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验中学学区三年发展规划

实验中学学区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实验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办学特色有新突破,管理效能有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新形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为目标,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学区建设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发展,打造具有鲜明学区特色的品牌学校。在巩固以往学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学区组织制度建设,规范学区内部管理,创新学区交流模式,提高学区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城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三所学校共同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总体目标

本着促进主动发展、注意均衡发展、提升内涵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的原则,根据三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实验中学学区确立的三年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学区运行顺畅的管理体系,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相对完整的制度;整合教育资源,明确合作交流目标,通过发挥学区内学校优势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以“管理资源共享、教师结对帮教、教研活动联合、质量评估捆绑”为主要策略和途径,最终达到“强弱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一个好领导班子,就是一所好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协作精神决定了学区的荣辱兴衰。为此,我们要在搭建好的学区管理交流的平台———学区工作委员会例会的基础上,在学区的角度和高度对学校发展,教育观念,管理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并就自身管理或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协作攻关。为提高学区内各校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快学区内各学校的共同发展,学区内各校干部要经常进行对口交流。除实地参观、访问、座谈外,采用网上、电话交流等形式使信息畅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创新区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学识与素养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把“教、研、训”一体作为区本培训的基本模式,以专家讲座、课题研究、主题研讨、案例反思、读书自学、师徒结对、考察观摩、学科竞赛、人员交流等为区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实现学科教学、学科教研与教师培训的有机结合。本学区坚持不懈地开展好“修师德,促师养,练师能”的师德、师养和师能工程。以教师岗位交流,带动、促进学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师德工程

1、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 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讨、演讲、参观、访问、支教等活动为载体,以考核、评比为驱动机制,大力推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思想,落实敬业、勤业、精业、创业以及献身教育的精神。

2、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总支、工会的职能作用,坚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师德素质”活动,党团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3、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创立学区的师德标兵,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依法管理教师队伍。

师养工程

1、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依据学区教师读书活动方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继续开展教师读书竞赛活动,要求老师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书籍,写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写一篇读书指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举办一次学区范围的读书汇报会,老师们介绍自己所读书籍,交流读书体会,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从读书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学期末评选“书香教师”。使教师读书活动形成习惯和制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要。

2、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建立学区教育网,搭建网上教育教学平台,展示先进理念,教育信息,课改成果,名师论坛、教学课件等内容,形成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师能工程

1、不断加大区(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此带动学区各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共同发展。

同时,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班主任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学区要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题研讨。

2、加快各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提供机遇,形成学区人才培养计划。另外为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区搭建师资共享平台,将本学区各学校的名师及骨干教师聚集起来,建立学区名师团,实施青蓝工程即跨校师徒结拜活动,通过送课展示活动等,搭建名师,研究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师资共享平台。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达到使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有所建树、五年初成风格的目标。

3、搭建学区教学互动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研究等方式,同教,同研,互促互学,加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反思——感悟——再实践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区每学年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一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会,一场“特色课堂教学改革”的观摩活动,一场青年教师“牵手新课改,同研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推行“四个一”责任制:定一个教研子课题,开一堂优质课,写一篇有水平的论文,拜见一位导师或带一个徒弟。通过多维的活动形式推动全学区教师的前进步伐。

人员交流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和学区三所学校的实际,拟定自2008年至2011年,在学区内三所学校之间完成青年教师的工作交流。实验中学将选派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骨干教师分别到威海八中和威海十三中支教;威海八中和威海十三中将根据学科和年级对等交流的原则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骨干教师到实验中学进行交流学习。交流实行对口交流,即交流教师所分担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任务实行全面对口交流。

力争三年学区内80%的教师能对外作公开课;50%的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40%以上的教师成为区、市、省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50%的教师有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并撰写有研究课题的经验、论文和成果。

(三)立足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

《环翠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改革课堂教学,旨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在可能发展范围内主动发展、充分发展。鉴于此,我们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重点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学习重点,制定教学计划。

在以往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书籍阅读的基础上,坚持以学区、学校为本,把学习研讨作为区(校)本教研,区(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给课堂教学“照镜子”,案例分析,主题教研等活动,深入开展理性反思与问题研讨,切实提高学区教师对于优质课堂教学内在共性的理解和把握。学习研讨之后,学校及教师要明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攻坚重点。各个学科、每位教师都要形成各自的行动计划。

2、同研一节课,取长补短谋发展。

充分发挥学区中心教研组——各学校教研组——各校教师的三级教研网络作用,坚持每周半天的集体备课,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同研一节课的教学研讨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狠抓备课质量,采用“同研—共讲—互探”的集体备课形式。在见仁见智、共同切磋的过程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素质教育三要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评价标准,创新课堂教学。

