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作业设计的几点反思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作业设计的几点反思

                                                          时间:2012-4-6  20:37:59

 《品德与社会》学科也要有作业,使它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的载体,成为学生体会亲情的家园,成为学生学会做人的渠道,这样才能在课程实施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才能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时下,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生活化教学”,然而,这种生活化却又止于课堂,仍然忽视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忽视在实际生活中的品德提升。

为了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业”是实现本课程向课外延伸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从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到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是一种实践性的作业,是一种长知识、长德性、长智慧的作业。因此,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同语文、数学课程一样也有“作业”,才能在课程实施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才能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品德与社会》作业——学生热爱生活的载体。

让学生热爱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是有健全人格的人,生活是道德的根基。因此,《品德与社会》作业应紧紧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从而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逛商场》一课后,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们独立逛一次商场。在购物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家里需要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并且提供每人30元的经费。通过商场购物,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用到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再次学到了购物的知识和方法,学会了文明购物、按需购物,还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激励学生不断地追求更健康、更道德、更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

二、《品德与社会》作业——学生体会亲情的家园。

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疼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抱有感激之情,是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幸福地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呵护和关心,觉得家长养育自己是应该的,体会不到做父母的辛劳,只知被爱,不知爱他人。这样的倾向不仅会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容易导致成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的人。因此,《品德与社会》作业应成为学生体会亲情的家园。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懂事了》一课后,我布置了课后延伸作业——爱心行动《今天,我当家》。于是,学生们选择了双休日的一天,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午及傍晚的饭菜准备,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了一天的家,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体验日记:“一天下来,我才体会到当家是多么得不容易,仅仅一天的时间,买、淘、烧,再加上打扫卫生,就累得我腰酸背疼,而爸爸、妈妈天天如此,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一天下来,该有多辛苦啊!”学生们写了那天当家的感受,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心中滋生蔓延,从而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心灵的体验。

三、《品德与社会》作业——学生学会做人的渠道。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品德与社会》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渠道。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但实际做起来却知行严重脱节,这都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不能完全得到贯彻,学生的道德行为并未得到真正的培植。因此,通过课后的延伸,作业的布置,还孩子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

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快乐的邻里生活》,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怎样与邻居相处,大家气氛热烈。下了课,可能学生把这样的活动仅当作一场热闹的游戏罢了。为了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我把学生“主动跟邻居打招呼”作为延伸作业的着落点,让学生每天和邻居打个招呼,打过了就画张笑脸,每天对照、每天小结,鼓励自己主动问好,学会与人和善相处。一星期后,让学生诚实地反省自己:我每天是否主动跟邻居打招呼,我为邻居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这一系列作业的布置,才真正实现了该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学生们终于有了初步的群体归属感,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并掌握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命题
小学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控制方案
精心优化设计作业,“减负增效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学生上课睡觉,老师该怎么处理? | 实操课103
提高课堂质效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