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水浒一个公道》大事篇之招安大业(下)

这样就按吴用预想中的进行了,不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朝廷是不会真心的善待梁山的。朝廷方面想的是,给你一点面子,你就赶快兜着,别再提什么条件了,否则消灭你。这样的话,两者之间的矛盾当然是不能调和的,这就开始了无休止的连番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梁山的完胜,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朝廷军马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以及本身孱弱的战斗力,加上军纪败坏,只顾骚扰百姓,为非作歹。主帅及手下将领也是毫无军事头脑,胡乱指挥,贪功冒进,孤军直入,而且贪污腐败到底。书上写:高太尉自在城中帅府内,定夺征进人马;无银两使用者,都克头哨出阵交锋;有银两者,留在中军,虚功滥报。似此奸弊,非止一端。二、梁山占据地利,为生存而战,士气旺盛,加上以逸待劳,调度有方。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有意保护,因为打仗的过程还是很像过家家。就拿第一次对童贯的战争来说,童贯是率领的十万人马,而梁山的人马总数多少呢?即便是按每一拨将领率五百兵士,加上书中所提的各个部队,也不超过两万人,事实上,梁山也就这些兵马,人多的话怎么可能挤在一个山头上,这也是没法造反成功的一个原因。但是打仗的过程中,依然是武将间的单挑,小兵多少没有什么影响的,等大将被杀完了(说是单挑,梁山将领人多,其实都发展成群殴),童贯自然就败了。以后的战争(后四十回)也是这样的,所以战争过程我就不说了,读者仔细去看一下,即便是写的很热闹,也是很简单的过程,不过是描述文字花哨了一些。

宋徽宗与四大奸臣

这些战争中活捉的战俘,宋江都给释放了,现在已经不同以前了,不能得罪朝廷,这也是招安路上的一步必须走的棋。但是反对派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支持、不配合,他们根本不理解宋江的良苦用心,就是凭着自己的情绪,做着伤害集体的事情。书上写:李俊捉得刘梦龙,张横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两个好汉自商量,把这二人,就路边结果了性命,割下首级,送上山来。好在被放走的人为梁山说了好话,于是招安的旨意又下来了,梁山的出路来的怎么这么难,为什么不让这些无路可走的人有一个生存下去的希望。这个时候是高俅阻挠了,本来他就犹豫不定,打吧打不过,招安吧,心里不服气。加上有一个出坏点子的人,姓王名瑾,那人平生克毒,人尽呼为“剜心王”,这个绰号真是太形象了。现在的社会就是在剜良善人的心,就是不让普通的老百姓有一个活路,就是要无休止的压迫下层阶级。大家可能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我是很感慨的。

这个时候不能老是一腔热血的反对朝廷,不顾自身前途的一味打仗,梁山现在最迫在眉睫的,是要寻找一个出路,要有长远的眼光。梁山好汉义气相存,肝胆相照,如果不能赦免大哥宋江,或者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能脱离苦难,其他人都不会愿意自己去享乐的,这也是我们钦佩、喜欢他们的一个原因。所以虽然大家的意见不一样,但是有外敌的时候,大家始终是齐心协力的,这个有点类似国民党各个派系联合抗战的时候。于是就有了二败高俅后的三败高俅,梁山兄弟的义气是什么时候都不能被分割的,即便是最后生死边缘的时候,大家也是互相救援。事实上,后来很多梁山好汉就是为了救兄弟,才失去了性命。很多兄弟还不是自己派系的,或者不是关系特别好的,这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没有棉衣的时候,弱小的人们只能抱团取暖,梁山好汉们就是这样。大家是为了生存才聚集在一起,因为自己一个人太难活下去了,必须要有兄弟的保护和扶持,相濡以沫,互帮互助。大家在黑暗的社会面前,就是被欺负、被压迫、被侮辱的可怜的小孩,团结才能生存,宋江也是考虑到这个层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梁山像鲁智深说的那样各奔东西,只有招安大家才能活下去。所以宋江听到招安的信息就很高兴,很多人读到这里会非常的不高兴、不喜欢,甚至厌恶,这个是不对的,大家要理解宋江的一片苦心,虽然是为了自己的乌纱,但最重要也是为了兄弟们着想。试想一下,如果兄弟们不能脱离苦海,依旧的是顶着强盗的名义被政府封杀,宋江会甘心、会愿意、会忍心独自去做个大官吗?