建构“5+40”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为学生自我展示时间,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系列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充分展示的舞台。课堂教学的后40分钟要充分体现“创建特色课堂”的基本思路,使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加大学生表现的权重。同时,学区成立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每听必评,重在教研;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期末考核;扩大每学期被听课教师的覆盖面和被听课教师的参与面,使之成为最常规的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教学活动,激励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素质教育三要义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4、探索教学过程,推广特色模式。

鼓励老师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后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剖析”等,在教学中不放过点滴体会和教学的闪光点,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探究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定期总结教学后记写出书面的教学反思,对各校优秀的教学反思、案例等除了在学区资源共享网络上公示供大家学习外,还将推荐至《环翠教育》、《威海教育》等教育刊物。二是对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富有特色和成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做法、有效经验在学区进行推广、普及,以实现我学区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优化。                   

(四)抓好常规管理,加强德育科研。

1、制定学区德育管理制度,互相借鉴彼此的德育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本校德育工作机制,使德育常规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从“小、细、实、严”上下功夫,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通过创设人性化环境、人文化建设、人格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组织“创新班会课”观摩研讨。充分主题班会课的主阵地作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德修养教育等层面,设计班会主题,并做到层次化、系列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大人物纪念日等,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教育活动,办好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

4、拓宽家校合作途径。通过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以及学校开放日、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积极依托社区,创建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共生、互补、双赢”的育人网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由专职或班主任兼职从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邀请专家对学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观摩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6、开展各类示范班级和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向心力,内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五)强化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管理为两个基本点,靠科研上水平,让管理出效益,要大力推进科研兴区工程,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提高。

1、继续开展学区、区、市级立项科研课题研究:教导处、教研组成员要制订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地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进行阶段性检查、督促和指导,有总结、有成效,有经验推广,确保科研课题按计划实施。

2、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探讨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教育科研。创新科研模式,即: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要有科研性质,要在有效的教学中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要充满激情的进行创造和探索。同时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又要尽快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优化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品位。所有的课题都应注重过程性材料的归类整档工作。并积极撰写论文发表在区级以上刊物。

(六)实施校园文化工程,着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营造校园环境的独特文化风格。要重视校容校貌、景点布置、建筑装饰、绿化美化,使校园充满书卷气,提高文化品味。要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要加强专题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制度建设要坚持有利于管理的高效快捷、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能量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过程性管理。要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校长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述职制度、校务公开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学校行风评议名列前茅。 

四、保障体系

1加强学区的组织领导,成立学区管理工作委员会,明确分工,确保工作落实。

2、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学区工作手册,以制度规范和引领领导和教师的管理及教育教学行为。

3、评价保障。(1学区将为每一位交流教师设立交流档案。教师在交流期间实行原学校和所交流学校双重管理。原学校和所交流学校均将按照各学校的教师考评管理办法对交流教师进行德、勤、绩、能、效等方面的考评排序,并将此作为评先选优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2)各学校为每位交流的教师建立考勤记录簿,记录教师交流期间的出勤情况,并定期反馈。(3)教学成绩实行捆绑式评价,即对口交流的教师的教学成绩参与原校和交流学校的教学成绩考评。(4)班主任工作将以日常班级管理为重点,各学校期中期末将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交流教师进行评议和工作考核。(5)为每位交流教师设立《实验中学学区教师交流工作日志》。每位教师必须将交流期间的工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感悟进行认真的记录,学区每学期将组织一次检查并计入考评。(6)每学期将由学区委员会组织一次由任教班级学生、所在年级(教研组)教师、交流学校领导等参与的民意考评活动,对交流教师进行工作态度和成效的测评,并按一定权重计入交流考评中。

4、资金保障。严格执行财政制度,建立学区活动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区本培训费;教师学习资料费;学区内教师交流费;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教师的奖励等等。

5、后勤保障。增强安全意识,齐抓共管,确保师生安全,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推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安全学校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校园环境、饮食卫生、交通、用火、用电等方面的管理,加强消防教育,开展有关讲座和训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⑵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每逢节假日分发“告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和加强值班工作。⑶深化普法工作。先后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帮助师生学习法制常识,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结合起来。健全班科任教师对任课班级的上课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就及时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践行卓越教育 创建一流名校
十六条措施助催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师训工作总结
江苏教育报 第614期 A4版:以教师流动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面对面活动总结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