情”是“不及”的。后人之填词者,可注意这种对照以便学习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

 

阳关曲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平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韵)。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汗无声转玉盘。

此声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单调 二十八字 平韵

西江月 按律填词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叶仄)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叶仄)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本调五十字,八句,前后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例须同部,见本书附录词韵。(2)起二句为六字对,亦有不对偶者,以对偶为佳。第四句六字,换用词部仄叶。后片字句句法,均同前片。(3)例词为辛词名作之一。这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的词,时令在炎夏的夜里。那时作者退隐在江西上饶带湖,风景幽美的黄沙道就在附近。因为是一首小词,所以选用了一晴一雨两个小场景。前片写晴,开头两句是对仗,上句写树上的乌鹊因月光明亮而惊飞不定,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有一种意见把“别”解作动词,说“别枝”是离开枝头之意,这种说法似欠通顺,且与下句的“半夜”不成对,不可取。下句说蝉在清风吹拂的半夜还在鸣叫(说明天气炎热)。不过,天气虽热,却是风调雨顺,“稻花香里说丰年”表明,稻子正扬花,一片芳香,丰收在望,词人内心异常高兴,而要称赞一番。但是,词人在这句后面紧跟一句“听取蛙声一片”,借一片蛙鼓之声来歌唱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心头的喜悦。这种写法,即所谓侧面烘托,比直来直去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后片写雨。夏夜的雨不同于“随风潜入夜”的绵绵春雨,而是变化倏忽,来去无定的阵雨。刚才不是明月在天,树梢鸣蝉吗?一会儿,天空被乌云遮蔽,天边只剩下七八个星星了,大有山雨欲来之意。果然,在山前,已经淅淅沥沥地飘下了“两三点雨”。这时,词人当然不能再象原来那样从从容容,而要赶快找个地方避雨了。他自然想起了过去附近土地庙树林旁边有爿茅店,于是他急急忙忙地跑过小溪的桥,再拐个弯,抬头一看,那爿茅店忽然在“社林边”出现了。这首词总共不过五十个字,但内涵却很丰富,前片表现那种丰收的喜悦,后片写茅店的突现眼前,无不生动灵活,跃然纸上,真可说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地。写作上的这些特点,需要仔细玩味,深入体会。

 

摊破浣溪沙 按律填词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1)《浣溪沙》,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需对仗。《摊破浣溪沙》系《浣溪沙》变体,破其结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名《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2)此调从七言诗变来,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起绝句之首二句。《浣溪沙》只三句,其第三句,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诗句。后片首二句以用对仗为宜。若为《摊破浣溪沙》(见例词),则在“韶光憔翠不堪看”七字前加“还与”二字,中间嵌一“共”字,然后破成两句,第三句便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拗句)相同,而第四句成了三字句,句法为上一下二。后片首二句句法,同仄起七律之项联,第三句同仄起七绝之第三句(非拗句),第四句同上。(3)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写一个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借眼前景物来刻画这种愁思。面对秋风残荷,更产生岁月易逝人易老之感;千里梦回,细雨濛濛,益觉爱人相隔遥远,在小楼上吹响玉笙,也无法解脱心头的凄凉,只好流泪带恨,斜倚阑干了。"菡萏"两句和"细雨"两句,托物抒情,情在景中,为词中名句。鸡塞,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

 

踏莎行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 观(郴州旅舍)