第二次打败高俅,其实就是赤壁之战的翻版,高俅的战船像曹操一样的连在一起,而公孙胜就充当了诸葛亮的借东风的角色,刘唐代替了黄盖的放火,吴用就是周瑜的替代者了,等等不再列举了,大家可以比照一下。本来以为只有吴用这个小学教书匠,机缘巧合才能走到战争的指挥前端,没想到竟然来了一个翻版人物,演出了一场“真假美猴王”。书上写:上党节度使徐京禀道:“徐某幼年游历江湖,使枪卖药之时,曾与一人交游。那人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有孙吴之才调,诸葛之智谋,姓闻名焕章,现在东京城外安仁村教学。若得此人来为参谋,可以敌吴用之诡计。”这两人真是对手,连学历都一样,而且自命不凡(在别人眼中也是),又隐没于江湖之中(实际是小学),简直是不能再相似了。正是:权贵满朝多旧识,可无一个荐贤人。闻焕章刚出场就和吴用的思想不约而同,劝高俅别乱管招安的事,诚恳点对待梁山好汉们,可惜高俅不听,结果事情办砸了。这就直接促成了梁山与高俅间的第三次大战,也是闻焕章和吴用两个乡村教书先生的智力比拼。事实上,如果不是宋江收军,不教追赶,高俅早就被抓上山了。

即便是助纣为虐,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毛遂自荐,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一个普通老百姓叶春,因为能制作海鳅船,被高俅当即任命为监造战船都作头,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还没等开打,军师闻焕章就先显示出了自己的小学教师的水平,偌大一个造船厂,按现在来说就是核弹药库,竟然轻轻松松的被梁山的人给放了火,派兵巡逻,防守松懈是一个表面问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才是军师的最致命的弱点。这个参照一下诸葛亮就可以知道,治军严格的军师、参谋才能凝聚兵将的战斗力,士气高昂的部队才能打胜仗,防守紧备的军队才能无懈可击。等着了火,书上写:船厂四围,都教节度使下了寨栅,早晚提备,不在话下。出了事才知道防备,看来虽然吴用的智商不咋地,高俅和闻焕章也不是个打仗的材料,十足的军事庸才,用他们为将帅,怎么可能打胜仗?

但是高俅还有很有太尉的魄力的,闻焕章劝他不要亲自指挥出战,高俅的语言和当年曹操进攻濮阳吕布时说的话差不多,都是豪气干云,结果大败而归。这比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强多了,至少敢于上战场前线,当然了,也可能是极度的狂妄自大,衍生出病态的无知与勇敢。等到一打仗,高太尉终于知道这不是在过家家了,也不是在开玩笑了,自己真的不是个。这些伤财劳众的海鳅船,很随意的就被梁山好汉给捅破了,也真是搞笑啊。费了这么的劲,投入了多少希望,竟然是一触即溃,准备的那么充分,竟然没个毛用。我们看一下造船的过程,书上写:连日晓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时,要到济州交纳。各路府州县,均各合用造船物料。如若违限二日,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若违限五日外者,定依军令处斩。各处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数多,众民嗟怨。这个有点像隋炀帝为出征高句丽造船,高俅也真是可恶,根本不拿人命当回事。不过梁山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取胜,更不是为了纯粹的杀戮,而是为了招安大业。

