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宏强教授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

一 、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深嵌于改革开放30几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进程中。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由来: 20 世纪末个别研究者自发地提出现代学校制度这一概念;2003 年2 月《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报告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作为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提出;2003 年7月,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确定八个实验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试点;2004年2 月《2003 - 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一指导政策出台引发了国内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实验的热潮。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颁布,系统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2、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动因:政校不分问题久拖未决,严重影响政府治理绩效和学校办学活力,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制度变革的诉求;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背景下学校办学取向多元化,学校教育价值的偏失对制度变革的诉求;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对制度变革的诉求;校长负责制运行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对制度变革的诉求;社会转型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带来对制度变革的诉求;世界公共教育重建运动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二、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对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澄清的几个认识:现代学校制度不是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是相对于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制度而言的;现代学校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基于我国实际,广泛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学校制度积极、有益的成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时空:是为适应我国社会转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教育转型而建构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学者研究的一厢情愿,也不只是政策制定者对一种制度理想的美好期许,它有着丰厚的实践根基;我国目前的学校制度距离现代学校制度还有很多路程要走,但已开始了积极的探索,这将是一个艰辛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

《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论述:《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取向

1、《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意图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对现代学 校制度的认识

①建构学校与政府的新型关系: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结构。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的职能,承担起应该承担、也能够承担的权力和责任。逐步剥离学校与政府之间的直接隶属关系,改变政府对学校的外控式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行政事务和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规划(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信息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宏观管理。在政府治理方式上,从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向综合应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信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变人治为法治,管理为治理。

落实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依法规范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学校依法制订自己的办学章程,实施按章办学,并自主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决定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校本管理,以求得最大的办学绩效。

②建构学校与社会(社区、家庭)的新型关系: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众主体意识增强,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受教育权)、效率(质量)问题,参与学校办学更趋积极,投诉学校也时有发生,愈加彰显学校教育的公共性。

现状:许多校越来越重视起这个问题,各种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活动的办法、途径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三结合委员会、校长信箱、各种教育服务机构等。

基本理念:

——冲破现有制度的对学校与社会的分割,积极回应公民社会对介入学校教育的利益诉求。

——更好的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社会、家庭联手构建多渠道、立体的教育发展格局,学校和课堂向社会延伸、开放。

——使学校不仅重视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行政性评价,而且重视来自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性评价,进一步强化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核心功能定位,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③完善校长负责制,建构完善的校内治理结构

以德治权

依法治权(依法治校、依章办学)

以权治权

——改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监管机制

完善业绩考评制度、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举报信访制度

民主测评制度、信息公开制度

—— 完善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参与、监督机制

实施校务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介入学校办学决策和绩效问责。

——完善学校内部民主治理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向副校长分权、向职能部门授权等

处理好行政性权利与学术性权利的关系:限制行政性权限范围,划定学术性、专业性业务范围,尊重并维护学术性权利的行使

扩大教代会介入学校管理的过程和范围:参与学校的人事和财务计划与安排及处理的审议, 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落到实处。

四、学校层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着力点

1、以完善学校《章程》为基础,构建学校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2、以完善学校组织结构为依托,完善治理结构,形成校本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决策机构。设立学校校务委员会或者是董事会、理事会等,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学校、社区、学生家长等相关利益主体代表组成。决策机构以委员会形式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府的决议决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行政、财务、经营管理进行决策。

——完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是学校内部的最高行政机关。执行机构应由以校长为首的一整套高效的职能部门组成。校长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最高行政长官,全面主持学校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校务会/董事会的决议;其他专业性强的诸如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后勤财务管理分别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

——完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内部权力的分配与制衡。监督权指向的对象是决策权和执行权。建议设立学校监事会。监事会可由学校党组织代表、工会代表、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监事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对董事和校长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在学校内部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等民主监督制度。

3、以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为重心,促进学校制度的整体改革与完善,保障并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4、以深化课程改革为载体,通过制度的增量变革,促动学校制度整体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学业评价制度的创新与突破是激活点,从增量变革切入,促动存量变革。

历经30余年变革,中国今日之学校已非昨日之学校,许多新的制度元素正在孕育、组合、发酵,改变着旧有的秩序格局,改变着教育发展的样态与方向。围绕公平与效率、公益性与营利性、公共性与专业性、人才选拔与素质发展,可能争论还将继续,探讨还将继续,探索还将继续,这可能会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但也一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依法治校工作评价标准(试行)
现代学校制度的时代特征及实践探索
【公示】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章程
【改革进行时】2016年深圳将实现“一校一章程”
校务公开中的“五让”
艺术培训学校章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