1)本调五十八字,十句,前后片各三仄韵。(2)本调类似七言仄韵诗两首合并而成,仅变其首句七字为四字对句。(3)例一写征人在旅途中所见和所想。前片写征人的感受,后片写征人相象爱妻(或意中人)对他的怀念。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对方的离愁,再由此推想对方会因离愁而登楼远眺,却又不忍心凭着高栏凝望不止,因为即使看到草原尽,还是被春山挡住了视线,何况行人还在春山之外,怎能得见呢?心理刻画极为细腻。例二为作者贬官湖南郴州时作,一种孤苦的心情溢于言表,“可堪”两句,历来被认作景中寓情的名句,春寒料峭,远徒僻地,人在孤馆,闭门独坐,兼以日落西山,暮色苍茫时不断传来的杜鹃鸣声,尤觉苦闷寂寥,哪里还忍受得了这种离愁呢?情调低沉,是秦词的特色之一,但它常常是同精湛的语言艺术伴随在一起的。后片“郴江”两句系从唐戴叔伦《湘南即事》“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两句脱胎而来,指郴江本来(幸自)是绕着郴山流的,现在为什么(为谁)要向潇湘(湖南二水名)流去呢?一种去国怀乡之情,不讲自明。与戴诗相比,秦词注意烘托,收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故情调虽较低沉,艺术上却有创新,相传苏轼对此颇为赞赏,曾把它写在自己的扇头上。

 

苏幕遮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迫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燎沉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

(1)本调六十二字,十句,前后片各四仄韵。(2)首起为三字对句。每三句为上四下五之九字句。(3)例一为范仲淹名作之一,风格异于《渔家傲》之豪放,又有别于“花间”派之绮靡,是一首风骨比较硬朗的言情词。前片写斜阳映照下的波上秋色,极为鲜明,“芳草”两句,融情于景,把意思推进一层,有说不尽的妙处。词既然写乡思,则斜阳外的无情芳草,可能是指故乡所在之处。前人把“芳草”解作“喻小人”(黄蓼园《蓼园词选》,未免穿凿)。后片由虚变实,直接围绕乡思来写,语语工丽。“酒入愁肠”句,言情而不落俗套,造语而赋有新意,尤不可忽视。“相思”之“相”与“乡思”之“乡”谐音,含有双关意。例二为清真名篇之一。“叶上”三句,写晨曦下的荷叶,宿雨方干,晓风吹处,一一昂起头来,一个“举”字用得绝妙,神态逼真。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水调歌头 按律填词

⊙仄⊙平仄()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 ⊙ ⊙(句)

⊙ ⊙仄(句)

仄平 平(韵)

⊙平⊙仄(豆)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苏 轼(中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不见南师久,

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

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

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

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于中应有、

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

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

赫日自当中。

————陈  亮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1)据《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之时制《水调歌》唐时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九十四字,十七句,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在前后片两六言句常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用韵者,对初学者束缚太多,不宜从。(2)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词家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写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东坡此词前片“不知天上”句为上六下五,而于后片“不应有恨”句则为上四下七,可以为证。第五句亦六字,可与上句对偶。后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属定格。(3)例一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词,当时作者在山东密州,他的政治处境很不得意,加上想念他分别了七年之久的弟弟子由,“每逢佳节倍恩亲”,在中秋的晚上填了这首词。此词是怎么写的呢?前片开头,作者不是说“今日是中秋”,而是化用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今夕”两句为引子,暗中点出节日。结合地上联想到天上,似乎看到了广寒宫里的一片琼楼玉宇,乘风归去又多么好啊!但词里突然来了个转折,生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说的是天上,指的是人间。在这种遐想背后正反映着作者一面想回到朝廷中去,一面又怕在激烈的党争中再受打击的矛盾心理。最后,思想斗争胜利了,“起舞”两句,表明那天上的胜景,毕竟比不上人间美好,作个地方官不是更现实一点吗?“何似在人间”句中的“何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前片就这样结束了,非常干净利落。后片借月光进一步抒情。开头三句,写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了雕花的门窗,还照着夜不成寐的人。这样自然过渡到产生怀念这情了。“不应”句说,月亮啊!看到你本不该有什么愁恨的,但你又为什么总是趁着人们分别的时候团圆呢?这一反诘,发人深省,情景交融,不落俗套。不过作者仍把它拉回来,“月有阴晴”句,用形象化的手法道出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精神境界更比一般高出一筹。“但愿”两句,又归到怀人本题,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希望彼此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还可以共享一下美好的月色。这既是对不能团聚的安慰,又是给自己的政治遭遇的解脱,在写法上,结句的“婵娟”与开头的“明月”也是紧密呼应的。前人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所以杰出,首先是作者以乐观主义思想取代感伤情调,在写别离之情的词中独树一帜;同时它的成功也同作者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词的头绪虽然较多,但作者巧妙地用中秋月亮为线索,贯穿全词,甩得开,收得拢。我们学习填词,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例二是辛派词人陈亮的名作之一。公元一一八六年金主完颜雍生日,宋孝宗赵 (shèn,慎的异体字)派章森为使前往祝贺,陈亮写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勉慰他。词的前片分三个层次:第一写南宋不是没有人才。第二是对章的赞许和寄予期望。第三点明这种朝拜不过是暂时的,有期一日还会叫他到长安的蒿街(外来使臣住居的地方)上来见面的。后片也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写被金占领的中原地区本是我们祖先传下的神圣领土。第三相信迟早会有英雄起来恢复中原的,金朝寿命长不了,宋朝必将中兴。在当时主和派得势,朝廷一片屈辱求和的气氛中作者独出已见,写出这种藐视敌人,对自己充满胜利信心的词来,是很不寻常的。再从词的艺术性来看,气势充足,音节响亮,形式和内容取得了统一,也是可取的。前后片的一些句子如“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两两相对,意思相反相成,旗帜很鲜明,能起到鼓舞作用。对“尧之都”以下五句,前人早已赞许为“精警奇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这首词虽然文采少一些,或者表现得太露,显得有些不足,但仍然是一首优秀作品。