宋江掌水路,捉了高太尉,急教戴宗传令,不可杀害军士。等到高俅上了山,宋江是毕恭毕敬的。有人说为什么梁山不像当年闹华州时,吓宿元景那样,恐吓一下高俅呢?因为梁山与高俅等人已经是水火不容,而高俅等奸臣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梁山要想招安,要想有出路,只有与他们讲和。而讲和不能一味的强硬,那只会让仇恨越来越深,于是宋江选择了服软,不光是释放了高俅,而且把活捉的所有人都释放了,这也是很无奈的,大家不要盲目的鄙视和谴责。捎带提一下,小学教师闻参谋都没有啥亮点,就在莺歌燕舞中被抓上了山。书上写:中军大海鳅船上闻参谋等,并歌儿舞女,一应部从,尽掳过船。对比一下刚开始时大家对他的夸赞之语,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玩笑,倒是真和吴用惊人的相似。

宋江见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过罗缎新鲜衣服,与高太尉重新换了,扶上堂来,请在正面而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高俅慌忙答礼。宋江叫吴用,公孙胜扶住拜罢,就请上坐。这是最初的礼貌,等到高俅惊魂已定,宋江说的话就是十分的感人了。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宋江每一句话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泪之言,实在是有一肚子的冤屈说不出,大家都是为了生存才有这般作为,虽有忠义之心,却被当成了叛逆。想找寻一条出路,却遇到重重阻隔,谁又能怜悯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呢?宋江他们心中有很多的不愿意,都是不得已,本来是要反抗强权,结果却是不得不向强权低头,这其中的酸苦谁又能理解呢?所以不光是好吃好喝的款待高俅,而且始终的毕恭毕敬。

等到高俅执意要走的时候,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设筵宴送行,出金银彩缎之类,约数千金,专送太尉,为折席之礼;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馈送。鉴于宋江等人的周到服务,加上饮宴期间,杨志、林冲等人又怒目而视,高俅是个聪明人,当然好汉不吃眼前亏。既然大家没有撕破脸,我当然也不能扬自己的官威,不识好歹。于是假装同意帮助梁山的招安,宋江是当局者迷,好不容易夙愿得偿,只顾兴奋了,哪有时间去考虑真假,所以自然感觉不到高俅的狡诈。但是吴用就是很无用了,他明明知道高俅不是真心的,还不想办法,最起码先把高俅稳住嘛。急匆匆的把人送下山,差点把乐和也给害了。书上写: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与吴用计议,教萧让跟随太尉前去。吴用便道:“再教乐和作伴,两个同去。”其实吴用已经知道高俅不怀好意了,还是做出这么无用的决定。

等到高俅留下闻焕章做人质,从容的下了山之后,宋江终于从兴奋中恢复了一点理智。宋江道:“我看高俅此去,未知真实。”吴用笑道:“我观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萧让,乐和软监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劳神力!”读到这里,真想抽吴用一个耳光,早干啥去了,还有脸笑?明知道前面是龙潭虎穴,揣着明白装糊涂,愣是把两个兄弟推了进去,吴用这人是自始至终的没义气、没良心、没智商。虽然是梁山首席智囊,但做人真是太低贱了,也难怪晁盖、宋江都栽在他的手里。不过他倒没什么自知之明,经常是纶巾羽服的穿着,冒充诸葛亮这样的智慧天神,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沐猴而冠。其实他的军事素养还不如朱武呢,至少基本的阵法都不如,更别提和诸葛亮、韩信比了,倒是和陈平的耍阴谋诡计有些相似之处,不过和陈平的智慧还是差远了。我们知道,排兵布阵是打仗最基本的事情,历史上好多战役的胜负都是阵法决定的,没有列好阵的军队最容易被击破。吴用连这个都没学会多少,梁山靠着他攻城略地也真是醉了,朱武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难受啊,还好后来跟着卢俊义倒是能施展平时所学了。

