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黄老之术,只需读懂《道德经》三千字就够了

喜欢收藏文物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从元朝到清朝有那么多的瓷器上面有两个象耳?这就是《道德经》的影响。《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有“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意为如果执政者按大道的原理处事,那么天下的人必定会投靠归顺。天下人有利益而又不受伤害则有平安太平的舒适生活。官窑瓷器取道德经35章的幽深含义,民间跟风,以至于我们现在见到那么多的象耳瓶。

《道德经》受欢迎,比较明显的出现于秦朝末年和汉朝初期。那时的名士范增、张良、陈平、蒯通等等都精通黄老之术。由于黄老之术效果卓著,人们颇为信服。但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逐渐的不允许民间学习“黄老之术”,将黄老之术视为皇家专用。故而黄老之术的很多绝技秘术逐渐失传。三国时的几个有名谋士徐庶、郭嘉、荀彧、鲁肃等也熟知黄老之术,特别是众所周知的诸葛亮更是其中的翘楚。唐朝的常胜将军李靖也是熟知黄老之术的人,文武双全,以至于那时到中国学习文化的日本人现在还将李靖供奉为战神。唐朝时的道术名士还有袁天罡、邵康节等。

道家文化再次广为人知,扬威天下是在元朝,那时的丘处机作为成吉思汗的谋士,使用道术令成吉思汗攻无不克。由于以前的道统教育使得丘处机认为这样帮助蒙古人是不好的事(帮助外人,不正统),因此丘处机要求成吉思汗不要将他的事迹记录进元史(人死不留名,不愿意名流青史,乃是因为丘处机自认为是劣迹,不值得记载)。但富庶的南宋却因为丘处机的对元朝的贡献而延缓的灭亡的时间,没有马上成为成吉思汗的攻击目标,而是定在最后(成吉思汗死后)。元朝开始后道教十分盛行,故此象耳瓶开始流行。

明朝时的刘伯温也是道术高手、还有周颠等也是。烧饼歌是一个很出名的预测书,而且屡屡得到应验。而且永乐帝的主要谋士姚广孝也是道术高手,因此道术在明朝也相当的流行。但只是局限于帝王自己学习的帝王术。因此象耳瓶在明朝时也流行就并不奇怪了。

由于传统文化上道家学说有很多实际的作用,道德经因此备受推崇。汉字词句里面就有不少的词语来源于道德经,如:祸福相依、无为、柔能克刚、有无相生、功成身退、宠辱若惊、大器晚成、以德报怨等等。

而道德经54章的“子孙以祭祀不绝”成为了人们的行为指引,基本上形成独一无二的中华祭祀文化。而31章关于左右的论述则深刻影响着历代朝官的设置,文左武右成为习惯。以至于中国革命的左右派区分都遵照“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样的思维形式来进行。

道德经对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它的哲学思维,祸福相依、有无相生的观念深入人心。顺其自然不过分的干预客观事物自然发展的“无为”观念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行事宗旨。不骄、不奢、不自大等“谦受益,满招损”的观念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处”成为了我们国家的立国准则。

由于每个学习《道德经》的人都觉得获益良多,而且又有众多的历史事例证明道德经的有效。所以道德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圣典。林林总总,言之不尽。道德经在做人、哲学、词语、生活观念、治国理念等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总是觉得道家文化,不如儒家今天被人再度重视,不如佛家文化传播深入人心,你要说彻底消亡,又好像无处不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老子是不是道家第一人暂且不论,不过老子的《道德经》确实影响了我们很多人,包括对儒家,汉化的佛教的影响。已经日常生活。你看包括四川的方言里都有它的影子,四川人说一个人心不在焉,迷迷糊糊不在状态就说:你咋个恍兮惚兮的呢?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本来的意思是: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虽然现在的意思已经变了,但是你就能看到几千年下来,它的普及之高。所以或许你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终其一生,都别道文化说包裹围绕。

它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在这三千多字里,老子非常精炼地对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进行了阐述,并且令我们去用心感受和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玄妙、深奥、高远,空虚无形,但的确存在于广漠的空间,它发挥的作用无穷无尽,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道似水。”“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聚的地方,是由于它处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通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以水喻“道”,使我们看到“道”的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弃涓流;它与世无争,淡泊功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塞于浩茫天地之间,可谓“大音若希”,“大象无形”,令人敬畏。

《道德经》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圣人但求填饱肚子而绝不追求声色之娱,提出人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时下现代文明长足发展,但许多人心态扭曲,道德观、价值观严重倾斜。老子的教诲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有利于医治人心浮躁、动荡不安,仍具现实教育意义。

但是这些现实意义,非常容易被我们解释清楚,但是能知道容易,要做到又非常的难。世间即是天堂,又是炼狱,你没有经历就如处子般单纯,决计不容易,因为人是要成长的生物,婴儿时期,再接近到的本质还不是道,因为他只是感应不明显,却无法表达和化解。等我们经历俗世颠簸以后,我们明白了,但是我们也可能深陷,而无法自拔了。

漫长的时间流逝了,而(道德经)横跨历史时空流传至今,它教诲我们改变“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养心,谨慎,严肃,善事融和,旷达,洒脱,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

同一事物只有一个本素状态,既同一事物不会存在两个以上的本素状态,既同一事物其属性不会存在歧义。凡是产生歧义的,都是不够贯彻其意义,如若贯彻定不会有歧义。同一事物本素状态只有一个,没有多元化,万事物的同一主体皆如此,道德经其意义也不例外。

道是自然无为,德是行为规范。道就是事物本素的能动状态,亦不为人意志所能动,既人的意志(人为)无法左右其能动力,老子称之为无为;德生于道,既德依存于道,德为道之用(德是道的一种表现状态),道为德之先天。

有一句俗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非常接近这个含义了。道德经想要给我们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出世修行还是入世修行,你选择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且做什么都不要有功利心和算计,它有一个你要设想的结果,但是他不是要一直挂怀的东西。你必须经历这些过程,有过程才会产生结果,而不是一直去纠结答案揭晓,而日夜不安,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追求的过多了,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太注重结果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坚定地在做你该做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十三)
第一节《老子》
这本奇书,皇帝看了它治天下,百姓看了它不吵架!
无为而治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先秦道家理论的承袭与分歧(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