 

声声慢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句)

仄⊙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豆)

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句)

仄平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壶天不夜,

宝炬生香,

光风荡摇金碧。

月滟水痕,

花外峭寒无力。

歌传翠帘尽卷,

误惊回、

瑶台仙迹。

禁漏促,

拌千金一刻,

未酬佳夕。

 

卷地香尘不断,

最得意、

输他五陵狂客。

楚柳吴梅,

无限眼边春色。

绞绡暗中寄与,

待重寻、

行云消息。

乍醉醒,

怕南楼、

吹断晓笛。

——宋 高观国

(1)本调九十七字,十七句,前后片各五韵,亦有两片首句不入韵者。原来多用平韵格,自李易安词出,便以用仄韵格称著于世。(2)首句与第二句为四字对偶。第四、五句,李词作上六下四,亦可作上四下六(见例二)。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九字结句,他词多作两四字句加一字豆,独李词作上三下六。据《词律》载,李易安《声声慢》中多以上声、入声字作平者,前者如惨、盏、点,后者如戚、滴等,因这类词原可作平,故能协律,而仄声字中的去声则不能替代,这是宋人填词使用变声遵循的规矩。关于本调之格律,参考万树《词律》,以李易安和高观国(“壶天不夜”)二氏之作为准《见例一例二),凡此二家平仄相异处,均作平仄通用处理,但仄声不可用去声。学者不善用变声者,则于平仄通用处以用平声字填之为妥。龙榆生先生之《唐宋词格律》对此未作详细考证,单引李易安一体,对指导填词来说,还嫌不够。(3)例一是李清照的名作之一。作者原住山东济南,结褵以后,同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研究和创作,夫唱妇随,生活美满。但好景不长,金人南侵,中原沦亡,他们仓皇南渡,不久丈夫病死,一系列变故向她袭来,而她自己也长期流落浙东一带,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这反映到她后期的作品中自然会流露出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这首《声声慢》,正表达了这种思想。词调虽分上下片,但从内容来看,浑然一体,难以分段,表现手法有独到之处。由于作者怀有国仇家恨,常常惦记着失去的文物和逝去的亲人,所以情不自禁地产生“寻寻觅觅”的动作,寻觅的结果,周围环境却是一片“冷冷清清”,大失所望,于是心头“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七对叠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气呵成,是真实感情的生动描写,无一点斧凿之痕,“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徐釚:《词苑丛谈》)。接着,词人用铺叙的手法借周围的景物层层深入地渲染自己凄戚的心情:“乍暖”两句,总的交待一下季节,时届深秋,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最难调护,其实也就指心情最难平静。“三杯”两句,说即使喝它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抵得住那狂吼的晚风呢?这是第一层。“雁过也”三句,说仰望天空,北来的大雁,本属旧时相识,曾以锦书相托,可如今物是人非,看到后徒增伤心而已,这是第二层。换头紧接上文,“满地”两句,说俯视地上,黄花堆积满地,干枯憔悴,不堪一摘,借以比喻自己沦落的身世,这是第三层。“守着”四句,说独自凭窗,百无聊赖,只盼快点天黑,偏又是梧桐细雨,惹人愁思,此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人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有一脉相承处,但李词不明说,只选两组叠字,同开头的叠字相互呼应,叫这愁思,随着点点滴滴的梧桐雨声,都入心头,让读者自己体会此中况味,意境比温词更为深远,这暗第四层。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一系列的景物触动自己,极度痛苦,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因而结处自然提出反问:似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得了!在高潮处突然收住,这是同作者不寻常的感情相一致的;同时,意在言外,留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这首词在语言上除有善于使用叠字的特点外,通篇象白话,仿佛谈家常,看似朴素浅显,平淡无奇,其实是经过千锤百炼得来,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一是在声韵上,发前人之所未发,如开头七对叠字中后三对均用唇齿音,比较低沉,予人以咬牙忍痛之感;后片的“点点滴滴”,改用舌音,富有节奏感。又本调原为平韵格,是作者把它改为仄韵格(叶入声),增强了不平常的悲凉气氛。从全词的风格来看,笔势奔放,柔中见刚,用豪放的风格表现了婉约的情思,是李清照晚年的杰作之一,在整个宋词中也是少见的。由于时代和环境起了根本的变化,我们肯定和介绍李清照这首词,并不是要大家亦步亦趋地去模仿它,而是要学习这位才能出众的女作家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上作出新贡献。例二只作格律比较用,内容分析从略。