吴用没什么用处,就得考虑别人了。宋江一方面让机智的燕青和跑得快的戴宗去东京,看一下情况。另一方面也得询问一下名义上的副军师了,虽然朱武基本上没有机会说话。但是朱武不是吹的,比吴用强的多,立马点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既然高俅这些奸臣不行,当然得靠忠臣了,于是提到了宿元景太尉。宋江恍然大悟,赶快邀请闻焕章上座,请他找宿太尉说好话。这一步棋才是行之有效的,即便是将来帮助不大,也是个很明智的道路。等到燕青和戴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多日后到达东京。果然如宋江所料,高俅不但不帮忙,反而全城戒严,严打梁山好汉。好在燕青机灵,整了一个假公文混了进去。而且燕青也干了一件对于招安最应该的事,因为上次闹东京,得赶紧向李师师道歉,说明问题,以后还得靠人家帮忙呢,别把关系闹僵了。还好,凭着一身本事(吹拉弹唱),又能说会道,加上俊朗的模样,不但把关系修复好了,还让李师师死心塌地的为梁山服务,燕青这个“天巧星”办事真是妙啊!搁一般人,早就抱着李师师云雨去了。但是燕青为了招安大业,为了兄弟们的前途,愣是把所有的感情给抑制住了,这份毅力令人敬佩。书上写:燕青道:“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燕青但有此心,死於万剑之下!”老水浒电视剧就这对苦命鸳鸯的结局意淫了一下,反而弄巧成拙,侮辱了燕青的情商与胸怀,也弱化了李师师的作用。

正是由于燕青的出色表现,才让李师师为梁山的招安竭尽全力。道君皇帝宋徽宗才真正下了一道召书,对梁山好汉们进行招安。顺便提一下,宋徽宗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因为想长生不老,就十分崇拜道教,耗费大量民力,没日没夜的熬制仙药。《水浒》出于尊君思想的限制,对宋徽宗的称呼不是赵官家,就是道君皇帝。搞定了皇帝,二人又向宿元景表达了招安的意愿,又施计救出了乐和和萧让。这一次到东京真是收获颇丰啊,吴用那样的智商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办的这么圆满。等燕青回到梁山,吴用就开始装逼,忽悠别人的智商了。回到梁山,燕青便取出道君皇帝御笔亲写赦书,与宋江等众人看了。吴用道:“此回必有佳音!”这真是很扯淡的事,傻子也知道会有佳音了,皇帝的亲写赦书都到了,还会有什么大的变故?

书上写:张叔夜道:“这一班人,非在礼物轻重,要图忠义报国,扬名后代。若得太尉早来如此,也不教国家损兵折将,虚耗了钱粮。此一伙义士归降之后,必与朝廷建功立业。”张叔夜的话真是很中肯,他们也是宋江心中的依赖,招安的寄托。在宿元景和张叔夜两位忠臣的帮助下,梁山终于被招安了。宋江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他的愿望就要达成了,他可以在晁盖的灵位前,高兴的宣布“我终于为兄弟们找到出路了,兄弟们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会被感动的掉下眼泪,宋江说完这句话,也必然是嚎啕大哭。“替天行道”这面大旗挂了这么久,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终于被社会承认了,终于被朝廷认可了,终于不再背负着强盗的名分了,终于可以不再被人害怕、被人谩骂了。在宋江心中一定无数次对自己说过,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带领兄弟们找到一个出路,不再是屈辱的生活。新水浒在这里设计的宋江一个人进忠义堂的情景,真是非常的好,这个必须得点赞!这个是整部电视剧最精彩的添加,可能是导演误打误撞猜中了宋江的心思把!

