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的崛起之路——明治维新(中)

上一回我们讲到了明治维新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黑船事件”和“幕府倒台”。

这次我们需要详细的讲述日本当时的情况,面临绝境的明治天皇为什么能成功改革,引领日本走出困境。

黑船事件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等诸多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第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安政大狱

1858年,江户幕府末期发生的政治事件。

日本外部面对欧美国家武力威胁,强迫开放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内部又因为幕府继承人问题争论不休之际,井伊直弼就任德川幕府的大老,他和老中阿部正弘等人在未得天皇敕许下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赋予美国商人与海员治外法权,并开放港口。

他私自决定以德川家茂继承幕府将军的职务。这些行为都是对天皇权威的挑战,也引起了部分朝野人士的不满。

为此,孝明天皇给地方藩主发出了要铲除井伊直弼的《戊午密敕》。

井伊直弼在安政大狱中大肆翦除异己,铲除响应密敕者,和清除对自己执攻不满的人。镇压对象是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等,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

井伊直弼(1815年11月29日—1860年3月24日),彦根藩第15代藩主兼江户幕府的大老,在安政大狱中大肆翦除异己,最著名的事迹是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1860年在樱田门外之变中被反对派的水户藩脱藩武士暗杀身亡。

井伊试图把幕政由“与雄藩协调”的体制拉回“由幕府主导、阻止朝廷介入政治”的政治路线出现破绽,造成幕府权威丧失,幕末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激化。最终拉开依靠恐怖暗杀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序幕,最后也导致了本人被暗杀。

背景

内部:幕府继承人问题,二派内斗不断。

1853年,12代将军德川家庆死去,于是德川家定就任第13代征夷大将军一职。因为德川家定身体虚弱,命不长久。所以下任将军的继嗣人选因而成为政局争议问题。

支持前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儿子一桥庆喜(德川庆喜),还有期盼跟诸藩建立协调体制的一桥派,和重视德川将军家血统、希望推举与德川家定血缘较近的纪州藩主德川庆福(德川家茂)并且政治路线保守的南纪派,两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与对立。

外部:鸦片战争,欧美列强入侵。

江湖幕府末期,海上贸易发展的愈发热烈,欧美列强开始盯上了日本,德川幕府无力抗衡欧美的入侵。就在德川幕府内部苦思对策的时候,从远方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那就是英国打败了大清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大清国战败的消息传回了日本,令日本对欧美的愈发的警惕,国内的危机意识高涨。幕阁就海防问题进行议论,老中阿部正弘领导幕府进行幕政改革,1854年使之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又与俄罗斯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

阿部正弘(1819年12月3日—1857年8月6日),江户时代末期备后福山藩第7代藩主、阿部家宗家11代。幕末时任老中首座,推动安政改革。

安政大狱因为幕府继承人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桥派和南纪派发生了内斗,日本处在内忧外患的时期。

一桥派发难

因为井伊直弼私下和欧美签订条约,以水户前藩主德川齐昭、水户藩主德川庆笃、尾张藩主德川庆胜和福井藩主松平庆永等一桥派成员为首,他们联合起来,质疑井伊直弼“违敕签约”一事对天皇大不敬为理由,在非规定的进城日前往将军居城质问井伊。

戊午密敕

孝明天皇对于井伊直弼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偷偷给水户藩发了《戊午密敕》、呼吁水户藩起兵消灭井伊直弼。

井伊直弼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果断下令老中间部诠胜、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等人前往京都,逮捕梅田云滨、近藤茂左卫门等人的激烈镇压行动开始。

搜捕

1859年8月,天皇对水户藩等下达的《戊午密敕》被搜出。井伊直弼搜捕意图谋反的众人,他采取严刑处罚,众人在江户的传马町接受审讯后,被处以切腹或死刑等酷刑。

井伊直弼最终赢得了胜利,打败了政治上的对手。

樱田门外之变

井伊直弼以此次大狱取得天皇要诛灭自己的《戊午密敕》,在政治上的反抗也因此而消除,但是他却遭到了暗杀。

1860年3月24日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今东京都千代田区的警视厅正对面)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樱田门外之变是一起政治暗杀事件。