 

沁园春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仄仄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苏轼(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

野店鸣号,

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

云山樆锦,

朝露团团。

世路无穷,

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

且斗樽前。

孤鹤归飞,

再过辽天,

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

茫茫梦境;

王侯蝼蚁,

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

寻花巷陌,

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

叹围腰带剩,

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余此身!

幸眼明身健,

茶甘饭软,

非惟我老,

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

消残壮志,

短艇湖中闲采跰蓴。

吾何恨,

有渔翁共醉,

溪友为邻。

——陆 游

1)本调又名《寿星明》。一百十四字,二十六句,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首句二字处用韵者(如例二),以例一为正格。(2)第三句系拗句,重在第三字仄,应与上二句有别。接下来,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四(四一七)。第四、五两句,八、九两句均为四字对,结处再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两句。后片,次句八字,以一字领下七字。余同前片。关于此调的对仗,详见后面。(3)例一为作者从杭州赴任山东密州(诸城)途中寄赠其弟子由之作。作者因不同意王安石新法,自请出为杭州通判(副知州)后因怀念他在齐州(济南)的弟弟子由,再请调密州(任知州)。熙宁七年十月,作者原想绕道去齐州一晤其弟而未成,于是在旅途中填此词以寄感慨。起头三句中用“孤馆”“野店”来显示旅途寂寞,用“旅枕”来显示孤单。三句全用对仗,增强了行旅孤单的气氛。“渐月华”以下四句,两两相对,以一“渐”字领起。清晨,残月在天,浓霜铺地,在朝雾濛濛中,云山象锦锈般地舒展开来了。四句写景,淡中见浓,清而见丽,这与作者当时沉郁的心情相适应。以下三句由现场的景物而勾起回忆,引入正题:换头两句,从兄弟俩初到开封说起,风流儒雅,年轻有为,就象西晋才子陆机、陆云兄弟俩初到洛阳一般,何等气派!下面四句两两相对,以“有”字领起,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它化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名句而来,只是第四句“此事何难”,说得过于轻易一点。自己纵有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可是不为当今所用,心颇怏怏,不过作者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而是依然信心十足,毫不屈服地写道:用不用由你,干不干由我,等着瞧吧!不管他的政治主张对不对,从他敢于透露真实思想来看,是可贵的,同那些仅供游宴或诌媚之作有霄壤之别。结尾三句是与其弟共勉的话,表面上看来是希望彼此身体健康,优哉游哉,畅饮一杯。其实不过是“袖手何妨闲处看”的另一说法,他是很不服输的。这首词的前片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后片主要发议论--牢骚,它在选材和写法上同当时流行的婉约词风大不一样。填词当然不宜发过多的议论,但它仍不失为优秀的词篇。文学创作的要求,首先在一个“真”字上,具备了这个条件,才谈得上“善”和“美”。这首词正是从“真”入手的。例二用今昔的变化来抒发深沉的感慨。前片写旧地重游,情况大变,昔日王侯第宅,今已“累累枯冢……”联系自己,青春易逝,两鬓已经添霜,气氛是一致的。后片虽然用“眼明身健,茶甘饭软”作自我安慰,要非作者本意,真正要说的是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一再遭挫,横遭排挤,在“躲尽危机,消残壮志”之余,也只好与“渔翁共醉,溪友为邻”了,看似消极,其实是感慨万千的不平语。通篇写法,比较平实、含蓄。