去东京的时候,为了防止朝廷变卦,宋江并没有起送各家老小还乡,晁盖的灵位依旧被供奉在山上。等到被朝廷加官进爵之后,宋江才带着晁盖的铁杆弟兄们回来接晁盖。带哪些人马回去呢?宋江与同军师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宋清,阮家三弟兄,马步水军一万余人回去。我相信在宋江的心里,晁盖一直是大哥的位置。之所以在以前费尽心机的架空他,就是因为在晁盖的带领下,大家,兄弟们还是没有出路。既然你不能把兄弟们带出去,那就牺牲你一个人的权利,让我带众弟兄们找出路去吧,只是没想到晁盖会死于非命。书上写:宋江等拜谢宿太尉道:“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只有梁山泊晁天王灵位,未曾安厝;亦有各家老小家眷,未曾发送还乡;所有城垣,未曾拆毁,战船亦未曾将来。有烦恩相题奏,乞降圣旨,宽限旬日,还山了此数事,整顿器具,枪刀,甲马,便当尽忠报国。”这样的忠臣,为了表示报国的决心,把自己的所有的后路都给断了,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称赞吗?伟大的岳飞、戚继光、霍去病也不过如此吧?

马上要走了,宋江感觉梁山历经数载,附近居民也被扰害的不浅,于是决定罄竭资财,买市十日,收拾已了,再尽数朝京。临走前终于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一次梁山的恩惠,这也算是多年作孽的一点补偿吧!离别总是很伤感,宋江的话也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宋江传令:“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发现,兄弟们再也分不开了,聚则同生,分则同死。所以那些招安的铁杆反对派鲁智深、武松等人就再不反对了,反而在以后的战争中比别人更加卖力,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不招安的话根本没活路。在这个吃人的社会里面,要想安然无恙的生存下去,必须得有兄弟的帮助,这也就是兄弟存在的意义。为什么《水浒》中的人喜欢结交兄弟,就是这个原因,生活所迫、现实所逼,没有兄弟根本没有安全感。

当朝廷让梁山军马分开的时候,众头领听得心中不悦,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得再回梁山泊去。”如果说无功不受禄还算是合理的话(毕竟是刚归顺的罪犯身份),现在要分开众人就是完全的阴谋了。不过令人伤感的是,即便是以后功成名就,大家各地为官,还是难免要分开的,只是,却没料到是更惨的阴阳相隔。虽然宋江等好汉忠心可嘉,但是四大奸臣还是不愿意放过他们,一波接一波的陷害就要来了。得到朝廷招安的喜悦,足以让宋江他们忘记四大奸臣的狡诈多变,忽略他们的阴谋诡计,这是最危险的,也是最不应该的。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三个好朋友走在路上,突然被一个持刀的强盗拦住。强盗说:“你们排队交钱,第一个人交一百,第二个人交二百,第三个人交三百。”然后他们争先恐后的交钱,连反抗都忘了。梁山兄弟们现在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效忠皇帝、为国出力、建功立业,连防备奸臣,自我保护的意识都没有了。

四大奸臣出的阴招,首先就是贪污腐败,克扣军饷,梁山的好汉怎么能被人这么欺负,于是一个小卒奋起把厢官给杀了。这个小卒代表的是全体梁山好汉们的骨气,他是为了梁山群体的利益而抗争,他象征着梁山的血性,他做的没有任何错。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再这样的任性了,身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若现在就觉得失望无力,未来那么远你该怎么扛?如果因为一个人而坏了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招安大业,毁了广大兄弟们的前途,岂不是很可惜?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宋江滴泪斩小卒,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很相似,都是很不忍心,很不舍得,但是又无可奈何。书上写:宋江哭道:“我自从上梁山泊以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今日一身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得。虽是你强气未灭,使不得旧时性格。”宋江令那军校痛饮一醉,教他树下缢死,却斩头来号令;将厢官尸首,备棺椁盛贮,然後动文书申呈中书省院,不在话下。等把事情平息了,宋江又在这无名军校的坟前大哭一场,真个是很痛心的生离死别。老水浒电视剧虚构了这个人的名字叫何成,其实作为一个代表,没有名字更能体现梁山好汉们的性格,因为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大众的情绪。如果大家要怨恨,请大家不要去怪宋江,他也很心痛,肯定比我们更心痛,还是多反思其中的社会问题吧。