1860年3月24日,这天是上巳之日,也是驻居在江户的大名固定要进城谒拜的日子,以水户藩浪士为主的暗杀集团决定于今日起事。

那天早上,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对于位于北纬35度的江户城来说,春天下大雪是个不寻常的天气,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挡以铁腕著称、外号“赤鬼”的德川幕府家大老(掌握幕府实权的执政大臣)井伊直弼进入江户内城按照传统庆祝上巳节的道路。

上午9点,当护卫队簇拥着井伊直弼乘坐的“驾笼”来到江户内城的樱田门前时,一个人影仿佛是想要拦轿告状似地走了过来。井伊直弼的两个侍从连忙拦了上去,准备问个究竟。

可就在这一刹那间,那个人影倏地拔出一柄武士刀砍在了猝不及防的侍从长的头上。与此同时,随着一声清脆的火枪声,十几个黑影同时从道路两旁向驾笼扑来。在砍倒了几名护卫之后,两个黑影冲到了驾笼前面,将井伊直弼拖了出来,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级。

井伊直弼的死,带给了德川幕府以极大的打击。给全日本的“志士”们带来了无穷的信心与勇气,鼓舞着他们走向光明。

因此,樱田门事变在传统上一直被视为是明治维新的导火线,而在樱田门前倒下的青年志士们则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先驱。

文久政变

1863年8月18日,由德川庆喜以及萨摩藩、会津藩等公武合体派将尊皇攘夷派势力的长州藩从政治中心京都驱逐出去的政变事件。又因是文久年间发生的,也称作文久政变、堺町门之变。

由于不满幕府对外的软弱态度,尊皇攘夷派的长州藩和一部分公家向孝明天皇献策,希望向幕府将军以及各大名下达攘夷的命令。此时,德川幕府也认为假如不服从这个命令的话,长州藩将向关东进军、颠覆德川政权。

然而,这种预谋被萨摩藩(此时尚与长州藩对立)所察觉。萨摩藩以及会津藩(其藩主松平容保时任京都守护职的)一起,联合对尊皇攘夷派的行为也不甚高兴的孝明天皇和公武合体派的公家,计划挫败该预谋,并在朝廷上一扫尊皇攘夷派的势力。

1864年8月18日,由会津藩与萨摩藩等的藩兵对御所九门进行警卫,公武合体派的中川宫朝彦亲王以及近卫忠熙、近卫忠房父子等入朝进言,最终决定对尊皇攘夷派的公家以及长州藩主毛利敬亲、毛利定广父子进行处罚等。同时,长州藩兵不再进行堺町御门的警备并离开京都。然而被放逐的尊皇攘夷派的三条实美、泽宣嘉等公家7人同长州藩兵一起逃走了。

经此事件,原本控制京都政权的尊皇攘夷派失势,萨摩藩日后走向了舞台。

池田屋事件

1864年7月8日,在京都发生的政治袭击事件。

池田屋是京都三条小桥的一间旅馆,当日京都守护职属下的武装组织新选组突袭池田屋,屋内多位主要来自长州藩的尊王攘夷急进派重要人物被杀或被捕。

1863年长州藩在会津藩和萨摩藩发动的文久政变中下台,朝廷里公武合体派成为主流。为了防范尊王攘夷派企图重夺势力,担任京都守护工作的新选组在京都城内进行警备和搜索的工作。

尊王攘夷派为恢复势力,制定暗杀中川宫、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等的计划。但因三条木屋町的兵器商人桀屋喜右卫门即古高俊太郎被捕而泄露。

新选组发现了在池田屋开会的尊王攘夷派,便展开进攻。(局长近藤勇决定新选组单独行动,近藤队和土方队开始分开搜索。)

最终由新选组因此事而声名大噪,而尊王攘夷派则损失惨重,重要人物吉田稔麿、北添佶摩、宫部鼎藏、大高又次郎、石川润次郎、杉山松助、松田重助死亡(他们通常被称为“殉难七士”)。

长州藩在此事后举兵上京,局势愈发的混乱。

禁门之变

1864年8月20日,长州藩借着“藩主冤罪向帝申诉”的名义出兵到京都,会津藩、桑名藩及萨摩藩试图阻止长州军入京,因此在京都御所西侧蛤御门附近发生战斗,长州藩战败,尊皇攘夷派的真木保臣等激进领袖牺牲大半,长州藩的势力大大受损。事变后德川幕府发动第一次长州征讨。