 

念奴娇 按律填词

⊙平⊙仄(句)

仄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句)

⊙平平仄平仄(韵)

-苏 轼(中秋)

凭高眺远,

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字琼楼,

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

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

一声吹断横笛。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一作处)、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 轼(赤壁怀古)

1)本调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一百字,二十句(因句逗不同而数目有异),前后片各四仄韵(多用入声韵)。亦有用平韵者,此处不录。本调自东坡“赤壁怀古”问世,蜚声海内,词人多以此调抒发豪放之情。(2)次句五字,上一下四。第六、七句为四字对句,不用韵。(3)例一和例二均东坡作品,前者系按谱所填,循规蹈矩,思想性和艺术性均无特异处,后者在句法和字的平仄上都对原来格律有所突破,例如第二句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句作“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后片第二、三句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句法同例一颇有参差。这是由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写成的。作者因写诗开罪朝迁,遭到“文字狱”的灾祸,险丧一命,释放之后,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满腔委屈,无处申诉,所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不因此消极悲观,而是仍想有一番作为。在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即元丰五年(一O八二),当他游览黄州赤壁时,足履(左山右谗去讠)岩,手披蒙茸,俯视滚滚东流的长江,遥想功业彪炳的古人,对照自己,感慨万千,诗兴勃发,加上他那纵横才气,信笔直书,便成此千古绝唱,哪里还管什么格律的限制呢?反之,如果东坡不在一再遭受折磨的情况下来到黄州,或者来到黄州而不游赤壁,或者来的人不是东坡而是柳永、秦观诸人,那么可以肯定这首气势雄伟的词是写不出来的。盛唐诗人崔颢充满激情而写成的一首《黄鹤楼》,尽管突破格律,却成为千古名作,连李太白看后都为之搁笔,东坡此词更加脍炙人口,在词坛上是前无古人的。人们一谈到豪放派的词就会连想到东坡这首名作,不是偶然的。前人甚至摘取这首词开头结尾的词句“大江东去”“酹江月”来作为《念奴娇》的别名,可见它影响之大。词的开头两句,气势开阔,笔力雄迈,在滚滚东去的长江和千古风流人物之间用“浪淘尽”三字串连,融人与物为一片,大胆泼辣,别开生面,确为神来之笔。句式上偶有不合格律处,但比合乎格律者(见例一)不知高出多少倍。“故垒”两句点题(其实三国时周瑜破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作者这里是借指,文学作品是允许的)。“乱石穿空”,写山石的陡峭,如见其形;“惊涛拍岸”,写江水的奔腾,如闻其声;“卷起千堆雪”,承前而来,既突出了江水的壮观,又展示了它的鲜明的色彩。这三个句子,绘形绘声绘色,对雄伟的赤壁作了正面描写,是诗画笔法的综合运用,它仿佛戏曲中元帅升帐前的一阵紧锣密鼓,为后片赤壁鏖战中的英雄出场渲染了环境气氛。“江山”两句,上句概括上文描写的景色,下句同开头呼应并启示后片。此情此景,暗示着无限感慨。接着由一般而进入个别,从“遥想”句至“樯橹”句共五句,是全词高潮,着力写“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周瑜,写他的外貌、才华、神态和在谈笑中把敌军打得一败涂地的儒将风度,再以“小乔初嫁了”穿插其间,锦上添花,更显示了周郎的风流儒雅,形象丰满。虽属细节,不轻放过,亦见作者用心之细。由前片的写景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寄议论于余事,不露痕迹。回顾了历史,自然转到现实,想到自己。按赤壁之战时,周瑜为三十四岁,而苏轼此时已经四十有七了。人家少年得志,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自己年纪比他立功时大十三岁,却被贬谪黄州,毫无作为,怎能不情动于中感到自己可笑呢?所以词人在神游了“故国”之后,自然唱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之句,感慨很深,不过写得颇为含蓄罢了,明眼人是看得了崃的。“人间如梦”从字面看不起,是消极情绪的流露,其实这还是表象,如果把它同上文联系起来看,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用世精神并未泯灭,对生活的情趣依然浓厚,所以末句说,还是举起一杯酒,浇洒在浮动着月光的江面上,凭吊一下古人吧。一朝风云变化,自己还是要象他们那样有一番作为的。这是消极之中含有积极的写法。结尾的江月与开头的江水遥相呼应,始终注意到情景交融。东坡此词与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无论从题材的选择到境界的开阔,乃至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前进了一大步,而成是为苏轼豪放词中最有影响的一首。俞文豹《吹剑录》有关于此词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祗为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可见此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满庭芳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