害死一个兄弟还不算最狠毒,最狠毒的是,四大奸臣想把梁山全部人马都害死。虽然书上写的是宋江想要立功,主动请战(这地方我总感觉是个瑕疵),但是我们要知道。大军是必须要休息的,一直打仗是谁都受不了的,即便是游戏中的军队,也得等他血满了才能再次出征啊!即便他们不主动请缨,四大奸臣也不会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呆着的。宋徽宗道:卿等休辞道途跋涉,军马驱驰,与寡人征虏破辽,早奏凯歌而回,朕当重加录用;其众将校,量功加爵。卿勿怠焉!就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个貌似忠义的借口,就让梁山好汉们疲于奔命,征战不休。大军得不到休整(如抗战时期徐州会战的军队),更得不到补充(如长城抗战中的西北军),一直是孤军直入、疲惫不堪的状态去南征北战,有多少精力和热血也会被压榨的一干二净。无休止的滥用和迫害,终于导致了梁山好汉们凄凄惨惨的收场。

最后征方腊回来,梁山108将已经十去七八,而朝廷给他们的官职都很低,有些还不如上山前的官职大。这个在消灭王庆后,征方腊前大家就有所察觉,因为立了这么大的功,朝廷给他们的赏赐还是很微薄。但是宋江忠义之心不改,大家又执拗不过,最终只能是吞下苦果。不知道公孙胜是不是察觉到什么了,所以他第一个提出离开。离别当然是伤感的,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反悔,潸然泪下。对公孙胜说的话也是感人肺腑,兄弟之情深日月可鉴。宋江便对公孙胜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这也是很多兄弟的心里话吧,不管这条路是不是对的,自己的心里是不是认可,既然大哥执意选择这条路,兄弟们剖肝沥胆,同生共死,刀山火海也相陪。书上很多次都出现一句话,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既然公孙胜执意要走,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堕泪,各以金帛相赠。公孙胜心满意足了,在山间小路上高唱着‘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然而他忘了,或者说他也不在乎了,他的大哥此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最痛的不是离别,而是离别后的回忆。宋江连日思忆,泪如雨下,郁郁不乐。兄弟感情真是很深啊,可是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头,以后的离别更多、更狠、更痛。

朝廷的愚昧无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宋徽宗这个昏君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已经伤透了梁山好汉们的心,只是大家为了报答宋江的情谊,已经顾不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了。打方腊期间,朝廷的圣旨中还是按全员的赏赐,敕赐皇封御酒三十五瓶,锦衣三十五领,赏赐正将。其余偏将,照名支给赏赐缎匹。原来朝廷只知公孙胜不曾渡江,收剿方腊,却不知折了许多头领。宋江见了三十五员锦衣、御酒,蓦然伤心,泪不能止。如果不是因为兄弟的感情深,李俊早就去太湖隐居了,根本不会一直跟着大军征战。看一下他对太湖豪杰们说的话,李俊道:“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张顺回来说的话,正是众兄弟真实的想法。张顺道:“小弟跟随哥哥许多年,恩爱至厚。今以杀身报答,死于涌金门下枪箭之中,今特来辞别哥哥。”打方腊的战争,已经不是兄弟们为了功名搏杀了,完全是为了报答宋江的庇护之恩,兄弟情谊。大家已经知道了宋江的良苦用心了,招安都是为了兄弟们着想。宋江对兄弟们的感情也是非常深,所以当阮小二死的时候,宋江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作为以前招安的铁杆反对派,阮小七、阮小五,挂孝已了,自来谏劝宋江道:“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先锋主兵不须烦恼,且请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两个,自去复仇。”就像歌词唱的那样: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大家这样的浴血奋战,根本不是为了功名厚禄,只是为了圆大哥宋江的梦想,兄弟们在一起,已经不去考虑前途的问题了,或许他们都明白了,感情比什么都重要。宋江听了,稍稍回颜。大哥也不容易啊,终于让兄弟们理解自己了,可是大哥的路越走离希望越远了,不知道宋江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另一对铁杆反对派,解珍、解宝便道:“我弟兄两个,自登州越狱上梁山泊,托哥哥福荫,做了许多年好汉,又受了国家诰命,穿了锦袄子,今日为朝廷,便粉骨碎身,报答仁兄,也不为多。”虽然是感情至深,但是宋江是不希望兄弟们以身报答的,他要把兄弟们都带回去享福,兄弟们谁都不能离开。