长州藩持激进的尊皇攘夷论,曾一度主导京都政局。

1863年,会津藩、萨摩藩等势力主导了八月十八日政变。长州藩在京都的驻防权力被解除,藩主毛利敬亲及其养子毛利元德被逐出京都,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导权。同时,在京都和大阪潜伏的数名长州藩尊皇攘夷派,以恢复长州藩势力为目指继续行动。

1864年,幕府同意横浜港的锁港方针。但由于幕府内部的对立,锁港并没有被执行。3月,要求执行锁港的水户藩、尊皇攘夷派发动天狗党之乱。

天狗党之乱

1864年3月,日本水户藩、尊攘派天狗党发动的骚乱。

天狗党是趁藩主德川齐昭改革藩政之机而出现的、以轻格武士为核心的激进派,愈发对保守派不满。

水户藩尊皇攘夷激进派(天狗党)藤田小四郎等人发起,在筑波山起兵,最后被幕府及水户藩派兵围剿,主要起兵将领被斩首。

天狗党之乱后,日本各地的尊皇攘夷派中期望长州藩复返京都政局的呼声高涨。长州藩内部,随着事态的发展,也开始讨论率军开进京都的激进策略的可行性。以真木保臣为首的激进派主张出兵进攻京都。

池田屋事件爆发,多名长州藩士被新选组杀害。长州藩内部保守派被压制,激进派的策略得以实施,长州藩决定发兵进攻京都。

7月19日,在京都蛤御门(今京都市上京区)附近,长州藩军队与会津藩、桑名藩军队发生冲突,由此点燃战火。

萨摩藩军队作为援军赶至后,形势发生逆转,长州藩军队败走。在御所内,来岛又兵卫、久坂玄瑞、入江九一、寺岛忠三郎等人自尽。

8月24日,幕府策动天皇下诏,发动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英、美、法、荷四国联合舰队也于9月5日再次进攻下关,长州藩在内外夹攻下失败,对幕府屈服。

此次事件也成为了幕府第一次征伐长州的导火线。

生麦事件

1862年9月14日,日本武藏国橘树郡生麦村(现横滨市鹤见区)的武士砍杀外国人事件。该事件导致7艘英国军舰炮轰鹿儿岛,史称萨英战争。

1862年9月14日,四个英国人在生麦村的东海道上骑马走。他们中有一个往返横滨和上海的商人查理斯·理察逊他的店员克拉克以及一对住在香港的英国商人马歇尔夫妻。

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向幕府传达朝廷攘夷旨意的萨摩藩藩主的监护人岛津久光和他的700人仪仗队。仪仗队站满了整条道路。

按照惯例,平民如遇到大名的仪仗队,须下跪及退让,可是四个英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肯,而这被认为是对大名的无礼行为。

其间,马歇尔夫人的马突然受惊冲入仪仗队,岛津卫队的奈良原喜左卫门立刻拔出了刀,砍伤了查理斯,紧接着上来的卫队杀死了他,重伤了克拉克和马歇尔。

此事件在日本的西方社群里引起了一阵恐慌,许多西方商人要求他们的国家对日本作出惩罚性的行为。而英国最终甚至和萨摩藩爆发了萨英战争。

1863年5、6月间,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从幕府处收取生麦事件的赔偿金十万英磅。

1863年8月15日,英国舰队扣住了萨摩藩的三艘蒸汽船。

14时,英军使用100门炮攻击炮台、鹿儿岛城。萨摩藩失去蒸汽船和所有生产炮台的工厂,但死伤者极少,只有17人。在萨摩藩的炮击中,英国舰队重伤一艘,中度伤害两艘,包含舰长副舰长一共死伤63人。英国舰队也导致鹿儿岛500多间房屋被烧毁、3艘蒸汽船被毁。

战后,惨重的损失令萨摩藩开始仰慕西方先进的科技,并跟英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下关战争

日本幕末时代发生的一场战争。攘夷志士与长州藩不满幕府开国,决定开始攘夷,因此与英国、荷兰、法国、美国爆发冲突。

1863年5月,开始实行攘夷的长州藩封锁马关海峡(今关门海峡),并炮击航行中的美法商船。

随后长州藩遭到了英美法荷四国联合舰队的报复性攻击。

联合舰队由英国东洋舰队司令库巴指挥,共有17艘军舰,配备有288门大炮和5019名士兵,还有3艘联络船。9月5日,舰队开始攻击下关,猛轰了三天,摧毁了全部炮台。长州藩军队虽然顽强战斗,但终因实力悬殊而失败。