平仄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句)

⊙⊙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秦 观

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

烟霭纷纷。

斜阳外,

寒鸦数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漫赢得青楼,

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

空染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风老莺雏,

雨肥梅子,

午阴嘉树清园。

地卑山近,

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

小桥外、

新绿溅溅。

凭阑久,

黄芦苦竹,

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

飘流瀚海,

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

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

急管繁弦。

歌筵畔,

先安簟枕,

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本调又名《锁阳台》、《满庭霜》。九十五字,二十句,前片四平韵,后片可叶五平韵(例、二),过片二字倘不叶韵,则为四平韵(见例三)。(2)起二句为四字对,后片换头,起二字叶韵,亦有不叶韵而同下三字合为五字句者(见例三)。但以叶韵为常见。第二、三句各四字,多用对偶。第四、五句各四字,亦多用对偶,前加一字逗,按第四句万树《词律》定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定为∣-∣--,然观诸家所作,除第一字概为仄声(多数用去声字)外,其余四字之平仄可灵活掌握,故应改为∣++++,但须注意,不可连用四个平声或仄声,下列十例可以为证:∣∣--∣渐酒空金榼(秦观),问故乡何日(程垓)且莫恩身外(周邦彦),∣∣-∣∣幸此身未北(徐群宝妻),∣--∣∣正团圆果就(周济),∣---∣早平安烽火(曹贞吉),∣-∣--愿持此邀君(苏轼)漫赢得青楼(秦观)任人笑生涯(同前)便移转吴床(黄庭坚)。(3)例一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别离的场面描写同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词的前片,作者用优美的意境和语言来渲染这种离情。“山抹微云”,山头抹着一缕薄薄的云;“天黏衰草”,天边粘着一望无际的衰草。再看“画角”句,一幅深秋晚景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了。这种萧瑟景象正同离人的感伤心情是相映衬的。两句中一个“抹”字,一个“黏”字,用得非常出色,很难改用其他的字,有的本子把“黏”改作“连”,就大为逊色。这说明一定要注意炼字。“暂停”二句是正面交代吃离别酒。“多少”二句是边吃酒边回想到过去的欢乐,不过如过眼云烟罢了。所谓“蓬莱”旧事,看来不是具体所指。“寒鸦”二句是袭用隋炀帝“寒鸦数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句而来,由寒鸦、流水、孤村组成另一幅晚秋图画,前按“斜阳外”三句,别有一番风光,说明时间已较原先为晚,夕阳的余辉已照不到眼前的景物了,暗示着这送别的场面更加凄凉,别情更走向高潮。后片着重抒情。头四句,解带赠囊,表示幽欢的临别纪念。“漫赢得”句表明,即使十分欢爱,到头来仍不免落得个“青楼薄幸”之名。这是写实,也可能“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此去”以下三句,是直抒离别的感伤,已到衣襟上泪痕斑斑的地步,但依旧是空的,何年何月何日再见,谁也不知道。“伤情处”三句,仍由情回到景,与开头的景色相呼应,不过此时已不是“斜阳外”,而是“灯火已黄昏”了。秦观此词,情调感伤,气格不高,这是事实,但为什么又深得人们的喜爱呢?一则由于作者有真情实感,敢于吐露;再则由于作者具有高度语言艺术的修养,善于捕捉形象,写出富有意境和音乐美的警句来。象“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已成了千古名句了。例二全篇思想比较消沉,是作者客居在外,为官又不得意的情况下写的,“风老莺雏”中的“老”字,“雨肥梅子”中的“肥”字,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就显得形象而生动。“午阴嘉树清圆”,在正午时日光下,树影圆圆整整地铺在地上,这类句子写得工整,是从实地考察中得到的。

