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骨(mò gǔ)画是什么?原来没有骨的画也这么美!

赵佶《枇杷山鸟图》

没有骨气的人,人人都瞧不起;没有“骨”的画,却人人都称赞。所谓没骨(mò gǔ)画,指的是中国传统花卉画中的一种画法。因为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而得名。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没骨的传说

没骨画技法古来有之,缘起于壁画,演变到纸绢之上还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讲起。我们常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专供佛事的“凹凸花”兴盛一时。其中,有一佛寺里的佛画因是张僧繇所绘而获得了“凹凸寺”的美名。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轴·绢本·设色,118×60.8cm,六朝·梁

早在唐朝时,就有画家在“凹凸画”的基础上采用“点画”的技法,为“凹凸画”向“没骨画”的演变做了铺垫。唐代的边鸾、五代的黄筌、腾昌祐等人都在渲染的基础上沿用了“点画”的技法。这时,没骨画中的花卉勾勒精细,敷彩后的轮廓线似有若无。

边鸾《梅花山茶雪雀图》,轴·绢本·设色,60.5×34.8cm,唐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70.8cm,五代

黄筌《雪竹闻禽图》,绢本浅设色,23.6×45.7cm,五代

到了宋代,徐熙之孙徐崇嗣传承前人渲染之妙,自创不施勾勒直接以色状写物象的画法。评之:“花不墨眷”、“直以彩色图之”。直到这时,“没骨图”才真正成为一家学派。

徐崇嗣《牡丹蝴蝶图》,轴·绢本·设色,126.5×60.5cm,唐代

徐崇嗣《鼠戏图长卷》,轴·绢本·设色,57×35cm,唐代

进入元明后,来到了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期。当时因为元人主张“简泊淡雅”的设色观,没骨花鸟画经历了由工笔到意笔的过渡。没骨花鸟画逐渐转变为“墨花”的形式,画家们开始直接用墨渲染。

王冕《南枝春早图》,设色纸本,141.3×53.9cm,元代

赵之谦《花卉四条屏》,设色纸本,24×24cm,清代

直至明朝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没骨法”的色彩开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从院体的“精工渲染”发展为了“放笔点染”,讲究冷暖变化、形象生动、用笔自如。

孙龙《明孙龙写生图》,纸本设色,23.5×22.2cm,明代

徐渭《花卉卷》,纸本水墨,344×27.5cm,明代

孙隆《花鸟草虫图册》,绢本设色,22.9×84.1cm,明代

来到清朝,“没骨画”进入了工整妍丽的巅峰时期。这种画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却妍雅,给没骨花鸟画赋予了更多的文人画气质,被社会各阶层所推崇。

恽南田《五色芍药图》,轴·绢本·设色,118.5×71.6cm,清代

恽南田《石竹图》,纸本设色,30×26cm,清代

赵之谦《牡丹图》,设色纸本,175.6×90.8cm,清代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了“现代没骨画派”展览及学术研讨会。这成为了没骨花鸟画自清末逐步演变为水墨大写意后,相隔近百年的一次回归。

李魁正《金秋烁烁》,纸本设色,92×88cm,1990年

李魁正《花卉》,纸本,68×68cm

李魁正《荷香图》,纸本设色,65×66cm,2004年

如今,以“回归北宋”为点的新工笔与清初惲南田主张的“以北宋为归”的着力点截然不同。新工笔以“骨法用笔”、“双钩填色”为正宗,没骨法却与其他材料技法一起成为了塑造形象的辅助技法。纯没骨画开始逐渐沦落为小画种、小情趣。

没骨的技法

要说没骨画到底是什么,就是画中国画时,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而成。用没骨法画出来的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

张大千《没骨荷花》,纸本设色,93×173cm,1976年

张大千《无色荷花》,纸本设色,179×66cm,1935年

但现在的人们只注意到了不勾形体轮廓和结构墨线,并把这一点作为没骨法的根本。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不勾线”就是没骨画。于是,一大批只用颜色涂抹,或是拓着底稿,或是随着铅笔稿的“形”涂上颜色的作品被认为是没骨画。其实,这些作品倒很有水彩画、装饰画的意味。

没骨的名家

说到没骨画中的名家,自然有很多。前有吴湖帆,他的没骨荷花香远益清;今有郑鸿光,他的没骨牡丹优雅雍容。

吴湖帆《层岩积翠 镜心》,纸本设色,31×21.5cm

董其昌《仿王蒙山水》,纸本水墨设色,明代,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吴先生善用胭脂和水粉,他只使一点点胭脂,笔下荷花的风神就特别卓卓可观。每一朵荷花像是要发出光来,具有丰肥之美而又兼得富丽之态。这些荷花香远益清,让观者看着便仿佛能摸到荷花柔软的瓣、嗅到轻柔的香。

吴湖帆《荷花》,设色,61×35cm

董其昌《山水图》,纸本水墨设色,26×24cm,明代

而郑先生则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他的花鸟画颜色明朗亮丽、鲜艳脱俗。他将前人的没骨画法发扬光大,深深地融入到了墨牡丹之中。

吴湖帆《快雪时晴》,设色纸本,60×35cm,1930年

赵之谦《花卉团扇》,设色纸本,138×69cm,清代

如今,当我们在游览各地的明清古建时,只要用心便会发现厅堂里的花鸟挂画大多都是没骨画。这便是没骨画深入民间并不断发展的最好见证。

[编辑、文/刘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女画家这么有才华?
传统花鸟画的变身:从文化寄寓到都市情结
书画鉴赏丨台北故宫的历代名画(二)
既是状元、宠臣,还是“亿万富翁”,谁的人生如此非同凡响?
薄春雨:闲云野鹤无常住 何处江天不可飞
世界艺术|🦋赏历代名画,发现细节之美(高清120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