这一事件,是“长州政策上的,甚至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9日,长州藩主派高杉晋作化名宋户刑马家老充任讲和使者,前往联合舰队与库巴签定了放弃攘夷的“下关条约”。

高杉晋作(1839年9月27日——1867年5月17日),日本幕末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长州藩尊王讨幕派领袖之一。以创设奇兵队而活跃于倒幕活动而知名。

第一次征伐长州藩战役

1864年7月幕府为了追究长州兵在“禁门之变”中进攻京都皇宫的责任,取得讨伐长州藩的敕令,便通知各藩出兵。

幕府企图在征长总督前尾张藩主德川庆胜指挥下出动各藩的军队,但萨摩藩的西乡隆盛避免置长州一藩于死地,主张用离间长州本藩与支藩、分裂其内部的办法压制长州藩。

长州藩在四国舰队炮击下关事件后藩内保守派得势,采纳支族吉川经干的意见,斩福原越后、益田右卫门介、国司信浓等三名家老和四个参谋,向幕府以示“恭顺投降”。幕府军不战而胜,于12月下令撤兵。

正当长州藩倒幕势力力量处于困难之机,亡命于筑前的高杉晋作决心以武力夺取长洲藩政权,并与幕府斗争到底。

1865年1月14日,高杉晋作在下关功山寺举兵。

下关举兵受到豪农豪商的热烈支持,他们组织了“庄屋同盟”,发誓要组织农民起义,并给予大量财力物力上的帮助。

1865年1月28日,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的力士队迅速攻占了下关伊崎会所,夺取了大量军费和武器弹药。

1865年2月1日,高杉晋作发表“讨奸檄”,率部与保守派军队决战,夺取了长州藩政权。

第二次征伐长州藩战役

江户幕府认为长州企图作乱和私自与外国交易,上奏朝廷再次征伐长州。

1865年9月,天皇批准江户幕府的奏折。但朝廷及各藩反对再次征伐的气氛强烈,特别是萨摩藩拒绝出兵。

1866年1月21日,土佐藩的坂本龙马 、中冈慎太郎、土方久元的仲介下,晋作和桂小五郎、井上闻多、伊藤博文一起在京都和萨摩藩组成萨长盟约。

1866年5月时,高杉晋作与伊藤博文一起被命令前往萨摩,并且在长崎单独买下了新式战舰 “丙辰丸”。

1866年6月,在反击幕府发动的第二次征长战役中,晋作身为全藩军事统帅,并兼任海军总督,冒着枪林弹雨乘军舰“丙辰丸”亲自指挥并参加了大岛和 小仓 反击战,击退幕府舰队,夺回了周防大岛,使 长州藩 方面取得彻底胜利。

幕府在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病死在大坂城以后,8月接到朝廷关于停战的命令,年底以孝明天皇死的机会,向全国宣布撤兵令。由于第二次征伐长州的失败,幕府威信丧失殆尽,自此以后,幕府为中心的统治体制迅速崩溃。

明治天皇登基

1867年11月9日奉还大政后,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讨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议政体论”。

1868年1月3日毅然实行政变,废除摄政、关白、幕府;设总裁、议定和参与三职;进而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作为施政方针,并把一切恢复到神武创业之初作为新政的理想。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明治天皇终于要登基了。

天皇已被架空近千年,德川幕府的倒台,终于让天皇有望尝试权利的滋味。

小御所会议

小御所会议是明治维新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

1867年12月9日发出《王政复古大号令》,京都皇宫内的小御所召开的一次御前会议。

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武力讨幕派压倒了山内丰信 、松平庆永的“公议政体论”,做出命令德川庆喜辞官退隐,德川幕府倒台的决定。旧幕府势力抵制这一强制的做法,不久便爆发了更为激烈的战争。

大久保利通(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政治家,改革派,他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推手之一。

德川幕府即将倒台,幕府势力自然不甘心就这么隐退,他们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决定了日本历史的走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江户时代(十六):德川庆喜2
德川庆喜才能出众堪称雄主,为何会沦为末代幕府将军|文史宴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五——诸侯和草莽
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六):八月十八日政变
日本古代史-15
日本老佛爷笃姬:为保护江户人,甘愿一死换全城百姓存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