梁山就是一个大家庭,宋江就是家长,他呕心沥血的招安,就是想为众兄弟们建造一个安定的家,等大家累了、困了、倦了都可以回家歇一下,这个家庭缺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宋江道:“贤弟休说这凶话!只愿早早干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亏负我们。你只顾尽心竭力,与国家出力。”每次读到这里,都让我感慨万千,心如刀绞。忠肝义胆,日月可鉴,比岳飞、袁崇焕等人如何?更何况还有为兄弟着想的感情在,为安身立命拼搏的希望在,怎能不催人泪下?所以到了战争的最后,兄弟情已经超过了一切。等刘唐死的时候,宋江痛哭道:“屈死了这个兄弟!自郓城县结义,跟着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许多年辛苦,不曾快乐。大小百十场出战交锋,出百死,得一生,未尝折了锐气。谁想今日却死于此处!”这个和自己一直处于派系对立面的兄弟,如今已转化成自己的手足,要说割舍,宋江怎么舍得?不知道宋江在心里说过多少次,来生再做兄弟……

征方腊回来

就这样的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等到打败方腊后,跟着宋江回东京的只有二十七个将领。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皆嗟叹不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很多事,是不可能去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却又为时已晚。宋江现在的忠义,天地可表其心,日月可鉴其真。宋徽宗看见了,也是心中嗟念。天子乃曰:“朕知卿等众将,收剿江南,多负劳苦。卿等弟兄,损折大半,朕闻不胜伤悼。”话刚说完,宋江已经垂泪不止,这心中的伤痛也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吧。不过令宋江稍稍欣慰的是,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即便是后来四大奸臣从中作梗,也只是把他和卢俊义给害了,其他人还是如宋江所愿,能光明正大的活在体制内了,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了。书上写:所有阵亡将领,正将偏将,各授名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从这方面来看,招安没有失败,命运的结局,也只是宋江、卢俊义等个人的失败。正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水浒》的悲剧并不是最后的梁山兄弟没有寿终正寝,而是反抗强权的精神再也找不回了,忠君报国的希望也没有了。

只是,忠诚也罢,重义也罢,官禄也罢,享庙也罢,梁山好汉们再也不能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了,天罡星也罢,地煞星也罢,作恶也罢,为善也罢,天理循环,因果报应,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就像是暴风雨后的平静一样,安静的让人想哭,让人害怕,让人不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其中的问题,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我们要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应该怎么指导我们以后的生活?怎样避免再发生“逼上梁山”的事情?难道还要让XX和XX打的不可开交?XX对XX失去信任?XX继续横行?就连未出生的孩子,都要为XX而背负一生的重担吗?……

作者:独孤冷沦,所选章节来自笔者所著《还水浒一个公道》,现在天涯、猫扑、百度等论坛连载中。笔者从小喜欢读《水浒传》,各种版本已经读了几十遍了,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浒传》的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梁山上隐藏最深的卧底,残害兄弟,投靠朝廷,害得梁山被消亡
宋江的阵亡名单,揭开林冲之死,病死是假金蝉脱壳是真
吴用为何不让宋江杀了高俅
梁山很多人反对招安,为啥不反抗或不走呢?原因是宋江有“法宝”
吴用和花荣为何要殉葬于宋江
吴用自杀前一刻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也不是晁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