满江红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仄(豆)

⊙平⊙仄(韵)

⊙⊙仄(豆)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仄(句)

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岳 飞

怒发冲冠,

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点火樱桃,

照一架、

荼縻如雪。

春正好、

见龙孙穿破,

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

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

不肯带愁归,

肠千结。

 

层楼望,

春山叠;

家何在?

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

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

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辛弃疾

(1)本调九十三字,十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姜夔改叶平韵,声情俱变,从者甚少,此处不录。(2)第三第四句为四字两句,前加三字豆。五、六两句,宜用对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语气可不停顿。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后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叶韵分作两排,各自对偶。为了避免呆滞,可以改为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3)本调从苏轼开始多抒豪放之情,故一向以声情激越称著,岳飞词就是一例。作者写词时年已三十,却把自己已建立的功名看作象尘土一般微不足道。还我河山,直捣八千里外的金邦老巢--黄龙府,才是自己的志愿。站得高,看得远,意境才能开阔。“三十功名”两句不仅内容好,对仗也很工,音节也很响亮。后片“壮志”一联,说我怀着雄心壮志,象饥饿要觅食似地饱餐敌人的肉;我谈笑自如象口渴了要喝水似地痛饮敌人的血。它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刻骨仇恨,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此外,“白了少年头”的“白”字,“踏破贺兰山缺”的“破”字,都用得十分生动有力,从炼字上也可以得到启发。有人认为此词的忠君思想比较严重。我们认为这首词尽管有忠君思想,但表现了恢复中原的不可动摇的意志,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杰作。

临江仙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后蜀-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

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

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

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

清露泣香红。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宋 晏几道  

(1)本调六十字,十句,前后片各三平韵。亦有五十八字者,或其前后片起句由七字句减为六字句(见例二);或前后片第四句(见例一)由五字句减为四字句,诸家词格小有出入,而以六十字为较多见。(2)例一作者原在后蜀为宫,蜀亡,作者以此词志亡国之痛。前片列举五种情况的变异,宫门被金锁锁着,园林一片寂静。绮窗对着秋空发愁,蜀帝一去不返,玉楼的弦管歌声,也已随风而断。表面上写的是景物,实则其中有著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后片用明月的无知(还照深宫)和藕花的暗伤(清露泣香红)作鲜明的对照,以进一步刻画亡国之痛,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作者寄托的亡国之痛同人民有很大的距离,但这种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是值得学习的。例二为作者追念情人之作。开头两句写梦回酒醒后的寂寞感觉。由此两句引起去年春天伤别的情思。“落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无知的燕子来反衬有情的人,前者成双成对而后者却孤孤单单,能不更加忆着意中人?后片重在回忆,前三句写初见小蘋时的印象:她穿着一件有两重心字纹组成的罗衣,从琵琶弦上透露着恋情,当初照着小蘋归去的明月还在,可人却不知去处了。结尾这两句绕有余味。这首词的写作特色也是善于通过形象说话,娓娓道来,曲折多情,其中尤以“落花”两句,最优美动人。但这两句却非出自作者之手,而是五代翁宏《残春》中的两句诗,翁诗的前两句为:“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从全篇来看,翁诗平谈无奇,故虽有此佳句,仍显不出光彩,放入晏词,却似锦上添花,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谭献《复堂诗话》)。

清平乐 按律填词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村居)

(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的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句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着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四句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顽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

卜算子 按律填词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苏 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宋 王 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1)本调盛行于北宋。因秦观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又名《百尺楼》。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2)例一为东坡作品。作者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于神宗元丰三年(一О八Ο)谪居黄州,初到时住在定慧院(僧寺),这首词即作于这个时候,前片首两句通过“疏桐”、“缺月”、“漏断”(夜深)、“人静”等字眼烘托环境的冷落气氛。三四两句点出独自往来的“幽人”,有如忽隐忽现的孤雁一般,多么凄凉寂寞!后片进一步借孤鸿自喻。“惊起”两句表现惊魂不定和满腔幽愤。“无人省(xing)",是没人了解的意思。“拣尽”两句则道出孤鸿在如此凄冷的环境里是怎么也不愿栖息的,鸿雁栖息芦塘,哪有栖宿在树枝上的道理呢?“拣尽”的“尽”字,语气强烈,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和不肯随人俯仰的政治态度。这首咏物词把写物和写人融合起来,风流蕴藉,柔中有刚,颇能代表东坡词风的一个方面。黄庭坚赞其“语意高妙”,是有道理的。(3)例二以眼波和眉峰为山和水巧设比喻,景中寓情,形象优美。后片用拟人化手法,力劝行人快到江南赶上春天,情中有景,生动自然。全词构思新颖,语言活泼。

浣溪沙 按律填词

⊙仄⊙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宋  秦 观

1)《浣溪沙》,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需对仗。《摊破浣溪沙》系《浣溪沙》变体,破其结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名《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浣溪沙:又名《浣沙溪》、《负心期》、《醉中真》、《频载酒》、《掩箫斋》、《杨柳陌》、《换追风》、《最多宜》、《锦缠头》(后阙头两句往往用对仗)。双调四十二字 平韵(2)此调从七言诗变来,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起绝句之首二句。《浣溪沙》只三句,其第三句,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诗句。后片首二句以用对仗为宜。若为《摊破浣溪沙》(见例词),则在“韶光憔翠不堪看”七字前加“还与”二字,中间嵌一“共”字,然后破成两句,第三句便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拗句)相同,而第四句成了三字句,句法为上一下二。后片首二句句法,同仄起七律之项联,第三句同仄起七绝之第三句(非拗句),第四句同上。(3)例一,篇以句名。“花落”“燕归”一联,惋惜春之归来去和年华之飞逝,属对工丽,但不秾艳,含意深沉,为晏殊平生得意之作。因爱对仗工巧,作者还把它镶进一首题为《示张寺丞王校勘》的七言律诗里,终因力量较纤弱,不及放在词里自然。例二为少游名篇之一。过片一联,上句的“飞花”“梦”,下句的“丝雨”和“愁”,彼此本不相类,但作者以它们的共同点--“轻”“细”为媒介,就分别把它们贯串起来,构成了具体而新颖的比喻。又,以“自在”饰“飞花”,“无边”饰“丝雨”,也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春梦如飘荡的落红,一去难追;闲愁如连绵的丝雨,无边无际。以上两家的名句,表现手法不同,但都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按此调原较简单,但词家能用它寄托深切的情思,填出动人的警句,就显得不单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牌韵律大全(12)
浅述《风入松》写作技法与规范
填词的技巧和词牌的选择
填词要如何选择词牌(下)
《知音诗友》董闻是教学(51)
按律填词(12) 永遇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